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学吧 关注:165贴子:1,369
  • 25回复贴,共1

鸟类今朝列传——2,浩瀚远洋的流浪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列传的第二篇里,我们将来到狂风呼啸的南大洋,以及广袤无垠的北太平洋,一起再次认识一类我们早已熟悉不过的大型海鸟——信天翁。它们是无边无际的远洋上,勇敢无畏的流浪者。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07 09:23回复
    本贴顺序
    1.形态概述
    2.分布情况
    3.分类地位
    4.化石与演化
    5.行为生态
    6.繁殖生态
    7.生存现状
    8.与人类的关系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07 09:26
    回复
      1.形态概述
      信天翁全为大型海鸟,拥有粗壮而尖端带钩的喙,由许多角质片覆盖,以及三趾带蹼的足,颈部与足部长度适中。尾羽短,为圆尾型。同时,它们也拥有所属类群——鹱形目的基本特征——管状鼻(tubenose ),但信天翁区别于其他鹱形目成员的是,它们的管状鼻分布在喙基部的两侧,而不像其他的管鼻鸟一样聚合在喙基顶部。它们的体长从黑足信天翁的68-74厘米到漂泊信天翁的107-135厘米不等,而翼展从前者的178-220厘米到后者的250-350厘米不等。信天翁最为突出的特征,莫过于其超长而狭窄的翼部,翅尖,尺桡骨和指掌骨的比例比较长,且肱骨也较长,因此,翅膀上附着了大量的次级飞羽(25-34枚)与三级飞羽。它们以毫不费力的飞行闻名于世,翼部形态只是其原因之一,另外,它们拥有特殊的肌腱,能将伸展的翼部固定。于是,信天翁的翅膀犹如高效的机翼,这种高展弦比的翅膀(翼长与翼宽的比)使它们能利用风力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几率很低。
      有关信天翁的具体属种数量,常年以来争议不断。根据维基百科给出的最新分类系统,信天翁包括了4属22种(根据分子分析,物种数已由14种增加到了22种),这四个属分别是: Diomedea,通常被称为大信天翁(Great albatrosses ),包括6个种类, Thalassarche 属包括10个南大洋地区的体型较小的种类,英文俗称为mollymauks , Phoebastria,包括了4个分布于热带及北太平洋地区的物种,被统称为太平洋信天翁(Pacific albatrosses ),Phoebetria 属包括了两个体羽灰黑色的物种——乌信天翁与黑背信天翁
      镇楼图按顺序分别为属于大信天翁类的漂泊信天翁(Wandering albatross ),乌信天翁(Sooty 's albatross ),属于mollymauk 的黑眉信天翁(Black -browed albatross ),属于太平洋信天翁的短尾信天翁(Short -tailed albatross )
      本楼属于大信天翁的南方皇信天翁以及其骨骼标本,属于太平洋信天翁的黑脚信天翁(Black -footed albatross ),属于mollymauk 的白顶信天翁(Shy albatross ),以及灰背信天翁(light -mantled albatross )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08 14:58
      回复
        3.分类地位
        信天翁属于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 ),根据最新2015年版本的鸟类分类系统,该目包括信天翁科(Diomedeidae),鹱科(Procellariidae),以及调整后提升为科级的北海燕科(Hydrobatidae)与南海燕科(Oceanitidae)。整个鹱形目属于一个叫做Austrodyptornithes的演化支(大意为南极起源的鸟类),该演化支还包括了企鹅目作为鹱形目的姐妹群。而此演化支是鹈-鹳形目(或拆分为鹈形目,鹳形目与鲣鸟目)的姐妹群,此二大类群与潜鸟目组成Aequornithes演化支,该演化支在与包括了鹲的鹲形目与包括了日(开鸟)和鹭鹤的日(开鸟)目的Eurypygimorphae演化支一起组成核心水禽类(Ardeae)
        本楼展示了汉化版的鹱形目目内演化关系,以及14与15两版鸟类分类系统图,15年版由漂泊信天翁代表信天翁科。
        以及鹱形目其他三科的代表种类。暴风鹱(hù)( Northern fulmar ) ,北海燕科的白腰叉尾海燕(Leach 's storm petrel),南海燕科的白脸海燕( White -faced storm petrel)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08 15:39
        收起回复
          4.化石记录/演化
          在正式开始本节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广受争议的信天翁属种分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科学家对其进行探索的过程。
          根据不同时期的分类系统,信天翁包括13到24种(这个数目仍有争议,21-22种是最普遍接受的数目),分属四个属。这些属是大信天翁(Diomedea)、小信天翁(Thalassarche)、北太平洋信天翁(Phoeastria)和灰信天翁(Phoebetria)。北太平洋信天翁被认为是大型信天翁的姐妹群,而灰背信天翁与乌信天翁则被认为更接近于小信天翁。
          关于属的数量问题,最初,信天翁只有一个属,即Diomedea,当时所有的信天翁种类均被包括在内,而在1852年,Reichenbach将这些物种重列为4个不同的属,然后聚集在一起并再次分裂数次,最多时总共获得了12个不同的属,它们是: Diomedea 、Pheebastria、Thalassarche、Phoebeus、Thalassagon、Diomedella、Nealbatrus、Rhodthonia、Julietata、Galapagornis、Layanornis和Penthenia 。
          到了1965年时,为了将信天翁的分类变得更有秩序,它们被集成为两个属,即Phoebetria (包含该属现有的两个种类和Dimedea (剩下所有的种类)。尽管这次改动为尝试简化分类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但分类是基于ElliottCoues在1866年进行的形态学分析,并很少注意最近的研究,甚至忽略了Coues的一些建议。
          直到最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96年)的加里·努恩(Gary Nunn)和世界各地的其他研究人员研究了当时所有14种已被接受的物种的线粒体DNA,发现所有的信天翁中有四个(而不是两个)单系类群。他们提议恢复两个属,即包括北太平洋信天翁的Phoebasria和包括小小信天翁(Mollymawks(mollymauk))的Thalassarche,其中大信天翁属得到了保留(Diomedea),而乌信天翁与灰背信天翁留在Phoebetria。正如努恩所说,英国鸟类学家联盟和南非当局都将信天翁分为四个属,这一变化已为大多数研究人员所接受。虽然有些人同意属的数目,但就种类的数目,达成一致意见的人仍然较少。
          在信天翁属数量研究的基础上,Robertson和Nunn于1998年提出了24个种的订正分类法,与当时较为接受的14种不同。这种扩展的分类法将许多已建立的亚种提升为独立的种,但这一分类体系被学界广泛批评,因为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界其他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这些调整是合理的。此后,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或支持。或否定了这一结论;2004年的一篇论文分析了信天翁物种的线粒体DNA。其结论是,根据Robertson和Nunn的说法,安岛信天翁(antipodean albatross )与特岛信天翁(tristan albatross )的确应该从漂泊信天翁中分出,但他发现,吉氏信天翁(Gibson 's albatross ),并不明显不同于安岛信天翁。此时,大部分人接受了21种物种的分类方法,但许多其他研究人员,并不认同这一结论,2004年的一份研究建议将物种数减少为13个,尽管这篇文章本身是有争议的。关于属的数量,研究者基本已达成共识,而在种的数量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弄清这一问题。
          本楼配图为安岛信天翁与特岛信天翁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13 15:08
          回复
            Sibley和Ahlquist的“鸟类家族进化的分子研究”表明,在3000-3500万前的渐新世时期,鹱形目便已经开始辐射,尽管该类群可能更早起源,因为有一些化石有时被归于该类群中,例如在晚白垩世地层(70MYA)中,发现了一种已知为Tytotstonyonal的海鸟。该分子的证据表明,海燕(包括北海燕和南海燕)是最早分出的,其次是信天翁(关于信天翁与海燕谁更先分出,尚存争议),而鹈燕和鹱则最后分离。始新世至渐新世岩层中,发现了最早的信天翁化石,尽管其中的一些只是暂时地被归类于此,而且似乎没有一个特别接近于现生种类。它们是Murunkus(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始新世地层),Manu(新西兰早期渐新世地层),还有一个南卡罗来纳州晚渐新世地层中未被描述的一种。最古老的,被广泛确认为是信天翁的化石是比利时早期渐新世时期的。Diomedavus knapptonensis是一种来自美国华盛顿州渐新世晚期的化石信天翁。Plotornis以前常被认为是一种海燕,但现在也被认为是信天翁,来自于法国中新世地层,而在当时四个现存属之间的分歧已经在进行,Phoebastria californica 与Diomedea milleri都是加利福尼亚鲨鱼牙山的中中新世物种。
            这些迹象表明,大信天翁和北太平洋天翁大约在1500万年前分离。在南半球发现的类似的化石显示,在1000万年前,小信天翁与灰背信天翁属分离。非常令人费解的是,北半球拥有更完整的信天翁化石记录,而且在北大西洋已经发现了许多化石形式的信天翁(这似乎说明地形封闭似乎并不是当代北大西洋没有信天翁的根本原因),而今天北大西洋没有信天翁。在百慕大岛上甚至发现了一批短尾信天翁的遗骸,来自北大西洋的大多数化石信天翁都是今天北太平洋信天翁属的成员;在北卡罗来纳州和英格兰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一种名为Phoebastria anglica的化石信天翁。由于腿骨和脚骨的趋同进化,伪齿鸟目成员(Pseudontiformes)可能被误认为已灭绝的信天翁;在日本挂川市发现的处于更新世早期的所谓大型信天翁股骨实际上是最后期的伪齿鸟。而在新西兰的上新世地层中尚有一种名为Aldiomedes angustirostris的海鸟。
            本楼展示了信天翁科的科内关系,桑氏伪齿鸟(Pelagornis sandersi)的周边图片,以及补加的黑眉信天翁骨骼标本。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1-13 15:48
            收起回复
              5.行为生态
              (1)解剖结构的适应性特征
              信天翁是一类大型的鸟类,同时也是最大的鹱形目鸟类。前文提到,信天翁区别于其他鹱形目鸟类的主要特征是,管状鼻孔未在基部愈合,而是在两侧分布。这一适应性结构的意义在于,信天翁可以由此测量飞行中的精确空速,因为这样的鼻孔类似于现代飞机的皮托管。信天翁需要获得飞行中的精确空速,以便进行动态的飞升。同时就像其他的鹱形目鸟类一样,它们使用独特的嗅觉来定位潜在的食物源,而非像大多数鸟类一样依靠视力。信天翁的脚无后脚趾,3个前脚趾有蹼连接。信天翁的腿对于鹱形目鸟类来说是很强大的,这使得它们和巨鹱( giant petrel )是唯一能在陆地上直立行走的鹱形目鸟类,而非像该目其他成员一样曳足而行。
              在饮用海水和食用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信天翁必须排出它们摄入的盐。所有的信天翁在鼻底部,大致眼睛上方,都有一个扩大的鼻腺。这种腺体在不需要它的物种中是不发达的,但在鹱形目中,它起着盐腺的作用。科学家们对它的确切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他们知道,一般来说,它是通过从鼻子里分泌浓度为5%的盐水排出或将其强行喷射出去来除去过量的盐分的。
              大多数成年信天翁的体羽模式通常在翼部背面是黑色的,有白色的底面。而在其他部位,南方皇信天翁的羽毛几乎完全是白色的,除了完全成熟的雄信天翁翅膀的末端和尾部边缘,而阿岛信天翁( Amsterdam albatross,来自于南印度洋)的成鸟羽毛几乎像幼崽一样,有大量的棕色,特别是胸部有一条很明显的棕色带。几种小信天翁和北太平洋信天翁有像眼斑一样的面部斑纹,或头和颈上有灰色或黄色的斑纹。三种深色调的信天翁,黑脚信天翁和乌信天翁属两种,与其他信天翁的体羽模式完全不同,几乎完全是深棕色的(或者在一些地方是深灰色的)。亚成信天翁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长成成鸟的体羽羽色。
              本楼展示了在陆地上直立的巨鹱,以及曳足的短尾鹱( short -tailed shearwater),飞行中的阿岛信天翁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29 15:11
              回复
                (2)飞行
                大信天翁(Diomedea)的翼展是现存所有鸟类中最大的,超过340厘米(11.2英尺),而一些其他信天翁种类的翼展在1.75米左右,相比之下要小得多。它们的翅膀僵硬弯曲,前缘呈加厚流线型。信天翁会翱翔很远的距离。许多长翼海鸟使用两种飞行技术:动力滑翔和斜坡滑翔。动力滑翔包括反复上升到风中,向下下降,从而从垂直风梯度中获得能量。这种机动方式使这种鸟能够在不拍动翅膀的情况下,每天飞行近1000公里。而斜坡滑翔则是利用了海上大浪迎风侧的上升气流。
                信天翁将这些飞行技巧与可预测的天气系统结合起来:南半球的信天翁从其繁殖地向北飞行,沿顺时针方向飞行,而那些向南飞行的信天翁则逆时针飞行。信天翁非常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他们飞行时的心率接近休息时的基本心率。这种效率使得觅食旅行中最耗费精力的活动不是长距离飞行,而是它们在找到食物将要完成的着陆、捕食和再次起飞。一个常见的假设是,信天翁能在飞行中睡觉,尽管这从未获得过直接证据。
                这种高效的长途旅行技能是信天翁作为一种远距离觅食者取得成功的基础,它使得信天翁能飞行很长的距离,消耗了很少的精力去寻找分散的食物来源。它们对滑翔飞行的适应使它们依赖于风和波浪,但它们的长翅膀不适合动力飞行,而且大多数物种缺乏发达的肌肉来进行持续的拍打飞行。在过于平静的海面上,信天翁会在海面上休息,直到风再起,因为使用动力飞行是不值得的,尽管它们有能力起飞以避免停留在海上的风险。北太平洋信天翁可以使用一种独特的飞行方式--拍翅滑翔,在这种飞行方式下,它们会拍打然几下翅膀,然后滑翔一段距离,以这种相对省力的方式前进,这可能是由于北太平洋海域相对不如南大洋海域那样随时狂暴多风,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在起飞时,信天翁需要跑起来,让足够的空气在翅膀下移动,以提供升力。
                本楼展示了黑眉信天翁的起飞过程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29 15:15
                回复
                  (3)捕食
                  信天翁的食物主要是头足类、鱼类、甲壳类和海洋动物内脏,同时它们也会食用腐肉以及一些其他的海洋浮游动物。对大多数物种来说,对食性的了解仅仅限于繁殖季节,因为当信天翁会定期返回陆地时,进行这样的研究才是可能的。因物种的不同,甚至因种群的不同,偏好的食物种类会有一定差异;有的偏好鱿鱼,另一些则吃更多的磷虾或鱼。在夏威夷的两种信天翁中,一种是黑脚信天翁,主要以鱼为食,而黑背信天翁( laysan albatross )则以鱿鱼为食。在海上使用数据记录器记录入水的时长表明,许多被吃掉的鱿鱼太大以至于不可能被活捉,并且包括可能超出信天翁潜水范围的范围的中层带物种,这表明,对于某些物种,如漂泊信天翁来说,死鱿鱼可能是食谱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死亡鱿鱼的来源仍颇具争议,一些肯定来自捕捞渔业,但实际上的研究数据表明,这些死鱿鱼主要是产卵后死亡的个体和鲸类的呕吐物。信天翁有时候会在夜间觅食,因为那时很多海洋有机物都会漂浮到表面来。
                  其他种类,如黑眉信天翁或灰头信天翁( grey-headed albatross )的食物来源丰富,而且它们并不经常食腐。我们甚至观察到,加岛信天翁发展出了盗贼行为,骚扰鲣鸟并盗取食物。
                  直到最近,信天翁一直被认为是表层潜水鸟,它们在水面游泳,捕捉被水流、掠食者推到水面的,或将死的鱿鱼和鱼。但记录鸟类最大潜水深度的毛细深度记录器的数据表明,虽然有些物种,如漂泊信天翁,潜水深度不超过一米,但有些物种,如灰头信天翁可潜至6米深,灰背信天翁甚至可潜至深12.5米处。除了水面觅食和潜水外,它们还被观察到从空中跳入水中抓捕猎物。
                  本楼展示了文中提到的两种信天翁——黑背信天翁与灰头信天翁,以及黑眉信天翁从海面上获取食物的过程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29 15:18
                  回复
                    大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2-01 09:24
                    收起回复
                      6.繁殖生态
                      信天翁的寿命比其他许多鸟类长得多;它们繁殖的时间更长,对更少的幼鸟投入更多的精力。大多数物种的寿命都可以达到50年以上,其中,现存年龄最大的是一只名为Wisdom的黑背信天翁,它在1956年时被戴上了鸟类环状标志,那时它已经成年,而2017年2月甚至还孵化了一只雏鸟,它目前至少已经68岁了。它同时是世界上被确认的最年长野生鸟类和最年长的被标志鸟类。
                      信天翁在大约五年后才会慢慢达到性成熟,但即使它们已经成熟,它们也会在几年后才开始繁殖(某些物种甚至会在10岁以后)。年轻的非繁殖者在它们开始繁殖之前就会到繁殖群里去,在那里,它们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来练习求偶舞蹈和学习育雏技能。首次回到鸟群的鸟已经拥有了信天翁语言的定型行为,既不能“阅读”其他鸟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经过反复学习,它们将完善自己的舞蹈技能,并更熟练地掌握信天翁的"语言"。如果年轻的鸟与年长的鸟在一起,这种语言能更快地被掌握。当一只鸟第一次回到繁殖地时,它会与许多其他鸟跳舞,但经过多年后,相互互动的个体数量下降,直到它最终选择一个自己的终身伴侣。然后,它们继续完善它们之间的独特交流语言。然而,在建立了将持续一生的配偶关系后,大部分的舞蹈动作将永远不会再被使用。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信天翁来说,一对终身伴侣未必是一雄一雌,它们具有明显的"同性恋"现象,两只雌鸟或是两只雄鸟最后组成一对终身伴侣的情况在很多物种里都是很普遍的。
                      在筑巢行为上,信天翁通常是在孤立的岛屿上筑巢的;但它们同样也会在更大片的陆地上筑巢,当筑巢地在更大片的陆地上时,它们的筑巢地一般在几个方向上面向优良的海域,就像在新西兰达尼丁( Dunedin )的奥塔戈半岛上的筑巢地一样。新西兰信天翁和黑脚信天翁巢密布在在开阔林地的树下。巢的密度上,小信天翁属物种大多筑群巢,拥有非常高的筑巢密度,在每一百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有多达70个左右的巢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信天翁物种营独巢,巢分布相当松散。许多信天翁的筑巢地都在岛上,它们都是一些历史上没有陆地哺乳动物的地区。信天翁拥有对出生地的高度亲依感,它们通常会返回到他们出生的群体繁殖。这种趋势非常的明显,对黑背信天翁的研究表明,一只鸟被孵化出的地点与这只鸟成年后建立自己领土的地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2米。
                      信天翁对于配偶的选择是相当谨慎的,因为对于信天翁来说,抚养雏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所有的大信天翁物种会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抚养一只雏鸟,这也意味着,它们只能隔年繁殖一次。在繁殖季节,信天翁产下一枚椭圆形卵,通常是白色带红褐色斑点的,如果卵丢失或意外破裂,在同一个繁殖季节里不会再补产。卵的重量很大,为200-510克不等。一对配偶的"离婚"是很罕见的,因为这会使它们的繁殖概率永久降低70%以上,而且通常只有在连续几年的繁殖失败之后才会发生。
                      所有的南方信天翁(除北太平洋信天翁以外的种类)都用草、灌木、土壤、泥炭、甚至企鹅羽毛筑巢,而北太平洋的三个物种的巢则显得比较简陋。此外,加岛信天翁根本不筑巢,直接把卵产在一对配偶占据的多达50平方米的领土上,虽然这有时的确会导致卵的丢失。所有的信天翁物种都是雌雄轮流孵卵的,一般2-3天或一周交换一次,持续约70-80天(对于较大的信天翁),任何鸟类的最长潜伏期。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成鸟每天的体重会损失高达83克。孵化后,雏鸟会被成鸟严密保护三个星期,直到它足够大,足以防御天敌和调节自己的体温。雏鸟是半早成性的,孵出便体被绒羽,眼睛能够睁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能自主觅食。在这段时间里,双亲轮流少量喂食雏鸟。在这段时间结束后,由双方定时喂养雏鸟。父母采用短时间和长时间觅食结合的模式,提供体重约占体重12%(约600克的餐食。这些食物由新鲜鱿鱼、鱼和磷虾以及胃油组成,这是一种富含能量的食物,携带起来比未消化的猎物更轻。这种油是在一个胃器官中产生的,给了它们独特的发霉气味。值得说明的是,比起雌鸟,雄鸟在远距离觅食时会前往更加远离大陆,更加险恶的海域觅食,也相应地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天气状况,因此信天翁的雄鸟无一例外地拥有比雌鸟更加高的展弦比。
                      雏鸟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飞行。在大信天翁物种中,长达280天;甚至对于较小的信天翁物种来说,这需要140到170天。就像许多海鸟一样,在离巢前,雏鸟的体重比他们的亲鸟重,这将有助于离巢后,雏鸟成活率的提高。大约15%到65%的雏鸟能活到繁殖年龄。离巢后,雏鸟将不会获得成鸟任何形式的照料。
                      本楼展示的图片,依照顺序分别为:一对由两只雌性黑背信天翁组成的配偶,加岛信天翁,漂泊信天翁的求偶剪影,四个属物种:漂泊信天翁,短尾信天翁,黑眉信天翁,乌信天翁的巢,巢中的黑眉信天翁以及漂泊信天翁雏鸟。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2-11 15:49
                      收起回复
                        楼主查询了更多的书籍资料,现在就信天翁繁殖生态的内容再做几条补充:
                        1.除了乌信天翁属的两个种类在悬崖的岩脊上营独巢以外,其他信天翁都把巢筑在平地上
                        2.较小的信天翁种类,如黑眉信天翁与黄鼻信天翁( Atlantic Yellow-nosed albatross ),雏鸟长齐飞羽需要120天左右,漂泊信天翁的雏鸟长成飞羽需要280天左右,其包括孵化期在内的繁殖周期平均为356天。
                        3.至少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种类与乌信天翁属两个种类,以及小信天翁属的灰头信天翁在内的种类为两年繁殖一次。
                        4.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并非是在海面上漫无目的地飞行,根据GPS 定位显示,它们会朝着广阔海洋上的某个特定区域飞去,并在那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2-12 16:35
                        回复
                          7.生存现状
                          信天翁科物种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尽管在人类文化中经常被赋予传奇的地位,但信天翁却没有从人类赋予的间接或直接的生存压力中逃脱。波利尼西亚人和阿留申人很早便开始狩猎信天翁,一些岛屿(如复活节岛)上的信天翁甚至被完全消灭了。当欧洲人开始环游世界时,他们也开始了一项狩猎信天翁的运动,这项运动在澳大利亚的移民线路上达到高峰,被捕获的鸟往往最后被送上了餐桌。19世纪时,短尾信天翁在其北太平洋的繁殖地被大量捕杀用于羽毛贸易,直到20世纪也是如此,种群的繁殖甚至在50世纪4.50年代一度停止,该物种能得以幸存,完全是因为当时有许多的亚成鸟在海上游荡而非在繁殖地逗留,在滥杀行为停止后,它们碰巧到了返回繁殖的年龄,从而拯救了整个物种。这一度导致了短尾信天翁的几近灭绝。20世纪初,信天翁羽毛曾是一种流行的装饰物,因此仅在1909年,在中途岛和莱桑岛上,就有30,000多名信天翁被杀。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上的21种信天翁中,有19种被评估为受威胁,另外2种为近危。有3种被认评估为极危的,它们分别是:阿岛信天翁、特岛信天翁和加岛信天翁。信天翁生存主要的威胁之一是商业延绳钓捕鱼,因为信天翁和其他海鸟一样喜爱以内脏为食,因此被被诱饵吸引,它们吞下了诱饵,结果被钩住了,随后被延绳托入水中淹死,最终几个小时后和其他渔获物一起被拉上来。据估计,每年有10万只信天翁因此死亡,这尤其导致了南大洋部分种类数量的减少。在不受管制的在中途岛环礁上,黑背信天翁和飞机之间的碰撞曾导致人和鸟同时死亡,以及军事飞行行动中的中断。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进行了解决方法的研究,其结果导致了大量鸟被杀,以及大量的筑巢地点被夷为平地。仅在1964-1965年,就有多达3000只鸟被杀。1993年中途岛关闭了海军空中设施,消除了与军用飞机相撞的问题。最近,岛上的人类活动的减少帮助减少了鸟类的意外死亡,尽管在军事建筑附近的含铅涂料污染仍在继续毒害鸟类。吞食海上的塑料漂浮物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是信天翁,许多海鸟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被第一次记录以来,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些垃圾来自船舶丢弃的**、海上倾倒物、海滩垃圾和被河流冲到海里的**。它们都是不能被消化的,若不慎吞下,将会影响正常进食,最后被活活饿死。对北太平洋鸟类的研究表明,吞食塑料会导致体重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甚至,这种塑料有时会被反刍喂给雏鸟;对中途岛的信天翁雏鸟的研究表明,与意外死亡的健康雏鸟相比,自然死亡的雏鸡体内有大量的塑料。虽然这种塑料并不是直接的死亡原因,但它会引起生理压力,并使雏鸟在喂食期间感到饱腹,从而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量和存活的机会。
                          科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最重要的是鸟类生命国际和他们的合作伙伴)正在与各国政府和渔民合作,找到解决威胁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夜间设置龙线诱饵、染色饵料、将诱饵设置在水下、增加线路重量、这些都可以减少海鸟的捕获量。例如,新西兰的科学家和渔民之间的一项合作研究成功地测试了用于尼龙套的水下设定装置,该装置安装了信天翁物种的潜水深度之下的线。这一技术在福克兰群岛有效地减少了被误捕的信天翁数量。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也在岛屿恢复领域开展了工作,移除了威胁本土野生动物的引进物种,保护野生动物免受被引入的掠食者的伤害。
                          尽管情况在变得乐观,然而随着人类对南大洋这片遥远海域的逐步开发,一种新的威胁又随之出现……即人类有可能会开始与这些南大洋的本地物种争夺食物资源,那么这将势必影响它们的生存。
                          本楼展示了一只腹中全是垃圾的黑背信天翁雏鸟尸体。以及同一个信天翁筑巢地几十年来的变化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2-12 17:07
                          收起回复
                            8.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上一节里提到的诸多与人类不愉快的接触以外,信天翁还在人类文化中有许多的印记。过去,迷信的欧洲水手将信天翁视为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的亡灵再现,因此他们深信杀死一只信天翁会招来横祸。在英国诗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作品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代水手的诗韵》)中便叙述了一只信天翁被枪杀后,灾难是如何降临到一艘船上的。到了现代,信天翁更是被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赋予了追随自由,不畏前路艰辛的文化形象。总体来讲,信天翁在人类文化中属于较为被尊崇的鸟类。我们也希望人类能真正将对这浩瀚远洋上,勇敢无畏的流浪者的崇拜付诸行动,真正地关注海洋生态!
                            …………全文终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2-12 17:18
                            回复
                              在下期的列传里,我们将随南大洋的西风漂流在海上漫游,最终在一片名为新西兰的群岛登陆,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探索一类普普通通的小鸟,它们是当今鸟类王国最为繁盛的家族,在诞生之初留到现代的印记。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12-12 1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