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吧 关注:685,291贴子:42,150,796

从刘邦马车扔孩子这件事看,司马迁简直是在求着人揭穿他的瞎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9-12-27 19:14回复
    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项羽派出骑兵紧紧追杀,为了逃命,他三次把马车上的两个儿女扔下来以减少累赘,最终被驾车的夏侯婴全力阻止,两个儿女才得以幸免于难。
    这件事被《史记》详细地记载于《项羽本纪》和《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几乎成了一段能够验证刘邦冷酷无情的公案。
    但实际上,编著《史记》的司马迁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在这件事里下了几个暗扣, 当你抛开一切主观情绪重新审视有关这件事的史料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几处非常不正常的暗扣,进而质疑这件事本身是否是故意编出来的。


    IP属地:辽宁2楼2019-12-27 19:15
    回复
      首先,在关于刘邦对自己家眷的安排的史料上,司马迁就进行了非常令人疑惑的“选择性录入”。
      首先,刘邦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家眷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刘邦和夫妻老家),【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刘邦夫妻的父亲及家眷)。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注意,这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是司马迁在阅读西汉立国后关于开国功臣的历史年表记述的官方档案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具有权威性。
      ——也就是说,这份西汉官方历史档案记述了刘邦入蜀后,就安排了自己的小舅子吕释之带人回老家去接他们夫妻的家眷。
      而令人奇怪的是,《史记》附录中有司马迁整理的完整《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但在正文中却没有这一段描述。


      IP属地:辽宁3楼2019-12-27 19:15
      回复
        等到刘邦成功从蜀地杀入关中的时候,更是分派了一路人马特地出武关,联络南阳的王陵前往老家营救自己的家眷。结果项羽听说后,发兵截击,双方展开拉锯战,最后以路上阻挡进军的韩王郑昌被击破、营救家眷的通道被打通而告终。
        《史记 高祖本纪》载: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後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於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陜,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IP属地:辽宁4楼2019-12-27 19:16
        回复
          接下来就是众人皆知的彭城之战。刘邦千里闪击彭城,然后又被闻讯回援的项羽率骑兵闪击击溃。在这个过程中,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详细描述了刘邦入彭城吃喝玩乐的情形。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然后就是汉军在得意忘形之下被项羽击溃,刘邦惨败狼狈而逃的详细描写。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史记·项羽本纪》
          自己身边就剩数十人了,靠着大风吹乱了楚军阵脚才得以逃过一劫,此时刘邦不赶紧逃命重整旗鼓,居然要特地跑回老家,去接家眷。
          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IP属地:辽宁5楼2019-12-27 19:17
          回复
            此前就对家眷问题非常重视,并也做出详细的针对性安排的刘邦在这个危急关头,居然做出了回老家这种如此疯狂而危险的举动,就是为了去接个家眷,这可能吗?
            汉朝的官方档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答案是否定的。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
            (安国侯王陵):“以客从起丰,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入汉,守丰。【上东,因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封雍侯,五千户。”
            在彭城之战惨败的时候,王陵早就如之前那样,奉刘邦之命率部营救了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并因为这个功劳,被刘邦封为雍侯,食邑五千户。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营救刘邦这双儿女的王陵,在这段官方档案中,是跟刘邦到霸上打天下的老将,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却是一度自立的割据南阳的实力派,司马迁甚至弄出了原始档案所没有的老母为了让王陵一心事汉而自杀结果被项羽烹煮这种与原始档案严重不符的篡改故事,而且后来官至汉丞相的王陵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列传,而是和陈平挤一个列传,还挂着《陈丞相世家》的名。
            种种暗扣表明,司马迁为了一个刘邦摔孩子的故事,不惜篡改了原始的史料档案,将王陵营救刘邦儿女的功劳抹杀!


            IP属地:辽宁6楼2019-12-27 19:17
            收起回复
              但有趣的是,那个在《项羽本纪》和《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成功救下刘邦儿女的夏侯婴,其在官方档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同样有搭救刘邦儿女的记载:
              (汝阴侯夏侯婴)以令史从降沛,为太仆,常奉车,为滕公,竟定天下,入汉中,【全孝惠、鲁元】,侯,六千九百户。常为太仆
              在这段官方历史档案中,是夏侯婴让刘邦的一双儿女得到保全了,那么王陵的营救是怎么回事呢?
              《史记·高祖本纪》是有着解答的: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後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於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
              ——刘邦在彭城之败后,并没有丧失冷静,而是在突围后,派人去营救家眷,在种种劫难之后,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被营救下来。注意,这里的【独得孝惠】,是指跟刘邦的其他儿子(比如曹氏生的庶长子刘肥)相比,与之后的【立为太子】相连,毕竟鲁元公主是女儿,没法作为继承人。


              IP属地:辽宁7楼2019-12-27 19:18
              回复
                那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王陵和夏侯婴同时有营救刘盈和鲁元公主的记载也就说得通了。刘邦派人去取家眷,带人取家眷的正是王陵和夏侯婴,但司马迁出于某种目的,隐瞒甚至抹杀了王陵的功劳,单独把夏侯婴的记载留了下来,甚至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刘邦三次抛弃孩子、夏侯婴三次救孩子一命”的故事。不,其实不算量身定做,毕竟连司马迁自己都承认,夏侯婴等人的列传故事来自于他的后代。量身定做的是为自己祖宗吹牛的夏侯氏后人。
                《樊郦滕灌列传》:“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IP属地:辽宁8楼2019-12-27 19:18
                收起回复
                  但更有趣的是,这个故事恰恰是司马迁留下的最后一个暗扣!
                  这个故事众所皆知,就不赘述,重点是故事的结局——讲述刘邦三次扔孩子故事的《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了夏侯婴这个救命恩人被汉惠帝报答的未来: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夏侯婴对汉惠帝有救命之恩,如此大恩,刘邦让他当太仆。然后汉惠帝对夏侯婴感恩戴德,
                  然而等到吕后乱政、诸吕之乱的时候,这个汉惠帝的救命恩人却并没有站出来挽救自己搭救的刘盈的后代,而是和其他功臣元老一样,把刘盈的儿子们当成吕氏余孽灭门了。
                  《史记·吕太后本纪》载: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夏侯婴)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於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IP属地:辽宁10楼2019-12-27 19:19
                  回复
                    皇帝没有删,说明历史上可能确有其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2-27 19:19
                    收起回复
                      这事是有的,不可否认。但是可能传播途中变了形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2-27 19:20
                      收起回复
                        与之相比,一同搭救刘盈的王陵却是个忠直之人,一直在竭力维护刘氏。就连刘邦,都直接选定王陵为丞相。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果然,王陵不负刘邦重托,当吕后想为自己亲族谋取王位的时候,其他功臣都明里暗里地纵容,只有王陵一人,为了刘氏天下,像是一个孤胆英雄一样,站出来激烈反对吕后。
                        安国侯既为右丞相,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陈丞相世家》
                        这位营救过刘盈的孤胆英雄最后又为了刘氏而被吕后罢免,孤独死去。
                        或许司马迁也看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并掌握了一手资料,但因为种种 原因无法直接说明,于是特意将诛灭刘盈后代的夏侯婴 包 装 成英雄,弄出了一个让世人都知道的“刘邦三弃子”的故事,并在其中留下暗扣,来让后人揭穿吧。
                        《史记》还真的像是一部解谜小说呢。


                        IP属地:辽宁14楼2019-12-27 19:24
                        回复
                          太史公真的对他老刘家不记恨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2-27 19:30
                          收起回复
                            然后《史记》中一些孤证最后被证明存在,《史记》中史料来源杂博,除了档案和书籍相当部分来源于游历见闻口述,没有必要苛责其完全无误。其自己也说了“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IP属地:河北17楼2019-12-27 19: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