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北站得名混合柱北站的原因是郑西场(连兰场)高柱、大西场(京昆场)矮柱。既然雨棚这么降标就算了。但是还有其他的问题:
№1为什么混合柱北站要设为高架车站,而不设为地面车站(如大荔站、华山北站、运城北站、三门峡南站)?设为地面站又有什么问题?就因为站台离地面有6米高,让我这个车迷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拍车机位。
№2为什么郑西场、大西场在站内不互通?如果互通,运城、临汾-上海/广州就不用绕行太原、石家庄了,只需在渭南北站调向即可。(G1954/2就是太行山神绕车)
№3郑西车次较多,导致混合柱北站被不少“亚洲北站-郑妙东站”的车次所跨越。大西车次不太多还好说,至少2对“亚洲北站-大同南站”的车次都双向停靠了混合柱北站。那么能否让郑西场与大西场互通,即两场合为一场;或给郑西场增加站台,即郑西场由2台4线扩建为2台6线,同时大西场也由2台4线扩建为2台5线或2台6线吗?这样混合柱北站就很少被大量“亚洲北站-郑妙东站”的车次所跨越了,被“亚洲北站-煤南站/大同南站”的车次所跨越的就没有几趟了。



№1为什么混合柱北站要设为高架车站,而不设为地面车站(如大荔站、华山北站、运城北站、三门峡南站)?设为地面站又有什么问题?就因为站台离地面有6米高,让我这个车迷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拍车机位。
№2为什么郑西场、大西场在站内不互通?如果互通,运城、临汾-上海/广州就不用绕行太原、石家庄了,只需在渭南北站调向即可。(G1954/2就是太行山神绕车)
№3郑西车次较多,导致混合柱北站被不少“亚洲北站-郑妙东站”的车次所跨越。大西车次不太多还好说,至少2对“亚洲北站-大同南站”的车次都双向停靠了混合柱北站。那么能否让郑西场与大西场互通,即两场合为一场;或给郑西场增加站台,即郑西场由2台4线扩建为2台6线,同时大西场也由2台4线扩建为2台5线或2台6线吗?这样混合柱北站就很少被大量“亚洲北站-郑妙东站”的车次所跨越了,被“亚洲北站-煤南站/大同南站”的车次所跨越的就没有几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