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一吧 关注:47,967贴子:915,827

【长评】金田一系列不在场证明案件大合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评】金田一系列不在场证明案件大合集
首先,严重剧透警告,如果你还没有看完37岁前的全部作品,请不要继续阅读此贴。
PS:为方便提及案件名称,以下会以「事件名+序号」的形式对案件进行命名,比如歌剧院杀人事件中的第一起案件会记作「歌剧院①」


IP属地:河北1楼2020-09-13 20:59回复
    写在前面
    现代推理作品里通常有三个常见元素:①「密室」;②「不在场证明」;③「暗号」。
    在金田一系列中,③「暗号」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
    暗号往往以「死亡讯息」或者「支线剧情」的形式出现。诸如「魔犬森林③」中的水果暗号;「食人研究所」里绿川兰写给阿一的暗号情书等。
    相对而言,②「密室」和③「不在场证明」在金田一系列中就比比皆是了。
    几乎所有金田一系列长篇漫画都是以密室/不在场证明单独出现或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

    同样作为「不可能犯罪」,密室和不在场证明一个是明,一个是暗。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比起堂而皇之地以不可能犯罪的高墙困住侦探的密室,不在场证明对侦探发出的往往是更具阴谋诡计感的挑战。
    本贴会对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系列中37岁事件簿之前的长篇系列中出现的不在场证明案件进行客观地分类,剖析以及简评。另外本贴会以案件排名的形式展开,但排名具有个人主观性,欢迎对案件排名进行讨论和质疑。


    IP属地:河北2楼2020-09-13 21:01
    回复
      不在场证明的手法
      在本贴正式开始之前,首先让我们对「不在场证明」的「手法」进行简单的分类总结,作为本贴之后内容的理论部分。
      顺便一提,「不在场证明」的「目的」这里不作过多地展开了,因为绝大多数制造不在场证明地目的都是洗清自己的犯罪嫌疑。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会在对应案件的总结部分进行点明。
      不在场证明和密室互相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密室」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密室的手法思路上大同小异。这是密室本身将受害者局限在一个密闭空间内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不在场证明」的制造手法能多到让你不胜枚举,但「不在场证明」制造手法的类型却能简单地分成①「时间」,②「空间」两种。
      ①时间类不在场证明
      时间类不在场证明是一种针对时间来制造的不在场证明。简单来说,就是在各种时间上做文章,使得凶手失去作案的时间,来达到获得不在场证明的目的。

      1.设计思路
      被针对的时间有很多种可能,比如「死者的死亡时间」,「作案的时间」,「赶到案发现场的时间」等等,但针对时间的操作却无非两种:①「推迟」和②「提前」;
      2.制造手法
      时间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人类发明了很多东西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1)调表
      表是显示时间的装置,调表就等于直接影响了时间。
      但这种手法现在或许不怎么可行了,毕竟如今人们往往是在手机上看时间。不过在一些暴雪山庄模式,或者较长时间与外界隔离背景下的案件,这种手法也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调表想要达到的效果无非是让某人提前/延后执行某项既定计划。比如,播快手表让某人提前出门等等。诸如「天草财宝②」
      (2)特定时间会发生的事
      利用特定时间会发生的事情让人误以为已经到了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件事是在这一特定时间发生的。
      诸如「速水玲香诱拐」中的正午报时以及“交易的时间“。
      诸如「雷祭」中「从未辜负村民的雷雨」
      (3)伪造物证(时间的象征)
      通常的设计思路是「当案件A发生的时候,会同时发生另一件事B」,而我扭曲了「另一件事B」发生的时间,等于扭曲了「案发时间A」。
      「另一件事B」就是所谓的「时间的象征」,通常会以某一物证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是种非常灵活的思路:
      「时间的象征」可以是「声音」,诸如「歌剧院①」死者的录音;
      「时间的象征」可以是实际的「事物」,诸如「蜡人形城③」里的蜡像;
      「时间的象征」甚至可以是死者的「尸体」,诸如「新歌剧院①」。


      IP属地:河北3楼2020-09-13 21:02
      回复
        ②空间类不在场证明
        空间类不在场证明往往是凶手具备作案时间,但是却因为所处的空间地点不存在犯案的条件。

        1. 设计思路
        空间类不在场证明通常有两种情况:
        (1)凶手就在案发现场, 但是由于其他因素(通常是距离)导致“无法“犯案。比如死者是被近身杀害,但凶手却不在死者身边;死者是被远处的凶器击杀的,但凶手案发时却在死者身边。
        (2)凶手不在案发现场,凶手和死者分别处于A、B两地,死者在B地遇害时,凶手正在A地。
        2.制造手法
        (1)捷径
        狭义上讲,所谓捷径就是指,A、B两地之间有一条捷径能使得处在A地的凶手能在比预计更短的时间内到达死者所处的B地。诸如,「雪夜叉①」
        广义上讲,捷径指的是凶手能在比预计时间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件事情。诸如,「血溜之间」。(其实这种「捷径」思路更倾向于「时间类不在场证明」)
        (2)伪造死亡现场
        凶手让人们以为死者是在A处遇害,实际上死者是在B处遇害的。而案发时凶手无法出现在A处,从而产生了不在场证明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这种手法都会伴随着「尸体的搬运」一起出现。但是也有例外就是了,诸如「亡灵校舍①」
        (3)凶手的替身
        指的是让某人暂时替代凶手在A地出现,而此时凶手本人正在B地行凶。诸如「电脑山庄①」,「雪灵传说①」
        (4)物理机关
        利用一些需要时间来完成的物理/化学现象,制造延时机关。诸如,「冰块的融化」、「蜡烛的燃烧」
        或者是通过B地的控制装置远程遥控A地的受控装置,诸如「幽灵客船①」的电闸,「黑魔术①」的电灯开关。
        亦或者是直接利用物理机关来改变行凶的距离。诸如「最后的歌剧院①」


        IP属地:河北4楼2020-09-13 21:03
        回复
          一、歌剧院最后的杀人(歌三)(推荐原版漫画)
          1.前言
          首先,关于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排序,我真的纠结了好久。因为第一名和第二名在我心目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小了。最后也是权衡了事件的整体剧情和人物设计,以及出于我自身对于金田一歌剧院系列的喜爱,把「歌剧院最后的杀人」,即「歌三」,安排在了「不在场证明事件」系列的第一位。
          或许在金田一全系列中,歌三要想拿到一个靠前的名次有异常多的竞争对手,但是如果单纯从不在场证明诡计的设计上讲,金田一系列中确实鲜有能出其右者。


          IP属地:河北5楼2020-09-13 21:04
          回复
            2.诡计
            「歌剧院最后的杀人」全事件中一共发生了三起案件:
            其中「歌三①」、「歌三②」属于不在场证明诡计,而且恰好「歌三①」属于「空间类不在场证明」;「歌三②」属于「时间类不在场证明」,再加上「歌三③」里的密室诡计。一个长篇漫画能恰好凑齐这三类推理元素,这样的案件布局本身就很讨我喜欢。再加上故事前期一些巧妙的小诡计运用,使得歌三成为了歌剧院系列中最精彩的一案。
            另外,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以下内容基于漫画原作展开,07年的动画SP版本的改编不推荐观看。
            「歌三①」中的不在场证明
            诡计类型:
            「歌三①」属于「空间类不在场证明」中的「物理机关」的运用
            诡计分析:
            「歌三①」诡计的设计思路很简单,是通过延长吊绳来改变了行凶的距离,「过不去的话就拉过来」。也因此「歌三①」留下的证据也是歌剧院全系列中最少的,吊绳切断后与电动转轴相连的部分会被自动回收,留在舞台上的较长的吊绳成为了阿一发现这一诡计的契机。

            但结合实际思考的话,吊绳的部分显得稍长其实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在内部空间较大的歌剧院舞台上其实是不容易被察觉出来的。阿一之所以会发现,应该得益于阿一已经经历过两次吊灯坠落(一次动画,一次小说/动画电影),对正常情况下吊绳被剪断应该会留下多长的部分心里有数了吧(心疼凶手一波)。

            顺便一提,更直接的证据应该是地板上被钢索「摩擦过的痕迹」。
            诡计简评:
            「歌三①」与前作歌一歌二一致,致敬了《歌剧魅影》中吊灯坠落的情节。
            「歌三①」中的吊灯坠落诡计应该是歌剧院全系列中最简单的,但是达到的效果也是最直接的。「歌三①」利用的是「吊绳是在后台被切断的」这一心理盲点,使得与处于歌剧院内的凶手获得了坚实的不在场证明。
            「机械机关」类型的不在场证明通常都对环境有所依赖,「歌三①」中物理机关的设置就与歌剧院舞台与地下室的特殊构造密不可分。而且相比同样出现在歌三中的「干冰」诡计,「歌三①」的一个缺点在于,当手法被识破的时候,凶手基本上也就锁定了。


            IP属地:河北6楼2020-09-13 21:06
            回复
              「歌三②」中的不在场证明
              诡计类型:
              「歌三②」属于「时间类不在场证明」,但设计思路却是利用空间上的「捷径」。
              诡计分析:
              「歌三②」的设计思路其实是我们在理论部分提到的「广义上的捷径」。
              虽然在空间上并不存在实际的捷径,但是凶手巧妙地利用了「路程除以速度和等于时间」的原理,使得本身一个人要跑“五分钟”的路程,变成了两个人一起跑“两分半”,从而获得了时间上的不在场证明。

              当然这里的“两分半”和“五分钟”都是为了方便理解而量化的时间,实际上凶手的速度要比这个更快一些才有可能完成犯罪,毕竟行凶本身也需要时间。另外,原作在剧情设计上也做了很多的「模糊处理」,比如另一条路线上的人中途出现过掉队的情况,赶回歌剧院的人被锁上的房门耽误了一些时间。


              IP属地:河北7楼2020-09-13 21:10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9-13 21:12
                回复
                  诡计简评:
                  「歌三②」的诡计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诡计。原理上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谜题揭晓的时候有种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感觉。
                  可惜原作中的诡计其实是很好识破的,我初见歌三的时候其实察觉到这个诡计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个诡计对我的震撼。一方面原因是歌三这个案子我是在原作漫画完结后才追的,阅读的节奏比较快;另一方面原因是这个「歌三②」里其实有很多的提示点。

                  首先是「歌三②」的死者,人们察觉到死者可能遇害是因为在钟楼发现了死者被砍下的手掌。这其实就是一个「空间类不在场证明」常见的标志点:「手掌」的直接作用就是「让人以为死者是在钟楼被害的」,所以作为读者马上要有的一个思路就是「死者是在别处遇害的」。
                  而之后的剧情中,阿一和美雪在沿着海边的另一条路线寻觅的时候,发现了死者的遗体。这其实就是直接对案件的手法进行了提示。我也是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察觉到了「歌三②」的手法的。
                  其实这个地方我认为原作提示的有些过于明显了,因为遗体的出现很容易让人察觉到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的案发现场。不过这其实并不影响「歌三②」的诡计水平,毕竟其实这算不上糟点或者手法本身的缺陷。因为“优化方案”其实很简单嘛,这条小路本身就在「海边」,反正诡计需要的部分只不过是尸体的手掌,只要把手掌砍下来然后再把尸体给……

                  相比而言,原作用了一种更温和更具有文学色彩的方式来弥补提示过于明显的缺点。
                  「歌三②」发生前,发生了剑持警部失踪事件(为「歌三③」做铺垫)。这样的剧情设计会让读者潜意识里产生一种对剑持警部的担心,而当阿一美雪发现「歌三②」死者的尸体的时候,作者利用美雪担心剑持警部的表现把读者引导到了和美雪同样的想法上,而当发现死者并非剑持警部的时候,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把心放下。

                  正是利用了这种「安心」的想法,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案件已经解决」的类似的感觉,从而使得「死者的遗体」这个原本的关注点变得模糊起来。这种利用读者本身对故事的代入感来进行线索掩饰的剧情设计方式,其实要比我前面提到的那种“优化方案”要高明的多了。这也是我对歌三特别有好感的一个原因。


                  IP属地:河北9楼2020-09-13 21:12
                  回复
                    3.小结
                    「歌三③」由于属于「密室」类的案子,在本贴就不作过多展开了。考虑如果以后有一篇「密室类作品合集」的贴子的话,会再单独拿出来分析。
                    ①干冰的诡计
                    「歌剧院最后的杀人」这部作品除了三个主要案件之外,还有几个利用「干冰」完成的不在场证明小诡计。「干冰」诡计同样属于「空间类不在场证明」中「物理机关」的类型,而且在歌三中既利用了「干冰升华产生CO2」的性质,又利用了干冰「制冷」的功能,颇有一番物尽其用的味道。

                    ②歌剧院特色?
                    歌剧院系列其实有个“通病”:或许解开全部的谜题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想知道凶手是谁却非常简单。或许是因为歌剧院系列的凶手都是演员的缘故吧,在剧情中都有一些“自导自演”的“明牌行为”。这一点在我看歌一的时候尤有体会,我看歌一的时候当时是看得动画,而且是那种走马观花地看的。但是我看到那一幕特殊桥段后,马上就知道凶手是谁了。或许这也算歌剧院系列的一种特色吧!
                    ③凶手的设定
                    「歌剧院最后的杀人」中的凶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在故事的最后,凶手即便是面对自己恐惧的事物,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那样的方式企图自尽。出于恨而进行复仇的时候都没能正面面对的事物,却因为爱而毫无顾忌地采取了行动。凶手对于逝去爱人的情感超越了恐惧,超越了恨意。而怪人范特姆为了他深爱的克莉斯汀而非紧抱她,而是选择松手,将她放开……

                    为了你的魅影,好好活下去吧……


                    IP属地:河北10楼2020-09-13 21:14
                    回复
                      ④阿一的回归
                      「歌剧院最后的杀人」在全系列中属于「新系列」中的第二作,在「新版」(即Case系列)最后一作「敢死行」结尾,阿一为了阻止各地可能发生的犯罪,踏上了属于他的暑期小旅行。

                      而在「歌剧院最后的杀人」结尾,阿一正式宣布自己结束旅行准备回家了。
                      与此同时,高远遥一也仿佛是为了迎接阿一的回归一样从监狱越狱,两人新一轮的较量也就此拉开了序幕。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
                      高远度过了一个衣食无忧的暑假(划掉)。


                      IP属地:河北11楼2020-09-13 21:15
                      回复
                        盲猜雪夜叉进前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9-13 21:16
                        回复
                          ⑤特别戳我萌点的地方
                          圣诞老人是从什么地方进入屋子里的呢?

                          哈吉咩酱,你知道嘛?自从那一天起,我生命中的圣诞老人都是从窗户进屋的。


                          IP属地:河北13楼2020-09-13 21:16
                          回复
                            二、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推荐动画,漫画次之,不推荐真人版)
                            1.前言
                            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拥有「不在场证明巅峰」的称号。诡计之大胆,效果之震撼,实乃推理作之罕见。
                            「雪夜叉」和「歌三」在不在场证明方面在我心中实属难分伯仲。我也是考虑再三,才决定屈尊把「雪夜叉」排在了第二位。但需要讲明的是,雪夜叉没有输在不在场证明上,只不过综合全篇诡计设计,以及我个人对歌剧院系列的偏爱才有了如此排名。


                            IP属地:河北14楼2020-09-13 21:17
                            回复
                              2.诡计
                              「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全篇共发生了四起案件,但涉及诡计的部分其实只有「雪夜叉①」和「雪夜叉④」。而享有「不在场证明巅峰」美誉的正是「雪夜叉①」。
                              「雪夜叉①」中的不在场证明
                              诡计类型
                              「雪夜叉①」属于「空间类不在场证明」中的「捷径」
                              相信看过前面分析的吧友应该能很容易地辨别,「雪夜叉①」属于狭义上的「捷径」。即实际空间中确实存在一条比其他路线更短的物理捷径。
                              诡计分析
                              相信看过「雪夜叉」的朋友都不需要多讲,因为「雪夜叉①」的诡计实在太震撼了,想忘掉都很难。两个字——「冰桥」。

                              无需多言,无懈可击。这也是为什么「雪夜叉」的凶手会被称为「拥有铜墙铁壁般不在场证明」的原因。
                              过多吹捧的话不多码了,让我们冷静下来仔细地从「捷径」的角度分析一下「雪夜叉①」。


                              IP属地:河北15楼2020-09-13 21: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