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眷吧 关注:192贴子:21,234
  • 89回复贴,共1

“事即不无,拟心即差”。事事历历,所有经历过的事,都是真实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即不无,拟心即差”。
事事历历,所有经历过的事,都是真实的。
所有经历过的事都是真实不虚的。那为什么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缘于我们的识心,用识心测度所经历的事情,于是如梦。
事事历历,包括此时发贴,真真实实,不是没有发生,某君你此时正在看贴,亦真真实实,那有什么梦幻?
看贴用识心,没有识心怎么看贴,这不是识心之过。
“事即不无,拟心即差”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9-06 06:32回复
    好👌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9-06 07:14
    回复
      哈哈哈,哪有什么“真实”可言,我们就是这么愚蠢,连愚蠢都称不上!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9-06 07:28
      回复
        如果我们没悟道,自然在“有无”两边滑,而且不自知,这里用“有”说事,就有人入坑。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9-06 07:46
        回复
          多看看金刚经吧,经中反复讲无相,无我,无法。
          不生亦不灭,是指诸法本空,诸法都从未生起,故何谈诸法灭。这又称为无生。
          什么是实证空性,就是实证到五蕴皆空,实证到诸法无生,实证到三界唯心。
          佛法讲的是五蕴皆空,不是讲五蕴皆有,执诸法实有,执所经历的种种皆为真实,这只是凡俗见而已。
          打个比方,昨晚你做梦了,梦里是觉得很真实吧,真实不虚吧,今天一醒来,那些所谓的真实不虚的东西去哪了? 只留下了你对梦的记忆而已,那些所谓的真实不虚的人物及场景现在在哪呢?
          同理,现在我们也觉得桌椅板凳,山河大地,你,我,他真实不虚吧,可这和昨晚梦中有什么区别呢,拿什么证明这就不是个梦呢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06 08:21
          收起回复
            至于说的落在有无两边,什么是两边,什么是中道。这都只是概念而已,不能如实知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就落在两边了,并不是说,我们说个非有非无就不落在两边了,只是在于我们能不能如实知而已。
            这是比较流行的误解而已,所以为什么要自己深入经藏,因为这样不容易被一些流行语带偏,知道唯识无境,知道下手处在哪,不然只是落入有无或非有非无这些概念上打转而已,既不敢说有,又不敢说无,只能含糊其辞。
            如实知。
            在摄大乘论里讲到,由四寻思观得四如实智,也就是如实知,知道唯心无外境,乃至唯心想也只是一个想法。
            通过这样的修行,后面就能实证到空性,就能真正的如实知了。因为在实证空性之前的如实知还只是理上的如实知。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9-06 08:30
            收起回复
              至于说的识心之过,心有何过,只是心中以前累积的都是颠倒妄想的记忆而已,如种瓜得瓜一般,我们曾经种的是瓜的种子,所结出来的自然只能是瓜。
              如何修行,就是将心中执五蕴实有的颠倒见转为唯识无境的正知正见,又叫将染污种子转为清净种子。又名转所依。也就是六七因中转,种子的因转了,结果自然就成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9-06 08:36
              收起回复

                有就入坑了
                你这本身就是入了两边
                有就入坑
                这句话本身
                就是一个有
                “事即不无,拟心即差”
                不是理论

                如何行心
                心是怎么行的
                不是
                话是怎么说的
                这个立场一定要转换过来


                8楼2020-09-06 10:35
                收起回复

                  菩萨尚且十地
                  一定不要以为
                  自己一定就是对的


                  9楼2020-09-06 10:36
                  收起回复
                    善现,如是诸法皆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所有,若无所有则不可说有合有散。---大般若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9-08 11:32
                    回复
                      我们平常说因缘合有生,因缘散有灭,大般若经可不承认哦,本质原因就是不承认诸法有自性,而自性在有情生命体来说就是自我,此我当有三义,一者恒常义,二者别它义,三者主宰义,当自性表达的是无情事物时则只有恒常和别它义,无主宰义。因此,佛陀否定自性时,等于至少否定恒常和别它义,而不象后世中观唯独只否定恒常义,因此造成了缘起有自性空这种并不符合龙树思想的学说流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9-08 11:40
                      回复
                        又后期中观把中道立于世俗谛和圣义谛之上,但从龙树入中论来看,基本没世俗谛啥事,甚至整本论主要就是反对世俗内容,怎么可能把中道的一只脚安立在世俗内容上呢。从维摩诘经不二法门品来看,当成立一个概念时,另一边非概念亦同时成立,而维摩诘经里诸位菩萨宣讲不二(不站两边)时,都是一致否定两边,这种才是中道,概念和非概念都是指向凡夫所认为的实有对象,这些对象就是世俗内容,也就是世俗谛,因此维摩诘经中宣讲不二法门之诸位菩萨亦一样反对世俗谛,怎么可能把中道的一只脚安立在世俗谛上。可见中道立于世俗与圣义谛之上是后世中观之错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9-08 12:09
                        回复
                          这个好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2-02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