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寡糖吧 关注:23贴子:303
  • 1回复贴,共1

褐藻寡糖在动物饲养方面的抑菌性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饲料中添加少量寡糖,能改变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相,提高动物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降低消化道和畜产品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数(杨曙明,1999).目前研究较多的饲用寡糖有甘露寡糖、乳寡糖、果寡糖等,而海洋性寡糖用于饲料添加剂则报道很少。
海带是海洋大型经济藻类$,海带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等功效(钱风云等,2003)。褐藻酸钠是海带细胞壁多糖,在海带中含量较丰富。本文研究褐藻寡糖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海带的深加工和海洋藻类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褐藻寡糖抑菌试验
将培养过夜的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按2%比例分别接入含褐藻寡糖0%、0.5%、1.0%、1.5%、2%的5组肉汤培养液中,分别将各组培养液摇匀后分装入11支无菌试管中,每支试管5ml。将各组试管置37°摇床培养,分别在0/1/2/34/5/6/7/8/9/10h从各小组中取出1支试管,以未加褐藻寡糖的无菌培养液为对照,分别测其OD600,记录数据,以OD600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生长曲线(沈萍等,1999)。
研究分析发现不同浓度褐藻寡糖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同浓度的褐藻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褐藻寡糖的浓度变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变化不明显。
寡糖对动物的功能性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机体内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相的形成,阻止外源性病原菌在肠道内停留和繁殖。
2)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
甘露寡糖及其类似物是唯一具有结合外源性病原菌的寡糖,能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α-D-甘露糖同样具有特异性识别菌类细胞壁表面蛋白的功能,该功能可能减少细菌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结合机会。当甘露寡糖存在时,拥有甘露寡糖型类几丁质的大肠杆菌便不再吸附于动物细胞之上,从而降低胃肠道疾病(陈文斌和艾薇,2004)。
3)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褐藻酸钠是由L-古罗糖醛酸(G)和D-甘露糖醛酸(M)为单体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多聚D-甘露糖醛酸和多聚L-古罗糖醛酸以不同规则的排列顺序分布于分子链中,其降解产物含有寡甘露糖醛酸片段、寡古罗糖醛酸片段。
通过研究发现褐藻寡糖在体外对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致病生长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寡糖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这为研究海藻寡糖对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和开发新型海藻饲料添加剂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摘自: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3KJD170032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 陈 丽 张林维
江 苏 省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薛婉立


IP属地:山东1楼2021-09-12 20:00回复


    IP属地:山东2楼2021-09-12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