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行测吧 关注:726贴子:2,214
  • 0回复贴,共1

2020贵州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评:可能性推理选项设计常见“陷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2020贵州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评:可能性推理选项设计常见“陷阱”。
可能性推理几乎是公职类考试中的必考题型,同学们有时对于可能性推理的选项把握不准,容易造成错选,今天我们通过一道例题分析一下可能性推理选项设计常见“陷阱”。
【例】一项研究显示,先让受试者参加消除某项偏见的学习,并给受试者播放与消除该偏见学习相关联的声音。之后,让受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同时重复播放那些相关联的声音,以重新激活消除该偏见的学习。结果发现,该偏见比睡眠前大大减少,且睡眠质量越高,偏见减少得越多。研究人员由此推测,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普通民众难以得到消除偏见学习的睡眠干预
B.睡眠充足、睡眠质量高的人比其他人更不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C.有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的人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明显降低
D.在接受睡眠干预的受试者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存在明显的偏见或歧视
首先观察问法,这是一道加强型题目;其次阅读题干先找结论,再找前提。结论是:“研究人员由此推测,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前提是一项实验。通过分析可知,结论里论述了睡眠对于社会偏见的减少作用。接下来我们来分析选项:
A项,从睡眠干预的操作性角度来讲,无法对睡眠对于社会偏见的减少作用起到削弱和加强作用。换句话说,A项论证了睡眠干预是否可以普及,没有指出睡眠干预是否能够起到作用。
B项,在这个选项的设置上,出题人利用了偷换概念这一陷阱,所表达的信息是是否能够产生偏见与歧视,而我们的结论是在已有偏见与歧视的情况下,睡眠干预是否能够起到作用。
C项,列举事实,证明存在这两方面歧视的人,睡眠干预确实能够起到作用。
D项,在这个选项的设置上,出题人想通过实验基础的事实起到削弱的作用,但是同学们可以做出设想,如果并不存在偏见或歧视,那也就不存在实验前后结果的比较,所以也无法起到加强作用。
通过这个小题我们不难看出,可能性推理梳理逻辑主线十分必要,在梳理清楚逻辑主线的基础上,如果能对选项的设置多一些的总结,我想同学们可以更快更的做出答案。
在上一道例题里B选项设置了偷换概念的选项,除此之外,常见的“陷阱”选项还有:
1.原因的原因和结果的结果
题干的结论如果是一个因果关系,比如:大气污染导致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恶化,那么如果选项里表述,为什么产生大气污染或者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带来的后果,都与论证无关,不当选。
2.诉诸权威、诉诸大众
我们指导可能性推理选项的削弱和加强力度是应以事实为基础,且与论证真正相关。如果选项的表述以信息来源是否权威,以是否有很多人这样做来论证的话,无法对题干产生真正的力度。
今天通过一道小题来给大家介绍了可能性推理中选项的“陷阱”,希望大家在有一定理论基础上,能够抽出一些时间关注选项,加以整理和总结,相信一定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预祝备考。
全线备战事考的莘莘学子,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备考的方向,事考早行,提早备考!机会是属于你们的!2020事业单位联考预计3月份发布公告,5月进行笔试。过了年2月份就已经开始,时间急促,备考的号角已经吹响!


1楼2020-02-15 15: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