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李琰吧 关注:325贴子:2,138
  • 4回复贴,共1

【琰续辉煌】李琰:爱的教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琰:爱的教育
    
         在采访《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编剧张雅文时,我从这位前滑冰运动员那里,对冰雪运动有了一点常识:这项看上去飘逸舒扬的运动,实质异常酷烈。在那些滑到国际赛场的运动员身后,不知“摔倒”了多少人。
    
         一位名叫李琰的女子,也曾于16岁那年在晶莹中潜藏着巨大危险的冰上摔得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她在一年后“爬”了起来,并在日后罕见地成为一个在冰雪世界两度开创历史的人。
    
         第一次开创历史时,她是一名代表祖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那是1988年和1992年,在短道速滑中,她分别让嘹亮的国歌第一次响彻冬奥赛场,第一次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那个圣洁的地方冉冉升起。
    
         第二次开创历史时,她是中国国家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她带领下的队员,先后4次,让国歌和国旗同时在温哥华冬奥赛场响起和升起。在开创这项历史之际,她被称为“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如今,她作为主教练开创历史的2010年冬奥会的旗帜已在美丽的温哥华徐徐降下,但一股温暖的力量却在我的心海里发酵得日益浓厚。与此同时,几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王跪地、周洋扑入教练怀抱、那句“孩子,你真棒”。
    
         在王强势摘下女子500米金牌后跪地谢恩时,孤陋寡闻的我始知冰场栏杆外那个被如此隆重感恩的优雅女子就是李琰。后来,在90后女孩周洋夺冠后扑进她的怀抱,她说“孩子,你真棒”之时,我因被这“爱的互动”场景深深感染而热泪盈眶。
    
         从那一刻起,我久久在想:“孩子,你真棒”这几个字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赏识和赞美,可又有几个中国孩子曾经得到?因为传统观念的阻碍和“爱的能力”不足,中国的父母和师长常常在赞美和赏识孩子方面显得吝啬。今天,即使在文化教育领域,赏识意识也才开始萌芽,搞体育的李琰,观念为何如此“超前”?
    
         带着这个问号,我开始去“读”李琰。原来,在作为一个优秀运动员退役时,她选择了去大学深造使人生底蕴丰厚起来。大学毕业后,在面对出国当教练的机遇时,她因为对速滑的爱而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在因执教成绩优异而入职美国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后,她置身美国各支国家队的训练基地,“每天不停地通过听各种学科最优秀专家的课”,来充实自己,进而“彻底完成了执教生涯的升华”。在美国也带出了好成绩的情况下,她听从祖国召唤回到了中国——温哥华冬奥会,是她交大考答卷的时刻。
    
         我们欣喜地看到,李琰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份是关于金牌的,另一份是关于育人的。
    
         她的前一份答卷令人叹为观止,后一份又何尝不是如此?她把一个优秀的人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爱、对运动员的爱全情释放,让王和周洋这些85后和90后的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的目标、什么叫团队力量、什么叫奉献、什么叫拼搏在学到这一切的同时,她们也学会了“爱”。
    
         谁敢说,激发她们搏击金牌万丈豪情的,不是对祖国浓烈的爱?在夺得首枚奥运金牌后,小周洋那道让贫寒的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泪光里藏着多少对父母的深情?而在把第三块金牌挂在胸前之后,王让国家留住已把家建在美国的恩师李琰的话中,在师徒情之外,是不是还有对国家速滑大业的责任?
    
         意大利人亚米契斯于100多年前创作的《爱的教育》中所描写的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被认为“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在我心中,从李琰心灵深出发散出来的,正是这样一种爱——她还让我们看到,在种下爱的“种子”后,一颗美好心灵如何以爱育爱。
    
         ——李秀平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3月下半月期)



1楼2010-05-14 22:23回复
    我们欣喜地看到,李琰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份是关于金牌的,另一份是关于育人的。


    2楼2010-05-14 23:42
    回复
      我们欣喜地看到,李琰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份是关于金牌的,另一份是关于育人的。
      下面注意队形~~~~


      3楼2010-05-15 10:19
      回复
        我们欣喜地看到,李琰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份是关于金牌的,另一份是关于育人的。


        4楼2010-05-15 12:57
        回复
          我们欣喜地看到,李琰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份是关于金牌的,另一份是关于育人的。


          5楼2010-05-15 1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