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吧 关注:5,031贴子:21,784
  • 5回复贴,共1

李德发院士:蛋白饲料过度依赖进口是当前行业最大挑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月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的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创新赋能未来养殖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德发表示,目前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最大的挑战是蛋白饲料过度依赖进口,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9108万吨,其中饲料用量8145万吨,占比89.4%。
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技术上提升饲料精准配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蛋白饲料资源利用率。

他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9108万吨,其中饲料用量8145万吨,占比89.4%;2022年进口谷物5597万吨,饲料用量4547万吨,占比81.5%;2022年大豆进口价格较2021年增长23.1%,谷物增长22.4%;2021年我国粮食饲用消费量占比48.2%,而食用消费量占比33.8%。他说,饲料资源短缺直接导致畜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饲料成本一头约是861元,这个成本是美国的4.5倍;我国的原料奶生产成本是每千克3.3元,而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每千克成本是1.4到1.6元,美国的成本是1.7到1.9元,欧盟区的成本是1.9到2.1元。而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对肉蛋奶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全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牛奶的消费量分别是5508.70万吨、799.63万吨、528.36万吨、1482.88万吨、2708.75万吨、2938.68万吨,据推算,到2025年,这一组数据将达到5803.80万吨、870.71万吨、583.58万吨、1788.22万吨、2892.04万吨、3360.29万吨;预计分别增长5.36%、8.89%、10.45%、20.59%、6.77%、14.35%。面对显著增长的需求量,而土地和水的资源均有限,致使饲料供应有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李德发认为,除了饲料生产端的“开源”外,还应该在饲料使用端的“节流”方面下功夫。他建议,政府和科研机构共同打造精准动物营养解决方案,通过技术,精准预测原料有效养分、精准设计饲料配方、精准饲喂,形成从饲料生产到饲喂的精准化技术闭环,从而提高蛋白饲料使用效率。“我们提倡的是‘先计算再喂猪’,也就是说,在饲喂和配制饲料之前。要对原料进行快速测定,要知道原料含什么元素,含多少,多少元素是对养殖有效的;并根据科学数据再分配饲喂量。这样通过精准配制的方式,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李德发说。除了技术创新外,他同时提到了社会政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他举例说,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居民肉蛋奶要凭票证购买,一家人可能半个月才能吃上一次猪肉,这在北方俗称“打牙祭”,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国95%以上的市县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各种票证成为历史,畜牧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IP属地:河南1楼2024-01-06 11:18回复
    减少豆粕用量和替代使用,欧科拜克生物一直在努力!最近开发的发酵菌体蛋白,成本低,易消化吸收,是替代豆粕的理想选择


    IP属地:河南2楼2024-01-06 15:25
    回复


      IP属地:河南3楼2024-01-08 10:57
      回复


        IP属地:河南4楼2024-01-08 10:58
        回复
          本项目提供了一种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低碳环保的单细胞蛋白生产方法,可有效补充饲用蛋白的不足,降低饲料成本,为传统畜牧业及食品行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蛋白生产方式。
          通过发酵技术,生产新型单细胞蛋白,实现对传统蛋白的替代,并进一步开展组合研究,开发非动物源的新型类肉产品。
          也可以在不宜农业耕作的区域生产,通过特定微生物将低成本的无机氨氮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蛋白,弥补了传统蛋白生产方式的不足。


          IP属地:河南5楼2024-02-23 15:19
          回复


            IP属地:河南6楼2024-02-23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