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82贴子:645,160

界画史二:元代高低配楼阁主要承自金代结合南宋特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节讲组合楼阁三大类中的第二类,高低配楼阁

不少人惊讶元代界画中的建筑相比南宋突然复杂了很多。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融合了南宋,金代两边的结果。

其中一个相关的例子,是这种 “高低配楼阁”:高楼周围环配低楼

元 李容瑾 汉苑图局部


元 夏永 黄鹤楼图


高低配楼阁在元代界画中大为兴盛,尤其是:李容瑾、夏永 这两位画家的作品。

梳理界画可以明显看出,元代此类作品主要是传承自:金代。这一点体现在结构,构图,细节等多个方面。

但同时也融合了南宋类似作品的一些特点。



PS:除建筑外,通过阅读本贴也能看到五代北宋之后,绘画艺术传统如何通过金代,南宋分化演变,最终在元代汇聚融合。长期以来大众对金代在绘画艺术传承中的作用完全忽略。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23-09-06 11:17回复
    我已经长生不老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本贴是《界画史》结构篇的第二节。

    《界画史》结构篇的全贴索引链接,请见本层回复中: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23-09-06 11:19
    收起回复
      高低配楼阁,在北宋的作品中尚见不到

      山西高平开化寺北宋晚期壁画,其两侧的楼阁尚为较简单的双层单檐楼阁

      北宋开化寺壁画北壁东上升经局部


      而对比下图,甘肃瓜州榆林窟西夏晚期壁画(金代同期)中,也是类似的经变题材,但两侧的楼阁则发展为高低配式楼阁

      西夏(金同期)榆林窟第三窟东方药师变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23-09-06 11:21
      回复
        这里需要提一下晋祠小木作。

        晋祠小木作在发现时明明里面有一张麻纸,上书“元至元”

        然而工作人员却仍要在完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硬将此小木作宣称为“北宋”


        这种数不胜数的厚古薄近的操作,对扭曲国人的发展观,制造衰退论方面带来的巨大危害。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23-09-06 11:58
        收起回复
          因此,北宋作品中尚见不到高低配楼阁。

          而北宋之后,在南宋、金代、西夏的界画中同时都开始见到了高低配楼阁

          不过,从多个维度可明显看到元代李容瑾和夏永的作品主要是承袭自:金代版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结构
          2. 整体建筑群
          3. 细节

          下面,我们就开始从这3个方面分别论述: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23-09-06 12:51
          回复
            1、结构:

            先说结构。

            山西繁峙岩山寺的金代壁画中有这样的建筑:


            大家可以对比上面的西夏作品,以及下文将会展示的南宋作品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23-09-06 12:52
            回复
              2、整体建筑群:

              说完结构说整体建筑群

              元代李容瑾画的大型廊院,与金代壁画关系密切

              这在画中另外一些建筑也能对应上

              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局部

              元 李容瑾 汉苑图 局部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23-09-06 12:54
              回复
                3、细节:

                最后说绘画细节:南宋,和五代北宋金代界画比较,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五代北宋金代界画:强调雁翅板的出挑
                南宋界画:雁翅板几乎不出挑

                金 岩山寺壁画,强调雁翅板的出挑

                元 李容瑾 汉苑图局部,强调雁翅板的出挑(同时也能看到母题来自上面金代壁画)

                元 夏永 岳阳楼图,强调雁翅板的出挑


                南宋界画,雁翅板绝大多数完全不出挑,个别出挑极小


                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元代李容瑾,夏永界画的细节描绘,源自金代,而非南宋。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23-09-06 12:59
                回复
                  关于为什么细节上有这样的区别,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1、一方面,雁翅板不出挑可能是南宋官式建筑相对北方建筑的实际变化:南宋官式的继承者北京明官式楼阁中,一部分雁翅板不出挑。

                  2、另一方面,南宋界画大多篇幅小,一些细节层次被简略。虽然南宋李嵩对楼阁形态和结构细节仍有准确把握,但相比五代,北宋界画当中对细节层次的勾画来说,南宋界画的细节用笔的确相对草略。

                  实际上遍观南宋一百多年的文献,均不见“画院”的提及。因此,目前学术界开始考虑南宋也许并没有设置如北宋那种较完备的画院,原因是靖康耻的前车之鉴,以及偏安一隅条件所限。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23-09-06 13:00
                  回复
                    北宋后期画史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指出当时的界画对于“向背分明,不失绳墨”已做不到五代宋初时郭忠恕,王士元的水平。

                    然而,这里我们看一下由 北宋 入 南宋 的画家萧照的绘画:

                    仔细观看萧照的绘画,会发现其很大程度上仍然承袭着五代宋初郭忠恕一派的细节,小如勾栏望柱寻杖地袱的阴阳向背明暗,都细致刻画。

                    对比楼上的典型南宋界画可以看出,南宋典型的界画与萧照的风格已有很大区别。


                    IP属地:中国香港13楼2023-09-06 13:11
                    收起回复
                      这里参考一下五代宋初郭忠恕一派的绘画:

                      五代 界画画圣郭忠恕神品的细节


                      郭忠恕一派:五代宋初 王士元 闸口盘车图 (旧传五代卫贤)

                      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局部

                      看得出,这种在五代形成的界画笔法,经北宋之后,更多的是在金代,而不是南宋传承

                      这种笔法,通过金代又传入元代,请自行参考元人《唐僧取经图册》。

                      李容瑾的汉苑图,因描绘建筑群极为复杂庞大,细节上亦比五代北宋有所简化,但包括出挑雁翅板等多处细节仍能看出是承袭金代,而非南宋。

                      细节就说到这里。


                      IP属地:中国香港14楼2023-09-06 13:23
                      收起回复
                        总而言之,结合以上 1.结构,2.整体建筑群,和 3.细节 三方面,

                        可明显看出,元代的高低配楼阁,主要是继承金代的版本。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23-09-06 13:26
                        回复
                          南宋影响。

                          下面,讲元代高低配楼阁受到的南宋方面的影响。

                          南宋界画虽因篇幅较小细节相比五代北宋有所草略,但其楼阁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对五代北宋则是进一步发展。

                          南宋李嵩天中水戏,也出现了类似的高低配楼阁。

                          李嵩的版本总体来说似乎和元代版区别略大一些,包括:
                          1、雁翅板不出挑
                          2、高楼为单檐而非重檐
                          3、低楼为悬山而非歇山

                          不过,李嵩画中的十字歇山,以及低楼与高楼平行而造成的 “回旋之势”,应该也启发了元代李容瑾的汉苑图(汉苑图全图见楼下)。

                          总结一下,李容瑾汉苑图中的高低配楼阁,总体来说继承金代的画法和建筑传统,而在造型风格上借鉴南宋李嵩绘画的一些造型风格。


                          IP属地:中国香港16楼2023-09-06 13:31
                          收起回复
                            现在,我们将元代李容瑾这副气势宏大的界画巨作完整展现出来。

                            借此贴,我们突破界画和建筑,从绘画上全面分析一下这副巨幅山水廊院界画的开创性作品

                            元 李容瑾 汉苑图(严重推荐大家自行寻找高清大图观看,细节超多而有序,仿佛进入一个真实世界)

                            李容瑾的汉苑图,结合了:
                            1、经金代传承自五代北宋的李郭山水:磅礴大气,平远辽阔
                            2、传承金代粉本的建筑母题,局部结合一些南宋风格,形成宏大的廊院建筑群。
                            3、南宋马夏山水的一角法构图:解决了建筑和山水的放置问题(相比之下五代李成晴峦萧寺图中的巨碑式居中建筑群很难展开)

                            从而李容瑾为大型山水廊院界画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大型山水廊院界画在元明清兴盛的局面


                            IP属地:中国香港17楼2023-09-06 13:35
                            收起回复
                              最后,我们讲高低配楼阁在元代发展出了 三层高楼 配 二层低楼 的形式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不把这种楼阁简单称为“一楼抱厦”的原因,因为二层低楼不是抱厦。

                              元人 明皇避暑宫图(旧传五代宋初郭忠恕)




                              正是因为这幅画长期以来被错题为“宋画”(其实郭忠恕是五代入宋的画家),导致人们长期以来有着所谓“早期廊院发达,晚期廊院衰落”的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谬论。

                              现存此类大型复杂山水廊院绘画绝大多数都是元明清时代的作品。


                              IP属地:中国香港18楼2023-09-06 1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