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吧 关注:4,689贴子:40,486
  • 9回复贴,共1

论“呿而不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吕氏春秋•重言》曰:“君呿(qū)而不唫(yín),所言者‘莒’也!”
东汉人高诱给了个注解:“呿,开;唫,闭”。
把这个意思带入原文中,就是说:口型开而不闭,说的就是“莒”吧!
但有的人偏偏不相信,还说什么“当年要张大口的国名多了去了,怎么能凭这点认定是‘莒’?”
为什么能认定是吕国,其实主要原因不只是口型。
可是东汉人做的标注为什么就不能不看?东汉人的标注上就表示,东汉人认为“呿”描述的就是大口型的意思。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09 14:55回复
    拟声字可不会骗人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09 14:58
    回复
      还在搞孤证,还要搞这个烂大街的迷信?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吧?是太炎先生批判汪宝宝的。


      IP属地:湖北3楼2024-01-10 11:24
      回复
        筥的拼音:jǔ
        筥的解释
        盛物的圆形竹筐:“于以盛之,维筐及~。”
        圆形竹筐
        圆形
        ————
        划重点!


        IP属地:湖北4楼2024-01-10 11:24
        回复
          楼上这个是在做什么事?现在他们说的是草字头的“莒”,又不是“筥”。
          而且“筥”这个字代表的是一种用竹编制的篓,形状若图一:
          而且这个本字是“籚(古代多音字,现在只有lu一个读音)”,可能原因是因为它的形状像古代的炉,而“盧”又是炉的本字,就此得名。
          而“莒”、“筥”从“吕”声,“吕”字本意和原型没有任何区别,是两块方形的铜片相叠的样子,是古代的一种陪葬品。字形如图二。后来因为人们发现脊椎骨从背面看的形状像此器,于是便将此字用来表示脊椎骨。被假借为姓氏后,原本的意思被“膂”这个同音字所取代。
          来源,知乎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10 11:41
          收起回复
            “吕”的字形,变化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10 11:41
            收起回复
              莒在战国时大约读kaq,其实是闭口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13 21:33
              回复
                莒在战国时大约读kaq,其实是闭口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13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