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16贴子:2,970,810
  • 12回复贴,共1

新文化,尤其科技文化,世界名校文化,这些建设非常难,而且很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文化,尤其科技文化,世界名校文化,这些建设非常难,而且很遥远。为啥我们热衷传统文化,因为这些东西速成,从坟里把人挖出来刷点粉子,然后搬上电视屏幕就可以了,大肆宣传一祭祀文化,拿这些东西炫耀和自豪一下,总是比建设新文化要快,所以现在大肆鼓吹传统文化,背后无非是自卑,这可不是自信,是懒惰逃避现实。就和小孩一样,遇到挫折总是去父母那里找安全感。新文化需要的是创造力,如果天天热衷祭祀文化,请问创造力从来了?几千年的儒家那套东西就是丧葬文化,孔子是中国丧葬祭祀第一人,儒不是什么教育学派,而是办丧事的一些人,这些文化你们懂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06 07:27回复
    为啥今天的很多混子,为啥也热衷传统文化,因为这样可以逃避现实,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混日子,还能用传统文化安慰自己,这都是逃避,名校为啥少?你看看学生都在忙什么,就能看到答案,追求新问题探索的人很少,都是去坟墓了躲着找依赖和满足感,这就是孔乙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06 07:28
    回复
      孔子搞的那套丧葬祭祀,在当年,你死一个人,如果不找丧葬公司,你都死不成,那个丧葬环节非常细,非常复杂,搞复杂的目的就是让雇主产生对丧葬公司必须依赖,当时死个人,基本家庭倒闭了,孔子吹嘘守孝三年,目的就是和丧葬公司还有业务关系,意思就是签合同三年,孔子在当年做丧葬还是很有一套的。所谓的弟子学生,其实都是学祭祀丧葬的,并不是什么道德,也不是学什么数理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2-06 07:38
      回复
        儒家的发源地——山东,从新石器到春秋战国,当地人种都是明显高加索热衷特征,关于孔子,也是高加索人种。孔子身高1.9米以上,容貌上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齿,大耳垂肩,双手过膝,身材不匀等特征,为啥孔子威猛的感觉,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人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06 07:49
        回复
          支持楼主!说的透彻!
          老子云,去皮去道,去华取实。
          穿上道家衣服不一定是道家
          穿上科学家衣服不一定是科学家
          穿上教育家衣服不一定是教育家
          。。。。很多事物的本质和表面往往不一致!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06 16:35
          回复
            鼻孔外翻,大龅牙,按着相由心生的逻辑,这样的面相他的心也很阴暗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2-06 16:38
            收起回复
              科学只是对自然规律的研究,道学是以自然规律来推理人事规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2-07 06:32
              回复
                【原文】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我的理解:徒行可能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步行(没车了);一个是改变(过往的)做法。
                【原文】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我的理解:这句话显示了孔子情感上的悲伤。
                【原文】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我的理解:这句话说明:对于悲伤过度,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从者认为:孔子悲痛过度了;孔子则认为:我的这种悲伤很正常、没有过度。
                【原文】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几个家伙干的呀。”
                我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8-11)四段,这四段说的是一个事,那就是颜渊(颜回)的丧。
                首先说下“椁”, “椁”是什么呢?是外棺,是棺外面套着的一层棺,这样一来就是双层棺。这种棺(棺加椁),好像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颜路请车”也说明了这一点,从《乡党篇第十》23段“朋友之馈,虽车马”来看,车应算是贵重的东西了。用车才能换“椁”,可想而知“椁”的价格。
                颜回死了,孔子很悲伤。但即使这样,颜路请车,孔子仍然拒绝了他的要求,为什么呢?
                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
                在《八佾》4段,孔子说“丧,与其易也,宁戚。”这里的易不是指“简易”,而是指“变动”,它既包括厚葬,也包括“丧事从简”。也就是说“对于丧事,与其改变(过往的做法),还不如拥有一颗悲伤的心!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孔子拿自己的儿子说事,为什么?因为颜路在丧期、很悲伤。孔子不说颜回,就是为避免触及颜路心中的痛。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按当时的规定,鲤该不该有椁?我想是不该有的,因为孔子守礼,他不可能丧事从简、把该有的椁简掉,就算简掉、也不会在这儿烧包。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不徒行是指不步行?错,在《乡党》20段“君命召,不俟驾行矣。”不俟驾的行肯定是步行,也就是说,孔子不可能“不步行”。所以,这里的“不徒行”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不改变风俗”。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这话说的更明显:像我这样“从大夫之后”、有官在身的人,儿子死了都不该用“椁”,你的儿子也不该用“椁”!我“不改变风俗”、你最好也“不要改变风俗”。
                如果把说直了,那就是“颜回不该(配)用椁”。
                门人厚葬。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颜渊,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那样,照礼安葬。他的学生厚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他们做的。这仍是表明孔子遵从礼的原则,即使是在厚葬颜渊的问题上,仍是如此。
                以“颜渊的丧”来说:孔子的本心是反对厚葬的,但他没有反对颜路、只是不支持。但反对“门人支持颜路厚葬”,所以批评他的门人让“予不得视犹子也”。
                请大家想一下,对于丧事,我们该怎么办?
                提示:1、自家的丧事,一定要尊礼而行,千万不要厚葬。当然,也不用为求俭省、而违礼薄葬。在我印象中,胡适好像写过一篇关于葬母的文章(没搜到),讲的是胡适回家给母亲为丧事,把老家的丧礼改了一部分、删了一部分。胡适做的好:因为他改的只是表面的礼的繁琐,却增加了人们对死者的哀思。
                2、别人家的丧事,那是别人的悲哀、别人家的事,我们犯不着反对他们厚葬,但不能加以支持。
                再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发丧?为什么要葬?
                人死后是不是会变成鬼,我们不知道,但我相信:人、即使已经死了,也该有自己的尊严。——我们的葬,就是为了保证死者的尊严。
                不过,尊严和面子是两回事。“鲤有棺”保证鲤的尊严;“回用椁”就是颜路要面子。
                尊严和面子的区别在于:如果你想保证自己的尊严、通常就要保证别人的尊严;如果你想让自己有面子、通常就会让别人没面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要的是尊严、而不是面子。
                所以,在颜渊的丧事里,颜路和门人做的都不对:颜渊用椁、让孔鲤没面子;门人厚葬、让孔子没面子。


                IP属地:江苏10楼2020-12-07 09: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