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吧 关注:2,249贴子:41,761
  • 0回复贴,共1

从小到大都存在的问题,时间究竟都去哪了?脑倍力带你解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无论自己做什么,时间总是感觉不够用,休息在家,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想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培养一些有意思的兴趣,但碍于时间,三两天不得已就放弃了,周遭人问起,也只能无奈的回一句真的没有时间啊,可是看到那些多才多艺的人,明明是学习还是工作却又都做得非常好,心生疑问他们究竟是怎么支配时间的呢?

从事实上说,一是分配,坦白来说,步入成年工作(she chu),留给我们的休息时间本就有限,我们在饭后、睡前等时间里,都会有着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在里面,有人工作劳累一天后,在这些时间里也只想躺着休息;有人会把时间用在孩子身上,更不要提自己的事情了;有人想做但是每次总是抱着“算了,明天再说吧,今天太累了”的想法,久而久之也就慢慢落灰淡忘了。二是效率,第一种事实分类之后的人,都是那些努力挤出了一点时间,愿意放在这些事情上的人,但是完全去接触一个新鲜的事物,事前就算观察再细,也很难保证高效率的成果,再加上时不时的应酬、事物等外界干扰,可能花了很久时间也只是处于入门阶段。

从心态上说,一是贪婪,觉得绘画也不错,音乐也挺好,还想去健身,第一个星期排得满满的,每天不重样的来,觉得很新鲜,但是却忽视了大脑一时一事的特点,最终在各方面都浅尝辄止。二是害怕,对过去的成就抱有执念,想踏出一步走向新鲜的领域,却又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熟不知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就在犹豫之中,看到周围人进行改变之时,很容易产生后悔的情绪,但没有一次敢于把握住改变当下的机会,所以自然也希望能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从学习者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偏执狂。虽然看重进步的概念,但是却无法忍受期间缓慢的成长过程,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进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却忽视了学习所需要的漫长的积累以及忍受平台期的过程。 从做事者角度来看,未能区分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的区别,长此以往,就容易陷入忙碌主义的陷阱,收获甚微,做了很久也只是感动自己,周遭人知道你的情况,也只能安慰一句“起码你尝试了”的泛泛之谈。

对于我们来说,经验和经历变成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主要标准,可对于没有这些的孩子们,真的要让我们用过时的画笔去画出属于他们的蓝天么?
对于人类来说,人脑的成长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0岁到3岁,第二阶段4岁到13岁,第三阶段14岁到20岁,全部硬件的70%在第一阶段的3岁左右形成,到20岁大体上全部形成。

有的孩子在年幼时便展现出对音乐的超强控制力,有的孩子可以跟着旋律手舞足蹈像模像样,有的孩子愿意去用各种模块搭建起各种建筑。这不应该收到批评,这是他们的右脑能力的显现。


IP属地:江苏1楼2020-09-19 17: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