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李琰吧 关注:325贴子:2,138
  • 3回复贴,共1

★历史之巅★ 冰坛梦――记第十五届冬奥会金牌得主李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冰坛梦――记第十五届冬奥会金牌得主李琰
2010/4/14 13:17:00 来源:梁亚萍
冰坛梦(一)
――记第十五届冬奥会金牌得主李琰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八年,中国龙年。
         在地球的另一边,加拿大的名城—卡尔加里,正举行着第十五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在正进行的项目是1000米短跑道速滑,上百架摄像机、录像机,象瞪圆了的眼睛,对准起跑线,主裁判高举着电子发令枪,空气凝聚着,人心绷得紧紧地……
         起跑线上斜着身子站着六名待令即发的运动员,非洲的、美洲的,白色的、黑色的、棕色的,个个身高体大,象大鹏,象鸢鹰,象山鹫。
         在这些高大运动员的中间,夹着一个身高仅有一米五八的中国姑娘,要不是那枚鲜红耀眼的国徽惹人注目,谁也不相信这只娇小瘦弱小的燕子,敢于在鲲鹏之间起飞。
         燕子从两名欧洲运动员的臂膀下飞过!
         燕子又从一名美洲运动员的大腿边掠过!
         燕子越飞越快,鲜红的国徽拉成一道耀眼的红光。
         电子计时器不停地眨着眼睛,一分、一分二十秒、一分三十秒、一分三十九秒!
         燕子的双翅一收,全场轰动!
         掌声雷动!
         人声燥动!
         中国选手李琰,以一分三十九秒的成绩,刷新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一向与中国无缘的冰上金牌啊,而今落在了中国小将手中!
         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祖国啊!飞越关山的电波,是否已给您带去喜讯?!
         疼爱女儿的妈妈啊,您是否正座在电视机前掉泪……
         李琰用手背轻轻地抹了一下脸,此时此刻,她想的很多,又想的不多。
         突然,她想起来了,今年我20岁,20岁的我是中国的龙年!
         这是梦吗?
         她问自己。
         这不是梦。
         世界回答她!
童年追梦
         富有传奇式的宝泉岭,有着一串美丽动人的传说。
         从前,宝泉岭的山脚下有一眼古泉,汩汩长流,四季不断,人称此泉为“宝泉”,此岭为“宝泉岭”。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曾留下英雄赵尚志烈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身影,曾留下老一代垦荒战士艰苦奋斗、开荒建场的业绩,曾留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副主席三次亲临视察作过的指示。



1楼2010-04-22 09:53回复

             李琰更加刻苦了。靠天资聪慧,靠自强不息,靠刻苦努力,1982年1月,首次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省五届简装运会就取得速滑赛少年组全能第三名的成绩。1983年1月在吉林省全国少年速滑比赛中,又夺得少年乙组单项冠军。
             翌年5月,李琰被选调到牡丹江市体工队。并由原从事的长跑道速滑,转为短跑道训练。
    少年搏梦
             短跑道速滑,1981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它是在室内周长为111.12米的椭圆型冰球场地进行的速滑比赛,场地小,弯道多,选手们在狭窄的跑道上对抗,技巧性强,竞争激烈,在速度上不可能超过跑道周长(400米或33.3米)大的速滑项目。冰雪界专家认为,短跑道适合中国人。尽管这个项目当时只有几个国家开展,还未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其自身特点预示着它有可能在世界上普及。国家体委决定,在国内开展短道速滑训练。随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几个地区相继建队,但队员多是从长跑道速滑转过来的,李琰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长到短的转变,对每个运动员来说,都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由于不适应,李琰吃了许多苦头,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不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黎明黄昏,运动场上经常闪动着李琰那瘦小文弱的身影。正当她满怀信心积极投入艰苦训练的时候,不幸的打击一步步向她逼近。
             1984年11月上旬,全国速滑选拔赛在省城哈尔滨冰上基地拉开帷幕。赛场上每个运动员都奋力拼搏,准备创造出最好的成绩,向党交满意答卷。李琰也不示弱,以每秒10米的速度滑行,突然,脚底一歪,李琰的整个身子冲出跑道,撞在坚硬的围墙上。
             这一跤摔得好重啊,左腿骨四头肌断裂。
             哈医大医院的名医为她做了修复手术,里外缝了37针,教练望着徒弟那受伤的腿,禁不住鼻子一酸眼泪落了下来。按一般规律,作为速滑支撑点的左腿受伤,就意味着冰上生涯的结束。
             李琰的心像镜子一样透明,她望着像慈母一样的教练,一种敬爱的感觉油然而生,伤痛并未使她伤心、落泪,她反倒去安慰教练,像是教练生了病。
             “你伤好后有什么打算?”
             “改行吧!”教练试探李琰的心思。
             “不,我不能半途而废。伤好,我还要回到冰上去。”李琰回答得非常坚决。
             “有这样的好队员,拼命也要把她扶起。”李琰的个子在教练的心中突然长高了。
             年仅16岁的李琰并未因左腿受伤而就此罢休。出院后,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中。由于伤腿不能承担大力量,她就借着护膝和绷带的拉力进行小量训练。由于支撑点不牢,她一溜歪斜地走在冰上,伤口经常被摔出血,可她全然不顾,顽强地坚持着,坚持着……
             该给家里写信了。是忘了?不!
             “妈妈,女儿只是受了点轻伤,以前不敢告诉您,怕您担心,现在好了,可以滑冰了。”
             李琰正是在这转业改行和伤痛的考验中毅然地走过来的,学女排,争第一,摔倒了,再爬起,腿伤算什么,它并不能阻挡中华健儿们为祖国争光的坚强信念。
    


    3楼2010-04-22 09:53
    回复

               做李琰的母亲该是何等的辛苦。李淑兰待女儿的准则是,别人有的,李琰要有,别人没有的,李琰也要有。只要听说有车去李琰集训的地方,就要给女儿捎去成箱成筐的苹果、桔子、冻柿子等。她发誓:酬我女儿志,壮我女儿威。李琰一分钱也不能缺,只要她提出一个钱字,二话不说,寄!
               仅仅五年,李庆祥夫妇就给李琰投资一万余元。
               可怜天下父母心!
               艰苦和挫折磨练了李琰的意志,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她在冰坛上站稳了脚跟。那柔弱骄小的身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爆发力。
               1987年3月初,李琰在参加第六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室内短跑道女子3000米接力赛中,同队友一起夺得了第三名,并打破了全国纪录。同年3月,在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室内短跑道速滑赛中,她一举夺得了女子全能和1000米、3000米的三块金牌。
               年底,在中日对抗赛中,她打破1000米的全国纪录,获该项目第四名。
               1988年一、二月间,又先后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室内短跑道速滑冠军赛及在美国举行的世界短跑道速滑锦标赛,三次打破全国纪录,并夺得一项第一名,成为中国冰坛上一颗新星。
      青年圆梦
               世界瞩目的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即将拉开战幕的消息传来,给中国冰雪界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忧虑。中国冰坛沉寂20年,连续参加三届冬季奥运会都无声无息、“全军覆没”。人们担心此届对中国选手来说,仍然是“交学费”。行家们评述,我国冰雪运动总体水平落后于世界水平10-20年。冰雪运动极可能阻碍中国体育有腾飞,冰上运动必须打翻身仗。
               由谁来填补这个空白?又由谁来实现这从零开始的艰难突破,作为中国人尤其是冰上健儿们,谁能扑灭心中燃烧着的那一团希望之火。
               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前,国家女子短跑道速滑队教练辛庆山,带领全队加紧苦练:“这是我们崛起的良机,决不能错过。”
               1987年5月,27岁的辛庆山独掌教鞭,担负起国家女子短跑道速滑队的主教练的重担。组队伊始,李琰、李金艳、乔晶、张艳梅等一下子适应不了辛教练的大强度、高质量的训练要求。过去她们做陆地模仿蹬冰步,一口气可做50分钟,可按辛教练的标准,最多能走3分钟。半年后,四位姑娘参加中日对抗赛,成绩大幅度提高。昔日的队友望尘莫及:“我们服了!”
               1988年1月份,中国队赴美参加世界锦标赛,李琰等四位姑娘的实力与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强手不相上下,她们看到了希望,在十五届冬奥会未揭幕前,李琰和队友们就赶到加拿大参加预选赛,经过顽强拼搏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才拿到去卡尔加里表演的“入场券”。
               1988年2月13日,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在加拿大西部城市卡尔加里隆重开幕。在《相会在一起》的主题歌声中,参赛的5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旗、会旗冉冉升起,中国运动员步入会场,在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下,李琰挺胸昂头,迈着稳健的步伐随着队伍来到会场。看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月21日晚,赛程已经过半。前8天,中国代表团运动员的成绩是:七个项目中,最高成绩第14名,最低成绩第64名,中国似乎“没戏了”!
      


      5楼2010-04-22 09:53
      回复

                 我国最有希望在第十五届冬奥会上获得较好成绩的女子速滑选手王秀丽和叶乔波,因赛前训练时不慎受伤,只得退出比赛,已提前离开卡尔加里,22日深夜返回北京。
                 形势非常严峻。短跑道速滑要获得表演项目的奖片片牌,需要闯预赛、复赛和决赛三道关卡,稍有差错将功亏一篑。
                 这不,中国队出师不利,队友李金艳、乔晶在预赛中被淘汰,张艳梅虽通过预赛,但能杀出复赛。李琰只得孤军作战。
                 2月22日晚,李琰自信地站在500米的女子跑道速滑决赛的起跑线上。
                 发令枪一响,李琰冲出起点。
                 前来助战的中国留学生见李琰夹在三名人高马大的加拿大和荷兰选手之间,不禁为她捏把汗。
                 “只要坚持到底至少可拿到第四”,辛庆山教练暗暗为李琰这个好名次感到欣慰。然而,好却出人意外地获得了铜牌,成绩是48秒84
                 五星红旗终于在第十五届冬奥会赛场上冉冉升起,人们欢欣鼓舞。
                 23日,李琰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复赛时,强手如林,她所在的组里有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选手,当时她面临着两种选择。
                 其一,她可以不拼,保存体力,只要能取得决赛资格,力争决赛夺金牌。
                 其二,可争取在复赛时打破世界纪录,决赛时做好最后的冲刺。
                 前者获金牌的保险系数大,后者则冒风险,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金牌、纪录都丢。她毅然选择了后者,按照辛教练的部署,冲击世界纪录。
                 发令枪响后,李琰迅速抢占了第二的位置,时而隐敝在领先的日本选手山田由美子身后,时而滑到前面冲一下,打乱其她选手的节奏,干净利落地压了两个小弯,超过了前面的日本选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
                 2分34秒85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罗列,这是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健儿参加冬奥会以来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它比日本名将狮子井英子保持的原纪录快了2秒07
                 然而,李琰因复赛消耗体力太大,在决赛时却未能滑出这个好成绩,只获得了这个项目的铜牌。
                 2月25日,这是一个中国冰雪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李琰在第十五届冬奥会上演出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为中国在冬奥会上夺得第一枚金牌,打破了第二个世界纪录。
                 1000米决赛对中国队十分有利,李琰和队友乔晶、李金艳都获得了决赛权。6名决赛选手中国队占了一半,另外3名是加拿大和荷兰选手。
                 决赛第四圈,卡尔加里体育场轰动了。李琰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乔晶紧随其后,李金艳滑在最后。突然,形势起了变化,两名加拿大选手插了进来,迫使李琰与乔晶分开,干扰了辛教练的决赛战略。两名中国队员又不能自我保护,万一被冲撞摔倒将要前功尽弃,失去胜利的机会。身后的两名加拿大队员紧紧咬住李琰不放,观众席上震耳欲聋的叫喊声、跺地板的轰隆声一浪高过一浪。只见李琰不急不燥,舒展右臂,几个长滑加快了速度,过弯道时,左手轻轻拄地,流星般地掠过冰面,加拿大选手被甩下四五米远。
        


        6楼2010-04-22 0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