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吧 关注:23,064贴子:698,046
  • 0回复贴,共1

“大夫,我真的听不见”,是真的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做测听的时候可能会碰到这种病人,他们自称听的不好,但检查完之后,再去分析,发现他们的听力应该没有问题啊。。。这是怎么回事?
听觉系统损害造成的听力损失称为器质性听力损失,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与实际听力损失程度不一致的情况称为非器质性听力损失,其中包括伪聋和精神性听力损失。

伪 聋
作为听力师,你如果看到有的病人进入测听室时忧心忡忡,迫切地要求检查,并希望尽快完成测试,表现听力差的动作夸张,反复诉说无法听清检查者的声音,反复问检查者“我该怎么做?”叙述病史与谈话的讲话音量不一致,甚至进入测听室之后就一言不发的人,那么这种病人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伪聋病人无疑了。

伪聋病人在常规听力测试中常有如下表现:
1. 阈值测试的不稳定性;
2. 纯音听阈与言语接受阈不符;
3. 无交叉听觉。
目前,对于外伤的鉴定或者听力方面的评残,大部分地方都需要主观听力检查与客观电生理检查相结合,并以客观电生理检查为标准。对于无法进行客观电生理检查的地方,可选择一些行为测试来辅助鉴定是否存在伪聋的情况,如Stenger试验、Lombard试验等。

精神性听力损失
实际上,精神性听力损失又称功能性听力损失,可分为听觉分析功能减退和精神性听力损失两种,前者多见于老年人及神经衰弱病人,为双耳听力下降;临床诊断为精神性听力损失的人通常指后者,又称癔病性听力损失。此类听力损失在受到重大精神刺激、或听到巨大爆炸声和遇到异常灾祸后突然发生。精神性听力损失多因精神因素或心理因素致病,但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此类病人有如下表现:
1. 听力损失突然发生,多为双侧,自觉听力损失严重;
2. 患者的主客观测听结果不一致;
3. 有精神或心理致病诱因;
4. 可能伴有癔病症状;
5. 患者的发声音调与常人无异。
关于精神性听力损失病人的干预,一般需要耐心细致解释,做心理疏导,去除心因性因素,使病人树立信心。也可采用暗示疗法,如针刺、穴位封闭,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结合暗示,由精神上取得病人的信任,有时可迅速取得良好效果。


IP属地:河南1楼2020-04-19 19: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