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514贴子:320,437
  • 32回复贴,共1

《史记》中只有周定都成周,没有周定都镐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尚书》《逸周书》《左传》等众多周代文献均记载成王遵照武王遗命营建洛邑,定都成周。因此《史记·周本纪》司马迁的一段话被持镐京建都论的学者如获至宝,“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因此这些学者就认为司马迁的观点是周定都镐京,未定都成周,比如杨宽的《西周史》就以这段话来证明周定都镐京是所谓历史定论,以此来否定众多周代文献与西周金文上成王定都成周的记载。
要理解司马迁的这段话,先要理解汉初学者的普遍看法是什么,《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在汉高祖及其部下的观念里,关中作为王朝都城,只是秦二世而亡,而周朝数百年定都洛阳。因为汉代学者所能看到的周代文献《尚书》《逸周书》等,对于武王决定定都洛邑,周公举国之力营洛邑,成王定都成周,西周前期是以成周为政治重心记载的非常明确,但由于秦朝焚史书,造成汉代学者所见到西周中晚期历史模糊不清,所以汉代学者搞不清西周中期以后迁都到岐周,因此汉初学者普遍认为成王定都成周,并且周朝八百年的国都皆在成周。
《史记》了用了大量篇幅记载武王灭商后,决定在洛邑营建国都,《史记·周本纪》“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这两段记载,一是说成王定鼎于洛邑,一是说成王在成周遂国之,都是说成王定都成周。《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说必葬成周王,为了不离成王,也说明成王的都城在成周。而《史记》对于营镐没有一个字的提及,因为司马迁不认为周代文献重视程度与营洛邑有巨大差别,什么具体营建都没有的营镐是武王营建王朝首都。
司马迁的其实不然,周复都丰镐的真正含义是,司马迁不是否定成王定都成周,司马迁也没有任何证据来否认众多周代文献的成王定都成周的记载,司马迁是否定汉初学者的周八百年国都均在成周的观点,司马迁认为周后来的国都不在成周,又迁都到丰镐,所以称之为复都丰镐,至于丰镐如何营建如何迁都因为西周中晚期史料大料缺少他认为当时看不到。如果司马迁认为西周几百年国都均在丰镐,就不会称之为复都丰镐,而是周定都丰镐,《史记》也不会记载成王遂国之成周。
然而司马迁复都丰镐的依据却是来自《吕氏春秋》:周幽王都丰镐,幽王骊山下击鼓戏诸侯,东面千里之外的诸侯听见鼓声皆至。这明显是一段戏说,只是战国晚期学者假借周幽王之名创作的寓言故事,但是司马迁对此深信不疑,又改编成了《史记》里的烽火戏诸侯。


IP属地:河南1楼2020-07-21 11:33回复
    司马迁认为周复都的观点,其实是正确的,《古本竹书纪年》的“穆王以下都于西郑”,就是穆王迁都回到成王居成周之前的国都岐周。只是由于历史局限性,司马迁不知周复都的是岐周,周的西都始终是岐周。所以一直到南宋,成王定都成周依然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明清学者通过想象,想象出了周代文献与金文里根本不存在的武王在镐京营建了规模宏大,宫殿众多的王都。由于周代文献只有武王决定定都洛邑的记载,而无武王决定定都镐京的记载,周代文献只有周公举国之力营洛邑的记载,而无武王在镐京营建王都的记载,甚至成王之后几百年镐京在成书较早的周代文献里从未以政治中心出现过。所以要证明所谓的西周定都镐京论,必然要拉着虎皮做大旗,把司马迁《史记》记载的成王定都成周,后来复都丰镐,歪曲为司马迁的观点是成王未定都成周,周定都于镐京。


    IP属地:河南2楼2020-07-21 11:36
    回复
      司马迁不过是搞不清击鼓戏诸侯是虚构。而明清学者直接就把众多周代文献记载成王定都成周,篡改成周定都镐京了。


      IP属地:河南3楼2020-07-21 13:02
      回复
        都是臆测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7-21 13:39
        收起回复
          成王定都成周是众多周代文献非常明确的记载,司马迁用太史公曰,其意是复都丰镐只是他的个人看法,在周代史料没有确凿的依据(吕氏春秋这种故事会不能算周代史料)。


          IP属地:河南5楼2020-07-21 14:46
          收起回复
            《尚书》《逸周书》对于周朝开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记载,《尚书》《逸周书》用了最高规格,最大的篇幅,不厌其祥的记载武王如何决定在洛邑定都,召公卜宅,周公祭祀用内服外服举国之力营建了规模宏大,宫殿众多的新都洛邑,洛邑建成后,《洛诰》记载周公先告诉成王“惟以在周工往新邑,”即岐周的百官迁入洛邑。而《尚书》《逸周书》却对营镐只字未提,因为西周的两都为东都洛邑,西都岐周,镐京从来也不是周朝的都城,营镐对于周朝来说,并不是什么重大的政治事件,只是重要非常之低的一次营建。《尚书》《逸周书》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记载。而《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这一段绝大多数是对武王的颂词,什么营建宫殿宗庙的记载都没有,《诗经》中的营建都城,即使是周太王营建小邦周的都城岐邑,周宣王申伯封到南申国营建诸侯国的都城,《诗经》都要记载如何修建宫殿宗庙,假如营镐如明清学者想象的是周以举国之力,空前宏大的工程。《诗经》对于规模很小的方国与诸侯国都城如何营建宫殿宗庙都能描写的有声有色,可《诗经》却对于营镐却什么营建宫殿宗庙的记载都没有,因为武王灭商的国都为岐周,武王营镐最大可能是建立一个灭商的军事据点,并不是要迁都到镐京,所以镐京就没有营建宫殿宗庙,成书较早的周代文献与西周金文上镐京也从未出现过宫殿,正与丰镐遗址什么重要考古发现都没有相一致,既然营镐没有营建宫殿宗庙,所以《诗经》也无法记载营镐营建了宫殿宗庙。西周金文记载成王营成周的铭文已发现了多件,可就没一件西周青铜器上铭文记载武王在镐京营建王都。


            IP属地:河南7楼2020-07-21 18:49
            回复
              说了这么久,《诗经.文王有声》成了万能的宝典了,不管说什么都是这几句“诗歌”;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八个字堪比《尚书》、《逸周书》等整篇幅的记载;
              诗经的“宅是镐京”就证明了丰镐是西周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何尊的“宅于成周”却什么都证明不了,***窝火的讨论;
              “复都丰镐”事关西周历史的核心问题,太史公竟然不写进正文,以“太史公曰”回避了这个问题,肯定有苦衷吧;
              最尴尬的还属“周原”了,考古发掘的报告和成果摆在那里,都抵不过舆论的导向;
              “赫赫宗周”这牌儿做的多敞亮……敞亮点儿!


              IP属地:广东8楼2020-07-21 19:45
              收起回复
                可惜司马迁没见过何尊


                IP属地:河南11楼2020-07-22 10:47
                收起回复
                  按《竹书纪年》文王作丰,武王都镐。从成王开始“王如洛邑定鼎”,没写复都之事,之后洛邑、丰都有不少政治活动,镐逐渐荒废,乃至“有兔舞于镐”。所以司马迁将丰镐并提是不严谨的。
                  但《竹书纪年》把洛邑称作东都很可能是后人篡改过的版本,因为周代文献没有提到过“东都”这个概念,从何尊铭文可以看出,洛邑是天下之中的“中国”,将其称作“东都”并不符合当时的认知。
                  《竹书纪年》说“穆王以下都于西郑”,但是丰、洛邑也有少量政治活动,而镐仍然没提到。直到申国联合犬戎攻打周幽王,将其赶到了镐,而杀之。这里的镐只是周幽王的藏身避难所,后世却误以为周复都镐。
                  成周洛邑的地理位置非常明确,而丰、宗周、西郑的位置目前还未探明。我个人认为成周、宗周都是地名,而非城名,成周和宗周都有至少两座城邑,有不同的职能。


                  IP属地:河南12楼2020-07-23 10:39
                  收起回复
                    周代文献对于营建成周极度重视,是因为武王遗命兹宅中国,就是要从西土老家入主中原,以中原为统治中心,所以周朝开国时只建了洛邑一座王都。营镐就不是营建都城。西周前期周的最高中央机构卿事寮在金文上只见于成周,未见于指岐周的周、宗周。而西周中期以后卿事寮金文上不见于成周,因为西周中期穆王改变了武王的政策,迁都回到原来的国都岐周,王室与中央机构都迁到岐周,穆王以下都于西郑,郑现在学术界已经普遍认为是宝鸡凤翔,西周中期从金文上看周王的政治活动主要在郑、周、宗周,金文上的周、宗周均指岐周,西周前期成周已经有京宫、康宫完备的宫殿体系,但西周前期金文宗周、周出现的宫殿极少,因为武王灭商的国都虽为岐周,但武王只规划营建洛邑并在此定都,并没有在岐山大规格营建。穆王迁都岐周以后,西周中期金文上周的宫殿大量出现。这与周原西周前期只规模很小的方国都城,西周中期以后成为规模宏大的王都高度一致。西周晚期虽然金文上郑不再出现,但周王的政治活动在金文上主要在周、宗周。从周代文献上,也可以看出西周晚期的国都是岐周,比如《诗经·大雅·嵩高》记载周宣王送申伯封于东南的南申国,王践于郿,周宣王的国都如果是镐京,怎么送申伯去东南的南申国,却要西行几百里到岐周东南的郿,说明周宣王国都是岐周,但《毛诗正义》将其曲解为宣王都城在镐京,有时回老家岐周省视。镐京在周代文献里是作为周宣王的猎场出现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记载一个周幽王的王室官员,记录了周幽王初年发生岐山大地震与日食,是王朝将亡的标志,这场日食,天文学界考据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但是有不少学者发现这场日食镐京不可见,但经过推算周原可见,这个周幽王时期的王室官员就是长期生活在周幽王的王都岐周,所以才亲眼目睹了周幽王初年的岐山地震与周原所发生的日食,因此才把岐山地震与周原日食描写的细致入微。《国语·周语》西周三川皆震,这里的西周,后世学者普遍认为指周的西都,西周(西都)地震的后果是周原的岐山发生大地震,地震引发了发源于岐山的泾洛渭三川枯竭,岐山崩。《国语》里的西都指的是发生岐山崩的岐周,又被后世学者曲解为发生岐山崩的西都是镐京。


                    IP属地:河南13楼2020-07-23 11:33
                    回复
                      成周也在岐周,西周首都一直都在大周原,只是从一个城转移到另外一个城而已,西周初年,既营成周,也在营建九鼎所在的洛邑,成周还是一个政治概念,成周与洛邑的关系,犹如元代宣政院与宣政院辖地的关系。春秋时期,已经混淆了成周与洛邑的区别,令彝铭文的时间节点看,成周就不是洛邑。成周很可能是周原遗址及其东郊南郊。宗周很可能是周公庙遗址附近。郑很可能为水沟劝读遗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4-04 00:26
                      回复
                        信课本,信国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4-04 13:18
                        回复
                          课本上的定都镐京来只明清民国学者的意淫,周代文献都是记载成王定鼎成周。周代与明清对于周代历史记载不同的。是应以周代普遍观点,还是应以明清观点为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8-15 12:09
                          回复
                            教科书上是明清民国学者观点,而近几十年考古不断打脸,周代文献记载的成王定鼎成周与西周金文相同,考古证明成周是西周清期,周原是西周中晚期都城,丰镐只是明清民国学者意淫的西周都城,当然考古无法找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8-15 12:44
                            回复
                              很有意思,太史公和诗经上面的记载都不信,在这儿意淫,还有考古发现,文王的灵台都挖出来了,在这儿说丰镐不存在。何尊里面说一个字中国是洛邑没有,这些人连一点时间线的概念都没有,洛邑什么时候营建的,文王,武王?僭越了,那时候还是商,你在帝辛眼皮底下修王城。对吧,逻辑很明显了,况且还有考古佐证。


                              IP属地:陕西18楼2023-09-07 13: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