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吧 关注:1,831贴子:3,598
  • 0回复贴,共1

基因港艾沐茵:降价NMN引起的惹“火”上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以来,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树大招风”,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一篇报道害死一个企业”的现象频见报端。从BAT等互联网巨头到美团等新生企业都曾遭遇“黑公关”攻击,一场又一场的舆论攻击,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最近,国内NMN巨头基因港再次遭遇黑公关,一时间水军刷屏、黑稿乱飞,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抛开其中是否有水军带节奏不谈,这些文章所报道的信息究竟是新闻真相还是哗众取宠、愚弄大众的噱头呢?
首先文章对FDA认证集中炮火猛攻,其核心观点在于基因港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备案审核,而一直在使用GRAS认证误导消费者。事实上,该问题在其官网早有回应,根据FDA的相关政策来看,审查方式分为自我审查和FDA邀请专家进行审查两种,两种方式都是获得认可的,基因港采用的则是自我审查的方式,因此在官网上查不到备案。
反观市场中一些厂家,至今为止仍未取得FDA的任何认证,也未取得国内保健品“蓝帽子”标签,其产品如何进行成分审查,自证清白更是不得而知。

其次,众多媒体纷纷爆料基因港创始人王骏教授履历存在疑点,在国内外“学术网站”中均未查找到王骏教授相关学术论文,并暗示王骏教授学历造假,学术水平甚至可能远远低于中国专科学校、职业学校教师学术能力的平均水平。看完这段阐述,笔者不禁发笑,撰文的作者似乎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学术论文检索。
如果按照这样的检索方式,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学位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无法找到相关论文,难道其也存在履历造假的现象?

事实上,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属于开放的学术平台,几乎是不收录海外高校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其资料数据也存在收录不齐的现象。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论文均以英语进行发布,使用汉语进行搜索自然也难以检索到。
在香港中文大学官网进行检索能够发现,王骏目前仍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从90年代任教以来学术成果颇多,内容以微生物以及生物技术为主,有“中药分子鉴定”,“序列特异扩增区技术应用”等数十项研究成果,并参与香港科技协会多个产业化项目。

2014年,王骏受邀对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交流访问,在当时就有对NAD+前体等内容进行沟通,但一些媒体或许是被利益遮盖了双眼,对中国科学院的报道视而不见。


相比很多半路出家的商家来说,基因港已经在酶工业领域深耕多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基因港为关键词模糊进行专利检索,便能发现十数个和酶工艺相关的专利技术。


IP属地:上海1楼2021-02-20 16: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