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吧 关注:2,764贴子:27,428

人体测量学(头面测量部分节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颅骨测量①
(一) 主要测点(图 2-1 ~图 2-6)

(1) 眉间点(glabella, g):周间点位于额骨左右两眉弓内侧端之间,为正中矢状面上向前最突出的一点,常位于额鼻缝的上方。当额骨眉间区十分平坦,无法定出向前最突出的一点时,可借两侧眉弓内侧端之趋势来确定此点。一般可定在眉间区(左右侧眉弓内侧端之间的区域)的中央位置。确定此点,必须将颅骨置于耳眼平面上,否则所定之点可能偏高或偏低。


IP属地:广东1楼2019-10-22 18:36回复
    (2)眉间上点(ophryon, on):在两侧额骨颞嵴相距最近之处作一连线(目测), 此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即为肩间上点。
    (3)额中点/额缝点(metopion, m): 两侧额结节最突出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即为额中点。

    (4)前卤点(bregma, b/br): 为颅骨顶面冠状缝和矢状缝的交点。 该点往往在正中矢状面额骨的后缘。 如在前卤区有缝间骨出现, 可将由目测所得的两缝的主轴在前卤区缝间骨上的相交之点定为前卤点。有时可见此区的骨缝扭曲甚为明显,使前卤点偏离正中矢状面位置,这时以两缝的主要趋向,即由目测所得的两缝的主轴相交之点定为前卤点。
    (5)颅顶点(vertex, v):颅骨于法兰克福平面上,在正中矢状面上最高的一点即为颅顶点。
    (6)人字点(lambda, l/la):为颅骨矢状缝与人字缝之交点。 若在颅骨上有印加骨(Inca bone)或人字点骨(lambdoid bone)出现,可按两缝的主要趋向,即由目测所得两缝的主轴相交之点定为人字点,该点一定要在正中矢状面上。枕骨的顶与顶骨相交处常有缝间骨,此时可通过延长人字缝两侧的曲线与正中矢状面相交来定点。若这种延长线并未在正中矢状面上相交,人字点取2个交点之间的中点。
    (7)颅后点(opisthokranion,op): 为颅骨在正中矢状面上向后最突出的一点。此点离眉间点最远, 通常在枕外隆凸的上方。 可由周间点测量颅骨最大长时求得。 在颅骨测点中,绝大多数的测点都是颅骨测量的界标,先定测点, 然后才能测量;颅后点与此相反,在测量之前,无法准确定点,它是在测量后才能确定位置的一个测点。
    (8)枕外隆凸点(inion, i):在颅骨枕面上, 为枕骨上项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当上项线不明显或枕外隆凸形状有变异〈如呈啄状的枕外隆凸或有枕外圆枕)时,确定此点较为困难,可在枕外隆凸下面向颅底转折处取得此点。
    (9)大孔后缘点(opisthion, o/os):位于颅底面上,枕骨大孔后缘下方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若该处有结节或切迹存在时, 则以大孔缘后部的总轮廓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确定之。
    (10)大孔前缘点(endobasion,enba):位于颅底面上,枕骨大孔前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交的最向后之点。


    IP属地:广东2楼2019-10-22 18:38
    回复

      (11)颅底点(basion orhypobasion, ba):位于颅底面上,枕骨大孔前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交的最向下之点,用于测量颅寓。此点应与大孔前缘点区别。
      (12)额下点(infratemporale,it):位于颅底外面,为蝶骨大翼颜下峙的最向内侧之点,用子测量颅骨最小宽。

      (13)冠颞点(stephanion, st):为颅骨冠状缝与颞线相交之点。 颞线一般在达缝之前分开, 若没分,用上颞线;若分开的2条颞线在缝上相距不远, 用下颞线。
      (14)冠缝点(coronale, co):位于颅骨侧面上,冠状缝上最向外侧的一点,用于测量额骨最大宽。
      (15)蝶点(sphenion, sph):位于颅骨翼区。 当翼区为蝶顶形〈即H形〉时, 蝶顶缝的前端即为蝶点。
      (16) 颞点(krotaphion, k):位于颅骨翼区。 当翼区为蝶顶形〈即H形〉时, 蝶顶缝的后端即为颞点。


      IP属地:广东3楼2019-10-22 18:40
      回复
        (二)主要测量项目
        1.长度测量
        (1)颅长/颅骨最大长(maximumcraniallength, g-op, Ml):在正中矢状面上,从眉间点(g)至颅后点(op)的最大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测量者位于颅骨的左侧,然后用左手将弯脚规的一端置于眉间点,用右手将弯脚规的另一端沿着颅骨正中矢状面的位置上下移动,以探觅颅骨的最长径(图2-7)。

        (2)颅底长(basis length/basi-nasal length,enba-n, MS):鼻根点(n) 至枕骨大孔前缘点(enba)之间的距离。用弯脚规测量。将颅骨底面朝上置于专供测量用的布枕上。测量者用左手将弯脚规的一端置于鼻根点,右手将弯脚规的另一端置于大孔前缘点,此时测得的长径即为颅底长。颅底长也可定义为鼻根点(n)与颅底点(ba)的距离以及鼻根点(n)与大孔后缘点(o)的距离[M5(1)]。
        (3)眉间点-枕外隆凸点长/眉间点-枕长(glabello-inionlength/ glabello-occipital
        length, g-i, GOL, M2):眉间点(g)至枕外隆凸点(i)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颅骨的左侧靠测量者的前面。测量者用左手将弯脚规的一端置于眉间点,用右手将弯脚规的另一端置于枕外隆凸点,此时测得之径即为周间点枕外隆凸点长。
        (4)鼻根点-枕外隆凸点长(nasion-inionlength, n-i):鼻根点(n)至枕外隆凸点(i)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测量方法同(3)。
        (5)鼻根点-枕骨长(nasion-occipitallength,n-op, Mld):在正中矢状面上,从鼻根点(n)jJJ枕骨〈枕外隆凸〉的最大长。
        (6)眉间点-人字点长(glabello-lambdalength,g-1):眉间点(g)至人字点(I)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测量方法同(3)。


        IP属地:广东5楼2019-10-22 18:41
        回复
          (10)耳门上缘点间宽(biporionbreadth,po-po):两侧耳门上缘点(po)间距离。
          (11)乳突间宽(bimastoidalbreadth, ms-ms):两侧乳突点(ms)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图2-16)。

          (12)乳突宽(mastoidwidth, MDB):在横轴上测乳突基底部的宽。从乳突切迹或二腹肌间沟到凸起的外表面的相应水平,在横向上参照突起本身,而不是参照颅骨。若因乳突形态不规则,二腹肌沟内侧界不清时,可从乳突主体的基底部测量,取平均值。
          (13)颧骨点间宽(bijugalbreadth,JUB):两颧骨间外侧宽,即两侧颧骨的额突与颞突之间曲线的最低点间宽。应重复测几次,数据一致时止。
          (14)额间宽(bifrontalbreadth,FMB):在额颧前点(额颧缝的最前点)之间额骨上的宽。额颧缝变化很大,在表面上可能相当宽,若缝较大,可在额骨上测。、
          (15)上颌点间宽(bimaxillarybreadth,zm: a-zm: a, ZMB,M46b):是两侧颧颌前点(zm:a)间宽,它不同于中面宽或上颌宽,这是颧颌缝的最下缘,不是在面部。
          (16)星点间宽(asterionicbreadth,ast-ast, ASB, M12):两侧星点Cast)之间的距离。此径也是枕骨最大横径,用直角规测量。若星点上有缝隙,可在枕骨边缘上测。若复杂缝成一个小区,要尽可能找出其中心点。
          (17)蝶点间宽(bisphenionbreadth, sphsph):两侧蝶点(sph)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
          (18)上面宽/外侧两眶宽(upperfacial breadth, fmt-fmt, M43):两侧颞额颧点(fmt)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或弯脚规测量(图2-17)。

          (19)内侧两眶宽/两眶内宽[ (internalbiorbital breadth,fmo-fmo, M43 (1) ]:两侧额颧眶点(£mo)之间的距离,用直脚规或三脚平行规测量。
          (20)中眶间宽(middle orbitalwidth, or-or, MOW) :两侧眶下点(or)之间的距离,用直脚规或三脚平行规测量。
          (21)额宽/面宽(bizygomaticbreadth/ facial breadth, zy-zy, ZYB, M4曰:两侧颤点(zy)之间的距离,是跨越额弓的最大宽并垂直于正中矢状面。若一侧颧弓断了,确定损伤颧弓的最原始的位置,取最可能的读数。另外取中部和颧弓完好的颅骨(腭缝、犁骨、颅底点)测两次。若两次读数接近一致,在一个测量值后加“?”,若不一致但一侧预测较好就加“??”。若两侧损伤严重,估计值后加“???”。用弯脚规或直脚规测量(图2-8)。
          (22)中部面宽/两颧宽I(bimalarbreadth/ middle facial breadth, zm-zm, GB, M46)、II(middle facialbreadth, zm1 -zm1):用直脚规或三脚平行规测量。I:两侧颧颌点(zm)之间的直线距离;II:两侧颧颌前点(zm1)之间的直线距离。颧颌前点(zm1)是颧颌缝与咬肌在额骨附着处上缘的交点,一般位于额颌点(zm)稍上方3~5mm处(图2-19)。
          (23)眶内缘点间宽(interorbitalbreadth,d-d, DKB, M49):两侧眶内缘点(d)之间眶间宽的直线距离,用三脚平行规或直脚规测量。


          IP属地:广东7楼2019-10-22 18:46
          收起回复

            (24)眶间宽/眶间前宽(interorbitalbreadth, anterior interorbital breadth, mf-mf, IOW, M50):两侧上颌额点之间的距离(mf-mf),用直脚规测量。 亦可为两眶内缘点间的距离(d-d), 用三脚平行规或直脚规测量。
            (25)眶宽(orbital breadth ,OBB)
            1) d-ek宽〈民1(51), 眶内缘点(d)至眶外缘点(ek)的直线距离, 用直脚规测量(图2-20)。

            2) mf-ek宽(M51a):颌额点(mf)至眶外缘点(ek)的直线距离, 用直脚规测量。
            (26)两眶宽(biorbitalbreadth, ek-ek, EKB):左右眶外缘点(ek)之间的直线距离,把眶几乎等分上、下两部分, 用直脚规测量(图2-21)。
            (27)后眶间宽(hintereinterorbital breite, la-la):两侧泪点(la)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28)前眶间宽(vordereinterorbital breite):两侧颌额点(mf-mf)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或三脚平行规测量(图2-22)。

            (29)鼻宽(nasalbreadth, NLB,M45):即梨状孔的最大宽,测量此径时应与颅骨正中矢状面垂直,用游标卡尺的测内径卡脚测量(图2-23)。


            IP属地:广东8楼2019-10-22 18:48
            回复

              (30)鼻骨最小宽(simoticchord,sc, WNB, M57),两侧鼻颁缝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用三脚平行规测量。在两侧鼻颌缝间测量时,若鼻骨向上形成直角,那么一定不要在额鼻缝上方测。在人口少的群体(如困纽特人)鼻骨尚未与额骨相接,这时只能测量面的结构或替代的结构,但不能不测。
              (31)上颌牙槽弓宽(maxillo-alveolarbreadth,ecm-ecm, M61):两侧上牙槽外点(ecm)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32)腭宽(palatalbreadth,enm-enm, MAB, M63):左右上牙槽内点(enm)之间的直线距离(图2-24)。用直脚规测量或用游标卡尺测内径卡脚测量。测量时,注意卡脚尖应接触在牙槽突内侧缘上且贴近牙槽缘。注意本项目测量的是骨而不是牙,但牙根暴露在最宽处例外,牙脱落骨损伤时应尽量参照颧宽测定方法。
              (33)下顿颌髁突间宽(bicondylarbreadth, cdl-cdl, M65):下颌骨两侧髁突外侧点(cdl)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或弯脚规测量。测量时注意直脚规的主尺应与下颌骨的正中矢状面相垂直(图2-25)。

              3.高(深度)测量
              (1)颅高(basi-bregmaheight,b-ba, BBH, M17):前卤点(b)至颅底点(ba)之间的距离,用弯脚规测量(图2-28)。

              (2) 颅底点至颅顶点高(total skull height/vertex-basion. line, ba-v, Ml8): 颅底点(ba)至颅顶点(v)间的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
              (3)全颅高(ganzeschädelhöhe):自颅底点(ba)作一垂直于耳眼平面的直线,此垂线与耳眼平面的交点至颅底点的垂直距离即为全颅高,用弯脚规测量。
              (4)前卤点至左右耳门上点连线高/耳门上缘点至前卤点高/耳上前卤点高:(au- riculo-bregmatic height, porion-bregmatic height, po-b, M20):前卤点(b)至两耳门上缘点(po)连线的垂直高度。测量时将颅骨固定于摩里逊定颅器上,放下测耳上颅高器的竖尺。同时,移动颅骨使竖尺尖端与前卤点(b)相接触。此时在竖尺上所示的读数,即为前卤点至左右耳门上点连线(po-po)的高度。进行此项测量时,颅骨不在法兰克福水平位。
              (5)颅盖高I、.II(calotteheight I 、II) :在颅骨正中矢状面轮廓图上测量。
              I:在正中矢状面上,颅骨在鼻根点(n)和枕外隆凸点(i)连线(n-i)上的最大高度。
              II:在正中矢状面上,颅骨在眉间点(g)和枕外隆凸点(i)连线(g-i)上的最大高度。
              (6)耳上颅高(auricularheight,M21):两侧耳门上点(po)连线至颅顶正中矢状面上的一点高度。用摩里逊定颅器测量。先将颅骨固定在定颅器上,使其位于法兰克福水平位,然后装上测耳上颅高器,将竖尺放下,使其与颅顶接触,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颅骨,使竖尺尖端恰好抵及颅顶的正中线上。此时在竖尺上所示的读数即为耳上颅高。也可用圆杆直角规测量。测量时将颅骨固定于法兰克福平面,圆杆直角规的主尺必须保持垂直(图2- 29)。


              IP属地:广东9楼2019-10-22 18:50
              回复

                (25)眶高(orbitalheight,OBH, M52)
                1)与眶宽相垂直的眼眶入口最大径。注意此径的两端应在眶缘上,而不可位于眶缘的切迹或凹陷上。用直脚规测量(图2-32)。
                2)平分眶宽且与眶宽垂直的眼眶上、下缘之间的 直线距离。一般测左侧,不能测时可用右侧代替,但两侧会有差异。在眶长轴上测,若测量的下缘正好有一深切迹时,测点可向中间移动。
                (26)眶深(orbitaldepth):眶下缘中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的直线距离。用测B匡器测量。眶下缘中点由眶高2)测量决定,即眶高2)与眶下缘相交之点。
                (27)鼻梁(背)至前眶间宽之矢高(subtense,mf-mf):鼻骨正中线至前眶间宽(mf-mf)的最小矢高,用三脚平行规测量。此项测量可与前眶间宽同时进行。将三脚平行规中间竖尺尖端在鼻骨正中线上移动,测得最小的读数即为鼻背(梁)前眶间宽之矢高。
                (28)鼻梁(背)至眶间宽的矢高(subtense d-d) :鼻骨正中线至眶间宽(d-d)的最小矢高。用三脚平行规测量,可与眶间宽同时测量。测量时先把三脚平行规的两脚接触在左右眶内缘点上,然后将中间竖尺的尖端靠在鼻骨正中线上。上下移动中间竖尺,测得最小的读数为鼻梁至眶间宽之矢高。
                (29)眶内缘点矢高(dacryonsubtense,DKS):两侧眶内缘点(d)至眶间宽的矢高的均值。
                (30)鼻-眶内缘点矢高(naso-dacryalsubtense,ND曰:鼻骨侧面观最深点到眶间宽的矢高。
                (31)尖(犬)牙窝深(fossacaninadepth):自梨状孔外侧缘最向外侧的一点(相当于鼻宽的所在位置)与颧颌前点(zm1)的连线,至上颌骨前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用三脚平行规测量。
                (32)鼻高(nasalheight, n-ns,NLH, M5):鼻根点(n)至鼻棘点(ns)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图2-33)。这是鼻根点至两侧鼻孔边缘最下点的平均高度。这点并不总是在最前缘,而是在鼻腔底的起始部。它是鼻前沟或窝的后缘,是鼻结构的功能高并没有考虑开口最前部的特殊变异。
                (33)鼻骨最小高(simoticsubtense,ss, SIS, M57):鼻骨正中线至鼻骨最小宽的最小矢高。用三脚平行规测量。此项测量可与鼻骨最小宽测量同时进行。将三脚平行规中间竖尺尖端在鼻骨正中线上移动,测得最小的读数即为鼻骨最小高。
                (34)上牙槽突高(processalveolarisheight, hÖhe deralveolarpartie):鼻棘点(ns)至上牙槽前点(pr)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另一种测法是自鼻棘点(ns)至上牙槽点(sd)的直线距离。
                (35)腭深或腭高(palatalheight,M64):腭顶正中线上一点至上颌左右第1磨牙后牙槽隔最突出点的连线的投影高度。腭顶正中线上一点与上颌左右第1磨牙牙槽隔最突出点构成的平面应与牙槽平面垂直。用测腭器测量。
                (36)下颌联合高(heightofsymphysis, id-gn, M69):下牙槽点(id)至颏下点(gn)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由于下颌联合呈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所以此项测量不与下颌基底平面垂直。测量时,根据下颌联合的倾斜程度,直脚规主尺的位置应作相应的调节,即直脚规的主尺必须与此项测量相平行(图2-34)。

                (37)下颌体高(颏孔处)[heightofmandibular body, M69 (1)],于颏孔处的下颌体高,为孔中心位置牙槽外缘至下颌骨下缘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注意直角规的主尺与下颌基底缘垂直,左右分别测量。
                (38)下颌体高(第1、2磨牙间)[heightof mandibular body, M69 (2)]:第1、2磨牙之间的牙槽隔部位的下颌体高。此处测牙槽外缘到下颌下缘的高度。测量方法同上。
                (39)下颌支高(heightofmandibular ramus, M70):自下颌喙突最高点至下颌角点(go)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测量。测量时,注意直脚规主尺与下颌支后缘平行。左右分别测量。
                (40)下颌喙突高(koronoidhohe) :自下颌喙突最高点至下颌骨基底平面的垂直距离,用直脚规测量。左右侧分别测量。
                (41)下颌支最小高(kleinsteasthohe),自下颌切迹最深处至下颌骨下缘的高度。用直脚规测量。测量时应注意此项测量必须与下颌支高平行。
                4.弧弦周长测量
                (1)颅周长(horizontalcircumference, g-opg,M23):经眉间点(g)和颅后点(op),再绕回至眉间点的颅骨水平周长。用卷尺测量。测量时,将卷尺的零点紧贴眉间点,然后把卷尺由颅右侧绕过颅后点,再绕至颅左侧,最后绕回至眉间点。测量时,卷尺应紧贴颅骨骨面,不可悬空(图2-35)。
                (2)颅横弧(cranialtransversearc/auriculo-bregmatic arc, pc-b-po,M24):从一侧耳门上点(po)经前卤点(b)至另一侧耳门上点之弧长,用卷尺测量。测量时,将卷尺的零点紧贴左侧耳门上点,然后绕过前卤点,再绕至右侧耳门上点(图2-36)。


                IP属地:广东11楼2019-10-22 18:54
                回复


                  (3)颅矢状弧(cranial sagittal arc, total sagittal arc, arc n-o, M25),从鼻根点(n)沿颅骨的正中矢状面至大孔后缘点(o)之弧长。用卷尺测量。测量时,将卷尺的零点紧贴鼻根点,然后沿正中矢状面将卷尺绕至颅顶,转向颅后,再引向颅底,直至大孔后缘点。遇有少数颅骨枕外隆凸极为发达、明显突出时,可将卷尺沿其一侧越过,也可用间接测量法(颅骨矢状弧=额矢状弧+顶矢状弧+枕矢状弧)(图2-37)。
                  (4)额矢状弧(frontal arc, arcn巾,M26):鼻根点(n)至前卤点(b)的弧长。用卷尺测量。亦可用坐标纸截成宽约3mm的窄小纸条测量。
                  (5)顶矢状弧(parietal arc,arc b-l,M27), 前卤点(b)至人字点(I)的弧长。用坐标纸截成的窄小纸条测量或用卷尺测量。
                  (6)顶骨前缘弧[bragma-sphenionarc,arc bsphn, M27 (2)],前卤点(b)至蝶点(sph)的弧长。
                  (7)顶骨后缘弧/人字点星点弧[lambda-aste-riorarc, M27 (3) /lambda-asterior chord, M30 (3)]:人字点至星点的弧长。
                  (8)枕矢状弧(occipitalarc, arcl-o, M28):人字点(l)至大孔后缘点(o)的弧长。用坐标纸截成的窄小纸条测量或用卷尺测量。


                  IP属地:广东12楼2019-10-22 18:55
                  回复
                    (三)指数及其分型(表2-1~表2-22)


                    IP属地:广东13楼2019-10-22 18:56
                    回复



                      IP属地:广东14楼2019-10-22 18:59
                      回复



                        IP属地:广东15楼2019-10-22 18:59
                        回复



                          IP属地:广东16楼2019-10-22 19:00
                          回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19-10-22 19:00
                            回复



                              IP属地:广东18楼2019-10-22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