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吧 关注:98,738贴子:2,406,294
  • 9回复贴,共1

螺旋入刀法好不好?谈谈我的分析和做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贴友:贴吧里有不少贴友常用螺旋铣孔,我对螺旋铣孔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发出来与贴友们交流讨论。 螺旋铣孔的提出是由于常用的螺旋铣刀,特别是直径较大的螺旋铣刀,在制作铣刀时在端刃中心钻有中心孔,使得端刃靠近中心部分没有刀刃,也就没有切削能力,在轴向进刀时,铣刀中心部分会出现一个朝向铣刀的一个小阄儿(短轴儿),因此铣刀刚刚入刀还没到深度尺寸就发生了干涉。为了解决这种干涉,有的教材提出了折线入刀,或者螺旋入刀就能到达深度尺寸而不干涉。经过分析我认为螺旋入刀法有两个致命的缺点:①采用螺旋入刀法,铣刀从前端往后每圈入刀的这部分磨损比较厉害,常见有的贴友采用每圈入刀1~2毫米,甚至还有每圈进1mm以内的,贴友们还常常用上千转或几千转的转速,特别是有较大深度,或者有较大铣孔直径时,铣刀每圈进刀的磨损尤其严重,可以想见,铣削余量的工作几乎都是这部分刀刃完成的,螺旋刀刃其余部分几乎是坐享其成,因此常常铣刀没干多少工件铣刀前端没刀刃了,不能正常切削了,只能换刀,更换刀具是要停机的,还要换领新刀,还要重新测刀长,还要修改刀长补偿值,比较麻烦还浪费加工时间的。②螺旋入刀大大延长了进给路线,因此造成加工效率大大降低。例如,每次螺旋入刀需要走很多个圆圈,圆周长等于圆直径乘以π(3.1416),是进给圆圈直径的三倍以上,为了到达深度尺寸,需要铣多少圈,进给路线就是三倍进给直径的圆周长乘以螺旋铣削的圈数,如果是盲孔为了铣平孔底还得多走一圈,进给路线这么长,用进给路线总长度除以F值就是所需要的走刀时间,可见走刀时间是大大延长的。由于以上原因,我宁可增加一个钻头预钻入刀孔,也不用这种螺旋入刀。 发几个图片,请贴友看看铣刀螺旋刀刃靠前端几mm的磨损状况。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14 16:28回复
    是的,👍🏻 大佬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0-15 09:41
    回复
      螺旋铣有很多优点,个人认为优点大于缺点,主要看应用场景,孔径不同选用不同直径刀具,还可以同一把刀完成不同孔径孔和外圆的加工,从而减少刀具数量,楼主图片目测是高速钢铣刀,建议使用硬质合金或可转位刀片刀,可大大提高使用寿命,但是难加工材料,比如不锈钢或钛合金,不适合螺旋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16 16:49
      回复
        虽然螺旋这种方式洗孔快,但刀具一直在切削没有冷却很伤刀,而且部分老机床三轴联动限速很严重,速度反而比层切削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16 17:50
        收起回复
          我找到了我常加工的外圆磨床床头箱加工程序的截图,程序前边有钻放油的3/8螺纹底孔Φ15.3钻头,顺便钻出中心Φ90H7深18盲孔的铣刀入刀孔。一个快速定位,钻深18.2,耗时顶多一分钟,绝对比螺旋铣孔快很多很多。N4是Φ20焊接硬质合金刀片直齿端铣刀,刀刃长30mm,铣刀中心端刃Φ12范围内没有切削能力,铣刀很短刚性很好,装入主轴后要粗铣工件底面Φ238圆盘外圆、铣圆环T型槽的卧铣刀的工艺孔、铣Φ121深1毫米空刀,还有工件别的方向的铣削部位。铣刀集中使用尽量减少换刀次数也是为了提高效率。用合金端铣刀仅仅扩铣圆盘中心定位盲孔,我从来不用螺旋入刀法,包括半径补偿和注销半径补偿,仅用六、七个程序段铣一小圈一大圈就把钻Φ15.3深18.5的盲孔扩铣至Φ89深18.1。此外这把铣刀还用于铣工件底盘的Φ230深20的外圆,由于转速、进给适当,班中不换刀就是高效率。一把铣刀能干几批活儿大约百余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16 19:23
          回复
            不能钻也只有层切和螺旋可选了吧,两害选其轻当然是螺旋效率更高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0-16 22:34
            回复
              批量产品螺旋讲究个效率(懒),模具预钻孔,讲究个玩手机心里踏实,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10-24 20:18
              回复
                师傅,我对一些用语不太熟悉,您的意思是铣孔时用螺旋入刀不太好,更喜欢用一个钻头出差不多大小的孔,然后沿这个孔用铣刀铣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24 20: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