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吧 关注:9,178贴子:81,222
  • 16回复贴,共1

广东兴宁丝竹朱氏是冒认朱熹为祖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凡是和河南南阳扯上关系的,都不可能是朱熹的后代..
广东兴宁丝竹朱氏竟然去祭拜,东晋人物朱玮..朱玮是河南南阳人,迁到江西南康他的墓应该就在南康...广东兴宁丝竹朱氏认其为祖去为其扫墓...
而朱熹不可能是这个河南南阳朱玮的后代...广东兴宁丝竹朱氏是冒认朱熹为祖的..
----------------------------------------------
《湄洲日报 》揭露了福建莆田朱氏冒认朱熹为祖..莆田朱氏也是来自河南南阳的...
http://222.77.176.14/newspaper/mzrb/home.nsf/documentview/2006-11-23-04-DCC632B9786E8B824825722F002AED75?OpenDocument《湄洲日报 》考证莆田朱氏冒认朱熹为祖的,那篇文章的连接地址. 
 
这些河南南阳的伪朱老冒充我们沛国堂...
 



1楼2009-08-05 07:42回复
    凡是和河南南阳扯上关系的,都不可能是朱熹的后代.. 
     
    广东兴宁丝竹朱氏,竟然去祭拜东晋人物朱玮..朱玮是河南南阳人,迁到江西南康他的墓应该就在南康...广东兴宁丝竹朱氏认其为祖去为其扫墓... 
    而朱熹不可能是这个河南南阳朱玮的后代...广东兴宁丝竹朱氏是冒认朱熹为祖的..


    2楼2009-08-05 07:43
    收起回复
      冒充我们沛国堂... 冒充我们沛国堂...


      3楼2009-08-05 07:43
      回复
        • 222.91.182.*
        问下广东兴宁朱氏,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前来认朱熹为祖。如果敬仰朱熹的伟人风格,也在情理之中。


        4楼2009-08-06 09:17
        收起回复
          • 113.96.152.*
          根据族谱!朱煮后人遍天下,只你一人吗?我们的族谱记载,我们是煮公大儿子塾公第二儿子的后人.如真假包换!


          5楼2010-04-06 14:51
          回复
            朱熹--次房朱野(2世孙)--次房朱铨(3世孙)
            4世孙 5世孙 6世孙 7世孙 8世孙 9世孙 10世孙   现居地                   堂号
            执圭               
            秉圭               
            朱沼   尚信   禹佐   宾可   章甫   朱海          广东兴宁中乡竹丝湖
                                           朱洲          广东兴宁中乡竹丝湖
                                           朱泗          广东罗浮
                                           朱瑾          广东兴宁中乡竹丝湖
            


            6楼2010-10-16 19:33
            回复
              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


              7楼2010-10-16 19:35
              回复
                早在东晋建武元年(317),有个叫朱玮的人出任南康郡(今江西赣州市)刺史,乃从河南南阳迁居南康任所。传7世至朱宽,于南朝梁普通七年(526)由南康徙居吉安府(今江西吉安市),又传12世至朱继贤,于唐代任徽州府正堂,乃立基于婺源(今属江西)。朱继贤传11世有朱熹,朱熹后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他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死后被宋宁宗赵扩赐溢“文”,后世遂以“文公”尊称之。他生有3子,后裔散布闽粤赣各地。迁入清远市域的朱姓族支分别为其次子和季子的后裔。


                10楼2013-10-04 22:01
                回复
                  有什么用。。。。。。。。所谓姓氏宗祠,捋顺就可以了。何必如此吹毛求疵。。鄙视你们。。一天到晚就是不务正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0-05 15:05
                  回复
                    大始祖襄公(即受姓始祖),伏羲皇帝佐相。当时遭遇气候失调,多风阳亢,万物生长不良,果木不收,公命鸭士达作五弦瑟一,以乐调和阴阳,求得风调雨顺,万物生长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而天下治。《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是为朱氏发源之祖。妣赵氏。
                    一世祖正公(襄公之后),字子正,襄公至正公2300年,约80代,无谱)介于大国世守附庸。正公生于周灵王、景王年代(公元前571-520年),迄今2500年,是立谱始祖。妣张氏。生一子:沛。
                    二世子沛公(正公之子),字沛国。周封西北侯一品大夫、加封东阁老丞相。妣赵氏。生一子:明。
                    三世祖明公(沛公之子),周封临潼关总兵。妣沃氏。生一子:升。
                    四世祖升公(明公之子),袭爵临潼关总兵。妣金氏。生一子:虎。
                    五世祖虎公(升公之子),仕周上大夫。妣李氏。生一子:文华。
                    六世祖文华公(虎公之子),周封东北侯。妣伍氏。生一子:乘。
                    七世祖乘公(文华公之子),周封中大夫。妣刘氏。生一子:萱。
                    八世祖萱公(乘公之子),周封扫北侯。妣李氏。生一子:逊。
                    九世祖逊公(萱公之子),周封定国侯。妣李氏。生一子:瑶。
                    十世祖瑶公(逊公之子),字瑶池.周封西北侯。妣郑氏。生一子:椀。
                    十一世椀公(瑶公之子》,东周君元年丙午(公元前315年),仕齐大夫,周天子封其祖先为邾(音朱)姓。后遭田和之乱,忌祸避走,由历城(山东济南东北)徙居鲁萧县西南之沛国(今江苏西北部沛县),并去“阝”改为姓朱。妣唐氏。生一子:朱亥。
                    十二世亥公(椀公之子),秦昭王五十年甲辰(公元前257年),救赵解邯郸之围有功,封忠勇士。生一子:朱奋。
                    十三世奋公(亥公之子),汉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封为鲁大夫。居鲁国萧县。刾妣氏。生一子:朱濞。
                    十四世濞公(奋公之子),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封为阮陵侯。妣秦氏。生二子:长子朱洸,次子朱凝。
                    十五世凝公(濞公次子),汉武帝五年乙巳(公元前136年),封为西北侯。妣刘氏,继妣韩氏。生一子:买臣。
                    十六世买臣公(凝公之子),字翁子。卒于公元前115年,家贫好学,负薪读书,手不释卷,专心于学,不知雨之流粟,严助荐公学问。汉武帝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即拜为中大夫,后为会稽太守。破东越有功,征为主爵都尉,又为侍中贵用事。居苏州。《汉书》有传。妣陈氏封为四品夫人。生三子:长子朱铎、二子朱锐、三子朱钦。
                    十七世铎公(买臣公长子),汉武帝元封六年丙子(公元前105年),徙居河南省永城县。妣戚氏。生一子:朱邑。
                    十八世邑公(铎公之子),字仲卿。汉宣帝时(约公元前70年)迁山东北海大守。以治行第一,拜陕西咸阳大司农,俸禄悉与族党,家无余资。族人感恩戴德。及卒,天子赞之曰:大司农可谓淑人君子矣!赐其子黄金百斤。妣王氏封懿德夫人。生二子:长子朱云、次子朱霖。


                    IP属地:广西12楼2022-03-03 00:24
                    回复
                      十九世云公(邑公长子),字游,号浮天。汉元帝时(约公元前40年)、徙居平陵(陕西兴平县东北),才兼文武有智略,为槐里令。元帝召与五鹿充宗论《易》,五鹿充宗为折服。数忏权贵以是获罪被刑。成帝时复上书求见日:臣愿借上方剑斩馁臣张禹,帝怒,欲杀之。御史将云去,云攀折殿槛,以左捋军辛庆忌救得免。后当治槛,帝命勿易,以旌忠臣。《汉书》有传。杜甫《折槛行》,诗日:“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元人有诗日:“谏坦屡赏朱云节,宣室重陈贾谊辞”。妣罗氏,封淑慎夫人。生二子:长子朱埙、次子朱箎。
                      二十世埙公(云公长子),汉成帝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任陕西咸阳参政。居陕西兴平县。妣戈氏。生一子:朱博。
                      廿一世博公(埙公之子),汉成帝时(公元前10年)迁山东琅琊太守。县有剧贼,公移书责之,赏罚辄行,以是豪强慑服。妣周氏、继妣陈氏。生一子:祐。
                      廿二世祐公(博公之子),东汉光武之兄伯升爱之,以为护军。建武年间(公元25-57年)拜为建义大将军,封鬲侯,登云台将。妣蒋氏。生一子:朱岑。
                      廿三世岑公(祐公之子),东汉明帝时(公元58一75年)封临淮大守苏宛边地)。居徐州。妣李氏。生一子:朱晖。
                      廿四世晖公(岑公之子),字文季。东汉明帝永平中(公元67年)迁临淮大守。吏人畏爱为之歌日:“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公少与同郡陈辑善,辑早卒,有遗腹子友,公甚。牵,及郡守,除公子骄为椽,公辞骈而荐友,守益见重。享寿八十岁。妣罗氏,续妣王氏。生二子:长子朱骄、次子朱驳。
                      廿五世骈公(晖公长子),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为咸阳中大夫。妣王氏。生一子:朱穆。
                      廿六世穆公(骈公之子),字叔东。汉桓帝永兴时(公元153年)为咸阳御史。有感时俗,作崇厚论,讽之。卒溢文忠。妣高氏。生一子:朱儁
                      廿七世儁公(穆公之子);字公伟。公元195年卒,秉性极刚。'汉灵帝末(约公元180年)为车骑将军、河南尹.献帝初拜大司农。居河南南阳。妣李氏.生一子:朱皓。
                      廿八世皓公(儁公之子),任豫章太守今南昌市),当时极有才名。妣黄氏。生一子:朱桓。
                      廿九世桓公(皓公之子),字嘉绍,魏王大和三年(公元229年)拜为将军,山东青州牧。及卒,当地男女无不号泣,真感人也。妣周氏。生二子:长子朱玺、次子朱望。
                      三十世玺公(桓公长子),字珍藏。魏甘露四年已卯(公元259年)任河南豫州参政。妣宁氏。生二子:长子朱鲁、次子朱助。
                      卅一世鲁公(玺公长子),晋惠帝永熙元年庚戍(公元290年)任山东北海大守。妣梅氏。生三子:长子朱琼、次子朱琏、三子朱玮。
                      卅二世玮公(鲁公三子),东晋元帝建武元年丁丑(公元317年)任南康郡刺史。后苏峻反,公提兵征讨,自郡二十里贡章二水交会处,即梦神告日:“我本储君,奉帝命司此土钓弋多年。人无知者,公能为庙祀,我当以报公”。如其请,果克敌而还,因名储潭,后南康修谱述。公徙居南康。妣黄氏。生二子:长子朱冲、次子朱坤。


                      IP属地:广西13楼2022-03-03 00:27
                      回复
                        卅三世冲公(玮公长子),字巨容。闲静寡欲,贫而好学,常以耕艺为事。东晋年间,诏补博士,称疾不应,每闻征书至,逃人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公居近夷俗,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路不拾遗,猛兽皆不为害,其德之所感如是.妣李氏。生二子:长子朱征、次子朱衍。
                        卅四世征公(冲公长子),字政元。生于东晋孝武太元十六年辛卯公元391年)。妣陈氏。生一子:朱翼。
                        卅五世翼公(征公之子),宇仲新。生于南朝宋武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官任尚书。妣杜氏。生二子:长子朱宜、次子:朱严。
                        卅六世严公(翼公次子),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癸未(公元443年)。妣轩辕氏。生一子:朱阐。
                        卅七世阐公(严公之子),生南朝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476年),官任南康县令。卒葬于彼处。妣郭氏。生二子:长子朱异、次子朱龚。
                        卅八世异公(阐公长子),字奇才。折节从师,遍治五经,涉猎文史兼通什艺。生于南朝梁武帝天鉴壬午年(公年502年)。妣王氏。生三子:长子朱恭、次子朱宽、三子朱敏。
                        卅九世宽公(异公次子),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公年526年)由南康徙居吉安府。妣李氏。生一子:朱致。
                        四十世致公(宽公之子),字致猷。生于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任建康(即南京)大夫。居豫鲁(河南山东)。妣黄氏。生一子:仁轨。
                        四十一世仁轨公(致公之子),字德容。好学不倦,隐居养亲,尝诲子弟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生于南朝陈宣帝壬寅年(公元582年)卒谥为孝友先生。妣李氏。生一子:朱瑰。
                        四十二世瑰公(仁轨公之子),生于隋恭帝皇泰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妣杜氏。生一子:朱昂。
                        四十三世昂公(瑰公之子),博学经史。唐高宗开耀中(公元681年),知泅州((安徽),聚泅水流尸三千为疡葬之;又知蓬州蓬安),徙广安军,会渠州妖贼李仙众万人劫掠军界,公设策擒之,蜀民遂安。宰相薛居正称其能。妣何氏。生一子:朱熙。
                        四十四世熙公(昂公之子),字世和。生于唐仪风元年丙子(公元676年)。任陕西长安御史中,浙江宣尉史。由山东徙居河南。妣赖氏、继妣林氏。生一子:朱成。
                        四十五世成公(熙公之子),生于唐中宗长寿二年癸巳份元693年)。妣王氏。生一子:朱落。
                        四十六世落公(成公之子),生于唐睿宗大极元年壬子(公元712年)。经刘氏。生一子:朱伟。
                        四十七世伟公(落公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壬申松元732年)妣钱氏。生一子:朱芳。
                        四十八世芳公(伟公之子),任长安内阁学士。妣峋氏。生一子:友贵。
                        四十九世友贵公(芳公之子),字联升、号修亭。登进士第。任江西吉安府正堂。卒于署,葬彼处。公由河南徙居江西吉州。妣王氏。生一子:朱宇。
                        五十世宇公(友贵公之子),因父卒于署,即留居吉安府西门,徙居吉水县上流淳化乡明江七星树下。妣幸氏。生一子:继贤。
                        五十一世继贤公(宇公之子),字志健、号晋轩。唐进士。任广州同知,廉明仁爱,升授徽州府正堂。致仕后立基婺源。矜孤恤寡,好善乐施。妣王氏。生一子:朱启。
                        五十二世启公(继贤公之子),妣唐氏、继妣刘氏。生一子:朱焕。
                        五十三世焕公(启公之子),字尉文。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登进士第,历仕三朝(懿宗、僖宗、昭宗),博任四十七载。才显功勋,为天子将、资德大夫、殿中御史。文治武定,有敕有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封懿国公、光禄大夫、柱国。妣杨氏。生一子:朱环。
                        五十四世环公(焕公之子),字良玉、号指通。溢文武,赠通议大夫。唐懿宗时(公元860年一873年)封为云台将,拜领敕命,统制三军。大破黄巢,征九夷,伐西蜀乱兵,戮将缚帅,遂镇徽州婺源。居县永平乡。以文武功绩,唐追封为忠武侯。妣虞氏。生一子:朱敬。
                        五十五世敬公(环公之子),字期敬。妣郭氏。生一子:朱留。
                        五十六世留公(敬公之子),妣唐氏.生一子:惟甫.
                        五十七世惟甫公(留公之子),字廷冠.尊德乐道,隐居自如。宋大宗卑身厚币,遣使征之,拜为谏议大夫,不就。卒葬婺源县二十七都官坑岭。妣程氏。生一子:朱振。
                        五十八世振公(惟甫公之子),字先器量渊宏。学识博洽,为当时学者师表。卒葬三公鸿乾山。批程氏,卒葬婺源县二十七都官坑岭。生一子:朱绚。
                        五十九世绚公(振公之子),字义夫。素以道德自高。宋仁宗征为翰林院检讨,辞不赴命,葬婺源镇下。妣汪氏。生三子:长子朱森、次子朱标、三子朱楷。
                        六十世森公(绚公长子),字巨材。为学逊志时敏,五经诸史洞彻胸中。卒赠承德郎。葬护国寺侧。开坟三尺得石刻铭记、;云:“后来有个好儿孙,聪明恰似孔圣君”。妣程氏。生一子:朱松。
                        六十一世松公(森公之子),字乔年。力学有俊才,为文汪洋放肆不见涯涘,甫冠摧进士,任延平尤溪尉。暇即力于书,寸阴少废。一室名日韦斋,子熹生于此。后升饶州府正堂。教化所及,风清俗美。公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辛卯(公元1111年),卒葬福建崇安县寂历山下。入名宦祠,赠谏议大夫,溢献靖公。妣祝氏,赠齐国安人,葬于建宁崇泰里寒泉岭。生一子:朱熹。
                        六十二世熹公(松公之子),字元晦,号仲晦,别号晦庵、紫阳,溢文。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句》、《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等。
                        公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戍九月十五日辰时(公元1130年),卒于宋庆元六年庚申三月甲子日(公元1200年),享寿七十一岁葬于建阳县嘉禾里。公自徽州婺源徙居福建建阳,居紫阳山下,开宗道学。绍兴庚辰赐进士第,初任兵部郎中,提点江西刑狱,任至四朝。升授朝奉大夫、侍至焕章阁、宝漠秘阁修撰御史。赠大师直学士兼制文华殿侍讲。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封信国公,从祀孔子庙,改封徽公。元,追封齐国公。妣刘氏,赠齐国公夫人。生三子: 长子朱塾、次子朱野、三子朱在。(在公裔孙彦明公于明末由福建省建宁府建宁县迁居兴宁古塘立业。)
                        六十三世野公(熹公次子),字文之。官任迪公郎,赠奉朝大夫。妣黄氏。生一子:朱铨。
                        六十四世铨公(野公之子),字子弘。任宜春,由武功积至武德大夫,署庐陵参佐。爱其山水清胜,迁家于庐陵城北上巷。葬下边壬山坟前,立一朱陵祠。妣欧阳文忠公孙女。生三子:长子执圭、次子秉圭、三子元圭。
                        六十五世元圭公(铨公三子),号德斋。登进士,官任梁州刺史,枢密史。归老于田,徙居儒行乡建莪溪书院。日与学者讲明道学,信国公文天样是其门生也。卒葬大安朱家山龟形。妣周氏,葬凤凰山。继妣胡氏,葬石屋清湖。公生四子:长子尚信、次子尚德、三子尚政、四子尚忠。
                        六十六世尚信公(元圭公长子),宋端宗年间,五经博士,隐居自如,屡征不仕。妣唐氏。生一子:禹佐。
                        六十七世禹佐公(尚信公之子),登进士第,官任吏部员外。妣陈氏。生三子:长子宾可、次子宜可、三子宣可。
                        六十八世宾可公(禹佐公长子),妣王氏。生三子:长子章甫、次子覃甫、三子文甫。
                        六十九世章甫公(宾可公长子)公元初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徙居广东省兴宁县,为兴宁竹丝湖派朱氏一世祖。
                        早在东晋建武元年(317),有个叫朱玮的人出任南康郡(今江西赣州市)刺史,乃从河南南阳迁居南康任所。传7世至朱宽,于南朝梁普通七年(526)由南康徙居吉安府(今江西吉安市),又传12世至朱继贤,于唐代任徽州府正堂,乃立基于婺源(今属江西)。朱继贤传11世有朱熹,朱熹后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他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死后被宋宁宗赵扩赐溢“文”,后世遂以“文公”尊称之。他生有3子,后裔散布闽粤赣各地。迁入清远市域的朱姓族支分别为其次子和季子的后裔。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熹第17代世孙朱宏源 广东嘉应兴宁县东坝村 ,广西柳州朱家屯朱氏字辈,洪天奇佩绍承炳扬,扬字辈是朱熹第25代裔孙。


                        IP属地:广西15楼2022-03-03 01:01
                        回复
                          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是朱廷琛后裔(三世孙)文益(万五郎),名章甫,字成宝,仁通次子,宋末元初,迁居庐陵,后因避战乱徙居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后又迁至广东嘉应州兴宁县中乡竹丝湖会众岭朱氏家庙老屋立业。妣东妙五娘,继配黄氏生子珖、珍、瑾、(王荣)、瑺、球、玘、瑜、琼。益公卒葬于兴宁十三都罗岗徐田坝黄沙溪靛径大坐人形,戌山兼乾,黄氏卒葬徐田坝出洞龙形,丁山兼未。


                          IP属地:广东16楼2024-03-18 14: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