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吧 关注:135,814贴子:1,170,649

回复:玄门入道求出家法身十七愿念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二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8-18 11:34
回复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第四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8-18 11:37
    回复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中庸》第七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8-18 11:58
      收起回复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选自《中庸》第十二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8-18 12:19
        收起回复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选自《中庸》第十三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08-18 12:21
          回复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四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8-18 12:26
            收起回复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选自《中庸》第十五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8-18 12:27
              回复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选自《中庸》第十七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8-18 12:32
                回复
                  知识扩展
                  “郊祭大典”是一种什么样的祭礼?
                  【郊祭大典】
                  郊天之礼,起源于周代,是历代最为隆重的祭典之一。
                  它原属于自然崇拜的一种,但从周发展到夏殷时,“天”已由自然属性的天,转而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合一的“天”,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又是周人王权的合法性的来源。
                  郊祭反映了古人对上天的敬畏,又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来自何处的根源性追溯。
                  祭天于南郊,时间为冬至,皇帝必须亲自去;祭地于北郊,时间为夏至,祭日于东郊,时间为春分,祭月于西郊,时间为秋分,后三场,皇帝或亲去或派人去。
                  即使皇帝因事不能亲祭,而派人代劳,也并不表示放弃郊祭的特权,仪式还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只不过请人代替皇帝完成具体的礼仪罢了。
                  郊祭举行的间隔时间,历代各有不同,有的一岁一祭,有的三年一祭。
                  国家有大丧,可以暂停宗庙之祭及其他活动,却不能停止郊祭。每逢郊祭,包括皇帝在内,凡参加郊祭的王公贵臣以及神职人员都必须现行斋戒。由皇帝通往南北郊祭坛的大道,也要预先清扫干净,而且沿路要点燃一排排火炬。
                  郊祭之后,朝廷通常爱要颁布大赦令,称为“郊赦”。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对天、地、日、月进行祭祀的地方。
                  【后代发展】
                  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
                  中国古代的郊庙祭仪是国家祭祀体系的中心,从远古到清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汉唐时期,郊祀礼仪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具有方术和游仙色彩;汉末王莽确定了儒家祭祀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告代祭天”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隋唐时期大型礼书的编纂标志着郊祀制度的最终完善。
                  郊祀仪式中的巫祭乐舞、游仙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丰富了郊祀乐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郊祀乐章与诗篇是祈祷、祝颂等宗教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8-18 13:47
                  回复
                    “社祭”是种什么样的活动?
                    先秦时代对土地神的祭礼。当时传说的土地神为后土句龙。《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吕氏春秋·季冬》高诱注:“社,后土之神,谓句龙也。”因“地载万物”,万物生于地,对人类至关重要,故人酬其功而献祭之。祭法主要有两种:(1)瘗埋。将祭品埋入地中;(2)灌注。将祭品撒在地上,或将流质祭品(酒或牺牲之血)灌注于地。《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是社会各阶层皆有社祭。春秋战国时期,州有州社之祭,县有县社之祭,里有里社之祭,是各地区皆有社祭。
                    社祭,古谓祭祀土地神。《周礼·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 郑玄 注:“社祭,祭地祇也。”
                    社sh è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8-18 14:48
                    回复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IP属地:上海29楼2020-08-21 17:22
                      回复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IP属地:上海30楼2020-08-21 17:40
                        回复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中庸》第二十五章


                          IP属地:上海31楼2020-08-21 17:44
                          回复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征。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


                            IP属地:上海32楼2020-08-21 17:45
                            回复
                              心静下去 道法自然会呈现出来
                              心静下去 姻缘自然可以理顺
                              心静下去 你我自然有缘
                              心静下去 一切皆是虚无
                              心静下去 仙道并不遥远
                              心静下去 纠结自然看开
                              心静下去 因果消失不见
                              心静下去 天神自然护你
                              心静下去 无怨亦无烦
                              心静下去 才发现苦恼皆是一道意识
                              心静下去 才发现七情好假
                              心静下去 才发现六欲好假
                              心静下去 你才能找到真正的你
                              心静下去 回归自己
                              心静下去 回归自己
                              心静下去 回归自己
                              心静下去 可以业消慧增
                              心静下去 才能真正的充实
                              心静下去 才能真正的自我
                              心静下去 才能明白不能明白的事
                              第一阻道者 恶言 习惯性的恶言
                              第二阻道者 恶行 习惯性的行为
                              第三阻道者 恶心 忌度嗔恨怨烦之心性 习惯性的


                              IP属地:上海33楼2020-10-22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