粟裕吧 关注:12,095贴子:666,046
  • 13回复贴,共1

转载:什么电影不可复制?答:《大决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52年的今天,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建成(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9年的今天,闪耀着光芒的“八一厂”已经成为往事。在那些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伴随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再没哪个厂标能像“八一”那样让人热血沸腾——蓝底红星熠熠生辉的出现,在人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1楼2019-08-02 18:09回复



    2楼2019-08-02 18:11
    回复




      3楼2019-08-02 18:13
      回复

        艺术指导徐怀中,时任八一厂首席编剧,淮海战役时的中原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

        摄制指挥萧穆,时任八一厂厂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上面这些人里,既有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的代表,又有北平地下党和毛主席办公室的代表,还有文化、新闻、电影界的领导和代表,可谓方方面面,全方位地覆盖了拍摄《大决战》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资源。
        除此之外,《大决战》导演阵容也是“全明星级别”——
        执导过《回民支队》《农奴》《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的李俊担任总导演;执导过《血战台儿庄》的杨光远担任首席导演,并负责影片《辽沈战役》的具体导演工作;执导过《路漫漫》《四渡赤水》的蔡继渭负责影片《淮海战役》的具体导演工作;执导过《道是无情胜有情》《雷场相思树》的韦廉负责影片《平津战役》的具体导演工作。
        其他分组导演包括:执导过《南海风云》《花枝俏》《天山行》《巍巍昆仑》的景慕逵、在《血战台儿庄》中参与执导并饰演了川军师长王铭章的翟俊杰等。
        《大决战》在演员选择上也是别具一格。剧组决定通过“自愿报名,试戏选拔”的方式在全国进行海选,从优中选优。总导演李俊还做出特别要求:“选知名人物的演员时要形神兼备,选一般演员时要注意朴实,选我方人员时一定要有农民的土香味。”


        5楼2019-08-02 18:15
        回复

          《辽沈战役》攻克锦州的拍摄是在锦州城全景实地翻拍,飞机飞过去,镜头推过去。为了突出攻城,摄制组把一道河堤改造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锦州土城,在这里拍摄解放军指战员蹬着冰河、抬着云梯冲向土城以及大沟受阻等五千多人的攻城场面。

          《淮海战役》第67分钟开始,是一个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据说调用了万余人拍摄,拍摄过程中必须井然有序,因此一丁点儿都不能错,只能一口气拍完。
          这组长镜头从队伍最前列的坦克拍起,尽管是长镜头,但视角一变再变,先是沿着行军路线逆着从队首到队尾,等俯瞰到国民党将领黄维登上小丘远眺这支行军队伍时,又切换到平行视角。

          为了表现辽西会战中分割包围的宏大场面,摄制组组织了一万六千余人的部队投入拍摄。摄制组找到了一块近三平方公里有起伏的开阔地,并安排一个营的战士在摄制组拍摄时到四周警戒。
          当时摄制组还在场地上布置6000个炸点、500辆汽车,其中除了50辆道具车,有100辆是买的报废车,车体很象美国的道吉车,正好用来置于贴近镜头的画面第一层,可以任意烧、任意炸。
          有300多辆部队的装备车置于后景,另有,20多辆坦克、30多门火炮、100多匹战马。从设计到拍摄前,各个创作部门包括制片、烟火、美工、化服道的准备工作量极大,仅在现场布置、排练到实拍,就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6楼2019-08-02 18:20
          回复

            《平津战役》里,东北野战军耗时29小时,打败陈长捷部队攻破天津城。为了突出紧迫感,创作者用时间上做文章,他们在银幕上用字幕精确地显示战斗时间表,开始是几小时,后来是一小时,最后精确到分钟。
            当解放军进入天津城后,沿着大马路转到金汤桥,此时河面上也结了冰,士兵们纷纷从冰面上奔跑过来,在金汤桥上挥舞着旗帜。此处镜头摇晃,导演运用了最笨也是最可怕的办法——正面全方位拍摄。这样的拍摄方法不讨巧,但是非常震撼。
            据首席导演韦廉回忆,为拍摄天津金汤桥会师的戏份,暂停21条交通线,18条电车和公共汽车线,请了两千个警察维持秩序,一万多部队官兵配合拍摄。

            后来的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由于经费不足,都选择了使用“大决战”三部曲里的镜头来做过渡场面,包括但不限于《建国大业》《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在这些细节背后,每一个人对于《大决战》的评价都是:“这是无法复制的巅峰。”


            7楼2019-08-02 18:22
            回复
              最应该浓墨重彩的镜头是华野追击杜聿明集团3个兵团近30万精锐的场景,配上华野组歌《追上去,追上去》《消灭它,消灭它》!


              IP属地:江苏8楼2019-08-02 19: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