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吧 关注:14,567贴子:285,755
  • 16回复贴,共1

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一座城市:曾先后三次攻占的“武汉三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61年3月,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所部攻克湖北黄州,兵锋直逼汉口,结果面对英国人的干涉,又因为安庆危在旦夕不得不撤军而回;1861年6月,在江西转战多日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挥师湖北攻占湖北武昌县,逼近武昌,结果在得知英王陈玉成撤军的消息后,也转而在7月退入江西,到了9月就撤回浙江。
  这是太平天国存在的14年时间中,最后一次距离武汉三镇这么近,从此之后太平军别说逼近武汉三镇,甚至连涉足湖北都成为一种。虽然,武汉三镇与太平天国的天京有千里之遥,但是武汉三镇的得失,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处"江北之北,河之南,自称为渔米之地"的湖北,的得失关系到太平天国整个国家的财赋税收,能让"年京(天京,今南京市)内所持以无恐者"。另一方面,武汉其实是关乎整个太平天国的第一道屏障,所以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有言道"夫长江者号为长蛇,湖北为头,安省为中,而江南为尾。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则蛇既中折,其尾虽生不久"。
  但是,当陈玉成和李秀成的两路大军先后远离武汉之后,不仅宣告了1860年太平天国苏州军事会议上决策的"第二次西征"的战略任务彻底失败。同时,也宣告了太平天国再一次夺回武汉三镇的作战企图宣告破产。让从1853年定都天京以来,就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局面的太平天国,局势更加危急。
  摧枯拉朽,20天攻占武汉三镇
  其实,太平军对于武汉三镇再熟悉不过,这是太平军攻克的第一座省会级城市。从1851年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虽然也是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诸如永安、岳州等一系列清军控制的城镇,但是面对桂林、长沙这样的省会一级城市,太平军往往是铩羽而归,尤其是长沙城下还折损了西王萧朝贵,对于太平天国日后的发展影响尤为深远。所以,太平天国几乎是一路行军,一路被清军围追堵截。直到1852年太平军在湖南先后攻克了益阳、岳州之后,得到了稍许的喘息之机,同时在获取了清军遗留的大批辎重之后,又获得了补充军力的良机。更为关键的是,太平军利用这个阶段建立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水师,虽然这支水师不过是岳阳的5000船户,以及他们所驾驭的小舟。但是,就是这样聊胜于无的水师,终于让太平军获得了水陆并进的能力。
  到了1852年12月22日,太平军逼近了武汉三镇,其中水军抵达武昌城外的鹦鹉洲,陆路部队驻扎武昌东门外。此时,防守武汉三镇的清军大约1.5万人左右。其中的主力是原本驻守在武昌周边的3000余军队,以及由总兵常禄、王锦绣带领的千余人从湖南赶到援兵,不过这千人是用绳索吊入城中的。另外,招募洞庭湖渔户2000余人为渔勇,招募湖南木帮壮勇2000人,招募当当地练勇1400人,各种团练近万人。此时的太平军,虽然号称水陆大军近10万,但是多有老弱妇孺,真正的作战兵力不过几万人。
  不过,由于一路征战,此时的太平军已是百战精兵,更兼有水陆两路大军。武汉的清军不敢再城外作战,全部撤入城中,婴城固守。而且,太平军在永安建立起的"五军主将制"和"军师负责制"也在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以杨秀清为首的太平军的军事指挥高层,经过1年多的历练也逐渐在成熟了起来。12月26日,太平军对武昌城发起了第一强攻。在清军的防守下,太平军无功而返。但是,由于清军在清除武昌外围据点时,放火焚烧了很多民居,结果当地百姓向太平军提供了清军详细的城防布局。于是,东王杨秀清命令太平军用铁索连巨舟的方法搭建了两座浮桥:一道从汉阳鹦鹉洲至武昌白沙洲;一道从汉阳南岸嘴至武昌大堤口。让太平军可以从两翼对武昌城发起攻击。就在太平军对武昌城的围攻部署完成之际,清廷的援军到了。
  一路从广西追踪到武汉三镇的向荣来了。这支清军最后的机动部队,在抵达武汉附近,由于向荣不敢孤军深入,所在的柏木岭附近驻扎下来。在汇集了和春、秦定三、马龙等各路援军之后,清军开始向武昌城进发,意图与武昌城内的清军建立联系,形成内外呼应之势,迫使太平军解围而退。但是,当清军进至长虹桥、洪山一线时,撞到了一道结结实实的墙上。这道长墙,是与太平军修建浮桥同时进行的,为的就是阻击尾随而至的清军。经过激战之后,清军虽然在长虹桥等处遭遇挫折,但是攻占了城外的一处制高点--洪山,距离武昌城仅仅只有3里之遥。很有可能遭遇清军反包围的太平军,立即开始对洪山发起了反击。面对太平军的疯狂反扑,害怕孤军深入被太平军包围的清军,主动后撤。清军的解围在实际上宣告了失败,而太平军对武昌城最后的攻击则即将展开。
  由于在12月26日的初次进攻中,遭遇到了挫折的太平军深知采用强攻不仅很难攻克武昌城,只能增加不必要的伤亡。于是,出身烧炭工人的东王杨秀清,想到了利用土工作业,放置炸药,轰塌城墙的方式进行攻击。而且,此时太平军不仅有出身于两广烧炭工人的"老兄弟",还在湖南招募了"掘煤夫二千余人",组建了一支专门负责土工作业的"土营",主要负责"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轰城墙"的任务。当然,能让太平军更进行"炸药爆破"的条件是,太平军在岳州获得了当年吴三桂储存的大批火器和炸药,保证了太平军有充足的炸药可用。
  于是,太平军选择在被太平军完全控制的城西地区进行土工作业,而进行爆破作业的目标就是"文昌门"。为了避免清军发现,太平军土营在距离城墙较远的地方开始了挖掘作业。太平军土营,在黑暗,潮湿的地下,掘开三条地道。经过昼夜施工,很快挖到了武昌城下之时,被埋在地下的一排木桩挡住去路。于是太平军抡开大斧,劈开木桩,最终将地道彻底挖通。不过,,面对城基厚达20米的武昌城,如何能一举轰塌城墙,让太平军战士们犯难了。最后,太平军战士找来几口棺材,把炸药包往里面装满,形成了"原始的集束炸弹",然后拖到文昌门下的地道中。1853年1月11日,武昌城文昌门下的爆破装置安装完毕,攻城部队也开始集结。1853年1月12日,趁着清晨的雨露,清军酣睡未醒之时,太平军战士点燃了药信。随着几声巨响,"文昌门城颓二十余丈",早已枕戈待旦的林凤祥、李开芳、黄玉昆、罗大纲等人率部从城墙缺口杀入城中,一举攻克了武昌城。
  太平军第一次攻克武汉三镇之后,立即大肆扩充兵力,在短短的时间里,聚集了近50万大军。然后在1853年2月9日离开武昌,一路席卷了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于3月8日进递江宁。到了3月19日,太平军就攻克江宁,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不过,曾经占领并控制20余日的武汉三镇,除了在撤离时留下近千名太平军战士进行掩护之外,没有留下一兵一卒,选择了放弃这座重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2-28 18:22回复
    不是两克武昌吗?


    IP属地:湖北2楼2019-12-29 00:10
    收起回复
      选错了首都,南京不是个吉都,大明选南京住了一代赶紧迁北京去了,回头看看南京历史上有过多少次凶残屠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29 13:18
      收起回复
        第一次西征,反复争夺武汉三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12 17:51
        回复
          当时首占武汉,有实力分兵东下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4-13 09:36
          回复
              第一次西征,反复争夺武汉三镇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之后,就立即面临着清军的围追堵截。
              虽然,杨秀青等人号称太平军拥有百万之众,太平天国占据"天下十之六、七"。但其实,太平军所控制的区域不过是天京周围很小的一块地盘。而且,由于清军很快就建立起了江北、江南两座军事堡垒,如同两把"钳子"夹住了天京城。所以,天京就像一座被围困的孤城,形式岌岌可危。于是,在东王杨秀清主持下,太平天国先要以围魏救赵的形式,打破清军的合围。于是,太平军以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为首,率所部2万余人进行北伐。而对于克屏障天京的长江中上游地区,杨秀清则在1853年5月19日,派出了胡以晃、赖汉英等人率所部2万多人进行西征。
              士气正旺的太平军,在胡以晃和赖汉英等人的率领下,很快就在6月10日,攻克长江上游的重镇安庆。由于安庆对于拱卫天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西征的太平军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胡以晃亲自率兵,驻扎在拱卫天京的屏障--安庆;另一路则有赖汉英带领曾天养、林启荣等人进入江西。很快就攻克了彭泽、湖口、南康、吴城镇等地,为太平天国在上游争取到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回旋空间。不过,此时太平军的兵力使用已达极限,所以对江西省会南昌进行围攻的作战中,连续攻击90余日而不能攻克。为了扩大战果,也为了争取在上游占据更有利的局面,东王杨秀清先后派出了国宗石祥祯和韦俊二人,率兵进行支援。而此二人,也成为西征军实际的领到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21 08:55
            回复
              石祥祯和韦俊到来后,首先是撤去了对南昌的围困,开始继续向西对湖北发起攻击。虽然西征军在南昌城下90余人徒劳无功,但是由于两位国宗亲率援兵到来,让太平军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以,很快就在10月进至田家镇附近并占据了半壁山,与武昌同知劳光泰、安徽巡抚江忠源所率领的清军遭遇。由于太平军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于是在10月15日,西征军1万大军水陆同时发起攻击。结果,劳光泰率领的水军居然不战而逃,反而将江忠源所部也一同冲击的溃散。大获全胜的太平军,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黄州、武昌县等地。并于10月20日,攻克汉口、汉阳,如果再攻下武昌,那么太平军就能第二次占领武汉三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4-21 09:12
              回复
                  此时的武昌城,兵不过3000,而且由于太平军第一次攻克武汉之后,带走了近百万两白银。所以,此时的武昌城不仅没有时间去募集团练,更没有钱去募集团练。就在武昌危如累卵之时,太平天国战略进行了调整,开始对安徽加强进攻,意图巩固天京上游皖北,同时还派出了翼王石达开主持西征作战。于是,湖北前线的近4万太平军主力东归,与翼王石达开一起开始了对皖北的经略。剩下的太平军战士,一部分渡江开始对武昌城进行袭扰,另一部分则开始在湖北其他地区筹集粮草。所以,并没有立即对武昌城发起攻击,反而在11月6日放弃了汉口和汉阳等地,退守黄州,等待援兵。
                  不过,太平军在皖北作战任务很快就宣告胜利,先后攻占了庐江、六安、潜山等州县。到了1854年1月,太平军攻克庐州,曾经在蓑衣渡一战重创太平军,并用火炮击中南王冯云山的安徽巡抚江忠源也在此战中殉命。从此,安徽二十二个州县尽在太平军掌握之中,成为南京以西有力的保卫屏障。在巩固了安徽的据点之后,太平军再一次整顿兵力杀向了湖北。而这一次,刚刚大获全胜,士气正旺,兵力雄厚的太平军,首先面对的是湖广总督吴文镕的军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21 09:14
                回复
                  就在太平军巩固了皖北调兵遣将准备再次西征之际,湖广总督吴文镕也率领着一支余5000人左右的水陆大军在1月19日,逼近了黄州。这支约4000名陆军,以及湖北按察使唐树义率领的小型炮船水师,在距离黄州25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虽然,在2月初,与驻守黄州的太平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接触战,讨了一些便宜。但是,让吴文镕没想到的是,2月12日就被太平军包围,并发起了猛攻。由于太平军人数众多,同时附近乡民又充当向导,太平军一举攻克清军13座营垒,吴文镕在乱军中自杀。这下,湖北防线洞开,太平军一鼓作气在2月16日第三次攻占汉口汉阳,再一次逼近了武昌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22 14:13
                  回复
                    不过,此时的太平军没有采取以往的强攻策略,而是采用了"剪除羽翼,完成合围"的战术。在国宗韦俊的率领下,太平军先后占领崇阳、通城、通山、嘉鱼、大冶、咸宁等地。这一轮作战之后,不仅完全隔绝了武昌城与外界的联系,而且震慑了清军的援军。清廷所派的援兵借纷纷故不敢接近武昌,湖广总督台涌统兵2000人坐守德安按兵不动;陕西提督桂明则借口乘马跌伤,也是裹足不前。只留下里无粮台,外无救兵的武昌孤军。而且,此时的这支孤军由于缺少粮饷,毫无士气可言,没有任何"困兽犹斗"之余勇。让人感觉到太平军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
                      到了1854年6月26日,陈玉成率领500人逼近武昌城墙,借助黑夜的掩护,突然向城墙上开枪射箭进行佯攻,闹了个不亦乐乎。而混入城中作内应的太平军士兵在武昌城内开始纵火,于是武昌城乱成一锅粥。就在此时,陈玉成则率领精锐小分队在另一个方向,利用绳索攀爬到城墙上,这支精锐敢死队一面展开大旗高呼"天兵进城"了,一面派人抢占城门,打开城门放大部队进城。清军搞不清有多少太平军进城,于是纷纷夺路而逃,而太平军则从东门杀入武昌城,第二次攻占了武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4-22 14:35
                    回复
                      武汉三镇的得而复失,让太平天国上下感到了震惊。在经过一段时间兵力的集结之后,太平天国南北两路再次向武汉三镇杀来。北路,由燕王秦日纲和太平军的名将罗大纲率领,而南路则由国宗韦俊率领。太平军北路军进展迅速,1855年1月开始进军,到了2月23日太平军再度攻占了汉口、汉阳,从江北与武昌城形成对峙。南路军虽然出发较晚,但是到了3月上旬,就已经逼近武昌城。在太平军南北两路大军的打击下,清军溃不成军,甚至湖广总督杨霈也不敢进入武昌城,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德安府。二武昌城,只剩下不到2000清军进行防御。1855年4月3日,在太平军南北两路大军的攻击下,武昌城第三次被太平军攻占。这也是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武汉三镇,也是最后一次攻占武汉三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4-22 14:41
                      回复
                        为了巩固武汉三镇,太平天国在武汉积极修建防御工事,部署军队。清廷也集结了10省兵力,准备随时反扑。双方从1855年11月开始,围绕着武汉三镇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虽然清军一度逼近武昌城下,但是在太平军坚决的反击下,湘军也是损失惨重。甚至湘军大将罗泽南也在1856年4月,被反击的太平军击成重伤,伤重不治而亡。不过,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天京事变发生。结果,翼王石达开回师天京,韦俊带兵撤出武汉三镇。
                          或许,石达开和韦俊没想到的是,太平军这次失去武汉三镇之后,再也没能重新回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4-27 15:51
                        回复
                          第二次西征,围魏救赵的战略的失败
                            天京事变,太平军早期的领#导层几乎全部覆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朝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式,尤其是天京上游的重要据点,九江被攻破,安庆被包围。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1860年,太平天国在苏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进行第二次西征。不过,此时太平军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勃勃朝气,各种王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即便是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久经沙场的军事将领,也难以掌控这种复杂局面。更为严重的是,与第一次西征相比,太平军水师在与湘军水师的交战中,早已被全部焚毁,无法形成水陆并进之势。于是,洪仁玕李秀成提出,在经营一段时间新夺取的江苏、浙江等富庶之地后,再"取百万买置西火轮二十个",然后水陆并进向西进发。可惜,这个意见被否定了。
                            在天王洪秀全的催促下,1860年秋季英王陈玉成从江北出发、忠王李秀成从江南出发,统率大军沿长江两岸向曾国藩所部的湘军的后方重镇--武汉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箱形攻势。甚至忠王李秀成一度逼近湘军在祁门的大营,曾国藩甚至都要自杀。但是,无论局势如何危急,清军依然没有放弃对安庆的围攻。于是,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情况,太平军的南北两路大军,在距离武汉三镇咫尺之遥时,选择了撤退。
                            从此之后,太平军的战略防御之势再也无法扭转,虽然在这个阶段太平军也取得过诸如三河镇大捷这样的胜利。但是,整个太平天国的命运,似乎已经随着武汉三镇的失去,变得如雨打浮萍一般,不由自己掌握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4-27 15:54
                          回复
                            当时定都武汉的话已经推倒满清了,看看后来的辛亥。武,,,汉,,,对我们汉人有利。。是汉人用武的地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2-03-18 17: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