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吧 关注:2,069贴子:81,721
  • 1回复贴,共1

商品的功效属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功效的概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商品的属性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其中对于使用价值的解释是物的可使用性,可满足人类社会性需求。但对于其概念名称我深觉不妥。使用价值这个名称自出道以来很多人与价值相混淆。有说商品价值即使用价值,有说商品使用价值即效用的。曲解混淆马克思理论,不能使马克思理论通俗易懂,名词概念是一问题。
资本论是秉持马克思客观辩证的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来阐述商品的本质和特性。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可使用性是指商品在流通交换领域中具有可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评价。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功能范围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内在属性。这个概念内容我认为符合马克思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这使我想起了中国中药中的功效理论。众所周知,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自身所具有的属性功能范围和施治人体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这是客观公认的。同理,人类劳动的大多商品也具有功效的属性。即商品自身属性功能能够满足人类需求质量,并对使用效果产生满足序数的效应。简单来说,商品的功效就是商品的功能效果极其效应。
二 商品功效的原理
商品的功能首先来自世界万物资源的属性。其特有的属性不以人类好恶而改变,人类只能不断发现其功能,性质和使用范围。人类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等方法改变物品内质,改变物资属性。从而使物资通过劳动创造成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商品。但如果人类劳动不改变内质,功效是不会改变的。这充分说明了商品的功效是客观的内在的物质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称谓功效,以便与价值分开理解,不易混淆。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功效,不同的功效是由物品本身具有的自然特性状态和使用人不同需求而产生效果的。药品如此,商品亦是如此发展而来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特性和状态,经人类意识发现和劳动创造,可满足多种需求和目的。因而商品便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如根据水的功能和状态,我们可以用它浇花,洗澡,解渴,也可以降温和保鲜;同样是牛,我们根据牛的力气和可驯服性,我们让他耕田、拉车;根据牛的肉质产生了牛的可食用途……
一般说来,人类是根据商品的某种性质和状态能够满足某种需求来赋予商品某种使用功效的,也可以根据人类需求来寻找和发展商品新的用途和方法。如我们需要像鸟一样飞的高速物质带着我们远航,于是我们根据物质性质创造了飞机。这说明功效可根据意识发现商品特性而产生新的功效的,他们有相附相存的关系。如临床发现,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消炎解热,还可以外用皮肤病,冠心病等。这说明,商品的功效是因商品具有客观属性和状态而客观存在,并因需求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功能和方法。需求消失,商品功能和用途依然客观存在,他不会消失,只是需求消失变化了。比如毒药我们不常用它,需求消失,但不代表毒药没有功效。
三 商品功效的意义
商品的功效是生产者交换给他人和社会的可使用属性。商品价值的存在是以功效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可使用功效的东西,就不会有交换价值就不是商品。商品是功效的物质承载者,功效寓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当中。虽然同一种商品因需求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但内在的创造商品的劳动量并没有变化。
如同样一件器皿,可以当尿壶,可以当饭碗,也可以当祭品。他内在创造他的劳动量和属性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用途,方法,改变的是改变用途以后的创造劳动量和市场需求量,即市场价值。也就是说,功效是客观的,而市场价值由于需求不同,用途方式不同,他却是主观的,是衡量需求和供给的劳动量,而不是衡量商品内在的劳动创造的劳动量!
商品因具有使用功效而交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求的商品,所以认定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不会交换,不能称为商品。但没有交换的可使用产品不能说没有价值,因为他们都耗费了劳动时间和劳动量。由于劳动具有一定的意识改变商品属性的能力,如果商品客观上并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商品成为负价值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如破椅子和碎杯子。这也是劳动没有满足需求的结果。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唤做效用,他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对于商品使用价值中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程度的评价。如一杯水,对于普通地方,供给充分,因此需求程度不高,效用低,价值低。但对于垄断的地方和供给稀缺的地方如沙漠,需求程度高,自身效用评价高,价值就贵。其实,效用评价的是需求程度变化大小的评估,而不是商品内在的功能和效果的评价。
我们知道功效是商品满足人类需求的客观属性。但资源是对于人类长期的繁衍生活满足是有限的;因此当某些商品质量和数量无法满足人类需求时,人类的有私天性为使自己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它,满足自己,在经济领域中就会出现加价购买,即经济学中的需求原理现象。请注意,效用理论总是在需求不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下用效用增大这种虚幻的心理来解释价值增大,当供给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效用消失。这是不是一种神奇的,上帝的魔法?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使用价值即功效。虽然我们认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但我们还要看到,劳动在生产商品功效的过程中,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虽然改变物质的形态和内容,但这种改变物质形态的劳动还需要本身依靠物质能量和特性的帮助。只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作用在某种特定属性之上时,商品才能生产出一定的功效或创造出新的功效。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给她一把泥土她也做不成吃的。
因此,劳动与物质属性共同构成了商品的功效和劳动价值。
四 商品功效的质和量
商品的功效是商品自身内在的客观属性。其满足人类需求的内在属性是由商品的质和量所构成的。所以消费者关心的商品质量问题,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功效的问题。
商品功效的质是指商品内在的属性和内容,即商品的构成原料,制作方式,单位计量等。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我们会关注商品的质和量,也就是关注商品的功能和效果,他可以对商品使用产生满意是否的评价。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能量和相关能量成本也蕴含在商品的质当中。
商品价值的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需求而变化。然而不同的商品确具有不同的使用用途,不同人的使用,也会因使用目的需要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需求序数。如同一本书,有人是做学习研究用的,有人是作家居装饰用的,咖啡茶点,本来是解渴充饥用的,我们却常用作聚会交流平台。不同的使用功效,就会产生不同的交换价值。这只是说明功效的评估是人类对商品属性和用途的客观评估;效用评估是人类需求稀缺性评估和对自身需求序数的评估。
复杂劳动价值常常大于简单劳动价值,精神需求价值也常常大于物质使用价值。这就解释了钻石看似没有水使用大,女人确喜欢购买佩戴她。这是因为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愿意付出较大的代价来换取精神需求的满足。稀少的总是珍贵的,容颜和尊贵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而钻石商宣传的商品理念让我们评估它具有精神需求的附载和满足,它是需求效应的评估,是人主观的评价,要知道我们以前都是喜欢珍珠美玉的。钻石如此,画品亦如此。
精神需求的满足是以人文化,文明,观念的提高而提高的,商品价值是以劳动价值为依托的,因需求而交换。因此,市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也是劳动表现为价值的条件,而交换价值的历史性也就由商品的稀缺性所决定。如文物,历史文化研究需求的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导致他贵不可言。
商品交换的主观价值是商品拥有者与需求者意识评估和妥协的结果。其价格理论主要解释商品劳动交换时供需的变化。只有通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互等、信息透明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商品价值。在供销两旺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商品的内质质量越高,其交换价值外在量也高。即价格就高。供大于求,需求量减少,则交换价值变小,价格降低。反之,需求大于供给,需求量增大,价格升高。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6-17 14:51回复
    本篇主要介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功效的理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价值另有文章。
    我觉得我写的就是中国式的经济学。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6-18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