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人吧 关注:70,571贴子:1,279,889

【文评】短篇文评栏目—— Polaris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是自己的游戏截图


IP属地:湖南1楼2020-12-03 14:48回复
    前言
    在某个失眠的凌晨突然想统计一下吧里的短篇水平,然后就莫名奇妙地开始了扫文,然后更加莫名奇妙地觉得,既然都开始看了,不如再写写总结和反思,反正是写给自己看的。
    对我来说时间真的不够用,我很久没有再动笔写文了,短篇也是我目前唯一能够花心思认认真真读的长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就是人们对于信息的粘度降低,很少有人想,也能空出一段完整的时间来进行深度阅读,而往往是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比如上班路上的时候,午休吃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大的趋势,这种阅读习惯也会在青年群体中体现得越发明显。长篇固然值得钦佩,但是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符合当下人们阅读习惯的体裁,理应受到重视。
    我目前以“短篇”为主题在吧里进行了搜索,一共找到相关贴吧贴子213篇,去掉一些短篇漫画和其他无关的帖子,短篇小说大概不到200篇。我看了看审核文贴1000+的楼层,觉得相比吧里的文贴那是真的九牛一毛。其中这200篇,直到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扫完了大约30~50篇,发现其中大部分的帖子回复都在10~60左右。虽然也有近90多甚至200多回复的短篇,但是考查了作者之后发现,回复多的原因更多是由于作者的长篇帖子积攒的人气,短篇自身的质量反而不是非常重要。而在10~60回复的这一批里,其中还有不少回复是作者自己的顶贴,所以来自读者的真实回复实在是让人难以启齿。这个数据可能不够严谨,但在首页能动不动看到上千回复甚至破万回复的文贴,对比下自己可怜的回复,这种事实确实非常打击写短篇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验证了写短篇死路一条的真理。
    值得庆幸的是,在扫文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一起拿出来探讨的地方,有一些大家在写短篇的时候存在的通病,导致明明不错的构思被埋没在其他的缺陷之中;但也有明明写的很好、回复却很少的沧海遗珠,让我忍不住扼腕叹息。
    所以这个帖子一共包含两种内容:第一部分,我会基于自己目前的阅读进度,拿吧里的一些短篇做范例探讨一些大家在写短篇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同时聊一聊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想法。观点不绝对也不唯一,毕竟我也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小写手,欢迎观点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第二部分,我会从中选取一些个人觉得值得一看的短篇出来分享给大家,这些短篇可能不完美,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它们有自己出彩的地方,瑕不掩瑜,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
    标题的Polaris就是北极星,作为路标可以为人们指引方向。英语中“你是我的北极星”(You are my Polaris)通常指某人在自己的生命或事业上十分重要,起了指明方向的作用,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这个名字同样借鉴了《小说绘》的北极星栏目,这个栏目主要用来刊载高人气的短篇小说,跟这个帖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更新的频率大概每周一次,大概率在周末,算逼一下自己动笔写点东西。


    IP属地:湖南2楼2020-12-03 14:49
    回复
      IP属地:湖南3楼2020-12-03 14:52
      收起回复
        1. 完整真的很重要。
        标题:《怪物公敌》
        作者:古古急急急怪怪
        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5244493494?pid=109890065495&cid=0#109890065495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都是基于这个短篇本身,所以非常推荐看完了上面这个故事之后再看下面。
        印象里吧里曾经举办过一次写文活动,主题就是主角突然变成兽人,不知道这个短篇是不是当时的作品之一。“我”变成了龙,我的父母觉得我吃掉了自己,我的同学想利用我吸粉出名,只有我的老师愿意理解我、帮助我,但却被误解为挟持人质,万念俱灰的我幻想着被肢解的场景,最后被射杀。
        对我而言,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兽人吧特色的短篇。为什么说特色呢,并不是说因为主角是兽人,而是一方面让我觉得这个剧情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最后老师被误解成人质是一个挺好的构思,相比前面单一地与不同的人相遇的剧情一下子就有了起伏,让我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又比如最后被肢解的描写是整个文最出彩的部分,大量的排比句配上器官的名字去描写“我”被肢解拿去研究的场景,非常得有冲击感。
        还有读者提到,这个短篇的寓意很深。确实,“我”不被世人理解,最后选择接受死亡,不同的人看到这一篇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从最开始的“我”被父母误会,到后期的“我”被整个社会误会,误会本身和“我”为什么会变成龙这个问题一样,在这个故事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不寻常的变化,周围的人对“我”的真实想法就会表现出来,当角色的这种真实想法和平时表现出现差异时,就会产生非常奇妙的戏剧性。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主角变化前后周围人的反映去刻画社会现实。
        但是另一方面又会让我觉得剧情发展得太勉强,其实完全可以用不同的、甚至更好的结局。文章的主线我在前面有了概括,但是仔细推敲的话,也许你会产生一些违和感:为什么我的父母只会觉得是“我”吃掉了他们的孩子?我的同学为什么又只想利用我出名?为什么老师就能理解我?我又为什么尊重老师?如果你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到答案,你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因为作者希望这么发展。
        为什么“我”的父母会这么想?因为如果他们冷静下来沟通,我就不会到处求助。
        为什么“我”的同学会这么想?因为如果他不拍照传到网上,我就不会被追杀。
        为什么老师就能理解我?我又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总要有个人去帮忙推动主线,只是这个人刚好是老师。
        为什么要这么写?因为不这么写的话剧情就不是作者想象中的发展了。
        换个说法,作者开了剧情挂。


        IP属地:湖南4楼2020-12-03 14:55
        回复
          我不知道其他的写手会怎么想,但是我觉得剧情的发展最好是顺其自然,通过前后期的各种伏笔对着,不留痕迹地去推动主线剧情的发展。而不是像这篇文这样,也就是像吧里的很多写手那样,想到了一个好的点子就不由分说地把所有的剧情阀门往自己想的地方掰。写作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这种作者开挂的情况,你没有给足进入这条剧情线的材料,就不要怪读者会觉得你在OOC。
          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当然有的,上面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涉及到这个短篇的人物塑造上,除了“我”和老师,其他的人物都是遵循“刺激——反应”模式:我给你一点刺激,比如对话和动作,你就会按照我设定的那样去回应我。这种NPC式的人物往往只是一个标签,本质上就是扁平的、无个性的存在,所以作者也想不到其他可能的反应,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硬想。
          所以,去丰富人物就好了呀。
          我的父母为什么会下意识地觉得是我吃了自己?是不是因为他们和我之间存在什么问题,比如沟通障碍,又或者是变成龙之前存在误会,大吵了一架?所以在看到孩子房间里的怪物的时候,他们出于一种对孩子的愧疚,最先想到的是儿子的安危。而因为某些误会,我本来想跟父母解释,却觉得他们本来就不听我说话,加上性命攸关,最终我选择离家出走。
          甚至在后面电视新闻的时候,原文这里给了一个女人的镜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我”的母亲,但是这里是可以照应的。比如“我”的母亲对着镜头痛哭,去表达失去儿子的悲痛。这样一来结合开头和父母的矛盾,“我”的父母就从一个标签化的形象变成了不擅长沟通、但是本质还是心疼儿子的形象。如果你还愿意去丰富一些形象,接下来可以加一下细节,比如父母虽然不怎么听我说话,但是我想要的东西最后全都有,虽然当时对我刀剑相向,但是我可以去理解父母的心情。
          你看,这样不仅剧情顺理成章地接到下一个部分,在内容上比你直接刀剑相向丰富许多,可读性也高了呢?
          同学和老师的部分也同理,为什么同学的父母不在家,跟他想出名会不会存在联系?我为什么会感激老师?是不是之前有什么事上帮到了我?就是不断地追问,直到你觉得这个理由可以说服大多数人接受,故事才会慢慢精彩,人物也才会逐渐丰满起来。
          当然,我并不是说扁平人物并不是不行,短篇小说自然不可能做到所有人物都面面俱到,但是至少你要让你的剧情发展不违和。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IP属地:湖南5楼2020-12-03 14:55
          回复
            选择这个作为第一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是我已经扫到的少数有完整剧情的、并且安安稳稳结束的短篇。有非常多的一部分短篇,在作者发了个开头,或者写了一大半,之后再无音讯,也有的怯生生地扔了开头一部分,发现并没有吧友想看,于是自说自话地坑掉了。我当然不能去责备什么,吧里文贴素质参差不齐是事实,有的跟吧里人喜欢的题材相去甚远也是事实,有可能作者用心写的东西就是没有人去关注,也没有人去在意,这些都是存在的。
            但是,短篇作为一个故事,它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个故事安安稳稳地讲完啊。
            不同于中长篇,短篇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紧凑且精彩的剧情正是短篇能够跟其他篇幅拼上一拼的底气。如果连这个都没有,就会像欧达文瑞的(https://tieba.baidu.com/p/5856765532?pid=121680862310&cid=0#121680862310)这一篇一样。你说写得怎么样?挺好的,但是基本0剧情,看完了就过去了。
            不得不承认,我在扫文的时候看到许多让我眼前一亮的开头,但是往往划着划着突然就没了,勾起了兴趣的剧情突然腰斩,是个读者都会感觉体验非常糟糕。(不点名某些写得好但是坑多的作者)在四五年前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等完成了一个故事再把它公开,这不仅让我能够更好地控制剧情走向,也给了我修文的余地……虽然还是没人看,哈哈。
            不过,遵循自己的爱好,用尽一切努力去做到最好,这本身不就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嘛。
            好像有点扯远了,回到这篇文上来。这个故事虽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换句话说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作者至少给了一个完整的架构,并且有明显的剧情把控意识,这就已经超越了吧里的很多写手了。作者在帖子里问过:自己写的并不差,为什么就是没人看?努力可能不会被注意,但是毫无疑问应当肯定。
            可以的话,我也希望这样的文能成为日后大家写短篇时参考和学习的对象:不是因为这一篇有多好,而是这样一篇架构完整、有一定立意的故事,不论收到的是肯定还是批评,都会逐渐提高大家对于短篇的认识:
            原来短篇的剧情是这样的架构,并没有比长篇更难或是更简单。
            原来剧情这样安排不好,而那样写更舒服。
            原来人物可以这样去刻画。
            写文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一个标杆,会不断的吸引他人去对比自身,才会有人不断地想去超越。我也希望,以后能多出现一些这样的故事,哪怕是个不成熟的故事,在完成的那一刻也会有非常多的收获。而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勇敢地呈现给大家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TBC


            IP属地:湖南6楼2020-12-03 14:57
            收起回复
              三流写手来支持。
              认真地把楼楼的话看了下来。自己也算是倾向短篇的吧,尽管目前面对的是长篇工程,时不时就有短篇的灵感蹦出来。相对而言,短篇确实要省力一些,这是一个原因;思想集中在小篇幅内,也更有心思去钻进去,咬文嚼字,处处跟自己较劲,这是另一个原因。
              其实自己写东西实在是当时冲动所驱,也没什么长远计划可说,纯粹图一时之乐。看惯了长篇,偶尔也想看看短篇,惊觉真的找不到多少,于是可寻文章就看了一遍又一遍。
              还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写出真正满意的短篇吧,尽管这个目标挺困难的,本身的实在摆在那里。
              也助写手能写出更多优质短篇,读者能找到更多高质量文章。
              啰哩啰唆,告一段落。


              IP属地:浙江7楼2020-12-03 21:35
              收起回复
                顶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2-04 10:46
                回复
                  作为一名笔者,很难不支持啊,我之后会申请给这个帖子加精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2-04 14:59
                  回复
                    支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2-04 23:06
                    回复
                      2.“共情”是基础
                      标题:《太阳的背后》
                      作者:麦蛇不是蛇Ω
                      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6119590315?
                      标题:《卫星》
                      作者:Lens-G
                      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6638308984?pid=131726543554&cid=0#131726543554
                      这次是两个走科幻风的短篇。还是老样子,接下来我要说的话都是基于短篇本身,所以非常推荐看完了上面的故事之后再看下面。
                      老实说我很喜欢这类超出我知识领域的故事,在感叹作者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多少学到一些科普知识,这样看小说也不能说是浪费时间。但是如果细分的话,我会更偏向软科幻。总的来说,这两个故事都是比较偏软科幻的题材,质量在吧里算挺高了,完成度另说,单个拎出来说其实都能说上挺久。但是有一些东西,把类似的东西放在一起对比可能会更明显一点,所以这一次我决定把两篇拉在一起说。
                      《太阳的背面》讲的是人们发现了太阳的背后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行星,与此同时,逃兵“阔时”在利用太空船逃亡时也发现了太阳背后的地球。当双方第一次接触之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太阳对面的行星上居住的似乎是兽人……咳咳,不UC了。狼人“阔时”在带着地球的三名宇航员对母星进行了观察之后,选择了冲向太阳自尽。
                      大致的剧情就是这样。如果你看完了这个故事,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前面的话能够说得这么跌宕起伏,后面的剧情却可以一句话概括?是不是太赶了?
                      嗯,这也是我的直接感受。虽然不是很明显,在后半段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有意识地补救这个问题,比如插入“阔时”的回忆去调整节奏。但是从每一段的篇幅来看,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我不确定这样说是否正确,从标题《太阳的背后》来看,这个短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人们对于太阳背后的探索,但是直到第六节,故事才从真正意义上地进入“探索”的主线,前面的大部分篇幅都用来交代与外星人的接触和“外星人不懂艺术”这个设定,但是要说这个设定究竟在后面发挥了多少作用,似乎就在“阔时”最后决定冲向太阳这里有了一点作用。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这么一个作用微小的细节,让我感觉有点头重脚轻。不仅如此,所谓的主线“探索”只是远远地眺望一番就匆匆返回,以及最后“阔时”的突然领悟,其实都挺突然的,因为有点想一出是一出,“太阳的背后”这个中心反而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背景布。
                      当然,再虎头蛇尾这也是一篇安安稳稳写完的短篇,必须对作者的努力致以敬意。这文还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挖掘,首当其冲的就是文章里的设定。
                      阔时的设定其实我现在还有挺多地方不理解。比如他是一个战争孤儿,但是在整个故事里,其实我感觉不到他作为一个战争孤儿的特征。这个角色的前后差异挺大的,前面刚来地球的时候还彬彬有礼,面对艺术品时的惊讶挺可爱,但后半段身世揭开之后会感到强烈的割裂感——因为并没有表现在前半段的细节中,我不太相信童子军会教他怎么谈吐有礼。
                      而如果要归因于发达的外星科技,那么就证明这个星球其实是有礼节,并且注重礼节这种形式的,又会跟外星人不注重外表的设定相矛盾。而结尾“阔时”唐突的信任和不信任,和前面放在一起也相当违和。这些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但是需要作者去进行协调和平衡。
                      外星人不懂艺术这个设定本身是挺有意思的,只是写手把大部分内容都放在了“外星人不懂得欣赏艺术”这个事实上,而没有很好地去解释“为什么外星人不懂艺术?”或是去利用“外星人不懂得艺术的话该怎么办?”,导致文章的张力被限制住了。为什么外星人没有艺术发展的土壤?根据后文的战争描写大概可以猜测也许这颗星球本身生存比较艰苦,人们总是靠战争和掠夺维持自己的生活,对东西的要求是“有用”而不是“美观”,自然就不懂得欣赏。但是这会跟“阔时”还有挚爱这个设定冲突——如果整个星球的理念就是利益至上,那么配偶也只是为了繁衍后代,不会用到“挚爱”这样主观意识强烈的词语。
                      如果我是作者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去解释:虽然兽人星球没有艺术这个概念,但是艺术是源于情绪的表达,与其说他们不懂艺术,不如说他们没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意识。他们会感叹画作之精妙,会感叹音乐之优美,这恰恰证明了兽人是有情绪的,那么如果要让“没有艺术”这个设定成立的话,解释为他们不懂得表达应该会更加合理。这样的话,“阔时”战争孤儿的设定也能发挥作用。目睹了父亲的死亡以及父亲教他的“不要出声”,在童子军这种冰冷的环境里长大,他早就忘了表达情感这个选项。在欣赏到那些艺术作品之后,他意识到再怎么压抑,情感仍然需要宣泄。如果在介绍艺术品时插入关于艺术家的背景,比如为了完成作品牺牲自己之类的,说不定能更加引起“阔时”的共鸣,从而理解表达情感的意义,所以在最后他理解的艺术的意义,来一次“行为艺术”。
                      这样就把几个设定串联了起来,一方面人物立了起来,另一方面故事的张力就慢慢出来了。读者会自己去思考设定之间的关系,而不会感觉到作者是一章丢出一个新设定,这样会非常地突兀。
                      同时,在“阔时”的自述里提到了迁徙派、绿洲派还有扩张派这三个派系,但作者只是提了一下,没有进一步地进行刻画,比如交代三者各自的理念或是冲突的原因。所以等到“阔时”走上前线,心理却大喊“但我永远是绿洲派的人啊!”时,相信大家都会跟我一样,从心里冒出一个问号——一个乳臭未干小孩能对这样的政治立场有多少认识呢?至少从文章的叙述里来看,我看不到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铺垫,所以对我来说,这就是标准的贴标签和喊口号。
                      然后在第九节的开头,当爱丽丝提问时,“阔时”只提到绿洲派和迁徙派,其它很多问题都是含混不清或者完全是假的。这里其实也比较迷惑,跟后面“阔时”说的“我觉得你可以信任”互相矛盾。作为外星人不相信非同类自然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直接挑明“我不信任你们”比含糊其辞要好得多?毕竟没有骗人的需要,不信任就是不信任。而且通篇下来,这里的“信任”也是怪怪的,“阔时”和“唐天泽”的接触本来就少,除了探索行星之外似乎就是艺术欣赏。这个过程中唐天泽其实也没有多么亮眼的举动,足以让一个外星人对他给予信任,如果非要说对眼缘的话,首先这就回到了第一次说的开剧情挂,其次作者至少也得给那么点线索啊,磕CP都还得官方发糖呢。


                      IP属地:湖南11楼2020-12-06 14:43
                      回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地方有比较明显的逻辑问题,比如这一句:
                        【爱丽丝稍微消停了,但还是满腔怒火:“人类就是这样,老是往近处和远方看,却看不到对面!”】
                        当然我不是说这样偶尔内涵的句子不行,只是首先读的时候会有些违和,而仔细推敲的话会发现这句话逻辑是存在问题的。你用了“却”作为转折,但“往近处和远方看”和“看不到对面”本身是不矛盾的。我可以理解作者想要在这里来一句有寓意的话,换成“人类总是仰望星空,却总是忽略星辰的背面!”(大意如此),但是这样强行把上下联系起来,至少我看起来会觉得牛头不对马嘴。
                        总的来说,这篇算是比较中规中矩但是细看的话不太经得起推敲的故事,主题也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太阳的背面”可不只是对于地球而言,对双方而言彼此都是太阳背后的存在,所以要这么破这个题,还是得作者深入去思考。
                        而《卫星》就……算了,作者根本没写完,怎么概括都是不合理的,就不写简介了。这就回到我最开始提到的完整性。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太阳的背后》,我会毫不犹豫地更喜欢这一篇。但是很可惜,它不完整。
                        故事大概说的是宇航员“卫星”在前往太空时遭遇了事故,被迫在宇宙中漂流,最后遇上了黑洞。在地球的主角接收到了卫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上报组织之后使得卫星获救。但是获救的卫星,等待着他的是……
                        别问我,作者自己也没继续写下去,亏我还怀着很大的期待,气死我了。
                        前面提到,虽然这类小说能够获得一些知识,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类的小说往往涵盖各种领域的冷知识,也自然就对作者和读者提出一定的写作门槛。如果剧情安排不够有趣,或者语言手法平平常常,就很容易变成大段的设定铺张。读者看得无聊,作者写得也痛苦。
                        我喜欢这一篇的理由很简单:相对《太阳的背面》,这一篇读起来更有趣。
                        首先从叙述角度上,这一篇采取了双线叙事,以“卫星”和“我”两个角色的视角推进剧情。这样一来,不同的剧情和伏笔就能通过符合身份的角色口中得知,比起《太阳的背面中》单一的对话式会更有趣一点。
                        而且这一篇剧情的发展虽然总体是线性的,但是偶尔的一些错位会让整个故事节奏更加好玩。有时会出现一些跳跃,比如卫星获救的三个月,而有时又是同步进行,比如“我”在看报道的同时,“卫星”(不确定,但我猜大概率是)正在接受拷问。相比一成不变的线性时间轴叙事,这样的跳跃性叙事悬念更足,不会显得拖沓,也体现出了作者的驾驭功底。
                        设定上我会更喜欢《太阳的背面》,但是完成度上我会更看好这一篇,作者的叙事很沉稳,属于文笔上压制前者的那种。
                        缺点当然是有——它没写完。当然我会猜测也许是作者自己觉得无聊了,或是没想好整个短篇的架构所以感觉写不下去了,但是事实而言它就是个太监,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分析来分析去也分析不出个啥。所以这个故事还是告诉我们,写文一定要填坑啊——


                        IP属地:湖南12楼2020-12-06 14:43
                        回复
                          把这两篇放在一起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情”。
                          所谓的共情 ( empathy) 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1909 年,铁钦纳(Titchener)在“关于思维过程的实验心理学讲稿”中首次提到英文“empathy”一词, 自此后共情才出现在心理学大辞典中(Wispé1987) 。霍夫曼 ( Martin Hoffman)认为心理学家以两种方式定义移情:一种是将其定义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 思想、感受、知觉和意向)的认知觉知;一种是将其定义为对另一个人的替代性的情感反应。比如,当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处于痛苦之中,他自己也感到仿佛经历了和另一个人同样的痛苦。霍夫曼将这种情感反应称为“情感移情”。 Feshback(1987)认为共情是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结合体:认知能力是辨别、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及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能力指个体的情感反应能力,两种能力交互作用,使个体产生共情。
                          上面这一段看看就好。从写手的视角出发,共情可以理解为我看到了角色,我对角色的经历产生共鸣,我对角色会怎么做产生期待这三步。吧里的文章大多数只是让读者看到了这个角色,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去让读者去共情这个角色。我看到过很多写手的想法就是:
                          我要吸引读者,那我去写读者觉得新鲜的题材,写魔法架空,写古风,写中世纪,写科幻,写末世。
                          我去写读者喜欢的剧情,写兽人天天黏糊在一起腻腻歪歪,或者满足重口味爱好者去写R18G,或者龙傲天后宫向,只要有人喜欢代入进去,那就成功了。
                          我去别的大大帖子下面混脸熟,大大都熟悉我了,那我不就出名了吗?
                          我每次更新@一大批人来看我的文,这样总有人气了吧?
                          但是,在那之后呢?
                          就像短篇开了一个头,之后的剧情该如何发展?我为什么又要看你的短篇?这些都是需要作者去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拼凑几个剧情,然后把人拉过来看就行了。噱头再怎么有吸引力,如果没有内在是留不住人的。文章之外的功夫做的再多,最后写手还是要靠文章质量说话。
                          尤其是对于中长篇来说,让读者喜欢上角色比让读者看到角色难得多得多。
                          这两篇都是软科幻,所以共情手法上区别不是很大,都是利用角色的背景去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太阳的背后》选择的是“阔时”的惨痛经历,而《卫星》选的是“卫星”的光辉历史,并与现在的情境形成对比。前者让人引起同情,后者让人不禁叹息。相对来说,《卫星》的共情手法更为高明,相比《太阳的背后》中一些略显生硬的标签,它在叙事中就不知不觉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再利用恰到好处的细节勾起读者的想象,保持注意力在线,并且时不时抛出一个问题引导读者去想象。
                          在宇宙里漂浮会有多孤独?卫星有多思念他的家人?关于卫星的报道是怎样的……这就像个记忆力实验一样,作者不断地向你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你在回答的同时就是一次记忆的过程。即使之后忘记了,潜意识里会留下印象。慢慢地读者就会自己学会思考后续的剧情,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作者就已经成功了。
                          最后是一些无关的话,《卫星》的作者在帖子里写过:“写的东西好不好看真的只是一种天赋,练不来的那种。”但是如果你看了他的故事之后再来品味这句话,会感觉属实放了个屁。我个人认为天赋只是一种把别人觉得辛苦的事转换成快乐的能力。别人比我写得有趣,写的精彩,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而是同样的目标,比如要完成1~10,他们会去思考如何完成1~20,或者完成A~Z。而当我觉得累了不想努力的时候,他们会一步一步地继续前进,最后展现出来的成果就是天差地别。
                          把别人的成功归咎于单纯的天赋,虽然可能没有恶意,但相当于无视了他人的努力,在我看来是一种不尊重。
                          TBC


                          IP属地:湖南13楼2020-12-06 14:44
                          回复
                            hhhh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2-06 14:50
                            回复
                              来辽


                              IP属地:浙江15楼2020-12-06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