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部落吧 关注:18,852贴子:684,712

极限个体佛姬的饲育心得与体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是阿银养佛姬的第四年了,前段时间在B站上晒的67g佛姬幼虫终于羽化了,85.22毫米!这记录破的不痛不痒,心有不甘。


IP属地:福建1楼2021-08-17 15:44回复
    早在2015年时候阿银看到了佛姬的照片,对佛姬的喜爱便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有幸入得一对佛姬:公虫72mm*母虫40mm,开启了佛姬的饲养之旅。


    IP属地:福建2楼2021-08-17 15:45
    回复
      这支佛姬来源于台湾,使用的是台湾木屑。到了我手里后,上来就给它们初代细木屑伺候,之所以用初代细木屑是因为,大部分兜虫品种适合细颗粒深度发酵的木屑,而大部分锹甲品种则适合粗颗粒浅度发酵的木屑。
      由于食材适应性的原因,19年养出来的第一代佛姬普遍不大,幼虫最重仅仅38g,最大仅仅65毫米。
      当时使用65毫米作为种公开启了第二轮繁殖。第二轮过程中,幼虫突破45g,最大纪录到了48g,羽化后出来了73毫米个体。


      IP属地:福建3楼2021-08-17 15:46
      回复
        在育种方面一般选择最大个体进行繁育,于是这只73毫米就作为了种公开始了第三轮繁育。但在经历了3代近亲繁殖后,基因问题开始大量涌现,第三轮虽然最大羽化了79毫米个体,但300多只蛹,仅仅羽化成功30只,90%的羽化失败率。


        IP属地:福建4楼2021-08-17 15:47
        回复
          为啥心有不甘呀,另外,第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17 15:47
          收起回复
            很无奈,被迫从仅存的30只中挑选种虫,并引入其它血线,最后仅仅选择了68毫米的个体作为种公,可谓一代不如一代。已经一年多过去了,这只种公目前仍活着,并迎来了子孙满堂,佛姬寿命一直很给力。


            IP属地:福建7楼2021-08-17 15:47
            回复
              在换血的加持下,后代质量明显提升,第四轮佛姬出现了一只bug级别的个体:62g;第二次称重时:67g;第三次称重时开始掉重:55g;之后进入了蛹期。羽化后85.22毫米!突破了此前日本创造的世界纪录。


              IP属地:福建8楼2021-08-17 15:48
              回复
                在68g之后,又出现了一只72g的bug级别个体,目前仍在增重阶段。不知道最后能羽化多大个体?(想不到吧?爷还有!手动狗头)


                IP属地:福建9楼2021-08-17 15:49
                收起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佛姬的转化率,佛姬的体长并不是随着幼虫体重增加而变长,因为大型佛姬的身体宽度也比中型佛姬宽非常多。这意味着,哪怕幼虫比普通幼虫大非常多,要破纪录仍然是很困难的,因为转化率存在问题,更多的幼虫体重变成了体宽,而不是体长。


                  IP属地:福建10楼2021-08-17 15:49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8-17 15:50
                    回复
                      虽然转化率影响体长,但是幼虫的体重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如何把幼虫养到最大?这里要提到几个概念。一是食材适口性,二是食材适应性,三是食材中的营养。
                      一、食材适口性
                      食材适口性就是发酵木屑被幼虫接受的程度。如果幼虫很容易拒食,也即适口性差,这会导致好基因得不到保留。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断变异,随时会出现超大个体。如果木屑的适口性差,幼虫大量拒食,就会导致优秀的基因无法保留下来。因此在研发初代木屑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适口性。
                      二、食材适应性
                      很多人会发现一个情况,从日本买的170毫米的长戟后代,到国内后怎么养都养不大,甚至150毫米都很难达到。于是大家猜测是国内木屑不行,营养不如日本木屑充足。这里要提到食材适应性,四川人喜欢吃辣,福建人去了四川,吃不惯四川的辣,甚至吃多了辣还会拉肚子。四川的饭菜明明很好吃,那为什么福建人吃不惯,吃多了还会拉肚子。原因是食物适应性,人和甲虫一样,在长期进食一种食物后,会对这种食物产生适应性,一旦食物发生改变,就会出现吃不惯,长不大,甚至拉肚子。但是在四川待久的福建人,回来福建后,吃什么都要加辣。可见食材适应性是可以培育的。甲虫幼虫也是如此,长期的食用一种木屑,可以让幼虫适应这种木屑,肠道也形成进化,可以更好的利用这种木屑中的营养。在台湾和日本,一般冲纪录个体采用三代冲刺法,祖孙三代虫都用同样的木屑,第三代会出现个体最大化。而日本的长戟幼虫用国内木屑养不大,很多也是食材适应性的原因导致的。
                      三、食材中的营养
                      大部分甲虫品种,它们在野外的极限个体,比人工饲养的极限大很多,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人工发酵木屑里加入了大量营养物质,但是养出来的虫就是没有野外的虫大。原因在于木屑的发酵工艺,野外的朽木,都是在常温、低温下进行腐朽,营养大多能保留。而人工制作发酵木屑,通常采用高温发酵,这一过程会大量破坏木屑中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等都会在高温中变性,这就导致人工发酵木屑虽然额外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但总体营养还是远不及野外的朽木。阿银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在发酵木屑的工艺方面,选择低温发酵,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木屑中的营养。有低温发酵技术的加持,就算无添加的木屑,营养也足以供给幼虫长成大个体,如果在低温无添加木屑基础上,再添加营养物质,营养丰富度就会超越野外的朽木,就能冲刺极限个体。阿银的超深度大兜土就是在这个理念下研发的,在无添加的初代木屑基础上,再添加额外营养物质。使得本来营养就足够的木屑,形成富营养化,这便是冲刺极限个体的秘诀。


                      IP属地:福建12楼2021-08-17 15:50
                      收起回复
                        以上三点就是冲刺极限个体与食材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谈血统。
                        同样体重的两只幼虫,成虫体长总会不一样。这是基因的原因造就的。如果我们筛选同样幼虫体重,成虫体长更长的基因进行培育,后代就会出现同样的幼虫体重,更大的成虫体长。
                        多次重复这个步骤,我们就能获得超大体长的血统虫,在血统幼虫和普通幼虫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血统虫能比普通虫,成虫多不止1厘米。这就是破纪录的关键。


                        IP属地:福建13楼2021-08-17 15:51
                        收起回复
                          国内佛🐔权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17 15:51
                          回复
                            因为在幼虫体重达到生理极限无法再提升的情况下,血统多转化1厘米体长,就能多突破一点纪录。这就是血统带来的好处。
                            在饲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食材+血统这一套组合拳,就可以达到超越极限的效果。
                            不过这次破纪录的佛姬是无血统的。可以预见,在未来血统培育出来后,我们将会创造更好的记录。
                            时光荏苒,再回首感慨万千。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和陪伴,阿银终有微末成绩得以证明饲养技术和木屑水平,愿不止于此。


                            IP属地:福建15楼2021-08-17 15:52
                            回复
                              阿银nb就完了,顺便问问下个月惊喜是什么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1-08-17 15: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