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吧 关注:2,218贴子:11,788
  • 0回复贴,共1

张德芬空间:被出轨却又决定“复婚”:觉醒女人,这次被骂惨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女人,在遭遇丈夫出轨被离婚后,她会怎么办?
李冬菊给出了不太一样的答案。
47岁被离婚后,患上抑郁症的她选择用“骑行”疗愈自己,她一人一车一狗,8年,穷游了4大洲,15个国家以及国内无数个城市。
骑行看世界,让她重获新生。
意外的是,李冬菊在看遍世界,听闻前夫患病被抛弃的消息后,她选择回到了那个曾带给自己无数伤痛的婚姻牢笼里。
从自由的新世界走向支离破碎的小家,她的选择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隐情?
抗拒“被离婚”,
执念让她患上抑郁症
如果不是47岁那场离婚,李冬菊不可能去骑行看世界。
曾经,她在工厂的工作做得很出色,老公让她多顾家,她就转岗去了清闲岗。
下岗没了工作,她就安心留在家。
儿子听话,丈夫是中层领导,还帅气体贴,“像白马王子一样”,她对生活特别满意。
直到,出轨对象打电话来宣示主权。
她才在贤妻良母的梦里醒过来。
丈夫提出离婚,表示把房子留给李冬菊,自己带钱走就好。
李冬菊又气又委屈:“人都没了,还要钱和房子做什么?”
丈夫顺着杆子往上爬:“那你敢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么?”
她和丈夫有感情,出轨对象也有家庭,李冬菊不相信丈夫真会离婚,于是,带着“真爱至上”的自我证明,她在那张“什么都不要”的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谁曾想,丈夫扭头签字,并很快再婚。
李冬菊落了个一无所有的结局。
丈夫背叛出轨的消息还未消化,被离婚的伤害又接踵而至,李冬菊的天塌了。
任何一个女人,都能感同深受理解她的情绪:委屈、愤怒、怨恨、无助......
明明是丈夫做错事,对不起她对不起家庭,却还利用她的爱,让她净身出户?
丈夫的这番背叛,让她掉入执念漩涡,给自己盖了座“牢房”,日夜在情绪里钻牛角尖:为什么丈夫会出轨?为什么我那么傻房钱都没要?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事......
即便吃安眠药,她每晚也睡不到两三小时。
那时,她半夜吵醒儿子哭诉,白天逮人就抱怨。
直到儿子觉察到李冬菊的异样,带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她患上很严重的抑郁症,得终生服药。
李冬菊的遭遇,很能让人共鸣。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和她一样。
在遇到感情破裂、事业失败、人际复杂、家庭劫难等“挫败”时,会拼尽全力地“抗拒”这种挫败,陷入情绪内耗向外质问“为什么”,把自己禁锢在精神牢笼,直到失去自由。
但其实,命运很慈悲,只要我们愿意,就一定能自己找到“解药”。
放下“抗拒”去骑行,
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李冬菊的解药,是骑行。
有一天,她看见骑行队伍在路上飞驰,那种“自由驰骋”打动了她。
内心开始涌动,她偷偷买了顶骑行头盔,但就在家里戴着。
儿子推了她一把,给她买了辆一千多的骑行车,鼓励她想去就去。
被离婚5年后,她终于接纳了前夫背叛的事实,无所事事的她,决定去骑行。
年纪大,设备差,没有骑行队愿意接收她。
她就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寻找,2014年,她终于找到去东南亚的骑行队。
从未离开过郑州的她,稀里糊涂准备签证,懵懵懂懂跟着出发,终于迈开了她的第一步,遗憾的是,她骑得慢,衣食住行又各有分歧,她很快被队友抛下。
人在越南,语言不同,手机是连不上网的老人机。
后来,还是旅店老板帮她联系上队友,买票把她送回了国。可也恰恰是这场失败,让她有了种“迎难而上”的勇气。
再次出发前,她做足了准备。
换了智能机,做了攻略,找不到队友,就自己骑国内路线,儿子怕她孤独,特意送了她只泰迪。
于是,一人一狗一车,先去了三亚,又去了青海,再去了新疆。
这是李冬菊的“开悟之旅”。
在她吭哧吭哧赶路累到不行的时候,她在青海湖边看见几个人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于是,她也停下来休息,一聊天,她才知道,还有徒步这种旅行方式。
她问:“光靠走,那得多慢啊?”
徒步者回:“如果纯粹是为了赶路,为什么不坐车呢?”
李冬菊恍然大悟。
心境未改,坐车、骑行、徒步又有何不同?
曾经,她一点都不喜欢骑行。
儿子小学时,他们一家三口骑车从郑州去开封,丈夫儿子体力好,骑得好,她一路都在辛苦地追赶。那时候,她相信老公儿子一定会在前面等她。
现在,她突然意识到,她不需要再去“追赶”谁了,或快或慢,或停或骑,掌控权在她自己的手上,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选择。
如果说接纳“被离婚”的事实,让李冬菊从“精神牢笼”里获得自由;那在这个接纳的过程中,她对事物减少的评断心,则让她彻底理解了骑行的意义。
她开始慢下来,不再去和任何人相比,看花看草看人看路,真正活在了当下,享受一路的风景。
后来,她靠着每月三千多的养老金骑国外路线。
赶在超市关门前买打折面包,每晚在野外搭帐篷甚至睡过墓地;她遇到过坏人,也遇到过好人;她满身污渍被收银员嫌弃过,也被人主动拥抱夸她是个有故事的人;她在澳洲救过火,也和袋鼠握过手.....
骑着骑着,她突然不再需要吃药,抑郁症好了!
与其说,是那些她从未看过的山川河海拯救了她;
不如说,是看过丰富世界多样人性的她,自己从“精神牢笼”里走了出来真正获得自由!
她的转变,在游记里体现的特别明显:
“我爱我骑行中的一切,路上的高山让我的腿更强壮,泥泞的路让我偶尔享受颠簸乐趣。我爱每天露营在野外感受浩瀚星辰,狂风暴雨让我对自然产生畏惧,节衣缩食的生活让我的欲望变得更加简单。”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李冬菊已然是“觉醒女人”的代名词。
令人意外的,是故事的后半段......
放下“执着”与前夫复婚,
“有选择的生活”就是自由
2023年,李冬菊前夫患上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后妻离了婚,跑了。
听到消息的李冬菊,结束骑行,回家照顾离婚了18年的前夫。
她说:“我觉得能复婚,就不要再婚,因为再婚涉及到孩子各种问题,很难,我和他磨合磨合,再一个我觉得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顺其自然吧。”
因为这句话,她被网友骂惨了。
网友不接受,一个看过世界的女人,兜兜转转又回到背叛自己的前夫身边。
显然,我们在李冬菊身上,注入了太多自由的向往——
“好不容易和过去决裂,那么用力地看过世界,就应该要有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啊,活成又飒又酷的“姐姐”,或者还能遇到灵魂伴侣结伴而行。
总之,无论如何都不能回受尽苦难的老路!否则,拼尽全力获得的自由,该何去何从?”
但在李冬菊的回应里,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自由”真正的价值。
她坦然表示:
“离婚时我是恨他的,但现在我不仅是对他不恨,而是对任何人都不恨了。”
很多网友都骂她是圣母心。
答案或许并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执着于过去,焦虑现在,担心未来,我们抗拒人生受到打击,我们会觉得人生一定要有固定的评断标准,以及,我们会执着于问“为什么?”
董宇辉老师说:“看过丰富世界和多样人性的人,一定会很宽容很慈悲。”
李冬菊,也就是在这种“慈悲”里,放下了对前夫的恨,准确来说,是见证了世界的浩瀚,生命的渺小后,她开始懂得什么是内心真正向往的自由:
不抗拒,接纳命运的来来往往;
不评断,臣服人生的起起伏伏;
不执着,放下就是最好的慈悲。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随心所欲”的自由,但有趣的是,我们往往又被自由禁锢着。
曾以为,出去旅游,就一定能打败办公室“格子间”获得自由。
再来一次婚姻,就一定能弥补“上一段婚姻”的错误。
买个房子,就一定能获得“人生幸福”的畅快体验……
但最后,我们会发现,如果“心”不自由,婚姻、事业等外在反而会成为我们更大的禁锢,同理,当“心”开始自由,外在不管如何捆绑,我们却都自由无比。
曾有人问李冬菊:“年纪大了,为什么还要去辛苦骑行?”
她说:“这是我选择的,我没觉得受苦,我甚至觉得我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
李冬菊的前半生从来没有“主动选择”,大多在“随波逐流”。高中后上山下乡,回城进入工厂,下岗潮中被迫下岗,后来丈夫外遇,连离婚都是被动的。
庆幸的是,人生下半场,她终于有了“自主选择”并“负责到底”的自由。
她去过了“我”想要的生活,无关外界的眼光和评断,哪怕回到曾经的婚姻里,她也早已不是过去的李冬菊了。
正如佛家中常说的那句:放下执着,方得自由。
生命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本身皆是虚幻的,当我们抛弃了所有的执念和执着,心灵上便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说到底,极致地自由,或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
可以是看花开花落,听雨落雨歇,见天见地见自己;也可以是不惧失去,顺应命运的诸多安排,享受那个全然接纳臣服的自己。
亲爱的,愿你也能心若世界,得享自由,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平静。


IP属地:北京1楼2023-03-30 10: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