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61,036贴子:11,944,012
  • 1回复贴,共1

闲谈官渡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两星期之内更完


1楼2019-11-01 15:15回复
    (1)曹操与袁绍的政治战略
    曹操与袁绍的政治战略其实早在两人一起讨伐董卓时就已经从两人的对话中得到了体现。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 武帝纪》
    “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傅子》
    袁绍当年和曹操一起起兵讨伐董卓时问曹操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曹操问他你意下如何?袁绍说他想占据河北,兼并少数民族,再向南争天下,这样就可以取得成功了吧?曹操说,我运用天下人的智慧的力量,用帝王之道来驾驭,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事,曹操又说,商汤周武,他们拥有的土地一样吗?若以险固的地盘来做争夺天下的资本,是不能随机应变的。
    我们都知道,史书是由胜利者写,《教父3》里面的教父迈克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曹操袁绍何许人也?怎么会轻易的把自己争天下的具体大方针告诉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呢?袁绍自然是应该知道曹操的能耐,他可能的确摸不清曹操的性格,但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能耐,我们看曹操过去的经历。
    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讬。”由是声名益重。
    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於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三国志 武帝纪》
    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资治通鉴 汉纪》
    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早在出道之前就已是声名远扬,得到了太尉乔玄和许子将很高的评价,刺杀张让,全身而退,当然,也有可能是张让忌惮曹操的背后的家族政治势力而故意放过了他一马,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当洛阳北部尉时打死了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触犯律法的叔叔,可是恐怕也是因为自己背后的家族政治势力而躲过一劫,从此京城一个敢冒犯他的也没有,黄巾起义时作为骑都尉参与了平叛,后迁为济南相,到了任上,奏免污吏,禁断一些不合礼法的淫祀,敢作奸犯科的都被他吓跑了,后和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可以看出来,曹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且毕竟也和袁绍曾经共事,袁绍虽此时和曹操是盟友关系,但我们这些后人都应该明白,他们这些伐董联盟的盟友们其实根本就不一心。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於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三国志 董卓传》
    英雄记曰: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於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州里。起家,拜河内太守。
    谢承后汉书曰: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三国志 武帝纪》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三国志 武帝纪》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三国志 武帝纪》
    绍又尝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三国志武帝纪》
    魏书曰: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三国志 武帝纪》
    是时,或间坚於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馀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三国志 吴书》
    《江表传》曰:或谓术曰:“坚若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故术疑之。
    联军内部矛盾摩擦勾心斗角不断,曹操与袁绍的前文中的对话不知道是在曹操后文中讨厌袁绍之后还是在之前,但是魏书中的袁绍使人去试探曹操态度,曹操选择避而不答似乎有些不符合曹操性格,曹操现在的心机恐怕早就不是当年二十岁敢直来直去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个毛头小子了,《教父》曾经说过,你不能对你爱的人说不,要让别人听到不的时候像是一样好听,曹操要是在袁绍的地盘上敢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言让袁绍难堪,袁绍会让他有好果子吃吗?所以我认为,史书记载就像现实中的流言蜚语一样,无风不起浪不假,但也不能全信,要进行冷静的合理分析,我认为,史书上记载的曹操与袁绍的这段对白,应当是后人附会之言来体现胜利者曹操的雄才大略,至于魏书上记载的曹操敢让袁绍吃闭门羹,我也认为不可靠,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日后继续讲他们二人政治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


    2楼2019-11-01 15: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