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买卖吧 关注:42贴子:128
  • 0回复贴,共1

在不破坏太岁母体的情况下,怎样鉴别太岁的真假(修订版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不破坏太岁母体(即非侵入性)的情况下,怎样去鉴别太岁真假(这里不包含石太岁)(修订版5,20210710)
大多数人在得到一个完整的太岁时,都舍不得去破坏它的完整性,但对它的真假却总是放心不下(尽管转让者承诺它是真太岁)。如果采用仪器去鉴别,无论是显微镜切片观察法,还是无水乙醇鉴别法,都要损伤到太岁本身。能否在不损伤太岁((即非侵入性)的前提下鉴别出一个太岁的真假?相信许多人对此都非常关注。
笔者通过长时间认真观察、实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反复思考后,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逐条进行核对:
(1)称重。过一段时间(两个月、半年、或一年)就测量一次太岁的重量(最好每次测量时要重复测量20次以上,求其平均值,用平均值来代替真值),如果太岁重量是在持续增加,就可以断定是真太岁无疑;如果其值是恒定值,可能就是假太岁。因为太岁是个活体,是个生命体。既然它是个生命体,自然会生长、变大,但各个太岁由于其构成成分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处环境的营养丰富和贫乏不同、环境的热冷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等等,其生长速度(整个时期、或某个阶段)也会完全不同。这是最核心的一个鉴别点,也是真太岁应具备的一个必充条件。但要注意,太岁的生长非常缓慢,有些种类的太岁几十年都增加不了几斤,一般认为太岁的年增长率在5%左右。如果重量根本就不增加、或增加的速度太快(如红茶菌类东西),就要注意是否是真太岁了。
真太岁重量的增加与假太岁重量的增加是有明显区别的。真太岁重量的增加是符合生物的增长规律,是指数式增长,其重量是可以预测的(当然理论值与实测值会有误差,但其误差不应太大);而假太岁重量的增加(即泡水增大)不符合生物的增长规律,其增长曲线是不能拟合的。这些都在实验中已得到证实。
经过不断探索,太岁的生长规律2020.10.7被笔者揭示出来了。太岁的日生长规律为:y=a(1+bx),其中:y为太岁第x天的预测重量(单位:克),a为太岁的初始重量(单位:克),b为太岁的生长系数,x为间隔的时间段(天数);太岁的年生长规律(或生长模型)为:y=e**(b0+b1x),其中:y为第x年太岁的预测重量(单位:克),b0为常数项(单位:克),b1为系数,x为年数(单位:年),此公式不仅可以预测太岁的年增长量,也可以推算出太岁的生长年龄。
(2)水质变化。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如几年、几十年)不换水、但要通气,如果太岁的水质一直清澈无异味,不腐、不臭、不变质,则可能是真太岁,但这只是鉴别真太岁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水质发生变化,或变腐、变臭,则是假太岁无疑。因为真太岁本身具有吞噬细菌、孢子等功能,细菌、孢子是不可能大量存在的,而且真太岁还具有杀菌功能(如蚊虫叮咬后,涂抹一些太岁水,皮肤发痒处很快就不痒了;脚气的真菌经过太岁水数次浸泡后也可以被杀死),可长时间保持水质的不腐、不臭。但是,如果假太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物质,由于亚硝酸盐的缓慢释放,也会形成水质长时间清澈无异味,不腐、不臭、不变质。所以使用这一特性鉴别太岁真假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3)水温变化。既然太岁是个活体,那么这个活体是一个恒温活体,还是一个变温活体呢?大量的观察发现,太岁是个变温活体,它的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太岁不耐高温,水温65~70度就会被溶解而消亡。网上传言“放有太岁的水温要比同环境下自来水的温度低5~10度。”但笔者在反复实验、反复测量中发现︰太岁水温与同环境下其它液体的温度相同,没有区别。因此,靠测量水温不能区分真假太岁。
(4)水中悬浮物。如果仔细观察真太岁的浸泡液,就会发现太岁浸泡液中漂浮有大量丝状、絮状或片状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有人称之为太岁的排泄物,实际上它不是太岁的排泄物,而是太岁表皮的脱落物,而且这些脱落物已经死亡,没有生命了,就像人的头皮屑脱离人的头皮已经没有生命了一样。又据资料显示,假太岁(主要指由聚乙烯醇、107胶、明胶、硅胶、橡胶等等材料制作的工艺太岁)浸泡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形状的悬浮物(特别是被埋在地下若干年后出土的、表面有腐烂分解迹象的假太岁会更加明显)。因此,太岁水中出现各种形状的悬浮物只是判断真太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说具备这一现象就一定会是真太岁无疑。因此,不能根据太岁水中是否出现悬浮物来判断太岁的真假。
(5)观察浸泡液。如果离开太岁母体的浸泡液颜色第15天开始变色,有可能是真太岁。因为离开太岁母体的悬浮物第14天以后会变质,会导致水的颜色发生突变。而离开假太岁的水中悬浮物也会发生变质、变色,但它会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内变质、变色,而不是正好在第14天后这个特定时间点变质、变色,这主要取决于假太岁的构成成分。因为制假者为了防止人们打假,许多假太岁内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当然也具有致癌作用),可以保持其水质长时间不腐、不臭、清彻见底。因此脱落于假太岁表皮的悬浮物仍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至于这种防腐作用究竟能维持多长时间,没有资料佐证,就不得而知了。
(6)肉质颜色。在饲养太岁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如不经常换水、通气,或水环境有污染、加入其它东西,等等),就会导致太岁肉质(局部或整体、内部或外皮) 变黑,但经过频繁换水后(一般在48小时内),变黑的区域又会完全恢复到太岁原来的颜色。出现上述现象,也说明这个太岁是真太岁无疑。如果太岁被污染、变色,经过频繁换水后还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或者在恶劣环境下就根本不会发生太岁颜色的变化,则说明这个太岁是假太岁,因为聚乙烯醇、明胶、橡胶等材料制做的假太岁不会发生颜色突然会变黑的现象。但笔者不主张用太岁变黑的方法来鉴别太岁的真假,因为它对太岁的伤害很大,会导致太岁正常生长速度减缓、停止,甚至减轻太岁原有的重量。
(7)望、闻、问、切。“望”是指观察太岁的外表,看其是否像个活体,有无生命感;假太岁给人的感觉不是个活体,干吧吧的,没有生命感。有人用放大镜观察真太岁的表皮,发现不同地方的表皮都不一样,就像斑马身体表面各处的花纹不同一样。“闻”是指闻太岁的气味,新出土的太岁有一股土腥味,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太岁,其土腥味就非常淡了,也许就闻不到了。“问”是指询问太岁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一些信息,以判断其真假。譬如来源于新疆的太岁,假的就比较多;太岁来源不明或来源于某些销售网站的太岁假的也比较多;目前许多售卖假太岁的人,都是事先将假太岁深埋在地下,过上若干年后再挖出来充当真太岁,这就需要购买者认真去分辨了。“切”是指触摸、按压。真太岁的表面有肉质感,像生物体(如猪肉);而假太岁的表面光滑,甚至弹性十足,没有生命迹象。上述方法需要有长期把玩太岁、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会掌握,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新人难以掌握。
(8)医疗效果(这条看似与鉴定太岁真假无关,其实它也是鉴定真假太岁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即便是真太岁,如果它对人体毫无益处,可能还会有害(大约占太岁总数的20%),你还会要它、收藏它吗?)。人们对太岁着迷主要有两个目的:①收藏价值。太岁非常稀有,好的太岁(形状完美的太岁)更是一货难求。因此许多财力雄厚之人都在收藏太岁,毕竟太岁不怕摔打、好保存,且物以稀为贵,升值空间较大。②医疗价值。太岁被普通人热情追捧的最主要原因是:太岁具有医疗价值(除少数太岁对人体有害外,如重金属严重超标、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对人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破坏作用,等等。大部分太岁(80%以上)对人的肠胃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对皮肤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果太岁没有医疗效果,普通人对它是不会感兴趣的。太岁医疗价值的判断标准有两个:(a)个人的主观体验(这里面不排除安慰剂效应--心理因素)。如有便秘的人,喝了太岁水,大便畅通,不再便秘;有脚气病的人,经过太岁水的数次浸泡,脚趾不再发痒,溃烂处愈合;没有任何不良症状的人饮用了太岁水之后,突然放屁增多、出现早醒、舌头发麻(神经中毒),或者失眠,还有些患者(如癌症患者)饮用太岁水后自我感觉症状减轻,等等。(b)医学的客观检查、诊断和化验。通过医学手段给出检测结果,是对太岁最科学的评判。将太岁水饮用15天、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分别去进行人体医学化验和检查,就能够准确知道这个太岁对人体是有益、还是有害,需要不需要继续去饮用它的浸泡液、保留它。总之,对人体健康有帮助的太岁就是好太岁(不管它的外表形态是什么样子),值得去购买和收藏;否则,就没有必要去关注它了。
上述方法需要的时间虽然较长,但其判断的效果应当是肯定的。
如果真心要辨别太岁的真假,请不要相信“爱好太岁”之流采用狗眼法去分辨太岁的真假,那些方法是坑蒙拐骗的技俩,不是真正鉴别太岁真假的方法。要实事求是,走科学道路。


IP属地:云南1楼2021-07-10 19: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