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吧 关注:135,567贴子:1,169,477

玄门入道求出家法身十七愿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愿不杀生命,断圣种故;
二愿永不饮酒,败习性故;
三愿永不血味,与体同故;
四愿不食五辛,障生天故;
五愿不犯淫欲,自乱心故;
六愿不说他过,人闻恶故;
七愿不贪财货,为妨道故;
八愿勤修功德,自庄严故;
九愿不恼乱人,成怨业故;
十愿利人不舍,不异我故;
十一愿永不妄语,人不信故;
十二愿永不懈怠,退道心故;
十三愿修学一切方便,成种智故;
十四愿永不盗一切物,必倍偿故;
十五愿长内修斋,得齐心故;
十六愿常照诸法空静,速进道故;
十七愿常敦默如愚,自安静故。


IP属地:上海1楼2020-04-22 13:05回复
    《升玄经》云:为道士者,与彼俗人事事有反。目不多瞻,见好不惊;耳不听谗,不听乱声;鼻不嗅香,芬芳之腥;口不嗜甘,茹犯众生;心不想欲,财色华荣;手不奸用,足不恶践,此道士之行也。


    IP属地:上海2楼2020-04-22 13:10
    回复
      《太真科》云:道士修习经业,以五千文为先,讲说通解,度人济己,开化无穷。


      IP属地:上海3楼2020-04-22 13:13
      回复
        慕道之初,必求标准,发愿持戒,经训具存。自汉及今,扶宗立教,人天师表,皆可模范。故立矜式篇第一:
        《太上出家经训》、《历代宗师略传》


        IP属地:上海4楼2020-04-22 13:39
        回复
          童蒙入道,应和居先,起自启堂,讫于辞圣,皆可赞颂,着於经科。点授之初,可无善本,故立词赞篇第二:
          步虚词及赞颂
          祝诸品真文符简
          五方消灾真文
          十二愿念


          IP属地:上海5楼2020-04-22 13:42
          回复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二十四阶:
            太,最尊也;太也,极也,通也。三界独尊,众圣之极,即所谓道君也。
            三者,三才各备;五者,黄中总数,统御生死,以摄万灵,安镇人身,元精固守也。又以三、五为日月之数,戊己配於坎离也。人禀阴阳正气,三元五运万象,必全由心而正,心正则神精不亏,与我为一,然后全日月之明,合五灵之本,故能死生无变,於己何邪异之所能干。由是焕照群阴,威伏六贼,是谓正一盟威学道之士。
            用此天真灵文赤章云篆,保守正真,永为身宝,故曰宝箓。然后可以随功举迁,役灵召鬼,玉女给侍,仙厨备供,乘虚蹑烟,亦不待诸法,但缘俗闲纷扰,心不能精,故应验不至耳。
            至于修身度厄,以保真正者,师师相传二十四阶,以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以应二十四气也。箓生必先受持七十五仙官将军、七十五灵官将军,是为百五十将军,所以先正人身,二具内外神灵品数,仙灵二品,各有符一,通太上神文也。


            IP属地:上海6楼2020-04-22 14:55
            回复
              《重阳立教十五论》之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入之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IP属地:上海7楼2020-04-22 16:23
              回复
                老君曰: “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殢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 “ 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最为灵。性命合道,人当爱之。内观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熟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长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 “ 从道受分,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慧。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驶,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神,谓之身。万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测,谓之神。邈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老君曰: “ 人所以流浪恶道,沈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着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欲。欲从何起?欲自识起。识从何起?识自欲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静,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见既兴,尽是烦恼。展转系缚,流浪生死,永失于道矣。 ”老君曰: “ 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又曰: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亦犹欲贵,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宝;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 “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因卮也。明从火起,火自炷发。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分别物理,细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 “ 所以言虚心者,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静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见者,心直者,不反复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无暗昧也。心通者,无窒碍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数语,余可思也。 ”老君曰: “ 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5-15 23:26
                收起回复
                  老君曰: “ 道也者,不可言传口授而得之。常虚心静神,道自来居。愚者不知,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道求道,当慎择焉。 ”老君曰: “ 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纯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先天以生,后天以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拘魂。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黄尘四起,骑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 “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藏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 “ 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5-15 23:29
                  收起回复
                    【轉發一貼】
                    珍惜性命,学道之人,
                    不论应世,还是从学,
                    不起私心,常存公心,
                    如止学道,方有进益。
                    否则,
                    一言一语,不能受的,
                    磕着撞着,便生烦恼,
                    蛇蝎积胸,蜂虻满肚,
                    难闻大道,难遇真师。
                    即如:同堂学事一样,
                    人之:善恶贤愚不一。
                    人人,一人一性,
                    个个,百人百性,
                    怎能,皆合我之心意
                    世间:糊涂学人,
                    只要:人人顺己,
                    自不:去顺人人。
                    只要:人人奉承,
                    不喜:人人直言。
                    稍有触犯,即便不快。
                    忘人大恩,记人小怨。
                    阴毒之念,藏于心胸,
                    累年积月,不能放过。
                    外,而:巧言令色,
                    内,而:暗伏锋芒。
                    不至报复,而不已。
                    即或:自有过咎,
                    师友,指摘规戒,
                    自己,不知自悔,
                    明之,则:强辩是非,
                    暗之,则:毁谤结冤,
                    阴毒无比,便是匪人。
                    不思:性命大道,
                    岂许:匪人所知,
                    怎让,阴毒所得。
                    敲爻歌,所谓:
                    嗔不除,态不改,
                    坠入生死轮回海。
                    此言:持身应世,
                    须要:性情和平,
                    不可:暗藏阴恶,
                    而其,有妨于道。
                    学道之人,保性命,
                    原因不好,欲学好,
                    是因有恶,欲去恶。
                    但是,学好去恶,
                    尤贵:无心,
                    最忌:有心。
                    无心,则:无我,
                    无我,则:无人。
                    无人无我,人即是我,
                    我即是人,人我两忘。
                    人有凌辱,也不知,
                    人来欺哄,也不知,
                    人来戏谑,也不知,
                    人故加害,也不知,
                    耳闻毁谤,也不知,
                    身遭大难,也不知,
                    一切:外遇逆顺境界,
                    皆以:无心应之,
                    而其,不结仇冤,
                    只是:无所计较,
                    必须,处于无事。
                    或有,言语有伤,
                    成是,行事有伪。
                    尽皆:闻如不闻,
                    还要,见如不见,
                    皆当:随人应过,
                    心中,而不计较。
                    又如:
                    师尊教训,指摘斥喝,
                    必有过犯,此时更宜:
                    急速改去,加倍留心。
                    何况,
                    真师教人,拣选良材。
                    果是真实,修道志士,
                    分外磨炼,以添志气。
                    若是废材,听其自便,
                    置于不问。
                    世间真心,学道之士,
                    须把生平:嗔恨毒气,
                    昏愚恶念,一概除去。
                    须将阴恶,关口打通,
                    和平应物,事事让人,
                    担的了重,受的了辱。
                    须从:大火坑中锻炼,
                    要在:争胜场中挣出。
                    身心清静,万有皆空,
                    一毫不纳,终久可以,
                    得遇真师,提出苦海,
                    久住世间,长生不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5-18 16:54
                    回复
                      《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若夫修道 先觀其心 心為神主 動靜隨心
                      心動無靜 不動了真 心為禍本 心為道宗
                      不動不靜 無想無存 無心無動 有動從心
                      了心真性 真性了心 心無所住 住無所心
                      了無執住 無執轉真 空無空處 空虛了真
                      老君曰 吾從無量劫來 觀心得道 乃至虛無 有何所得 為諸眾生 強名得道
                      老君曰 吾觀眾生 不了其心 徒勞浩劫 虛役其神 與心無了 永劫沉瀹 依吾聖教 逍遙抱真
                      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IP属地:上海11楼2020-05-27 11:48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12楼2020-06-07 19:53
                        回复
                          《孝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無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在上不驕。高爾不危。制節謹度。滿爾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爾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也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而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而名立于后世矣。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示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IP属地:上海13楼2020-06-10 14:39
                          收起回复
                            《高上玉皇胎息經》
                            玉皇天尊曰。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炁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高上玉皇胎息經竟


                            IP属地:上海14楼2020-06-11 09:27
                            回复
                              《黃帝陰符經》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圣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道。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而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早。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制之以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黃帝陰符經竟


                              IP属地:上海15楼2020-06-11 0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