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记不住的...吧 关注:16贴子:55
  • 4回复贴,共1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 大元帝国人分四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元帝国,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面对这种政权,汉民族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大元帝国的民族政策,难免会有许多文学化、夸张性的描写。
最夸张的说法就是,蒙古人拥有汉人的初夜权。说得具体点,汉人娶妻前,第一夜先得送到蒙古老爷那里。
其实呢,类似的内容,根本就不经不起推敲。
我们知道,大元帝国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第三等人是汉人;第四等人是南人。
但是,蒙古人也有奴隶,也有穷得需要卖儿卖女卖老婆的穷苦之人;南人也有高官,也有奴仆成群的富贵之人。
总的来说,在一个阶级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通常就是阶级矛盾,而非民族矛盾。
因为类似的原因,社会底层所受的压迫,通常更多的是源于阶级压迫,比如,压榨、剥削朱元璋一家人的,通常都是本民族的地主、富户,似乎看不到蒙古人的痕迹。
而且从当时留下来的讨元檄文去看,也没有谁强调人分四等这回事;这本身就证明,对于普遍老百姓而言,所谓的人分四等,并不是多让他们深恶痛绝的。因为绝大多数底层百姓的不幸生活,都是各种本民族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土豪劣绅造成。


IP属地:山西1楼2022-01-28 10:50回复
    我写到这里,也许已有人感觉,我这是替蒙鬼子洗地。
    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如果没有广大的汉人、南人拥护大元帝国,刘福通振辟一呼时,大元帝国就已土崩瓦解了。
    一切是显然的,蒙古人,在数量上就处于绝对劣势。
    更主要的是,在元末,蒙古铁骑早已不是从前的蒙古铁骑了。当时的蒙古铁骑,恐怕早已成了阿卜、阿卜的代名词。换而言之,一看敌人杀过来,都是只会高呼,跑、跑、跑,赶紧跑!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大量汉人义士、志士愿意保家卫国,大元帝国灭亡,也就是分分钟钟的事。
    这就好像,满清入主中原时,八旗军,那就是英勇善战的代名词;但是在康熙初年的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已不堪一击了。如果大清帝国真靠这种军队保卫,吴三桂绑起一只手来,也能打得康熙皇帝跪地求饶。
    其实呢,吴三桂如果胜利了,天下肯定会变成大汉民族的天下。单就民族矛盾而言,吴三桂他再不是东西,大家也应该跟着吴三桂改天换日啊!
    问题是,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坏人,谁会没事扯这种民族大义呢。因为在大家心目中,满清的统治,比明朝的统治好多了。


    IP属地:山西3楼2022-01-28 11:36
    回复
      至于到了洪秀全叛乱时,所谓的八旗子弟,更早就成为酒囊饭袋的代名词;如果大清帝国就靠这种军队护卫,洪秀全绑起两只手,也能打得满清皇帝跪地求饶。
      问题是,架不住有无数愿意为大清帝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汉族好男儿啊。事实上,当时中兴大清帝国的主要功臣,清一色的都是汉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他们率领的广大汉民义士。如果大清帝国真靠八旗子弟保卫,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呢?
      刘福通扯旗造反后,大元帝国的处境,与洪秀全造反后的处境,那是惊人的相似。
      最初,大元皇帝派出一枝据说很精锐的蒙古铁骑前来镇压。但是看到红巾军杀过来,这些蒙古将士,都是齐声高呼阿卜、阿卜。阿卜是蒙古的音译,意思是说,走、走、走,赶紧走!跑、跑、跑,赶紧跑!
      看到蒙古所谓的精锐铁骑就这副德性,人们一时恐怕都有穿越回抗战神剧感觉,总而言之,蒙古鬼子也太面了吧,蒙古鬼子也太菜了吧。我们不赶紧加入杀鬼子的行列 ,就等于放弃了到手成为英雄的机会。
      于是,刘福通大旗所指之处,一时间红巾军万万千千,而且所过之处,那就是好像抗战神剧中杀鬼子的场景,总而言之,打得鬼子魂飞胆散,打得鬼子躺倒一地。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恐怕都感觉,大元帝国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而且已开始论天计算了。
      但是,这就好像,洪秀全事业正风生水起之时,曾国藩突然横空出世了。
      刘福通干得正风生水起,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王保保突然横空出世了。


      IP属地:山西4楼2022-01-28 11:36
      回复
        察罕帖木儿是蒙古人(咬文嚼字细考证说,他是乃蛮人,也可能是色目人),但是察罕帖木儿显然早已汉化了,而且汉化的非深。
        第一、察罕帖木儿,经常以李廷察的名字行走江湖。
        第二、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嫁给了一个姓王的汉人。
        第三、察罕帖木儿的养子,也就是他的接班人,名叫王保保(他姐姐的儿子)。
        第四、察罕帖木儿,曾经参加过汉人的科举。虽然没有成为进士,但是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看出他汉化之深。
        当时,察罕帖木儿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名叫李思齐。
        李思齐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汉人。
        李思齐当时,也是一个乡村级的大佬,振臂一呼,估计也就只能拉出几百人。但是架不住他们都有一颗深爱大元帝国的心,更架不住有众多深爱大元帝国的汉民义士愿意支持他们,所以他们的力量壮大的很快。
        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合作的结果,就是很快让红巾军啃到了硬骨头。
        面对他们这种自发的、英勇的、保家卫国的行为,大元帝国皇帝就决定好好封赏他们。于是,他们都是一跃成为大元皇帝亲封的市师级大佬。
        看到大元皇帝如此赏识,他们更是一副要抛肝输胆的要保卫大元帝国。然后呢,他们的江湖地位就一天比一天高。


        IP属地:山西5楼2022-01-28 11:37
        回复
          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王保保在元末的江湖地位,绝不逊色于清末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一方面,大元帝国可以避免灭亡于红巾军之手,就是靠他们积极抵抗;另一方面,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王保保后来都大元帝国最有权势的大佬之一。
          我们现在的问题来了。如果大元帝国的民族政策,真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你说李思齐这种汉人,一心忠于大元帝国,这叫什么事呢?
          事实上,如果大元帝国的民族政策,真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他有什么好神气的?
          问题是,当时的史书也好,近现代的史书也好,都也没有把他们当成反面人物去写啊。
          虽然说,朱元璋北伐时,王保保之类的人,提出了温和的批评;总而言之,好好的汉家男儿,却是偏偏甘心给蒙古鬼子效力。
          《讨元檄文》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但是,在天下尘埃落地之地,大明帝国也得对他们提出表扬,总而言之,他生是大元人、死是大元鬼,值得大家学习。
          《明史》: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当然了,后世的历史书,对他们这种行为,也表现高度认可,总而言之,忠义之士。
          《新元史》:扩廓帖木儿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儿),然崎岖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谓之奇男子,谅矣哉!


          IP属地:山西6楼2022-01-28 1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