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邮戳吧 关注:186贴子:8,484
  • 9回复贴,共1

请版主帮我看看这个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图,盖在纪33m小型张上。
我从网上找到了右边这个计费单,感觉跟右边第二个章很像,甚至可能就是同一枚。想问问盖在小型张上这章是否合理,然后:
1:为啥年份的字钉被换成一个“5”,点线戳上最后一位数字“十九”是晚上7点的意思吗?每个小时都要换字钉是不是太麻烦了些
2:都是成都(一)章,右边单子上的2枚章明显不一样,是不是因为老章每一枚都不一样?当时盖章的工作人员费劲换章盖一下是为了什么。。
3:点线戳不是57年7月1号就换掉了吗,为啥有的1964年的邮票上还会出现。。这个最晚到什么时候全面被换掉,换下来的旧章是全部销毁了吗?
4:从哪里能学习到建国以后的邮戳的知识,有没有研究建国后点线戳的专著。我看《中国邮戳史》只到1949年。
谢谢版主!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2-22 19:21回复
    看到的有点晚,一个一个问题回答吧。第一,小型张上面的邮戳和包单上面的是同一个邮戳,是成都一支局的邮戳,从文字左向右排列来看,应该是一个民国沿用戳无疑。


    IP属地:山东2楼2020-12-22 22:04
    回复
      第二,说说小型张上面的时间问题。我认为,包单的使用时间早于小型张的时间。由于小型张上面的时间模糊,查了一下目录,科学家邮票是1955年8月25日发行的,我认为此戳不是55年销盖的,有可能是57年之后的加盖,因为包单上面1956是汉字竖排的年份,之前的年份理论上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作57年之后,就容易讲通了,因为有57式邮戳现成的例子啊,都是自左向右的排列,且使用数字字钉。另外,这枚小型张的情况不太像是信销使用,请销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或许是集邮的风尚使然吧。只是此戳的年份格字钉有可能是两个数字拼接而成的,后一个数字字钉出现了不平的问题,所以隐身了。


      IP属地:山东3楼2020-12-22 22:26
      回复
        第三个问题,说说包单上面的两个邮戳,仔细看过之后,的确不是同一个邮戳,四字的大小不同。这几年搞民国邮戳,接触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包单和内部业务章,有的就是用邮戳代替,往往这些印章非常的'新",就是完整和完好的意思,看来这个是有规定的。那么与普通邮戳有何区别呢?可能答案就是在那个数字字钉12上面,内部人员应该知道他们的差别。


        IP属地:山东4楼2020-12-22 22:48
        回复
          第四个问题就是邮戳上面时刻调整方面的,通过观察民国邮戳,在抗战以前,感觉中华邮政在执行上面还是非常严格的,我有一些实例在手上,就是同一个邮局的同一个邮戳的时刻字钉,上面的时刻是非常多变的,说明每日之内多次更新,当然这也和邮局的等级和业务类型是挂钩的,至于建国以后,具体执行的呢?就不好轻易作判断了。


          IP属地:山东5楼2020-12-22 22:57
          回复
            第五个就是点线戳的使用时间问题,这个1957年7月1日,我不知道仁兄从哪个资料里看到的,肯定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57式邮戳在7月份左右就是算比较早的使用了,并且大多数的品种还是旧式点线戳在使用,60年代的点线戳不算是稀缺品种,但70年代之后的确就罕见了。


            IP属地:山东6楼2020-12-22 23:05
            回复
              新中国邮戳方面的书籍,我自己手头上面一本也没有。但接触到一些,都是地方题材的书籍,比如北京邮戳历史的东西,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戳题材的东西,平时值得关注一下。


              IP属地:山东7楼2020-12-22 23:10
              回复
                先写这么些吧,算是一家之言。


                IP属地:山东8楼2020-12-22 23:11
                回复
                  谢谢版主回复,帖子上午被度娘吞了刚恢复。
                  昨天也了解到点线戳理论上是用到57年,但实际上某些地方直到80年代还在用。
                  总之学习到了不少邮识,主要是老戳千千万,能发现盖同一枚戳的不同单据就莫名挺高兴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2-23 13:0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1-13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