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吧 关注:43,064贴子:58,001

小C师傅的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不写诗,因为我要说一件完全没有诗意的事。
最近和朋友们常常聊起一个师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这里仅用小C师傅来代替。这个小C师傅,出道有几年了。其实我本来也一直很欣赏这位师傅,致力于黑底隐斑的烧制,非常有特点。不过最近,却常常听到朋友的抱怨,说感觉新近收的盏的质量在下降。我觉得不会吧,一个师傅在不断烧制的过程中,无论技法还是经验总应该不断提升和积累。于是,我就有心做了一下研究了,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3 16:02回复
    为了做研究,收集了几只小C师傅的12口束口,和若干8口做样本。为方便叙述其中17年左右的我暂称旧盏,今年的称新盏。
    新盏上手第一感受是明显变轻。通常变轻有两个可能,一是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比重变小,二是胎体变薄导致体积下降。到底是哪种,必须通过测量比重来确定?质量除以体积就是密度。质量好称,弄一个台秤就可以测量。体积呢?其实也简单,阿基米德在2200年前就解决了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问题,那就是排水法。排水体积就是盏的体积。说干就干。拿来一大一小两个水盆。小盆放在大盆里,小盆倒满水,然后缓缓将盏放入小盆中。等水停止从小盆里溢出,拿走小盆,称一下排出水的质量。这样就得到了盏的体积。然后就可以算出盏的密度。方法说明白了,那就看结果吧。
    小C师傅17年左右出的一只12大束口。上称,453.1g。然后排水法测体积,总共排水174.9g,对应的就是174.9cm³。得出比重值是2.59g/cm³。然后测量一下今年出的几只,一只重量270.5g,排水161.8cm³,比重1.67g/cm³;一只重量248.8g,排水160cm³,比重1.55g/cm³;一只重量268.1g,排水178.7cm³。比重值是1.5g/cm³。今年的盏平均比重1.58g/cm³,较17年那只减少了40%。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3 16:02
    回复
      我觉得不管怎么弄,釉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只是薄薄的一层,在整只盏的重量中比例很低。失去的质量多半都在胎上。一定是胎的成分有了改变,才会导致密度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敲碎一只盏看看断面,以窥一二。从断口处可见,胎质内并无明显的孔隙导致密度降低。然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胎底露出部分的颜色和中间的胎色有明显的区别,从断面可见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限上部灰白,略泛黄,而界限下则呈现铁胎的深灰色。
      新盏的第二感受,把新盏拿在手上,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发现口沿处0.5-0.9cm的范围里,釉面呈现明显的茶沫色,在其8口小盏上尤为明显。这一点在小C师傅过去的盏里未曾发现。
      新盏第三个感受,就是整个釉面透着贼光,不像两年前的那么温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13 16:03
      回复
        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导致了这些问题出现。
        一来,变轻。比重的降低有两种可能。一是胎质变粗,二是成分发生变化。从断面看,估计两种可能,一是添加了更多的高岭土,二是烧制温度不足。
        二来,口沿处的茶沫色证明了我的猜想,应该是烧制温度较以前降低了。
        三者,釉面呈更强的玻璃感?很大可能是釉的成分也有了变化。至于如何变化,也许只有小C师傅自己知道。
        朋友们看到测出的数据,内心的困惑和不满愈加深重,而我最终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他可能不太会再执着的偏爱这个小C师傅了。毕竟在我们几年玩盏得到的认知里,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件事————品质下降。但小C师傅这几年的价格尤其是12口,已经提升了近3倍。我无意批评小C师傅,也许现在的行情就是如此。但我深深感受到了建盏圈的氛围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师傅,这个曾经我也十分看好,非常努力和执着的小师傅,如今也如此而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13 16:03
        收起回复
          太专业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16 10:02
          收起回复
            我很好奇,哪位师傅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16 10:04
            收起回复
              请楼主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只盏底部黑上半段灰。【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16 19:51
              收起回复
                我也问过很多师傅,最统一的回答,底足没有上釉与还原气氛直接接触所造成。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9-16 19:53
                收起回复
                  解释一下这几只盏强光下茶末口是怎么回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9-16 19:56
                  收起回复
                    强光下老盏片,楼主有什么说的吗?支持做碳十四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9-16 19:57
                    收起回复
                      轻了百分之四十.40啊😱有点吓人.那应该是做薄了.那么点釉水能有多少重量.如果没做薄就是胎成分变了 就是密度不高 .简单说就铁胎不铁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9-18 14:55
                      收起回复
                        不招人妒是庸才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1-11 10:40
                        回复
                          哎!玩原矿找我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1-26 05:37
                          回复
                            不止你说的师傅,别的师傅的作品也存在这个问题的。我买过同一师傅不同年代的作品,口径,器型,高度都十分近似的情况下,早期的份量就重压手感明显,反而近期的就轻飘飘的感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1-31 03:01
                            回复
                              我也很费解是什么原因,也仔细想过,没有楼主说的这么专业,从物理学角度看,确实就是密度发生了改变。而建盏能影响密度的,最大可能就是胚土,至于釉水只是覆盖了薄薄的一层,就算成分微调,对轻重也不会改变很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1-31 0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