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6,423贴子:11,033,612

【TNABO】奥本海默——一部(英国人拍的)美国传记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与《信条》散场后晕头转向的观众纷纷倒着走出来不同,《奥本海默》让观众像刚扔完炸弹的奥本海默一样,伴随着脑中回荡的巨响,悻悻地离开电影院。观看这部在导演生涯中最长的电影,对观众着实是一次沉重的体验,但或许也是最为受益的一次。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万人敬仰的英雄主义,看不到仰望星辰的技术乐观主义,看不到凯旋归来的爱国主义,看到的是一个委曲求全的瘦弱男人,在内忧外患中惶惶不可终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8-23 13:39回复
    传记片是没有什么好剧透的,主角的生平在历史中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但也不要忘记传记片并不需要完全忠于史实,因此本文选择不涉及具体情节,还请各位观众等到正式公映之后自行前往影院一探究竟。本片在宣传上的一大看点是著名导演挑战传记片这个对他来说全新的类型,而结果证明诺兰即便面对现实人物也丝毫不惮于大刀阔斧地动剪子。与其说本片是传记,其实更像政治惊悚,而惊悚类型是诺兰的老本行了。很多历史中可以丰富人物的细节都被略去,留下的只有被导演挑选下可以为主旨服务的事件。我也并不认为在本片中Cillian Murphy是在力图完美复刻那个历史中的奥本海默,他更接近的是那个导演心目中的角色形象。这样处理对影片的好处之一是观众不需要对这段历史很熟悉也可以去观看这部影片,对导演来说这样甚至更好,更方便他引导观众去观察他所塑造的这个奥本海默。诺兰的主观色彩虽不浓厚,但一直稳定地存在着,无论是对角色的私生活还是政治立场,除了明面上对正反双方不同价值取向的褒贬,对总体正面的形象也有看似不经意的春秋笔法略表揶揄。整部影片虽然长达3小时,但并没有给我任何存在缩减余地的印象,群星闪耀宛如一部“建核大业”,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一条明确又不无聊的叙事脉络并不容易,但这对诺兰来说不难做到,借助原著American Prometheus(《奥本海默传》)矛盾中央被准确地聚焦在了人物身上,而不是事件本身。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8-23 13:40
    回复
      那么相较于诺兰众口铄金的导演天赋,他在剧作上的成果就颇具争议了,前文虽说内容没有删减余地,其实还应该有后半句——大概除非整场戏整场戏地删掉重写。或许换艾伦索金这样的编剧来执笔,影片中段部分的一些对白是能够写得更加精炼的吧。还有宣传中常提到的主客观双线,虽然在影片中因为色彩的差分显得很瞩目,但在剧本上并没有相称的比例,和《记忆碎片》远不是一回事。主体情节还是围绕奥本海默的视角来讲述的,施特劳斯似乎只是叙事上的调剂,以供导演在剪辑上大秀超时空情节并置。施特劳斯与奥本海默的外在冲突和奥本海默内在的挣扎整合得并不是很工整,主要反派与主人公的对照像是一部一边倒的《汉密尔顿》:伯尔(反派)的地位从主角降至注脚。不得不说,虽然从表现形式到思想感情完全不同,但在事件构成上这部电影和那出音乐剧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主人公都是战时英雄战后受害;做本职工作时都受人景仰,从政后都被万夫所指;都怀着并非时代主流的意识形态;仕途都随总统更替而飘摇;都有个萨列里型的宿敌;以及都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并为此付出代价……不过本片中女性角色塑造显然没《汉密尔顿》那么出彩。但与其老调重弹“诺兰不会拍女人”,在本片无论皮尤还是布朗特的角色在剧本中所占比重也就和其他男配角差不多,很难算得上女主角,所以还不如重申“诺兰笔下角色都是推进情节的工具人”来得贴切。但或许对诺兰来说,人物只是银幕中的形象,是故事中受人审视的对象,是现实的切片、反射和倒影,是人“物”而非“人”物,不需要也不能够成为一个鲜活的人。所以就算请其他编剧为他写出什么活人,恐怕也不能在他的剪刀之下存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8-23 13:40
      回复
        毕竟剪辑是诺兰的看家本领,这次依旧是他作品中最突出的特色,本片在时间线上的花样虽然不及《敦刻尔克》华丽,但剪辑强度之高在导演的履历中是数一数二的,如果把本片的裂变/聚变类比为实战中投放的原子弹,敦刻尔克的陆海空三线就像圣三一实验,后者精确受控,前者原始有效。为了让影片始终保持吸引力,剪辑师就像给每个镜头都掐着秒表一样牵动着观众的注意,力图每一毫秒都不给人走神的机会。密集的对白中完全不留供人歇息的时间,连稍微放松一点的场景都几乎没有,让观众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下去。而且与只有寥寥六十多页剧本的《敦刻尔克》相反,据一些评论讲本片95%以上都是对白。虽然听上去有些唬人,其实这次仅看文本上提供的信息,并不像《信条》那样令人困惑。真正让观众应接不暇的是把对白如连珠炮一般打过来的剪辑节奏,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观众的认知能力极限,三个小时下来足以使普通观众精疲力尽。幸好混音相比于以往有很大进步,即便来不及在宽大的IMAX银幕上读完字幕,也不再那么容易听不清对白漏掉关键信息。不过虽然混音有改善,音乐的响度依然是分毫未减。所以即便有的观众一看到大段对白就昏昏欲睡,本片的音响也绝对不会让人睡着的,别忘了还有核爆呢。所以不想神经衰弱的话,就睡好觉再去看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8-23 13:40
        收起回复
          因此另一项盘踞在观众感官之上并与剪辑一同统治着本片的便是音乐。导演从《血色将至》学来的金属般毛骨悚然的弦乐再一次被用在他的作品里,而且在本片中几乎无处不在。其实,好像这部电影的音乐就没停过,当年Hans Zimmer怎么用,现在的Ludwig Göransson还怎么用,我指的是作曲家被导演使用。虽然后者的手艺其实是比前者要更细腻的,然而在诺兰这里,音乐已经不能被独立地视作音乐去欣赏,而是成为了影片音响效果的一部分,与其说是用旋律在精神上触动人,不如说是用机械波在物理上撼动人。如果非要去听原声带,部分片段可能会像是邻居家在装修……不过这次的音乐内容还是比敦刻尔克丰富的,那次在影厅里听也是锯床腿,所以我一点也不遗憾寂寞专心给维伦纽瓦打梆子去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8-23 13:41
          收起回复
            最后谈及演员表演,可能与前文描述过的原因有关,似乎参演诺兰的电影是很难得到演技奖项的,除非表现有Heath Ledger那么好。而这次Cillian Murphy看上去相当有希望拿影帝,而且几乎所有影评都盛赞了本片的演员名单。但我不断想起早前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的那条“除了某一配角之外,所有演员表现都非常精彩”评论中所单独指责那一个人究竟是谁。现在我认为,可能本片在选角上最大的遗憾就是Daniel Day-Lewis息影了……但即便如此,我也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现在的每一位演员都非常适合他们的角色。
            结语:这是一部讲述了创建伟大事业的人物之渺小的宏大电影,是导演延续自己在《敦刻尔克》这条路线上的工作,但愿也能够在冲奥之路上走得更远。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8-23 13:41
            收起回复
              丹尼尔戴刘易斯换谁合适呢?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8-23 13:54
              收起回复
                跟诺兰贴贴了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8-23 14:16
                收起回复
                  明天看完再来评论


                  IP属地:上海9楼2023-08-23 14:50
                  回复
                    个别镜头处理是否会很出戏影响观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8-23 15:05
                    收起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8-23 15:44
                      回复
                        讲的真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8-23 16:41
                        回复
                          牛逼啊老哥


                          IP属地:贵州13楼2023-08-23 18:51
                          回复
                            失踪人口回归?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08-23 18:56
                            回复


                              IP属地:福建15楼2023-08-23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