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吧 关注:30,666贴子:78,586
  • 1回复贴,共1

商品混凝土质量现状及管控措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的新建和改造,商品混凝土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完善,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最大隐患,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有管理层面的因素。本文对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现状以及如何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有效管控质量做出了阐述,以促使商品混凝土企业重视质量,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持续成长。
1 目前质量的管控现状1.1 原材料进出厂质量关把控难度大商品混凝土企业上游产品砂石料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有力或有效的质量管理及监督的机构依据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和指标来统一管控,砂石的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仅仅依靠下游的混凝土企业和相关使用单位自行管控,属于订制品批量生产流程。
由于受资源枯竭和地域环境及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响,企业通常会采购和使用不同品质或混合的原材料,如人工砂、山砂、河砂、卵石、碎石、混合石等,致使不同源头、不同工艺、不同品质的原材料同时或混合使用,各个企业的控制标准和要求有时差别很大,直接影响混凝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商品混凝土企业对进厂原材料质量检测及管控把关受材料短缺或检验时效性的影响而时好时坏,其中不乏人情关、金钱关等影响因素,相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国有企业在原材料的管控上受流程、环节和多重领导的管理,质量把关更为忧患。
材料采购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与材料料供应商斗智斗勇,企业严防大批量进厂的材料中掺加不合格品,依次充好,但也不乏有串通一气,违法乱纪的行为等。


IP属地:广东1楼2022-05-17 21:31回复
    1.2 质量意识不强,节点不清,责任不明质量是涉及到公司内所有职能部门和所有人员的一项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参与或管理质量,每一个环节都要控制质量,质量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共同协调和管控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结果,企业应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明确界定和分配质量活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职能重叠谁都不负责任或职能空缺造成无人管理的现象。
    (1)企业领导及其他人员的质量管控意识及思维主体狭隘,认为质量工作仅仅是试验人员的职责,忽视了质量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及控制的质量意识。
    (2)因原材料波动和节点质量管理的缺乏,以及体制流程上的限制,技术质量人员日常的工作重点均是忙于对出厂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客户需求的管控,企业其他控制节点对过程质量的管控无力、无序,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在忙于“救火”日常均在协调工程项目上的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和混凝土浇筑队伍方的不同需求和关系,当出现问题考核时通常只追究质量人员的责任和失职,致使质量管理恶性循环。
    (3)企业的主管领导通常在市场压力和量款压力下,压减质量管理的力度和人员配置,不能从流程上、制度上、考核机制上对质量管理流程和制度上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普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首保量款,质量只求无大过的思想和现象。
    (4)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的岗级待遇、工作压力和质量安全风险和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相比,如生产、营销、财务、行政的差距较大,晋升机会和通道较窄,导致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大,普遍存在技术质量人员流失的现象。
    1.3 外加剂是“万能药”,可解决一切质量问题外加剂单位在受市场及资金的压力下,也是尽量压减成本,加之混凝土企业砂石料、粉煤灰、水泥等材料的变化及质量波动,致使外加剂自身品质和服务品质下降,导致不能及时调整和混凝土的相适应性。
    因混凝土企业质量人员的失职、失责或不当行为的存在,在外加剂的减水率、经时损失、抗压强度比、凝结时间差等技术指标把控不严,在生产使用中只能靠提高掺量来解决混凝土的和易性、保坍性和施工性。
    大多数商品混凝土企业技术质量人员因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欠缺,通常只能依赖通过外加剂的品质来调节混凝土性能或施工性能来管控质量。
    1.4 运输泵送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在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过程中,通常由于管理不严,质量人员和运输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出现了运输车在装料前未将罐内积水排尽,运输车在运送时停止和不按要求转动罐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或在供应运输中,由于市政交通十分拥挤出现车辆堵塞问题,造成运输时间长坍落度损失大;现场施工管理不严,现场加水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同样在泵送过程中,如果不按规定规范操作也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混凝土和易性差造成石子堵泵等,不能及时解决都给混凝土的质量留下了隐患。


    IP属地:广东2楼2022-05-17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