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吧 关注:10,633贴子:55,632
  • 0回复贴,共1

乐彼HIFI声第二十八期:泰山压顶——巴赫的艺术(合唱篇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系列贴命名是为致敬乐彼技术总监老万,因他在hifi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瓦格纳乐剧的热爱赋予了随身听殿堂般的艺术之声!
十位古典乐迷八位都会说喜欢巴赫,但真正能够对其海量作品鉴赏十之一二的怕是未必有一位。人们震慑于其在古典音乐里被尊为“音乐之父”的威望。如著名巴赫权威学者施韦泽所说“因为巴赫是终结。一起都不过流到他那里去,却没有什么能够从中流出来。”当然句话意思并不是说音乐史是从巴赫开始的,我之前也已经分享过好几位巴赫之前的作曲大师,可搜索“乐彼HiFi声”。
巴赫在整体上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表达的是最纯粹的Z教情感,虽然各位看官应该都是无神论者,可那无限超拔的情感,乃是我们身为人所共通的。在我看来,巴赫是爱与奉献的美德;是救赎和忏悔的精神最伟大的布道者。他的康塔塔和受难曲将我们的灵魂调谐到能够把握万物的真理和元极的高度,使我们能够去克服卑微而得以卓越,不受凡俗的牵绕。 要鉴赏巴赫的声乐,有很多困难。语言和Z教文化的不通且不说,当我们走进那一座座宏伟的宫殿般的作品,几乎无法捉摸它们的布局和结构,会茫然若失,因为在欣赏那些几何奇迹般的严峻建筑之时,会感觉到一阵阵温柔的诗意侵袭整个身心,这诗意发自那巍峨建筑的一丝不苟的精美装饰。可是当他转而探索诗意的来源时,只看见一座秩序和逻辑永恒不变的建筑的墙和柱。评论家拜倒在那无限的智慧和专业知识面前,热烈寻找那些喷发出信仰、渴望、欣喜之巨流的渠道。但他们也被绝对数学和绝对诗意的二元统一所困惑,毫无办法之下,只好一小节一小节地解剖这些杰作,计数、筛洗、归类,此路不通,就走向另一极端,试图在每一根线条中读出其象征性的含义。学者则从意大利巴洛克和德国主唱者艺术中挖掘巴赫音乐的创造性因素,千方百计把它们焊接,岂知这一切本来就是配得整整齐齐的,他们真是大惑不解。热情、谦卑、恐惧和升天的希望都体现在巴赫的康塔塔里,如此强烈、效果如此深刻,不愧为路德派虔诚信仰的最高造诣。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T4y1u7fn/?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8955c0265d6e8d213cb0c87092024be 敬请试听
巴赫在Z教艺术合唱上,其人物形象只是作为圣经思想的典型代表断断续续地凸现在合唱之上,具有普遍性、永恒性。他的康塔塔品种多样,虽然可以分辨出几种类型。有宗教田园性的、有清唱剧似的戏剧场景、栩栩如生的圣经片段、抒情史诗,最后还有饱含虔诚的静思默想的升华。毫无戏剧性、描绘性或性格刻画之笔,充满了玄秘的象征主义。这种音乐体现中世纪浓郁的宗教复调,加上单旋律风格的戏剧性。在1727年以前,巴赫康塔塔的重点主要为咏叹调,后来摆脱单旋律因素,回到严格的老的众赞歌康塔塔。单就这一点,足以使他的同时代人认为有悖于世道,这些作品的沉穆肃杀之气——合唱往往近似17世纪的经文歌风格——使他们望而生畏。巴赫的玄秘而独一无二的哥特式气质在这些作品中的表现几乎排除了他所生活其中的时代精神。那椎心泣血的复活节康塔塔《J督躺在死神的黑牢里》摒弃一切独唱,使用别具一格的古风的长号和维奥拉合奏,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德国没有一个人能甚至卜测他这种艺术的深度,因为它表现一个过去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只活在马丁·路德的著作和丢勒的画里,而这二人都已是远离巴洛克没落期的传奇人物。巴赫的康塔塔给外行的印象是,他是一个超脱尘世纷争的人,完全陶醉在对天国的崇拜中。但是,熟悉他以后,不禁为此人的尘世性而感到震惊,看到他无日无时不在渴望救恩。“救我脱离罪孽”的呼喊响彻好几百首咏叹调和合唱曲,他在每一首中重访施救恩的圣地。东方的古智慧名言“欲成大业,必先征服自我”,他牢记在心,贝多芬也一样。不过,贝多芬是个乐观的人,深信人能够用善与爱征服自己,人能够在欢乐中情同手足;巴赫则怀着信徒的教条式疑虑,深信人只有在死亡中才能获得自由。他虽然没有迷失于这种疑虑中,但是死亡的阴影弥漫着巴赫的全身心。一会儿是人必死无疑的可怕命运,一会儿是万念俱灰、渴望得救,占有了他的全身心,二者都渗入深不可测的心灵悲愤。《悲愤之举》中的丧歌说:“这是开天辟地就注定的事——人,你必死。”这句判词的无可挽回的口气,使听的人不寒而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S4y1A7i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8955c0265d6e8d213cb0c87092024be 敬请试听
《约翰受难曲》这样一部作品的戏剧性与亨德尔那种的历史写实的戏剧有天壤之别,因为悲剧的中心人物J督本人没有被戏剧化,J督始终圣洁地泰然自若。然而,这一超凡入圣的泰然的对立面是看着主Y稣受苦受死的世人,群情激昂。乱糟糟的人群合唱,高喊:“钉死他,钉死他!”士兵的凶狠,都表现得十分有力,然而彼拉多几乎没有影踪,而JI督从不稍改他那几乎抽象的圣洁的平静。作曲家把这一对比刻画得如此强烈,有时达到鬼斧神工的地步,正是这种对比制造了戏剧气氛。但受难曲中的圣经力量减弱,还是很明显的,常常有虔敬主义的抒情迸发,打断严厉简洁的福音,破坏了连贯性。《约翰受难曲》是巴赫四部受难曲中仅存的两部中先写成的一部,比后一部《马太受难曲》更富青春气息和冲动。《约翰受难曲》比《马太受难曲》短得多,更概括、更热烈、更形象地表现这部戏剧。特别在宣叙调中,在被人群的合唱粗暴地打断的宣叙调中,戏剧性益发强烈。它不如《马太受难曲》那样静思默想,但是戏剧性浓郁。除了最后一个合唱外,巴赫把合唱段落当作宣叙调的一部分来写,旁观的人群和士兵们积极参与悲剧的展开。咏叹调和众赞歌则在旁讲评。这是戏剧,是不可摧毁不可抗拒的戏剧。可是,合唱、宣叙调和咏叙调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戏剧被咏叹调打断了,暂时悬而不决。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11q7S7/?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8955c0265d6e8d213cb0c87092024be 《约翰受难曲》带中字
1Bp7JsNhZ5UyekQ79l1MRTw提取码:1xq2
卡尔.里希特的演绎个人一直很喜欢


IP属地:安徽1楼2022-10-30 08: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