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品吧 关注:13贴子:2,584
  • 2回复贴,共1

你活着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是你自己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我们的人生虽有苦,但是这苦却不能束缚你,你还是可以在苦中洒脱。
苦过去了,又会有其他新的滋味。
人生本就是这样的循环往复。于是你就超越了这种人生无处不在的苦了。
反过来,如果你接受不了人生的苦,没有对于苦去耐受的意愿,执着地不愿意打破自己的自恋幻想,你就必须为了你那些快乐的好的目标能够达成而如履薄冰的生活;
你就必须为了防范所有可能构成你的苦的事件而丝毫不能放松地用心经营;
你会为了任何一个你犯的错误而久久无法原谅自己从而被留在过去;
你当然也无法接受他人为何不能按你的控制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因为你觉得你已经做得如此完美还提前对他人付出了很多很多…….
这样看来,为了不苦,而努力的人生,才是始终在苦中的煎熬啊。
如果你被别人的付出拖进了一个叫做“内疚”的无底洞,掉进了“我必须要满足别人”的死循环。
请你,好好想想,在你的人生里面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什么是真正的高尚?什么是伪装的不求回报?什么是以爱之名的背后,由脆弱和匮乏造就的占有和捆绑?
当我们这样去理解爱,我们就会看到爱背后的阴影。
那确实不够美好,但是走出了虚幻,那才是脚踏实地的完整的真实。
不是所有“可怜”的人,都没有攻击性。
可怜的人最大的攻击性就是,不管他对你做了什么,你都无法去攻击他。
因为他太弱,攻击他你会内疚。
你的攻击性出不来,你的愤怒无法表达。
其实这就是他的恃弱行凶。
爱恨情仇原本就是生活的日常。
单方面的神仙化或者妖魔化一个人,都是偏执的。
再难再弱的父母,看起来再无辜,也有他们作为父母的问题。这问题令人遗憾,无法解决,却不代表从未存在过。面对曾经的伤痕,去承认当年的自己那份难受和愤怒,至今仍在内心徘徊,拥抱那个未曾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这就是解决,就是进步,就是跨越。
“对父母不满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可以对父母不满,这才是孩子。
从来没有全对的父母,能够接得住孩子的不满乃至恨意的父母,才是心理意义上的好父母。”


IP属地:安徽1楼2020-11-28 11:21回复
    水哥排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我们必须要知道,生活中不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家人永远都没有烦恼,都身体健康,事情总是很顺利——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人而言,这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做不到这样的心想事成,不管你的愿望多么迫切,不管你的控制涉及多少的领域,不管你的焦虑以及高超的能力帮助你提前识别了多少隐患,力挽过多少狂澜,这还是不可能的。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做得更多更好更万无一失,而是找到另一条路径。
    勇敢一点去面对自己的自恋幻想被打破,去尝试体验一下那种坏事情就是发生了我却无力改变的感觉。这就是锻炼耐受力的方法。
    意识到你自己做不到那么完美,将标准降低,允许自己做不到,并不因此攻击自己的时候,你才能获得与自己的和解。
    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理解了真实,我们就会走向接纳。接纳当然不等于我们不可以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我们在提出任何要求时,都不会再有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执念。我们建立了容纳做不到和无力感的内心空间,拥有了负性能力,并继续爱自己和世界,这就是接纳的意思。
    安全感和价值感,是中国母亲普遍缺失的东西。
    这不是一位母亲自己的错。这是一个代际的轮回。
    在成为母亲之前,她们是女儿,是女人,她们经历了怎样的开始?她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曾经都是个被控制者,我们的生命可能或多或少都被母亲或父亲以爱之名控制和侵占了。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觉察。
    减少控制,不堂而皇之以爱之名,侵入他人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控制他人,那么起因是源于某种强烈的恐惧,而这种控制则是让她产生痛苦和焦虑的根源。
    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少一些痛苦,焦虑。
    如果我们能从让我们恐惧的那个起因上去思考,那就是关于我们认知事物和自我成长的有益的思考,我们距离开悟就会近一些,
    而不是把我们所有的生命能量都耗费在和别人、和事情的控制中,然后去斗争,去镇压,去强迫,去痛苦。
    顺势而为,就是年龄越大,越要去锻炼自己“包容犯错和搞砸的能力”。
    所谓的爱自己,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厚包容。
    放过自己,也许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更完美,但是至少能营造出空间,去装载生活中关系中的不如意,不受控。
    而不放过自己,则是一种执着,执着地要将每一件事做好,执着地不能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受控,那么你将会和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无常,鲜血淋漓的相撞,直到粉身碎骨。
    你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和这世界无数的树一样。
    但也不一样,你是如此独特。你的每一片树叶都不会和他人雷同。
    你是如此,我是如此,他也是如此。
    爱自己,是对自己的接纳,接纳自己即使连睡觉如此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就是爱自己。


    IP属地:安徽2楼2020-11-28 11:22
    回复
      爱不是对自己提要求,而是对自己好。
      能不能从容浪费时间,可以用来测试你对自己的宽容程度,以及你对自己的接纳。
      有些人只要歇下来就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不断敦促自己前进努力。这样的人不管取得什么成就,都属于对自己特别狠的人。
      反过来,可以允许自己浪费时间的人,就算是对自己不太狠的人。而可以享受自己浪费时间,还能不自责的的,其实才是爱着自己的人。
      因为爱,不是对自己提要求,而是对自己好。
      如何活着而不被别人的喜恶控制, 是我们终身的课题。
      问自己一个问题吧——别人是否认同和喜欢你,究竟关你的事,还是关别人的事?究竟取决于你,还是取决于他?
      如果只取决于他,那么你不需要为此心烦伤神也无需讨好,因为这和你本身无关,是别人的事情。
      但如果你总觉得取决于你,并且不能接受别人的不认同,那你就累了。
      你会很在意,很努力,去做很多的事情。具体来说,你做的事情,就是淘宝卖家做的事情,即“严格控评”。
      阿德勒说,即使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你”那是对方的课题。想被人认同是一种愿望, 但必须要被人认同,则是一种把手伸到别人世界的强迫和控制。
      你是哪一种呢?
      很多人靠批评别人来让自己爽。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一,他表达了“善意的”批评,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真诚而正直。但其实,所谓善意只是他觉得而已,被批评者的感受,他根本就不在乎。
      而所谓对错也只是他的标准,并不是(也没有)世界公认的准则。
      二,总捕捉别人的问题,可以令他不用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可以有效屏蔽对自己的“攻击”——即在潜意识里将对自己的不满转向,朝他人表达不满。于是不用体验自己的无力,还能透过审判他人找到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控制感。所以,生活中大多数的批评并不善意,而是“损人利己”。
      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他这样做并不高尚。
      弱者的批评总是充满攻击,强者的批评才会饱含接纳。
      表达负性情感,是一个人沟通的需求,
      然而,要接住对方表达出来的负性情感,接住那些她说的相对糟的事情,那些内心不好的感受,需要这个人,这个倾听者、沟通者,拥有很好的接纳功能;
      需要这个伴侣内心强大,可以看到对方的无力,却不被这种无力卷入,可以共情她内心的冲突,却不简单粗暴的干预,可以帮助对方去消化她的不确定、担忧、焦虑。
      有这样的能力的人,才能给得出深深的理解,才能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将问题留在那里,不解决,顺应着问题去看看它带来的那些背后的东西,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一种新的认知。
      脱离对错的评判体系,才有观察和分析,才有接纳。
      而另一份收获则是,你可以体验到脱离“我一定要怎样”的执念。
      这次你不是要怎样,而是你可以去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太急于要怎样,每一次都要怎样,你就失去了,弄懂为什么会这样的机会。
      你的人生,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IP属地:安徽3楼2020-11-28 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