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从前端到后端的跨界】
现如今的HiFi圈,产品只局限在单一种类器材的品牌已经非常罕见了。为了应对发烧友层出不穷的需求,拥有一定技术积淀的HiFi品牌也在尝试跨界,推出多样化的器材。
但对于长久以来和品牌陪伴成长的老烧友来说,想要跳脱出对品牌认识的旧印象,并认可新产品,是需要一段较为漫长的历程的。
说到这种“跨界”,这几年烧友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做播放器、解码耳放等等前端器材的品牌在耳塞领域的布局。如果问我有哪个品牌的跨界让我印象最深,山灵也许会是我最先想到的品牌之一。
了解山灵历史的烧友都知道,这个品牌发展到今年已经有34年之久了。从便携的风潮席卷HiFi圈至今,以台机起家的山灵不断尝试推出便携播放器、蓝牙耳放、小尾巴、桌面播放器等等各种形态的器材——当然,也包括各种形态的耳塞。
我对山灵的耳塞并不陌生。自几年前山灵推出ME圈铁系列耳塞以来,后续的几款比较重要的塞子我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把玩经历。应该说,这些塞子倒也不乏佳作,但大部分都还定位于入门级到进阶级的档次,产品线的成熟度还不能和山灵便携播放器相媲美。不过,近一年来,山灵也开始在中高端耳塞方面发力,我也看到周围有不少烧友用M9或M7播放器来和山灵耳塞搭配组成“西装套”了。
今年春天,我试听到了MG600。与市面上一些系列耳塞首作追求四平八稳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款MG动圈系列开山之作有着独特的个性,拥有相当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试听过MG600之后,我对这个系列后续的型号满怀好奇——以山灵这么多年来调校声音的经验来看,接下来山灵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作品?
而当最近MG800问世时,我认为,它似乎给了我一个符合预期的答案。

现如今的HiFi圈,产品只局限在单一种类器材的品牌已经非常罕见了。为了应对发烧友层出不穷的需求,拥有一定技术积淀的HiFi品牌也在尝试跨界,推出多样化的器材。
但对于长久以来和品牌陪伴成长的老烧友来说,想要跳脱出对品牌认识的旧印象,并认可新产品,是需要一段较为漫长的历程的。
说到这种“跨界”,这几年烧友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做播放器、解码耳放等等前端器材的品牌在耳塞领域的布局。如果问我有哪个品牌的跨界让我印象最深,山灵也许会是我最先想到的品牌之一。
了解山灵历史的烧友都知道,这个品牌发展到今年已经有34年之久了。从便携的风潮席卷HiFi圈至今,以台机起家的山灵不断尝试推出便携播放器、蓝牙耳放、小尾巴、桌面播放器等等各种形态的器材——当然,也包括各种形态的耳塞。
我对山灵的耳塞并不陌生。自几年前山灵推出ME圈铁系列耳塞以来,后续的几款比较重要的塞子我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把玩经历。应该说,这些塞子倒也不乏佳作,但大部分都还定位于入门级到进阶级的档次,产品线的成熟度还不能和山灵便携播放器相媲美。不过,近一年来,山灵也开始在中高端耳塞方面发力,我也看到周围有不少烧友用M9或M7播放器来和山灵耳塞搭配组成“西装套”了。
今年春天,我试听到了MG600。与市面上一些系列耳塞首作追求四平八稳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款MG动圈系列开山之作有着独特的个性,拥有相当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试听过MG600之后,我对这个系列后续的型号满怀好奇——以山灵这么多年来调校声音的经验来看,接下来山灵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作品?
而当最近MG800问世时,我认为,它似乎给了我一个符合预期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