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缠闭门吧 关注:150贴子:658
  • 5回复贴,共1

缠门无极单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缠门无极子午单刀
01、抱刀请手   02、退回奇门
03、左挂挤手   04、右挂挤手
05、沉气贯劲   06、牵缘顶柄
07、棚手顺捶   08、旋缠右挒
09、独立侧踹   10、虚步展翅
11、棚手拗捶   12、旋缠左挒
13、独立侧踹   14、退步跨虎
15、掺手撩柄   16、回身格挡
17、乌云盖膝   18、蹬脚平抹
19、回身劈刀   20、倒柄推刀
21、拗步右撩刀  22、顺步反撩刀
23、拗步右撩刀  24、顺步反撩刀
25、回身劈刀   26、上左步推刀
27、缠头抱刀   28、摘星换斗
29、马步撩刀   30、盖步捧刀
31、开步平抹   32、盖步捧刀
33、开步平抹   34、回身劈刀
35、上左步推刀  36、拦刀摧心掌
37、盘头压刀   38、合手拦刀
39、开步扇刀   40、合手拦刀
41、开步扇刀   42、回身劈刀
43、上左步推刀  44、拦刀摧心掌
45、上步撩刀   46、捋刀推掌
47、顺步穿刺刀  48、盖步抱刀
49、腾空二起脚  50、神龙回首
51、刮刀按压   52、盘搭穿刺刀
53、倒柄推刀   54、盘旋步撩刀
55、回身劈刀   56、上左步推刀
57、马步侧劈刀  58、盘旋步撩刀
59、回身劈刀   60、上左步推刀
61、马步侧劈刀  62、盘旋步撩刀
63、回身劈刀   64、上左步推刀
65、拦刀摧心掌  66、上步撩刀
67、跃步劈刀   68、马步侧劈刀
69、独立抱刀   70、玉女穿梭
71、收刀横挤   72、导气归田
(网络视频搜索“子午单刀”或“无极单刀”能找到相关视频参考)


1楼2020-03-12 15:11回复
    峨眉缠闭门内劲功夫——甩胳膊
      甩胳膊,老年拳师也称甩膀子,是通背缠闭门练习发力的基本法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正确的掌握发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缠打功夫是否入门,全赖于斯。
      甩膀子时要求设想两只湿手沾满干沙子,然后用甩手的动作利用制动原理把沙子甩出去。这是个技术活,而不是力气活。好像农村秋季在场院上扬场一样,要利用风力把米粮和糠粺分开那样,用的是巧劲儿,不是蛮劲儿。木掀用力大了就都出去了分不开,用劲儿小了就都出不去,干不了活。一定要用适当其可的巧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整劲发力的感觉就好像手往回拨,步子往前踩,脑门儿往前砸,整个身体扑向了目标,是把对方撞出去的而不是推出去的。形容正发力也可以按形意拳的说法:虎扑。再形象点儿说,好像在对方身上作了后半拉俯卧撑,所谓“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
      发力是弹性力量,不是简单的往前一杵。在练甩膀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力向上向后甩,不是向前甩。前人曰:即缩即发。于师天沛曰:“出手如点豆,松活随势丢”。内家拳管这叫:猴煽风。峨眉通臂拳来自猿猴搏杀之道,故猴趣总不可丢。通背初衷终不离猴蹲纵跃间风云曼舞般云动双爪之攻防神意。整劲发力看上去两手是往回收了,但是步法往前进了,脑门儿往前顶了,也就是力量的发动来自全身整体的发动,而两手只不过是加强对称力度而已。手一主动前伸,就只是局部力量谈不到整劲儿。一去一来、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攻一防、一虚一实,阴阳互动。
      拳虽小技,大道存焉!


    3楼2021-01-23 10:07
    收起回复
      史料分享:峨眉武术简介
        峨眉山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司徒玄空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批精通搏击武术和健身功夫的高人,其观研猿猴等动物并结合自身搏击体悟而原创的武技通臂拳历代逐步衍变为通背拳、通背缠拳、十二桩、武当拳、太极拳,八极拳、八卦掌、少林通臂拳、螳螂拳、猴拳、蛇拳以及川渝本土的化门、字门、杜门、会门等功夫,形成了近现代中国传统武术的主流,并无金庸大侠杜撰的所谓郭襄创派、女流为主、灭绝师太等不良影响。峨眉系列武术泛指云贵川渝藏等西南地区民间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项目,通称峨眉武术。
        《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司徒玄空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他编创的峨眉通臂拳,在民间长期辗转流传中不断发展。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道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峨眉通背缠拳,明朝唐荆川和戚继光以前一直在川东及武当道门内部传袭。《峨眉道人拳歌》、《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的广泛宣传才促进了其内家技击理念的迅速扩散。在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唐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并在随后的“戚家军”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所传的通背缠拳而成三十二式。戚家军军官士兵转业退伍后,三十二式戚家长拳被带到江浙及中原北方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内家武学的传播,是为中华武术的“南拳北上”说。
        此外,整个清朝各个时期大批“反清复明”志士隐匿川东,大多顶礼以火龙真人、张三丰、癞道人、黄益川、盘山道长、陈晓东、徐矮师为代表的道门武技,为规避官方侦查追缉,常以“峨眉山”为总部及各联络据点的暗语,并非是指乐山峨眉山市辖区内的那座风景名山。前些年跟师或走江湖访友期间,川东一些老拳师讲述的前辈传奇故事里还能听到:“峨眉山”总舵因形式所迫虽顺势转移泸州纳溪、华蓥山、涪陵、宜昌、大足龙水、达州、万县、遵义、汉中等地,但很多时候都在以合州钓鱼城为中心的相对远离清廷州府屯兵要塞的地方。钓鱼城自蒙古大汗蒙哥之后一直是汉人心中之民族英雄圣地,兼之合州老街巴子城边铜梁洞二仙台(亦名二仙观)是张三丰及其师火龙真人修行传道洞府,尽管因清朝官府不满张三丰反对异族统治而使二仙台毁损荒废二百余年,可这一带却一直是川东“反清复明”人士的精神家园。合川老城区一些资深茶客茶馆闲聊时还会偶尔冒出“峨眉山钓鱼城”之习惯性切口。
        通背缠拳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纯阳架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形意拳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赵堡太极和永年太极等以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分流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背、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通过李春茂、董秉乾、博公道长、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至今峨眉缠闭系列武术演练中缠头裹脑、风云漫舞、勾手换头、进步蹲身等动作神态,都不时反映出峨眉山机灵猿猴的稚趣身影。
        历史研究表明:近四十年的武林传言是“天下功夫入少林”,主要受1981年李连杰影片《少林寺》影响;近四百年的武术发展却是“天下功夫出峨眉”,主要受1550年唐顺之《峨眉道人拳歌》影响。
        (转自百度 “峨眉缠闭门”吧)


      4楼2021-02-26 12:57
      回复
        巴渝武术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著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人典籍“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所言即巴渝武术之早期代表形态之一。
          相关文献记载,重庆地处川东,古称巴州、江州、渝州,历史上曾是古代巴国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巴人勇猛善战,战国时期角力搏击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在实践中,古代巴人还创造出了修炼内功的“导引行气术”。重庆的武术融合了古代巴人的特点,刚烈、勇猛、剽悍、朴实,俗称巴渝武术。自古巴重武蜀崇文,巴蜀一家,故巴渝武术属于峨眉武术系列。
          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还明言八极拳起源于明代,并指出曾经盛行于合州巴子城的“巴子拳”即“八极拳”之母拳。


        5楼2021-02-26 13:01
        回复
          峨眉缠闭门功夫法门:
          莫叹难,莫叹难,
          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
          内里通,一身轻,玄妙天机自然生。
          缠门练步诀:
          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
          千斤应地潮,泛起随步撑。
          峨眉缠闭功夫秘诀:
          站势浑圆,攻防互参。
          顶随相用,闭闪相连。
          心意气合,诱为至关。
          有勇有谋,变化无端。
          缠闭法门:
          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
          力由大地借,劲自腰腿喷。
          轻柔似作茧,哼哈力随声。
          心意气身手,浑圆一团神。
          缠丝拳诀:
          打拳容易走步难,旋身侧进弧步窜。
          心虚神活审机势,意到步到任封展。
          螺旋缠丝牵不尽,运手从腰肩臂转。
          如蚕吐丝绷茧厚,风云曼舞势浑然。
          峨眉通背缠拳技击八法:
          十字缠打是手法,贴身弹抖是靠法。
          空中牵缘是化法,螺旋侧身是进法。
          崩钻箭捶是阳法,沾粘顺随是阴法。
          柔缓凝重是练法,引进落空是用法。
          (转自全球连锁“缠丝拳会馆”吧) 


          6楼2021-12-27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