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吧 关注:24,781贴子:147,675
  • 4回复贴,共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a痴看得懂又看不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实话说真的看不太懂这本**,但是我又能津津有味的一直看下去,已经看到第三部了,但是要我说前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我还真一时半会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感觉就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构成很单薄,真要说让我记起来的,就是简单的一个托茨基和将军想把娜斯塔霞与加浦里拉成婚,结果被娜斯塔霞拒绝了,丢了追求者罗果仁的十万卢布在火里,加浦里拉晕倒,随后公爵被罗果仁嫉妒差点被刺杀。如果要说看故事情节,那我觉得这本书没什么故事情节,因为整个构成几乎都是人物的对话和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构成的,记得第一部里好像是加浦里拉还是娜斯塔霞的内心独白,直接满满的六七页,这种大段大段的独白和对话才是整本书的主旋律。基本上故事没有,大部分都是在对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活动的描写,读到后面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了,基本就是对话与内心活动,所以说,要让我回想起我到底读了什么,我还真记不起来了,因为这本书是靠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心理活动来推进整个结构发展的,同时将各种人物像演戏剧一样分解成各种小剧场,有种意识流的感觉,看完就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却像有种魔力能一直吸引我看下去,也许是陀的名气让我潜意识里对他的作品进行一定的美化,但是他依靠对不同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迸发出一种相当特别的吸引力,这种细致入微的写法,就像把一个充满思想,性格明显的活生生的人放在了我的面前供我解析,越让我了解他的心理活动,我就越读的欲罢不能,同时不同的人凑成一个单位进行小剧场演出的效果也很有特点,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独白-众人的剧场对话,很有意思,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对这本书才看到第三部,但是忍不住想来发表一些看法了,要说我读不懂,我确实没读懂这这本书他到底想说什么。要我说读懂了,这种特别的心里描写手法又让我读的沉醉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突然感概,不同的作者带来的不同文学体验真的相当有趣。双城记就像一本规规矩矩的故事小说,情节丰富,峰回路转,人物联系紧密,读完让人感慨内容有多么的扎实。 巴黎圣母院更像是夹杂着建筑与艺术文化的悲情小说。 复活就是主人翁的自我救赎之路,但是该书说教意味太重,最后的结尾有点虎头蛇尾。 而最后陀的这本书,别具一格的心理写作手法也是相当相当有特色。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7-01 00:42回复
    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感觉和楼主的感受很相似,我觉得这本书的故事大纲其实非常简单,概括起来确其实就是一件发生在上流社会的情感纠葛。不过这本书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真的到了露骨的程度,有时候我常常能在一些人物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像是写加尼亚的这一段:“他注定要折腾的日子还长着呢。一方面深刻地、不断地感到自己缺乏才华,另一方面又不可遏制地想要证明自己是个最有独创性的人。”感觉放在很多现代青年身上都很契合。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讨论特别深刻的主题,只是展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在冷漠的社会中的无力感。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4-22 10:34
    回复
      描写上流社会的疯狂、恬不知耻和腐败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4-25 15:14
      回复
        我最喜欢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我喜欢的主要是他的深刻的心理描写。鲁迅称他为残酷的天才。我买了好几部特斯特耶斯基的小说。比如罪与罚,卡拉玛佐夫兄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5-08 08:34
        回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通过事件去触发思考的,这种思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也就是说,他写的故事情节你拆开来映射一下,是完全可能发生在当下的。这种写作方式对情节相当弱化,它只是一个引子。其实有点像戏剧的写作模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4-19 1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