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周易吧 关注:64,592贴子:407,032
  • 8回复贴,共1

解周易八卦与神传文字(奇人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文字起源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邵雍《梅花诗》
中华大地,自古被称为神州,是神灵所眷顾与演绎神传文化的地方。在华夏先祖们代代相承至今的远古历史传说中,神灵曾降临于大地,化身为华夏民族的古圣先王,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带领华夏先祖们跨越一度度人类文明,历经一次次劫难,从遥远的史前时期,走入了这次五千年文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步步建立起了中华神传文化体系。那时大地上人神同在,神迹大显,为今天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感染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中华神传文化即中华传统文化,它源自于神的智慧,是与神灵相感相通的,内涵博大玄奥、高深莫测。古往今来,多少古哲先贤沉浸其中,穷尽一生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中华文字作为中华神传文化的承载与记录者,决定了它们的内涵是能够对应贯通的,因此若要学习中华文化,得先了解中华文字,这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否则无法体悟中华文化的玄妙真境。本文将与大家一起遨游字里乾坤,寻找尘封在世间最神秘而古老的文字背后的天机与神迹。
首先我们从中华文字的诞生说起:
《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解字》等等古籍中都记载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中华文字。”仓颉造字已成为古今公认的事实。
《淮南子》、《春秋元命苞》等古籍中说:“仓颉造字时,天上降下粟米,鬼在夜里号哭。”[1]
《历代名画记》中解释说:“仓颉造字,泄露了天地的机密,所以天上降下粟米;使精怪无法遁形,所以鬼在夜里号哭。”[2]
看来中华文字的来头很大,是神灵泄露给人类的天机与秘密,那中华文字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天机?请看后文的论述。
我们先看看仓颉是如何造出文字的:
《春秋元命苞》、《历代名画记》等古书中说:“仓颉生有四只眼睛,他仰观天象,俯察大地万物,观察鸟兽的花纹、足迹,从而创造了文字。”
我们对比了一下,发现仓颉造字的记载与远古伏羲氏造八卦的记载非常相似:
《周易•系辞下》记载说:“古圣王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近观自身,远察万物,从而创造了八卦,用来沟通神灵与描摹天地万物的情状。”[3]
若将这些记载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中华文字与周易八卦之间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联系,有着很大的渊源。
我们再来看:
《易通卦验》中说:“伏羲氏创作了《易》,那时没有文字,以卦象来记事。”[5]
原来在文字造出之前,周易八卦是代替文字用来记事的,周易八卦本身就具备着文字的功用。
《易经•系辞下》说:“伏羲氏始创八卦,用来沟通神灵与描摹天地万物的情状。”易经中也说八卦的作用是用来沟通天地神灵与记录描述世间万事万物的,完全具备文字的功用。
《易经•系辞上》也说:“八卦造成后,俩俩交叠,成为六十四象而成易,天下万事都包罗进去了,没有遗漏。”[6]
《易经•系辞上》又说:“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话,而言语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与意境。难道圣人高深莫测的思想就因此而不能表达出来吗?圣人便因此而建立了六十四象,用以完全表达思想与意境。”[7]
从这里可以看出,八卦六十四象是可用来表达思想与言论的,能够起到文字的作用,甚至某些方面超出文字,可以表达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内涵。
综上所知,在文字造出之前,是以八卦六十四象来记事的。在某种层面,文字与周易的机理是相通的。
所以在了解中华文字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周易八卦,不然读不懂中华文字的真正内涵。周易八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从遥远的史前文明时期,一代代传承至今,为中华文化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华文化中各类神秘莫测的预测学,基本都是在周易八卦的基础上直接发展出来的。同时它又是儒家的五经之一,奠基着儒家思想的基石。
中华文化高深莫测,周易八卦是中华文化中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自古便被称为是无字的天书,几千年来鲜有人能参透其背后真机,现代更是无人能解。本文将在个人层次上解读一下周易八卦的机理,并结合周易八卦的机理来解读中华文字,会尽量用最浅白的语言与事例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窥探世上最神秘文字背后的天机。
[1] 《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 《历代名画记》:“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3] 《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4] 《北史·江式传》:“臣闻庖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文,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
[5] 《易通卦验》曰:“宓牺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郑玄曰:宓牺时质朴,作易以为政令而不书,但以画其事之形象而已。)
[6] 《易•系辞上》:“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事毕也。”
[7] 《易经•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1楼2020-06-08 19:11回复
    二、大象无形
    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象”。了解这个概念对于理解与学习中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象”原指大象这种生物。大象是陆地上人类所知的最大动物,所以借用了这一概念,指代万事万物的最大类别。
    《周易·系辞》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我们通常会将身边的事物分门别类,这样就会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以便于发现自然万物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知自然世界的重要方式。我们一般会将具备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归为一个类别,称为一类,这是我们在世间表面上的分类。如果在高层次上,对万事万物的规律与道理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将那些在深层具备相似属性(有深层内在联系)的归为一大类,这就是一“象”。“象”远比世间的“类别”概念要大得多。
    举例说明:
    中医有一个重要的原理称为“藏象学”,浅显的说,就是将人体所有的结构部位与五脏六腑对应,利用这种对应和内在联系来查病、治病。
    《黄帝内经》中说: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心与舌头对应,是一象、脾与口属一象、肺与鼻属于一象……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所能存在的病变。
    五脏六腑人眼看不见,所以中医将五脏六腑对应于人体的其它部位,用来了解五脏六腑的状态。同时又将它们对应于阴阳五行、对应草药药性、对应经络穴位、对应五味五音、对应五色五情等等,这些对应将它们在深层贯穿为一象,然后通过象来治疗诊断。
    比如:肝对应眼睛、对应左手的关脉、对应胆、对应肝经、对应筋脉、对应丑时、对应五行之木、对应岁星、对应春季、对应东方、对应五音的角音、对应五嗅的臊味、对应五味的酸味、对应五情的怒,对应五色的青色……
    肝、眼睛、关脉、胆、肝经、筋脉、丑时、木、岁星、春季、东方、角音、臊味、酸味、怒、青色……这些看起来完全不相关、不同类的事物,在深层却是相联系的,属于一象。中医便通过象,或根据象之间的关系来诊治。
    如:通过左手关脉能诊断肝脏的情况,从眼睛、视力变化也可知道肝脏病变,肝病能导致筋脉故障出现腰酸、抽筋等症状,发怒会伤肝,春季适合养肝,青色有利于治肝病,酸味食物可以调肝,调理足厥阴肝经能治疗肝病,丑时休息好对肝有利……这就是通过象,以一物知万物,以一物应万物,以一物动万物。
    世间万事万物表面上看似完全不相干,深层(更高维度中)却隐藏着人类看不见的联系,因为人类没有这个智慧,所以看不见这些大象。这些看不见的联系将它们在深层归为“象”,通过象能使自然、宇宙、人类及万事万物在深层相应共鸣,产生神奇的效应。
    大道至简至易,越往高层(高维度)提炼出的“象”就越简单,同时内涵越大;越往低层所提炼的“象”就越繁杂、内涵越小。到了世间最低的层次,就是人类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归纳与分类。
    这类似白话文与古文的比较:白话文表达得非常繁锁,说清一件事情可能得几千字,内涵比较肤浅、直白;而古文非常简炼,说清同一件事可能只需数十字,但内涵很大,所以不易理解,得有这个智慧才行。象在高层次的展现象古文,很简炼,但内涵与智慧非常博大;往低层发展就像古文逐渐翻译成了白话文,越来越繁锁、复杂,内涵与智慧也越来越小。同时它们又是贯穿对应的,因为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同一意思在不同层次中的不同展现。达到什么境界就具备什么智慧,就只能认识这个境界中象的展现。
    在《道德经》中,老子有一句话叫“大象无形”。当“类别”大到一定程度,超出生命所在的层次(维度)时,就变成了“无形”,就成了“大象”。虽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却谁也觉察不到。
    正如一只青蛙从孵化出来开始就生活在深井中,一生都未曾跳出过水井,在它的认知中,水井就是整个世界,天空也只有井口那么大。井口之外的一切对它来说,都是“无形”的,不存在的。
    因此只有大智慧的生命,远远跳出人类的层次后,才能从宇宙天地间觉洞察出“象”,使其“显形”,这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
    象的运用:
    从某些层面上来说,“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华文化方方面面都在运用着“象”的智慧,使无法在人间表面展现的内涵能够得以展现,并通过象与神灵和高层宇宙对应连通。
    中华文化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凡事讲究“意境”,重“内涵”。比如舞蹈的神韵,音乐的弦外之音,画面的画外之境,诗词曲赋的言外之意……意境是中华文化的境界所在,是衡量中华文化境界的重要标准。这意境也可以看作是对象的运用,因为意境不在人间表面展现,是背后深层隐含的内涵,通过与世间具体事物间的对应与投影,而在深层表达出来,这就是对象的运用。
    《易经•系辞上》说:“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话,言语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与意境。难道圣人高深莫测的思想就因此而不能表达出来吗?圣人便因此而建立了象,用以完全表达思想与意境。”[1]这是《易经》中对“象”的作用的论述,用来表达人类表面所无法表达的思想与意境等。
    再如唐代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书法之道,使自己书法得到升华,这也是对象的运用。[2]象能通过万物深层的联系,使不同的类别之间触类旁通、相应共鸣,以得其意而超脱表面之形,即古人说的“得意而忘形”。
    再比如国画中画梅花、竹子等,花与花枝之间、竹节与竹节之间往往都是断开的,没有连接。这从表面之形来说是不合理的,但重在意,意到了,得其意而忘其形,点到为止,背后的象是活的。
    另外,不同的象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阴阳二象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周易六十四象之间也都彼此影响,形成循环。于是万事万物都通过象,在深层形成全息的对应和联系。
    “象”不会具体指代某一事物,但象中可包纳万事万物,象所表达的是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对应与联系。同一象中的事物在深层是对应贯通的,能够彼此在深层感应而共鸣,成为一个系统。
    对“象”的运用有许多方面,比较典型的有:可取象中的一物而表达整个象,使一物相感,万物共鸣,使整个象中的内涵通过与该具体事物的共鸣而表达出来,比如中华文化中对“意境”的表达就是如此;还可利用象中的一物而知其它物,达到以点知面、一叶知秋,从一滴水而知大海;亦可用象中的一物而动另一物,或以一发而动全身……象的内涵,无穷无尽,玄妙莫测,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去体悟,这是由每个人的智慧与境界所决定的。
    [1] 《易经•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2] 《新唐书.张旭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2楼2020-06-08 19:11
    回复
      三、周易之理
      在遥远史前文明时期,神灵下世降生为圣人伏羲氏,他创立了周易八卦,给人类奠定文明。
      八卦由八个经卦组成,表示天地万物的八大象。每经卦都由三爻上下相叠来表示,分别为: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
      将八经卦俩俩相叠,即将八象俩俩相合,一共有六十四种组合关系,这就生成了六十四象,成为《周易》。
      周:是循环的意思,周而复始;易:是运动变化的意思。周易合起来就是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规律。
      周易被称为无字的天书,因为周易原本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到了周文王时,他整理出前人与自身的占卜经验,将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写入了卦辞与爻辞,周易从此便有了文字说明。再到春秋未期,孔子晚年时又在周文王的基础上,编写了《易传》,用来解释《易经》。《易传》共十篇,分别为:《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又称为《十翼》。伏羲氏的六十四卦,加上周文王的卦辞、爻辞,再加上孔子的《易传》,就构成了现在我们所知的《易经》。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伏羲氏只创立了八卦,周易六十四卦是周文王推演出来的,这是错误的说法,周文王只是给周易整理出了卦辞、爻辞。
      《淮南子·要略》中说:“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伏羲氏将其俩俩相叠而成为六十四卦。”[1]这里说六十四卦是伏羲创立的。另外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也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六十四卦是伏羲氏所创立的,说得很在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从古至今,解读《周易》的书多于牛毛,但目前尚没有一本解出《周易》真义的,因为很多东西对人来说都是天机,不允许凡人知道。
      《周易·系辞上》说:“‘易’中包含太极之理,太极运转,生出阴阳两仪,两仪又生出四象,四象再发展演变生成八卦。”[2]
      “象”越往高层(深层)提炼,越简炼,内涵与智慧越大;越往低层(表层)概括,展现就越繁杂,内涵与智慧越小。而高层的象与低层的象都是对应贯穿的,因为低层的象是高层的象层层生出来的,就像将古文层层翻译成白话文一样,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思想,只是在不同层次中不同的展现。人与自然宇宙也能通过象而对应相通。
      在宇宙极高层与物质极底层去提炼,那就提炼出了阴阳二大象,宇宙万物都包罗在这二象之中,都具备阴阳的属性。比如女为阴、男为阳;水为阴、山为阳;暗为阴、明为阳;北为阴、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地为阴、天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柔为阴、刚为阳;消为阴、长为阳;冷为阴、热为阳;虚为阴、实为阳;未来为阴、过去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偶为阴、奇为阳……
      由阴阳二象所层层生出的四象、八象、六十四象等等,都包罗在这二象之中。现代科学所认识的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百多种基本元素也都包罗在阴阳二象之中,都由阴阳所构成。甚至连人造的物品,如计算机语言等,也都逃不出阴阳二象。所以这二象非常大,在它们境界之下,无所不包,无物能逃,正如老子所讲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它们在物质底层形成了一张“天网”。
      这二象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阴阳二象层层相生,生出四象、八象、六十四象……直至生出天地万物,这就是天地万物诞生的过程,也就是“易”的过程。由阴阳二象往物质表层发展,生成四象,四象之间的关系比阴阳二象的关系更复杂,内涵更小;再继续往世间表层演化,又生出八象(八卦)、六十四象……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若由阴阳二象往高层提炼,便到了太极层面。太:有最大、极致的意思;极:有终端、极限、尽头的意思。太极即终极、元点,意为宇宙万物的尽头,物质的终点。
      阴阳二象到了太极这个终端,便相合为一体,形成无漏的大循环,一切物质都回归于这里,在这里交汇、循环,成为一个大结界,这里也是宇宙时空大循环的起点与终点。《系辞》中说,天下万事万物虽然过程中所走的路途不一样,但最终都归于同一出处、同一源头,也是指归于这里。
      [1] 《淮南子·要略》中就说:“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
      [2] 《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3楼2020-06-08 19:14
      回复
        五、有生命的汉字
        说汉字有生命,这并不是一种比喻,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事。本章将与读者一起去亲身体会一下这个神奇的事实。
        如何学习文言文
        古人在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根本不去强记每个字的意思。古人从小在私塾读书的时候,私塾先生开始只教认字、写字,然后就拼命的读书、背书,根本不讲解每个字词与文章句段的意思。等读了几年,把几大古文经典都背熟后,突然哪天,意思自己就全通了,全明白了。
        而现代人学古文,会去强记每个字固定的几个意思,这是不明白中华文字的机理所造成的错误学习方法。这样学出来的只是“死古文”,所学的字是死的,没有气息。因为一字就是一象,里面是活的,包罗万千,可随意而用,任意变化、引申,充满灵性与气息。所以古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活”用,真正精通古文的人,每个字在他手中都是活的,他是用象,而不是用字,这包罗的内涵就太大了,写出的东西意境与内涵就能广博无边。而强记的那些固定意思,只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是死的,就像周文王给《周易》填上的卦辞与爻辞一样,只是经验的总结,反而把象给封死了。也如同现代中医治病,只记住古人整理出的固定药方,根本不懂医理、药理,不懂辩证施治,不能灵活运用,所以这样的中医正在死去,或已经死去。
        古人学习时,不死记意思,大量背诵,就是在思想中建立起字象的感觉,使思想深处与字象形成对应,达到共鸣,当到一定的时候,就全部通了,活了。人体与宇宙是全息对应的,外面有什么,里面也有什么。刚学习之初,内象如同混沌,还没有分出象,在以外象不断相感的情况下,内象亦会慢慢相应、共鸣,慢慢对应外象而分出象来。经过一定的时间,当内象与外象完美相感相应,达到内外相通、共振和鸣的时候,就内外相合,浑然一体了,这时象也就建立完成了。
        这里只谈机理,不谈具体方法,掌握了文字的机理,每个人就可以自己去决定方法。
        古文之象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上古文献之一,收录了自尧舜至春秋时期的上古文章,也是中国古代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连唐朝大文豪韩愈都感叹的说,《尚书》读起来佶屈聱牙。[1]
        因为《尚书》是用上古文字(如甲骨文等)表达出来的,文字越古,其象越大,所以就越难懂。我们现在解字,一般都把这个字对应到它最古老的版本来解,这样解出来的最接近元始意象,内涵最大。
        周文王给《周易》写的卦辞与爻辞非常晦涩难懂,后人对他的同一句话多达几十种解释,每种解释都不一样。以至于自古以来解释《易经》的书多如牛毛,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把它解明白的。有人认为,周文王是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作卦爻辞的,所以形势所迫,故意以隐语的形式写出,写得很隐晦。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这是不明白《周易》的内涵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如果是这样,那后来孔子在晚年给《周易》作象辞、彖辞时,为何同样晦涩难懂?
        周文王给《周易》写卦爻辞时,将象用得非常大,所以非常难读懂,内涵很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将《周易》之象完全封死,所以周文王有意这么去编写,用最大的象,为了尽量不贻误后人。
        文言文与现代文
        我们有时读古文,一句话心里明白它的意思,但若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翻译不清楚。即使最后费尽心思用白话文翻译出来了,但怎么都感觉不是那种味道。这就是用固定死的现代汉语表达不了古文的象。
        有时我们心里有一种感觉,想表达出来,但用语言怎么也表达不清楚,不是那种味。这心中的感觉其实是以象的形式存在,现代这种模式化的语言是表达不清象的,所以怎么也表达不明白。这时如果用纯正的古文去表达,就可以表达得完美了,因为古文用的象很大,可以表达出很大的意境。
        现代汉语将古文字给固定成词语,将古文字的象给固定了下来,固定为几个死板的意思,使中华文字逐渐失去能量与气息,然后再用繁琐、死板的语法去束缚它,成为现代的白话文。
        古文的基本单位是字,几乎没有什么语法,非常灵活简单。将古文拆开,就是一个个的字组成的(典故与固定名词除外)。古文的每个字都是用象的,所以古文所能承载的内涵非常博大,意境深远。
        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是词,将现代白话文拆开,是由一个一个词组成的,语法非常的繁琐、死板。这也就是象越往低层越繁琐、智慧与内涵越小的缘故。
        这好比是原子与分子一样。原子的能量很大,将其能量释放出来,就是原子弹爆炸,可摧毁一座城市。当原子往表层组合成分子后,能量就被封住了,封在分子里面表达不出来,所以分子的能量很小。如同手榴弹,只能作用于一小块地方。
        “易”生宇宙
        “易”是自然宇宙诞生、发展与变化的整个过程的展现,也是宇宙万物生命力的体现。中华文字完全遵循“易”理,所以与自然宇宙一体,与宇宙万物一同自然生长、发展与变化。
        为便于理解,这里将中华语言文字与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结构作一个类比:
        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构成,同样遵循着“易”理。比如我们人类时空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的,这是我们人类时空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将我们这世界的一切物质解构,最终都能解构成一颗一颗的分子。而分子并不是最小粒子,将分子继续解构,会发现分子是由一个个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中子与质子构成的……解构下去无穷无尽,谁也不知道最元始、最底层的粒子是什么。这些不同层面的粒子,在“易”理的贯穿下,层层相生相合,生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分子的种类非常繁多,构成我们人类世界的分子种类多得根本数不清。而原子的种类相应就很少,目前人类已发现的原子种类大概只有几百种(包含同位素)。也就是说这几百种原子相生相合,构成了数不清的分子结构。这些分子又继续相合,构成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这就如同文字相生相合,构成词与词组一样,文字的数量有限,几千个通用汉字,构成的词与词组却是无穷的。而词与词组再相合构成句子与文章,就如同分子构成了我们这个表面世界一样,它们是同步的,是在“易”理中,自然生成的,它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所以中华文字能够随着自然万物的生长而生长,具有生命力,能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同步表达出自然宇宙的一切,无所遗漏。
        根据“易”理,物质越往底层蕴含的能量越大,比如分子的能量很小,而原子蕴含的能量就非常大。分子层面的手榴弹爆炸,只能炸一小块地方,而同等质量的原子弹爆炸,几乎能摧毁一座城市。同理,文字构成词与词组后,“象”就被封住了,就缩小了,如同原子构成了分子一样,所以能量与内涵就变小了,这些都是“易”理在不同层面的展现。
        所以要想体悟一件事物的内涵,我们可以逆过来,顺着“易”理往回走,层层寻根溯源,将背后的“象”与能量,一层层释放出来。
        汉字与英文
        汉字具备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以“形”表“象”,以“象”御“音”,每个字都是独立一体,整体又在“易”理贯穿下,与自然宇宙相合为一。
        由于汉字是遵循“易”理创造出来的,所以汉字构成一个完美的自我循环与生长体系,具有生命力,是活的。它能与宇宙万物一体,与自然万物一同生长,所以目前已有的汉字能够表达出人类已知的任何信息,乃至人类无法表达出的高层内涵,以及一切未来的新生事物。
        而其它任何的人类语言文字都达不到这一点。在迅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在表达不断涌现的海量新事物方面,其它人类的语言文字就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与不适应性,只能机械的逐一为新生事物赋音造词,致使单词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慢慢超出人类正常的记忆能力,并造成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严重沟通障碍。因此当今英文环境中,又不断派生出各种不同种类的专业英语,以应付自然界中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与概念。
        如目前已有:计算机专业英语、机电专业英语、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数学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会计专业英语、模具专业英语、农科专业英语、大学专业英语、制药专业英语、体育专业英语、染整专业英语、生物专业英语、数控专业英语、化学专业英语、服装专业英语、广告专业英语、旅游专业英语……现在已发展出多达近百种不同类别的专业英语,而这种状况,还在加速发展着!这听起来很可怕。
        而在中华文字体系中,几千年来,中国人仅靠几千个通用汉字,在几乎没有多少新字产生的情况下,便足以应付人类的一切发展变化,并绰绰有余。中华文字遵循“易”理,与自然宇宙一体生长,随着自然万物的发展而自然生出各种新的词与词组,无穷无尽。并且生出的词与词组的内涵与自然万物相合一体,使人望文生义,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它的含义,使所有不同领域间能自由沟通,没有间隔。
        如:马(英文horse)、鸡(chicken);小(small/little);公(male);母(female)……中文遵循“易”理,与宇宙万物一体生长,自然表达出宇宙万物的一切。像“小”与“马”或“鸡”相合,便生成“小马”、“小鸡”等,与万物对应,意义自然而成。而英文则不行,必须为这一新事物造一个新单词,如小马无法用small+horse表示,小公马不能用small+ male +horse来表示,否则单词的长度将无限冗长,最后会使这种语言的信息含量越来越低,不再适合于人类表达而无法使用。所以必须为这一事物造一个常用新单词来表示,如:小马(foal)、公马(stallion)、小公马(colt)、母马(mare)、小母马(filly)、小鸡(chick)、公鸡(cock)、小公鸡(cockerel)、母鸡(hen)、小母鸡(chicken)等等,没有规则可循。
        再比如:电脑、机器人,这是现代才有的新生事物。中文自然而然就随着新生事物的诞生而生出相应的新名词,即使没有这个概念的古人,看到这个新名词时,也能望文生义,在心中建立起相应的事物概念。比如看到电脑,就会在心中构建出一个以电为能源,类似于人脑功能的这么一个事物概念;看到机器人,就会产生由机械所构成的像人一样的事物的概念。而英文则必须为每个新事物造出一个新词,如电脑(computer)、机器人(robot),当英国古人看到这两个单词时,则完全不知所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因为人类的其它语言文字无法在“易”理的贯通下与宇宙万物相合为一,所以不具生命力,不能自然生长,只能不断人为的造出新单词,以尽力去适应宇宙万物的生长变化。
        随着人类发展,英文词汇量将无穷尽增长,使得该语言越来越臃肿、杂乱,慢慢超出人类的记忆和使用能力。所以笔者推断:未来新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字将是汉字,其它的语言文字都将在历史中慢慢淘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汉语充满生机与能量,其背后的内涵层层叠叠,一层层通往神灵与无穷无尽的宇宙高层,能量源源而来,绵绵不尽。
        中文遵循易理,越拆越活,能量越大。而英文只能拆解为一个个单词,单词再拆就成了一个个字母,就散了、死了,没有意义了。所以英文只是没有源头与生命的符号。
        [1] 韩愈《进学解》:“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5楼2020-06-08 19:19
        回复
          六、语言之象
          佛经中说,在我们三界内有一层天(一层时空)称为“光音天”,里面生活着许多“天人”。光音天的天人,以光代音,开口说话,会有清净的光从口中发出,表达所说的意思。他们以光为语,所以称光音。也就是说在那里光与声是合一的,他们可以“听”到光,“看”到声音。
          现代人类的物理学中认为声音是分子层面的波动,称为声波。而光是原子层面、电子的波动,可称光波。它们只是所处的粒子层面不一样,频率不一样,但本质是相通的。如果生命能突破这个粒子的层面,能突破这个象,耳朵在原子层面中就能“听”到光与图像,眼睛在分子层面中就能“看见”声音与音乐,其感知域没有间隔,是打通的,变成了全息一体。客观世界将更为真实与玄妙的展现,容为一体,没有间隔。越高层的生命,感知域越博大,他们建立的“象”越客观,越接近大道真理,越低层的,离真理越远。
          佛经中还说,地球上最初的人类是从光音天上下来的。地球在宇宙成住坏灭空的大宿命中轮回,旧的地球因为生命物质的堕落、败坏而毁灭,当新的地球刚刚形成时,显得光亮无比。光音天上的天众男女,有些天福享尽而性轻躁的,觉得稀奇,试图探险,便以神足飞行,先后来到地球上,散布在各洲。他们来到地上后,贪图食欲,大量饮食地球上的食物而使身体不断发沉,从而再也回不去了,只能留在地球上生活。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他们再也飞不起来了,只得以双腿在大地上行走,在男女之间、集体社会生活当中,他们的心灵不断被各种欲望、执著所堵塞、污染,神力渐渐消失殆尽,最后失去了灵妙之身,渐渐形成了凡人的血肉之躯,从而完全变成了凡人。
          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天眼天耳变成了凡人的肉眼肉耳,高层全息的通感消失,分离成凡人狭隘而低级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心智逐渐迷失,失去了天人的记忆与智慧,相互之间无法心灵感应,无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间隔;口中再也发不出光来,只能靠口舌、声带发音来表达意思相互沟通……起初时,没有充分的语言来表达意思,所以必须借助手势动作等来辅助表达,使生命之间能够沟通,后来语言才慢慢发展成熟。
          这是佛经中对人类的堕落与语言产生过程的记载。
          “象”存在着自然客观之象,与后天主观营造之象。我们人类主要是通过肉体“五官”(眼、耳、鼻、舌、身)所产生的“五感”(视、听、嗅、味、触)在人类的认知域中建立起与外在世界对应的“象”,来感知、认识这个世界。这些生命内在对应外界所建立的象,就是主观之象,是在与客观世界接触与感知的过程中,后天人为建立的。
          由于人类认知域中所建立的主观之“象”,完全被沟通内外的通道――人类的五感等等因素所左右与限制,因此非常片面与肤浅,因为人类无法感知到全息一体的真实世界。
          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么一小块区域,小的看不见、大的看不全、远的看不到、近的看不清,而且只能看到范围极其狭窄的七色光范围,红外线与紫外线之外的一切光都看不到。人的耳朵也只能听到很小范围内的声音,小的听不见,远的听不清,超出频率之外的超声与次声也都听不见……所以人类认知世界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将世界人为的分割为无数狭小而片面的类别,建立起主观之象,因而永远无法认清全息而真实的客观世界。人类被禁锢在肉体、物欲的表面,困在自己所建立的欲望与观念的牢笼之中,无法逃出。
          客观世界被低层生命分离出的低能而狭小的主观感知域所切割、打散,臃生为无数纷繁而杂乱的类别,迷乱了世人之心,使人没有智慧,不见大道真机。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盲人,他们没有眼睛,但耳朵能“看”到世界。因为他们眼睛关闭了,心不被分离出的视觉所切割、打散,便能更专注、简单而用心的去体悟世界。他们把心放在了耳朵上,通过耳朵这个渠道去“感悟”世界。所以心能更专注,能打通耳朵与眼睛的间隔,使“看”与“听”成为一象,达到通感,无明的世界就能在他们的耳朵中“活”起来,他们听到的声音将比正常人更“全息”,更具“灵性”。所以他们所建立的“象”与正常人建立的“象”是不一样的,他们听觉这一象中并入了视觉之象,因而他们的听觉之象更为微妙、全息。
          如果我们能试着摒弃人类一生中所建立的主观之象的干扰,放下肉体的欲望与执著,让这个物质世界中无时无刻不躁动的心能安定下来,忘记名利情仇、忘记争夺欺诈、忘记欲望执著……使心灵不断净化而纯真,变得越来越简单、专注而明净。这时,再用这颗心去感知世界,人在一生中所建立的主观之象与观念,便会慢慢变得模糊,最后消失了界限,回归于客观之象,与客观之象对应合一。这时,人就会打破肉体五感的界限与束缚,与客观世界成为全息的一体,没有间隔。宇宙万物会慢慢在心中容为一体、归于混沌、达到虚无……此时,大道便会在眼前显现。无象,而成一切象;无形,而成一切形;至简,而至大;无所在,而无处不在……这是生命提升与返本归真的过程。
          语言中象的营造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人类的语言。人的语言也可以看作是通过对“象”的营造,通过“象”与“象”之间的联系,来沟通与传递信息的。
          我们如果能够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一样,用最纯真、简单的心去感悟世界,就能跳出人类一生中所建立的固有观念与主观之象的束缚,超脱肉欲五感的限制,建立全息之“象”,使语言活起来:
          迎面拂来的暖风,风中洋溢着稻花的香味,试着用鼻子去看:你能“看”到风是金黄色的,翻涌着波浪……
          阳光沐浴着你的身体,如此的安祥与温暖,试着用身体:你能“看”到金色的大地,能“嗅”到空气中到处都是太阳的味道……
          用鼻子你能“看”到:玫瑰的香很短,桂花的香很长很长。
          用眼睛你能“尝”到:早晨的太阳是橙子味的,月亮是薄荷味的,云朵是棉花糖的口感……
          现代人类的语法中,将语言文字的表达分离出很多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类比、联想、拟人、夸张、借代、双关、通感、移情、拈连、象征、寄寓等等,并将其归纳出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繁杂无比。这些都是主观营造之象,是人类在表面世界的物质发展中,将自己困在物质肉欲的表面,从而被人类低能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所禁锢,将全息一体的世界切割为无数破碎狭小的区域,看不到真相。看似不断完善丰富,实则是不断倒退、禁锢。这些致使人类认知域中的主观之“象”,越来越纷繁、杂乱,越来越浅薄、狭隘,最后把人的思想困死。
          大道至简至易,若跳出这些束缚,用纯真无邪的心去参悟、认知,就能看到更博大、客观的象,感知到更全息而真切的世界。这时,你的语言文字就有了生命力,活过来的语言,如诗一般,充满灵动与智慧,自然而不造作。它有巨大的表现力,饱含能量,能打入人们心灵的深处,在别人的心中开出莲花来。
          下面列举一些诗句来赏析,看看古人在语言文字中是怎么用象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
          在人类后天观念所建立的主观之象中:“春色”是不具生命与形体的无形之物,只是一种视觉感受;“满”与“关”是动词,是针对有形体之物的。
          将人类后天认知中两种完全不同的象,置入一象,就打破了这两种主观之象的界限,产生了奇妙的效果,春色因此就有了形象,并活了起来:春色如此汹涌,挤满了小园,很快就要满出来,这围墙与柴门如何关得住?这不,一缕春色从围墙外溢了出来,一枝红杏趁势伸出了墙外。打破人类后天认知中“满”、“关”之象的边界,使其象回归先天本源,“春色”因此而显形、灵动;以一枝红杏出墙,象春色漫出。
          “红杏枝头春意闹”[2]
          与上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闹”字在人类的主观认知中,是生命的喧哗,这些都是人类后天被物质、肉欲禁锢的过程中,不断给字下定义,从而慢慢将先天字象封死而造成的;“春意”在人们的后天认知中,是春天的感觉,是无生命的概念。将“春意”与“闹”这两个人们后天认知中完全不同的象,归入一象,便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观念,破除了人类认知的界限,世界便更全息而玄妙的展现:春意便活了起来,在枝头躁动而喧哗……
          “晨钟云外湿”[3]
          “湿”在人类后天固化的观念认知中,是指有形之物被水所浸,这是物欲发展过程中,人为给“湿”所建的主观之象,封住了“湿”的本源字象;“钟声”是无形体的声音。
          将这二象并为一象,就打破了人类肉体感官的界限,使意境全息起来,语言便因此活了:夜雨过后,空气与云彩中充满了湿气,早晨的钟声从云外传来,因而被沾湿,饱吸了湿气的钟声传入耳朵,显得沉闷而重浊,与诗人沉重怅惘的心绪相应共鸣。
          以上是将人类后天建立的主观之象,逆着易理去打破,使返本归真,回归于先天自然之象,从而营造出全息的意境,冲激人类固化的观念,产生奇妙效果,使语言文字活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
          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游子、天涯这些在人类主观之象中具有共性,能够引起相合共鸣的物象堆放在一起,使其达到和谐共振,使其共性部分的能量不断增强,一步步蓄积、完美,最后通过收尾的点睛之笔,将能量释放出来,打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与震撼。
          这不用有意去打破人类的主观认知,而是提取人类主观之象中自然共性的部分,顺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自然感知与阅历,加强其共性,使步步相合、增强,能量越蓄越大,最后寻找一个突破口,将能量释放出来,从而打到人们内心的深处,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落日、晚霞,晚风中艺人疲惫的身影,渴望一方宁静的归土……”这与上句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语言中象的营造,除上述方式外,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物来表达一象,使整个象通过一物而展现出来。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5]
          在静寂、空幽的深山之中,忽然云外传来一声鸡鸣,这声鸡鸣温暖而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这一声鸡鸣带来了太多的信息,其背后是广博深远的一大象,通过这一声鸡鸣而全部展现于读者眼前:使人看到那白云深处的人家;使人想到那“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深山世外桃源之景;使人仿若看到那袅袅的炊烟、温暖的灶火、那一方安祥与宁静的归土;亦或使人依稀中听见儿时母亲正依于老屋的门口声声呼喊着自己的乳名……此情此景的一声鸡鸣,带来了太多的信息,使尘世中为了生存与名利而忙碌奔波的人们,在刹那间产生震撼与共鸣,使那颗疲惫而孤寂的心灵能在此片刻得到安宁与温暖。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6]
          与上句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以苍茫天地间的一点沙鸥,以洪大空无背景下的微渺而灵动的一点,引出背后巨大的象,意象出诗人孤独而飘零的一生,只需一句,足以令人潸然而涕下。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7]
          星空倒影于明净的湖面,水天交接,诗人醉卧于湖中客船,半夜朦胧间竟发觉置身于天上星河。今夕何夕啊,吾得以乘舟游于天?在梦与实、醉与醒之间,诗人满载一船的幽梦,飘荡于星河之上,飘向水与天、梦与醒、幻与真之间……诸象完美交融于一体,达到全息之感,营造出玄妙的奇境,动人心弦。
          语言对象的运用非常玄妙,这里仅在个人层次中列举几例来品析,非常有限。
          语言之“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于各人的悟性。学习中华文化,缺少悟性是根本学不通的。
          [1] 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宋祁《玉楼春》
          [3] 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
          [4]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梅尧臣《鲁山山行》
          [6] 杜甫《旅夜书怀》
          [7]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6楼2020-06-08 19:21
          回复
            七、古文与今文
            先说一下现代白话文与古文的根本区别,现代文与古文有两大区别:
            一、现代文语法多,死板,像笼子一样,将现代文固定死了,所以能承载的内涵变小了。古文语法很少,非常自由,随意而用,所以承载的内涵大。
            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律、法则,是限制语言的,将语言秩序化的。没有语法不行,没有语法那就形不成词,组不成句,更成不了文章。没有语法,无法表达,所以必须有语法。
            那古文与今文的语法差异在哪呢?
            打个比方:法律是限制人的言行的。唯有在人心生恶,要做坏事的时候,才需要法律。
            在古时候,人心很淳朴、善良,社会道德很高的时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个时候几乎是没有什么法律的,非常少,只有非常简单的几条王法。
            而现在,人心不古,人心变得非常复杂,崇尚暴力,尔虞我诈,社会道德非常低,所以就必须制定许多的法律来全方位约束人,将人关进笼子里,把人从表面上看死。即使是这样,还是不断有人在钻法律的漏洞,或在法律看不见的地方做坏事,所以法律还在不断地增多,不断补充,最后将有一天,法律会形成一张天罗地网,将人类死死封住,人类将没有喘息的机会,自己把自己当作野兽关死在笼子中。具体请参阅《治国大道》。
            这个原理可称为溢出法则。
            就像法律,它其实是建立在人类道德法则之外的外层法则。人类自身的道德是内层法则,是根本。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受人心道德所约束的,在任何法律看不见的地方都是如此,只有当人心道德不行了,不能约束人的言行时,才需要外层法则来约束溢出的部分,就产生了法律。
            这溢出的部分,如果没有法则来约束,就会胡来,失去秩序。那么就需要建立外层法则来约束这溢出的部分。
            所以内层法则强大时,外层法则就弱小,内层弱小时,外层就相应强大,它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内层法则足够强大,足以约束一切时,就不需要外层法则。所以人心道德高尚时,法律就少而弱、甚至没有法律;道德不行时,法律就多而强。
            古文和现代文的语法就是如此。语法相当于文章的外层法则,制约于文章内层法则的溢出部分。那内层法则是什么?内层法则就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元素其本身的道。
            那古文和现代文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什么?这就引出了古文与现代文的第二个根本区别:
            二、古文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字,现代文的基本构成元素是词。
            将古文拆开,是一个一个的字(除典故、成语等专用词外),解读古文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去读。而今文拆开,只能拆成一个一个的词,再拆文章就解体了,没有任何意义了。
            词虽然是由字构成的,但字和词的区别太大了。打个比方:就像原子和分子。分子虽然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它们的能量相差太大了。一颗原子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而同样份量的炸弹,只能炸很小的一块地方。
            古文的字和今文的词,其能量、内涵的悬殊就有这么大,下一章的说词系列就是将词解构为字,再重组为词,将能量释放出来。
            中华文化源自于神传,中华文字亦是如此,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应到很高维度中的文字,玄奥莫测,不是凡人所能理解的。
            要了解古文的字本身所隐含的道,要解开这个字,得从这个字的源头开始,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查查它的字源,查甲骨文、金文、篆体等,看它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字的本义。
            知道了本义是第一步,这是解开了这个字的道源,还要结合这个字的发展演化过程去解读它后天的内涵和变化义。
            首先根据这个字的本义,根据它的道源,去无限拓展和引申,这就是这个字的先天内涵,是它本义所涵盖的范围,是它的能量场。就像一块磁铁一样,这块磁铁就是这个字本身、本义。而它所引申、拓展了来的意义,就是这块磁铁周围的磁场,可延伸至无限远。越近磁力越强,越远磁力越弱,直至淡化消失。凡进入其场范围内的,都受其磁力作用,都属这文字的内涵所涵盖的范围。
            然后还要结合这个字的发展演化,了解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生成的一字多义、变化义等去解读。这是后天附加内涵。
            古文中的每个字它所拓展、引申、变化等方式所隐含的全部内涵,相当于一个世界。这个字相当于是这个世界的王和主宰。用了这个字,就牵动了这个世界,等于把这个世界引用了。
            而现代文的基本单位是词,它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是死的,这在前章中已论述。也就是说,现代文的词方向是固定下来的,只有单一的指向。而古文的字,则没有固定的指向,其方向是无限扩展而变化的。词是由字构成的,虽然字的内涵非常大,是一个世界,但是字一旦构成了现代的词后,就将意义和方向固定下来了,单一化了,内涵被封住了,封在了内层。
            打个比方:古文的字是天上的飞鸟,大海的游鱼,是活的。而现代文的词,是鸟笼和鱼缸,是固定死的。古文的字可在它的能力和内涵范围之内,无所不在,任意翱游,从心所欲。而现代文的词只有一个固定的狭小空间。
            所以古文的字,它本身就包纳着巨大无边的内涵和道,也就是说它的内层法则非常强大,所以它的外层法则就相对很弱小,因此古文的语法非常简单、自由,随意而用。
            而现代文的词,它的内涵被封住,意义固定死了,方向单一,内层法则太弱小,所以外层法则就相应强大,因此现代文的语法庞杂而死板。
            现代人读古文,基本上是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来读。这种方式对吗?肯定不对。
            打个比方:古文就像是一条河流里的游鱼,将它翻译成现代文以后,相当于将这条鱼抓起来,装进鱼缸中,从而丢失了整条河流。
            我们从史料中可知道,古人读书的时候,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情不自禁,现代人不理解这些。现代人读书不会这样,因为现代人根本无法体会古文的精微与玄妙。等哪一天,能够真正感应到古文的内涵和玄妙、能与古文相通时,你也会读得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心中生出莫名的喜悦。
            古代儒生学习古文,那是经过多年痛苦的积累和孕育,才能达到内象与外象相通而豁然开朗。现代人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去从头积累、孕育,对古文又理解不了,而翻成白话,内涵又都丢失了,变得枯而无味。
            读古文首先必须明白“两境”。
            何谓两境?其一曰语境,其二曰意境。
            语境就是古文通篇文字所表达的整体意思范围,以及作者写文章时所处的环境与针对的对象。意境就是古文背后所表达引申出的内涵。
            打个比方:古文是河中游鱼,那语境就是河流,游鱼虽然是活的,但无论怎么游,都不可能游出河去,河是它的范围。所以古文文字所表达的内涵虽然无限宽广,无数方向,但不可能超出语境,在语境范围内的内涵都可保留,超出语境的内涵都可舍去。
            如果顺着这条河流一直追寻下去,可能会发现世外桃源,河流流入桃源中消失。或者追寻下去,会发现河流最终流向了大海。这个桃源和大海就是古文的意境。
            古文的表达和内涵,虽然是无边无际的,但并不是每篇古文都有意境,也并不是每篇古文的意境都像大海一样深远广大。这取决于写文章的人的层次和境界,取决于他的智慧和内涵。如果作者的智慧和内涵像大海一样广袤无边,那么他写的文章意境就可能是无边的大海。如果作者的内涵和智慧,只有鱼塘那么大,那么他写出的文章内涵最大也只能是鱼塘,这只与作者的修为境界有关,与古文无关。
            也并不是内涵如大海的文章,人人都能读出整个大海来。这取决于读者的智慧、容量和悟性,与读者自身有关。如果读者的智慧、容量只有鱼缸大小,那么意境如大海的文章,他只能读出鱼缸来。因为他只有这容量,内涵再大,他顶多也只能舀出一鱼缸的水。
            所以古文的解读非常重要,现代人解读古文尤其是圣人的经典,往往是把大海装进了鱼缸里,而且将这当作了全部大海。这还算好的,最可怕的是曲解和误读。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7楼2020-06-08 19:25
            回复
              八、说文解词
              在这章里,我们将沿着“易”理溯洄,展开中华文字背后的“象”,解读一下中华文字的内涵。中华文字是神传给人的天机,背后之象是通神的,带有强大的能量。只是随着人类越来越堕落,智慧越来越小,慢慢就读不明白了,使中华文字的能量在历史中被隐没而封存。
              随着人类的堕落与智慧的衰退,中华文字的字象越来越小,最后给字下定义,将其意思固定下来了。
              《中庸》里说:人人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但很少有人会真正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这一章里,笔者将站在自己的层次上试解几个字,将其内涵释放出来。因中华文字是通神的,通过象与宇宙高层,层层对应,内涵巨大无极,谁有多大的智慧,就能使多大的象,包罗多大的内涵。这里个人所解的,不能代表文字的最终内涵,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如同周易八卦一样,每一卦的象巨大无比,每个人体悟出来的可能不同,但都不是最终内涵,只是溺水三千取其一瓢而已。
              因为文字在历史发展中,经过了几次较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解字一般都将文字转换成甲骨文来解。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虽然甲骨文离仓颉造字已过去一千多年了,但却是中华文字目前所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版本。将现代文字都转为甲骨文去解,能量最大,最接近文字的元始字象。
              『自』:
              甲骨文为“”,是人的鼻子形象,所以自的本义是鼻子。
              字象:一般人在指自己的时候,都会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它是整张脸的中心。所以“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另外又包含:亲身、起源、由、从、在、本身、本来……这些都是“自”的字象。
              解读:道家将大脑分为九个区域,每个区域称为一宫,共九宫,每一宫都有神主宰。位于最中心的区域称为泥丸宫,即松果体所在的位置。认为泥丸宫是九宫的中心,统领九宫,是整个人体的控制中心。而泥丸宫是人类元神(灵魂)的居所,人的元神在这里主宰着肉体。
              如果用手指着自己山根的位置,即鼻子根的位置,所指的区域在大脑中刚好是泥丸宫所在,即元神所在。也就是说用手指着自己鼻子的时候,刚好是指着自己的灵魂,那是真正的自己。所以用手指着别人鼻子的时候,最容易激怒、刺激别人,对人最不敬,因为那是人的本尊(灵魂)所在,真正的自我所在。
              修炼界认为,人类的元神都是从高层空间来的,是从美好而纯净的神的世界堕落到人间的,然后被人类的肉体所束缚,困在人类时空之中,被世间的七情六欲、各种世俗观念和执著所污染,迷失了自我,从而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所以“自”有更深层的内涵,即指先天的那个纯真而无邪的自己,是指没有被世间七情六欲、各种世俗观念和各种私心执著所污染的那个先天自我,这就是自己真正的来源。
              我们现在人类所说的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包含了本人后天形成的一切观念、欲望和各种执著人心等等,所以这个自己已不纯净了,附加了很多后天形成的东西,是迷失后的自我,不是先天自然的自我。唯有通过修行,返本归真,去掉后天形成的一切欲望、执著,返回到最元始纯真的先天本性上去,像生命之初一样纯真无邪,这才算真正的自己,所以这个“自”的高层内涵,用道家的说法可称为“真人”。
              『慧』:
              ①彗:篆文“”=(丰,茂盛的草)+(丰,茂盛的草)+(又,手持、抓住),彗字本义:用一种枝叶茂盛的干草扎成的扫帚。所以扫帚星称为“彗星”。
              ②心:篆文“”。 ③蛇:篆文“”,又代表贪婪、欲望。 ②③可以看出“心”与“蛇”非常相似,“心”顶部开了一个孔,称为“窍”,这个孔就是“心窍”。如果迷失了心窍、被欲望等堵塞了心窍,就成为“蛇”(欲望、贪婪)。
              慧:篆文“”=“”(彗,扫帚)+“”(心)。
              解读:扫帚是清理脏东西,打扫卫生用的。一把扫帚在心上,意象为打扫心灵,清除心里的欲望、执著、私心邪念等,使心灵保持纯真、干净。
              古人说:“静能生慧”,静代表心里没有任何杂念、欲望,心如止水,与世无争。怎样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没有任何杂念?那首先得将后天形成的一切私心、欲望等全部清理干净,才能做到静。达到了这个目地那就提升了生命的境界,就能生出大智慧,也就是“开慧”了,“开悟”了。
              而这个去掉心中一切私心和欲望的过程,就是生命返本归真的过程,也就是修炼的过程。达到了这个“开慧”的目地,那就回归到了生命最先天纯真的本性上,回归了“自然”、“真我”。用道家的话说就是成为“真人”,用佛家的话说,就是修成了“佛”(佛的意思是觉者、觉悟了的人)。
              而“真人”和“觉者”对人来说,是神通广大、能力无边的,知道世间一切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智慧无边,什么也瞒不了他们,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洞察一切、神目如电。所以慧的字象中又包含:心如明镜、洞悉真伪,知晓、看破世间一切,不被事物表相迷惑、洞察事物根本等。
              『思』:
              篆文“”=“”(囟:开顶、天窗)+“”(心)。
              解说:婴儿出生的时候,头顶有两处头盖骨没有长合,在百会前后有两个洞,只有一层头皮覆盖,这两个地方称为“前囟”和“后囟”。古人所说的“囟门”是指“前囟”,也称为“天窗”。
              古人认为“囟门”是元神的天窗,是灵魂出入肉体,脱离肉体的通道,一般认为元神出窍的时候从这个地方出去。
              另外在修炼界有一种状态叫“开顶”,修炼到一定的层次就会出现这个状态。开顶就是在另外时空中将头顶打开(不是人类表面时空的肉体,是中医所认识的人体在另外时空的机制),让大脑和元神直接与宇宙连接、沟通,接收来自宇宙高层的信息,开智开慧。
              “囟”的形象类似人类元神接收宇宙信息的“天线”,含有“开顶”的意思,将头顶打开,让思想直接与宇宙沟通上,接收来自宇宙高层的信息,也是元神出入肉体的天窗。
              “思”上面是“囟”,下面是“心”,含有:“心”与宇宙相通,接收来自宇宙高层的智慧。也点明,人的智慧是来源于宇宙的,并非从自己内心“思考”出来的。
              『化』:
              甲骨文“”=“”+“”(原始太极图)。
              解读:一阴一阳,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形成一个原始太极图。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不同粒子构成的,即物质是由不同粒子层层构成的。如分子构成了人类空间的一切,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质子与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将粒子层层细分下去,无穷无尽,现代科学永远也找不到物质构成的最小元素,即永远找不到最小粒子,这是科学的层次极限。
              阴阳二象是在宇宙很高层次,也是在粒子的极深层提炼出来的两大因素。它们处于粒子的极微观处,不知比中子、夸克等要微观多少万亿倍,现代科学永远也不可能触及到这么微观的层面。它们在物质的底层运转,相合为太极,从最微观、最高层主宰控制着表层的宇宙万物。所以太极的运转,阴阳的变化,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变化,是最底层最微观的变化,它会由里及表,从最深层对应到表层世界来,控制着一切物质的运动变化。体现到表面上,就会引起表层世界的洪观变化。因为是从根本上改变,所以能量无穷,无可阻挡,由微至洪,无物可逃。这是化的字象。
              现代科学有这个技术,就是通过改变某些物质的分子排列程序,来改变这个物质。比如将石墨放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就能改变其碳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变成钻石。将石墨变成钻石,这对人来说就是“神话”,如同点石成金一样,但这是真实存在的科学实验。
              这还只是从粒子最低层――分子层面的改变,再深一层原子级别的改变,人类技术就无能为力了。而神佛是远远超过人类的极高层次上的高级生命,层次越高能量越大,智慧越大,所以神佛对人来说神通大显,他们存在于远远超过人类分子世界的更高层、更微观粒子组成的高能世界,即高维度时空,那就是神佛的世界,如天国世界、极乐世界、莲花世界,等等。神佛所存在的高能世界与人类分子世界相差十万八千里,相隔无数层,所以人类科学永远也觉察不到,触及不到。
              神佛改变一个物体,会从物体的最微观,最根本的构成粒子,最本质上去改变,然后一层层展现到表面上来。所以神佛无所不能,随心所欲,变化无穷。
              人类科学的物理技术,尚可改变分子结构,将石墨变成钻石。神佛掌握着宇宙高层的法则与大道,能从宇宙万物最微观到最表层,同时去改变、生成万物,能够无中生有,造就宇宙万物,变化无穷,何玄之有?人类迷失于分子堆中,于尘土中爬行,如同蟭螟不见鲲鹏,朝菌不知大椿,在神佛的脚底下否认神佛的存在,岂不是无知可笑?
              『情』:
              ①丹:甲骨文为“”。像一个炼丹炉,中心有一点,表示炉中所炼之物,为“丹”。
              ②青:金文为“”=“”(生:自然生长)+“”(丹)。本义为:生丹、精气凝聚而生丹。又包含有:精气凝聚,精华所在。炼丹时的炉火为青色,所以“青”的字象又包含有青色等。
              ③静,金文“”=“”(青:生丹)+“”(争:抗争)。
              ④情:金文“”=“”(心:但这个心是锁住的心,心窍被封,心中还有一点,指示“情”生于心中,污染了心灵,封闭了心窍)+“”(青:生丹、修炼)
              解读:先解“丹”,见①。过去在修炼界,无论是哪一家修炼方法,无论是哪个宗教,都讲究炼丹。在道家,炼丹分为“外丹”和“内丹”两种,在炼丹炉所炼出的就是外丹,将人体作为炼丹炉,在人体丹田内所修出的丹即为内丹。佛教等宗教虽然不讲炼丹,但是也炼丹,炼的是内丹。有的修炼有成的和尚涅槃火化时,有舍利子,这个舍利子就是内丹爆炸,能量释放出来后,在体内留下的残余物。
              在西方有炼金术,西方自古有不少炼金术士,像著名的物理泰斗牛顿就是炼金术士,致力于炼金术,物理学成就只是他“炼金”生涯的副产品。牛顿死后留下的“黑匣子”中,有很多关于炼金术的心得。西方的炼金术,其实就是炼丹术,是修炼,炼金丹的,只是东西方名词表达不一样。
              道家常言金丹大道,意思就是修成了金丹,就参破天地玄机,悟得大道了。修成金丹即可摆脱凡尘中的五谷轮回,跳出三界,跳出情,成为神仙、真人。
              所以在过去修炼中,炼丹的过程与修炼的过程同步,是凡人跳出人世,成为高级生命的过程。金丹炼成也就修炼结束了,跳出人世了。
              再解“青”,见②。“青”下面是“丹”,上面是“生”,意为生丹。精气、能量在体内凝聚的过程,就是生丹的过程。丹就是体内凝结的精华。所以“青”的意象含有:精华、精气所聚。
              再解“静”,见③。前面解“慧”的时候说过了:静能生慧。生慧的过程,也就是修炼的过程。
              那怎样“静”呢,造“静”字的时候,神就告诉了人。左边是“青”,意为炼丹、修炼,而右边为“争”,争的意思为,与心中的一切私心杂念,一切执著欲望抗争,慢慢看淡它们,放下它们,舍弃它们。当私心杂念、执著欲望越来越淡时,人的心就会越来越“静”,智慧就越来越大。人的心越静,人的精气、能量就会在丹田不断蕴集,就能生丹,这就是修炼的过程。
              最后解“情”,见④。情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颗封闭的“心”,心中还有一点。意为:情生于心中,污染了心灵,使心中不纯,封闭了心窍。所以左边这个封闭的“心”,点出了“情”的本质。再看右边,右边是“青”,意为“生丹、修炼”,也就是跳出人世,跳出“情”的过程。所以右边点出了跳出“情”的方法,神造“情”字的时候,就给无明中的人类指出一条通天大道:告诉了人“情”是什么,告诉人做人的目地,以及告诉人怎样跳出“情”,不要被情所困,要跳出情成为高级生命。
              但并不是所有的修炼方法都必须炼丹,在过去确实这样,任何修炼法门,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炼丹的方式来达到圆满,所以很有局限性,但现在不一样了。
              在古印度《吠陀本集》与佛教历史中都有这样的预言:转轮圣王是宇宙的万王之尊,他将在未来降世人间,救度众生。转轮圣王的特点是在家成佛,不脱离世俗修炼。转轮圣王之法大道通天,无需炼丹。
              在现在这最特殊的历史时刻,希望所有生命都保持清醒,认清正邪,以“智慧”去分辨,以“真我”去“思考”,不要被魔鬼谎言欺骗,请为自己选择美好与光明的未来。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https://academyofdm.com/


              8楼2020-06-08 19:28
              回复
                女1934年9月初2日晚9点生…⋯下命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6-11 23: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