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伪史吧 关注:6,401贴子:93,297

西方发现的死文字:多数存在一个共性,汉字与之截然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去200年内,西方考古发现了诸多“死文字”,其中多数已被西方年轻的非语言专业的天才破译,比如34岁商博良破译古埃及文,30岁的文屈斯(英国空军领航员)破译线性文字B,30岁左右的罗林森(英国军官)破译楔形文字。仅仅文字爱好者,却能破译让无数专家束手无策的“死文字”,不得不让人感慨西方年轻天才之牛,真希望他们来破译一下甲骨文!
西方对“死文字”的破译,让中国人甚为惊羡,但西方考古发现的这些死文字,却有着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共性,即:在极其古远的时代,它们突然出现突然成熟,至今没有发现演化踪迹,而这一点与中国文字截然不同(甲骨文之前的诸多符号,与甲骨文有所联系),比如以下三个。

首先,楔形文字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距今已有5200年,一直被沿用到公元前600年。楔形文字已经广为人知,但它的起源话题却鲜为人知,因为这是一个至今没有发现丝毫踪迹的谜团。
正常来说,如此成熟规范的楔形文字,必然有着漫长的演化期,但在楔形文字产生之前的中西亚陶器上,考古发现的陶器符合很多,却与楔形文字没有丝毫关系。
《西亚考古史》作者拱玉书指出:“陶器符号在西亚没有影响楔形文字的起源,就目前所知,楔形文字的起源和陶器符号没有关系。”
因此,拱玉书等认为楔形文字不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而是几个伟大英雄在短时间内发明创造出来的。

其次,古埃及文
比楔形文字略晚时,古埃及文出现了,由法老王那默尔的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起,距今大概5100年。古埃及文出现时,基本就是成熟形态,数千年来也没什么改变,而且文字极其规范严谨,这与楔形文字一样。
但还是上述问题,古埃及文也没有起源演化环节,就像没有经过牛马车等时代,而直接进入了汽车时代一样。上述拱玉书指出: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这些原生的古文字都没有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之后成为文字的证据。
正因如此,拱玉书等认为古埃及文字也是被英雄在短时间内突然发明的,而不是逐渐演化发展的结果。

第三,线性文字A
二十世纪初,在希腊克里特岛上,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发现一些泥版残片,上面刻有各种奇怪的符号,后来被称之为“克里特泥版文字”,大致可分为米诺斯与迈锡尼时代。
米诺斯时代,曾相继出现三种书写系统,前两种为象形文字,最后一种为线形文字(即线形文字A)——距今时间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450年间,比腓尼基字母出现(公元前1500年)的还要早。迈锡尼时代,出土的是线形文字B,与线性文字A存在一定传承关系,但也大不相同,据说被年轻的英国空军领航员文屈斯破译。
但与上述问题一样,线性文字A的起源,以及之前的两种象形文字,如今也搞不清楚。对此,如今仅止于假设:会不会是闪语族语言?早期印欧语系?或更古老的语言?如果都不是,大概就是小小的克里特岛上的英雄突然造出这种文字。

按照正常逻辑,文字不太可能突然出现,且出现即成熟,而应该存在一个漫长的演变期,由原始文字到初始文字再到成熟文字,最终文字、语法等定型,从而可以书写文书。
比如中国文字,甲骨文之前的陶文等等,虽然没有成体系的原始文字、初始文字出现,但如今发现的符号,与甲骨文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像“五”、“文”、“猪”等文字,更是早在7000年前就已出现了。总之,虽然考古没有发现系统的演化环节,但零星的发现已能表明甲骨文绝非突然出现突然成熟,而是有着漫长的演化期。
既然如此,楔形文字、古埃及文等能否例外,以违背正常逻辑的方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IP属地:安徽1楼2023-11-06 10:04回复
    已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06 11:45
    回复
      为啥国外的文物照片都这么“栩栩如生”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06 15:03
      收起回复
        不光没有前身,也没有被继承,就是这么突兀。而且,经历了如此久的岁月,出土的时候线条清晰,只是碎了一些边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1-06 15:11
        收起回复
          为了淡化中华文明,西方白皮啥事不能做


          IP属地:江苏5楼2023-11-06 16:05
          回复
            就,挺突然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06 16:10
            收起回复
              参考最近历史里面可以考证的迷信语言的发明过程
              其实很简单的
              所有拼音文字,都说一样,从其他地方借用一套字母,然后制定拼写规则,直接把口头语拼出来就好了
              西方百分之九十九的所谓自家文字就是这么发明出来的
              英语因为历史长一点,口音变化大,所以现在大部分词直接拼已经不对了
              这才是一千年左右
              三千年,口音会变成外星语 。。。所以各种破译所谓拼音文字的白皮,都是骗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06 16:12
              收起回复
                拼音文字还是有可能的。蒙古的八思巴文,不就是一拍脑袋就发明出来了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06 16:24
                收起回复
                  经验+3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11-06 16:31
                  回复
                    小心有人打死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1-06 16:47
                    收起回复
                      突然出现的成熟文字也有,但这种文字都有一个或多个伴生或者说是母体的完善的文字系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凭空创造一种文字,但可以对某种文字进行改头换面的重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06 16:53
                      收起回复
                        他们不是说因为发现了有多种文字的对照才破译的吗?双语合同石板泥板


                        青铜星玩家
                        百度移动游戏玩家均可认证(限百度账号),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1-06 17:08
                        收起回复
                          西方伪造历史出名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06 17:08
                          回复
                            由回鹘体蒙古文改写而成的传统蒙古文。 13世纪至16世纪末的蒙古文字为回鹘体蒙古文字。
                            1204年,蒙古人灭了奈蛮部落,俘虏了奈蛮国师回鹘塔塔通噶。由于他精通回鹘文,铁木真命他创制蒙古文。
                            早期的蒙文与回鹘文非常相似,而且在正字法上的一些原则直接来源于回鹘文,因此学界常称其为“回鹘式蒙文”。
                            16、17世纪,这种文字经过改革,形成了现代蒙古文字,是今天使用的传统蒙古文字(呼都木蒙古文字)的直接前身。
                            蒙古文传统文字是用蒙古文字母书写的,属于注音文字类型,诞生于粟特-回鹘字母系统,始创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在我国使用的蒙古语有29个字母,是在尔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蒙古字母从左到右代表5个元音和24个辅音。
                            蒙古族传统文学十分丰富。现存最早的回鹘文蒙古文字,可见于约20年前成吉思汗所刻的野松格碑。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1-06 17:20
                            回复
                              八思巴文
                              始创于元朝忽必烈时代1268年,八思巴字是当时的皇帝蒙元和土巴佛教萨迦派教主所创。与庞大统一的蒙古元帝国“兼容”的语言,并用它来书写帝国内所有的语言。现已发现,用八思巴字母拼写的语言有蒙古文、汉语、藏文、回鹘体蒙古文、梵文、波斯文等。
                              但这种努力被证明是不成的。由于这些语言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因此很难用相同的字母表正确表示每种语言。因此,元朝统治被推翻后,这种文字逐渐消失。
                              现存带有八思巴字的蒙古文文献,多为元代诏书。但这种文字在藏区保存的时间比在蒙古区的时间长,并经藏族学者进一步修改,作为草书,用于官方文书和印章的装饰。
                              托忒文
                              1648年冬,由卫拉特和硕特部落的高僧扎亚·班迪达创制,并在卫拉特部落使用。 “托忒”todo是“明了”的意思。
                              这种写法区分了胡孜特语和蒙语中难辨的o和u、ö和ü、t和d的发音,并规范和熟悉了一些书写方法。然而,由于这些改革大多以卫拉特方言为基础,文本无法扩展到其他方言地区。
                              因此,Thoth 成为卫拉特方言,至今仍在使用。新疆蒙古族地区至今仍在使用。
                              苏永步文
                              1686 年,它由著名的喀尔喀僧侣 I Zana Bazar 创建。源自梵文 Ranja 脚本,该脚本主要用于宗教和装饰目的。由于字体复杂,没有流行开来。它现在被视为蒙古国旗上的国徽。
                              瓦金达拉文字
                              1905年由布里亚特喇嘛阿旺多杰(德尔吉)创建。这种文字主要反映布里安方言,有一百多个字母,主要用于寺庙的宗教领域。创建后没有推广。
                              西里尔蒙古文
                              蒙古目前使用的西里尔蒙古文字在我国也被称为“新蒙古文字”,这与传统的蒙古文字“旧蒙古文字”不同。在 1930 和 40 年代,蒙古人民共和国试图改革蒙文。受苏联影响,起初尝试用拉丁字母创制蒙古文字,并确定了书写方案,1942年开始试行,1946年正式使用。政策从拉丁化到斯拉夫化,蒙古也不得不转向。
                              拉丁字母方案公布两个月后撤回,重新颁布法令,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全国最重要的蒙古喀尔喀方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旧蒙古文字退出日常使用。 (但近年蒙古国有人要求恢复使用蒙古文传统文字)。
                              除了借用所有的俄语字母外,还增加了两个字母 Θ 和 Y 来表示俄语中没有的元音 ö 和 ü。传统蒙古语有多个发音使用同一个字母,例如7个元音只使用5个字母。 o 和 u,ö 和 ü 都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t 和 d 没有完全区分。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
                              部分写法必须背诵,给学习和阅读带来不便。西里尔字母能清楚地区分这些发音,基本做到了“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字母的形状和形式差异很大,而且是分开的,不易读错。从左到右横写,方便排版和科技文献。
                              但同时也失去了传统蒙古文书写速度快、考虑地方方言等优点。就前苏联的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这两个共和国而言,他们也经历了类似的文字改革,在经历了20、30年代短暂的拉丁化实验后,迅速改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当地语言1940 年代。
                              阿里嘎里文字
                              16世纪,为正确传播黄教名词和宗教用途而创造的用于准确转写藏梵文的文字,是阿育斯固始喇嘛借藏梵文字母创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文本。
                              汉字
                              13世纪末14世纪初(元末明初),它还不是独立的文字。供汉族学习蒙文使用。如:阿乌拉——额乌莲山——云
                              文献资料有《至元译语》、《蒙古秘史》、《华夷译语》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1-06 1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