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全面战争吧 关注:102,387贴子:4,431,437
  • 8回复贴,共1

转:李维笔下罗马军团的“三线轮换”的一种可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罗马军团在战场上对敌人进行标枪投掷的时间,可能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肉搏时间反而比想象中少得多
2l链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01 11:15回复
    https://www.zhihu.com/answer/2249390975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01 11:15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01 14:53
      回复
        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要说战场前后排轮换,这个说法其实古代中外都有,《ROME》美剧里面的前后排轮换看上去比较合理。


        IP属地:浙江4楼2021-12-03 11:09
        收起回复
          我觉得传统理论(链接文章里图7那种)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也并不用死板地认为那是什么标准流程)。那种战线级别的“轮换”更可能是在非接战状态下完成的,所以和文章里说的“近战过程中不可能有退有进地轮换战线”并不矛盾。
          实际操作其实可以参考三十年战争那段时间欧洲试图复刻古罗马队形的各种实践。
          具体来说,各战线之间实际上留有相当大的距离。敌人步兵如果是进攻方,肯定是要结阵推进,速度不可能很快。而退却的己方却不需要保持队型(通常是溃退了,也没有队型……),可以迅速后撤。所以,各战线之间的距离如果留得合适,就足以保证有时间让自己人通过,然后封闭间隔,重新组成战线。而如果敌人是防守方,站定不动,那就更有时间完成上述操作了。
          关于间隔的问题:间隔是为了能让自己人迅速通过而不会扰乱第二线的队型。至于间隔的宽度等于“中队的宽度”,我觉得应该是为了方便在接战前填补这个空隙(图7里,后半个中队向前填补间隙),而不是为了让第一线以完好的中队队型通过,因为退却时完全不需要保持队型,退却的人可以在第二线后面安全地重整。
          “三线”说到底是一种留预备队的思路,并不是为了死板地打出“轮换”(甚至不一定要三线)。在高卢战记和内战记里面,后面战线的士兵也可能被调向侧翼抵挡迂回的敌人(第一卷对高卢的某场),或者是投入关键点打破局面(法萨卢斯的“第四线”)。


          IP属地:北京5楼2021-12-06 16:43
          回复
            罗马人那么多败仗,也说明了所谓三线也没强到哪里去
            而且一般来说,变换越多出错越多


            IP属地:广东6楼2021-12-07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