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664贴子:2,969,187
  • 9回复贴,共1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 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IP属地:上海1楼2024-01-13 15:20回复
    注01
    我有点不愿意说这一章,因为它让我回想起我很多的人生污点,我把它们说出来的话,都有点在炫耀,在以丑恶来博人眼球的嫌疑,在“诚”上,总是有点不纯粹,拖泥带水的不干净,但还是说吧,也总有一些能借此把问题说清楚让人家明白的好的目的在。


    IP属地:上海2楼2024-01-13 15:31
    回复
      大多数人,在自己心中,对自己的印象都是美好的,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有种种美好的品质和行为,非常肯定自己,认同自己。实际这种印象,都是选择后的结果,我们忽视、忽略和遗忘了自己做过的种种丑恶的行径,美化、强化了自己具有的美好品质和所做过的好事,由此而得出了自己美好的形象,而自我欣赏、夸耀、满意。
      利和仁义的争端,几乎是我们所有所犯错误的性质,如果我们总结一下自己过去人生中做错的事情,几乎都是因为在利益面前违背了仁义。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个高风亮节的人,淡泊名利的高尚的人,而这基本都是一种虚伪虚假的自我认知,实际上却在很多事情很多情形上,是为了利而不顾仁义的小人。
      在我读高一的时候,刚进入学校那会,因为喜爱文学,常常向一位身材瘦小的年轻女老师请教。有一天晚自习,我晚到了教室,在教室门口看到隔壁班的几个男同学,围在我们班教室开着的后门那里,一起冲着我们教室里大叫:“平胸”,然后哈哈大笑。
      我开始还有点没明白怎么回事,大致猜想他们可能是在嘲笑那位老师,但想不到他们会胆子这么大,就匆匆走过他们进了教室。这时有一个我不大熟悉的男同学忽然冲我道:“我们一起去揍他们,怎么样?”
      我微微一愣后,没有回答他,只是走到前面讲台上,向那位女老师请教一些问题,意思是想让那位女老师不要去理睬那些人。但那些人继续还是在后门,叫了几次“平胸”,女老师的神色很难看,后来上课铃声响了,那帮人才离开了。这事之后大概一两个月,那位女老师就辞职离开了我们学校。
      我每次想起这个事情总是很后悔,也很羞耻,因为我总结自己当时没有答应那位同学一起去制止那帮坏学生的原因,还是胆怯害怕,被他们一帮人的嚣张气焰震慑了,在担心自己可能会受侵害的“利”,和同情女老师的仁与应该去制止这种恶劣行为的义之间,我选择了利而违背了仁义。
      我多么希望自己当时能响应那位同学,和他一起去怒斥那帮人,这样这件事就会变成我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了,而且实际上也并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而现在,这件事变成了我永远在后悔,在对自己不耻的一个回忆。


      IP属地:上海3楼2024-01-14 08:56
      回复
        但是,也差不多在这段时期,有一次我路过搞年级同学的宿舍楼,看到有几个高年级同学围着一个我们年纪的瘦小同学,在戏弄他推搡他。我当时什么都没想立即冲他们大叫道:“你们这么多人欺负人家一个小同学要脸吗?”
        那几个人停下看着我,其中一个走过来冲我道:“不欺负他那欺负你!”然后就扯着我要摔倒我。虽然他个子比我大一点,但我小时候也是在贫民窟里经常和邻居孩子玩摔跤的,也会一些技巧,他摔了几下没摔倒我,反而险些被我摔倒,他就骂骂咧咧停手走回去了。那个小同学趁此期间赶紧走了。
        后来我被他们报复了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在楼上等我进楼的时候,从上面把一盆饭菜倒下来砸在我头上。我当时一个人就上楼找他们理论,但因为我没看到具体是哪一个干的,而且上去后他们都躲开了,我叫了几声也只能下来了。
        后来时间长了,我和这帮人竟然成了朋友,互相帮忙和外校的人打过几次架,而且是他们首先来请我帮忙的,让我有种被抬举了的感觉,可见他们因为当初的那件事,也很看得起我。


        IP属地:上海4楼2024-01-14 09:18
        回复
          02
          到高二我退学,回去和爷爷奶奶同住,姑姑介绍我去一个集市帮人家卖水果。那个老板人很好,开始我们相处得很好。过一阵生意不好了,他就把摊位交给我,叫我暂时自己卖水果赚钱,他则天天去和人家赌钱,不管这个摊位了。
          生意不好的情况下我也很发愁,进了一批苹果很多天都没卖掉,有点坏了,我就把那些坏的苹果包在一个塑料袋里,把坏的一面都朝里面藏起来,想以此欺瞒顾客而卖掉它们。但实际上最后我也只卖出了一袋,而且卖得非常卑劣。
          那是一个晚上,终于有一个人来我的摊位,是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女孩子,一开始她问了问水果,然后就一个劲地和我闲聊起来。我感觉她可能只是对我有好奇和好感,春心萌动而已,并不是真的想买水果,而我此刻只是一心想把苹果卖出去,根本没兴趣和她瞎聊。到后来,在我的一再推荐下,她有点不好意思,就真的掏钱出来,我就把那一袋坏苹果卖给了她。
          后来水果是在卖不动了,我去进了一批旧书来,租给人家看。因为租金很便宜,来租书的人很多,摊位上就很热闹的样子,但实际并没有赚到太多的钱,只是在旁人眼里以为我生意很火。然后过了一阵,老板忽然回来了,变脸指责我各种不好,说不让我干了。实际我后来明白,他只是听说我生意很好,而想把我赶走自己接手干。我当时很难过,倒并不是因为损失了钱,而是觉得和他之间本来非常好的那种关系,被背叛了。
          这两件事情,实则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利而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情。不仁是伤害他人,不义是手段卑鄙,而且都是对人和人之间本来美好关系的撕毁和背叛。


          IP属地:上海5楼2024-01-15 07:38
          回复
            03
            后来我在另一个姑姑的帮助下,进入了广告行业,一开始混得还不错,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但后来不大景气,就又犯了很多错。一次是叫两个手下给我干了一点私活,然后因为公司倒闭,他们找不到我,我虽然结到这笔钱了,但就没主动去给他们,虽然数目很小,一百块左右,但性质很恶劣,就是想贪那么一点钱。
            然后就是经常向以前关系很好的朋友借钱,人家不催就不还,等人家催了我虽然都还了,但朋友的关系从此就断裂了,他们都觉得我背叛了本来美好的朋友关系。
            但这期间,也有一两件做过的好事。一次是以前的一个手下问我借一笔钱,他处境很惨,我自己当时也没啥钱,而且感觉以他的情况,这钱基本他是还不回来的,但我出于同情,还是把钱借给他了,并且想好是没打算他能还回来,但没想到他后来真的还给我了。
            还有一次,是老板把所有员工的工资都给我让我发,我发下来后多了几千块,核对无误后,我把多出的钱还给了老板。实际我如果不还,他根本就不会知道,但我当时完全没有一点这样的想法。
            说到这个老板,我当时在给他干的时候,也做过一件非常不耻的事情,是出于对权位的贪。他提拔我做了相当于公司高管的职务,全公司的事务都交给我管,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权力的滋味,确实有一种魔力的吸引。
            这期间,有一次我们公司去学校招一批学员,其中有几个“坏学生”我本来是没要他们的,但他们自己去找了我老板恳求,然后老板就来问我的意见,我看他的意思是想收下,就也不能和他对着干,只是说:“这当然以您的意见为主。”
            然后这三个学生进来后,经常惹是生非,还偷了同伴的手机,下面员工非常不满,来办公室里向老板抱怨,要求开除他们。老板的脸色非常难看,因为这等于打了他的脸,而我,生怕老板以为这是我唆使手下员工来告状的,就连忙说了一番维护那几个坏学生的话,然后果然,老板也随即表示是那个被偷手机的学生有问题,不然那几个坏学生为什么要针对他呢?
            事后我也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很可怕,为了自己的安危,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竟然会迎合上司,而说出完全颠倒是非黑白的话。实际这也是在利益面前,对那个受害者缺乏应有的同情的不仁,以及明知故犯的颠倒黑白的不义。


            IP属地:上海6楼2024-01-15 08:30
            回复
              04
              再说家庭。爷爷去世后,我和奶奶两个人住在一起,我当时上班,奶奶一个人在家时间长了,有轻微的抑郁,但开始我们都不知道是这个病,她只是说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要我陪着去医院看,但医生也查不出什么毛病。这样连续多次后,我开始烦了,每次陪她去看的时候都挂脸,一副不高兴不耐烦的样子,非常伤害她。最后我才想到她可能是心理问题,从这个方面去咨询医生,医生才配了相关的药给她,才好转了一些。但那一阵,我对她的态度,让我非常愧疚,我没有体会她精神上的痛苦,因为觉得她给我添了麻烦而冷暴力她,这实际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失去了对她应有的同情的仁,和应该尽自己义务的义。
              后来奶奶摔了一跤,只能躺在床上了,我当时没上班,就由我全天在家陪着负责主要的照顾工作。但是,奶奶的存款交给了几个姑姑,而退休工资和房子则归我父母,我等于什么都没得到,一开始心里很不平衡,但后来想,奶奶是对我最好的人,我要是不好好照顾她,以后肯定会受良心的折磨。于是我就决定什么都不想了,只安心来做好照顾奶奶这件事。这样差不多坚持了一年多奶奶去世了,最后一两个月我虽然有点心力憔悴没能完全尽力,但基本上,自己心里这关上还算勉强过得去了。


              IP属地:上海7楼2024-01-15 10:20
              回复
                05
                还有其它更多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从这些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人的行为的无常性,有时能为仁义而舍弃利,有时却会为利而不顾仁义,没有一贯的一致的行为,实则这种现象就是中庸说的:“天命之谓性。”好好坏坏的行为,由遗传的秉性、环境的影响、时的处境、当时心理状况等等不同的多样的因素,而产生多样的不同的行为,就像无根的浮萍,飘到哪算哪,自己完全没有对自己能一贯的主宰。
                第二,是判断行为对错的标准天然存在于我们心中,虽然有时候是隐隐约约的,有时候不知道和不发挥作用,但内心深处,我们都始终在以这个标准判定自己的行为的是非善恶,自发地有荣辱的分别的感受,即使当时没有,以后也会有,比如忏悔时的情形。对这个标准的知道和以这个标准而自觉判定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的行为,就是道的作用,就是“率性之谓道。”
                利不用说,起码不用儒家来说,因为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天性,而且是为了追求利益而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的,怎样更好地追求更大的利益,自然会有很多人、其它人去说。儒家要说的是仁义,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这种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的追求个人利益的天性,这叫“修道之谓教。”
                从个人自身来说,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的利益看起来没错,但是从社会整体来说,人类是以整体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的,不顾他人不顾整体,完全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伤害整体的行为方式,当然是危害了整体的,整体被危害,个体自然也就被危害,所以在道理上这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
                利,包括很多形式,金钱、财产、地位、名声、权利、权力、安危等等,获取和争夺这些利益是人的主要行为,而通过侵占和侵害他人的方式获取利益,又是re人的一种主要获利方式。仁义是与之相反的行为方式,是不争、舍弃、礼让、赠与、保护他人利益的行为性质。


                IP属地:上海8楼2024-01-16 08:33
                回复
                  仁的主要定义是同情他人,由这点而衍生出来的定义,包括不伤害他人,帮助他人,以至于帮助众人,引领众人。
                  义,义者宜也,但这个宜不是适宜、适当的意思,而是应当的意思,就是应该这么做。应该这么做而你没去做,就会有愧疚;应该这么做你去做了,就会感觉有荣誉和尊严;应该这么做而你相反去做了,就会觉得羞耻。
                  怎样定义这个“应该”呢?
                  一种是“契约”,得到了他人、外界的给予和帮助,就应该同等地回报。光这一条,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完全做到的,或者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不用回报的,或者是想占便宜,得到了而逃避去回报,实则还是因为贪利。所以知恩图报是义,有恩不报是不义,以怨报德是不义。
                  一种是“忠”,忠于和他人、外界之间形成的关系的“协议”,他人包括所有陌生人、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外界包括家庭、公司、社会、国家等等。协议是友好、互助、责任、不侵害伤害对方等等,有明确的也有默认的。义是遵守和履行这种协议,不义是不履行和背叛这种协议。
                  一种是利他。损人利己损公利私是不义,利人利己乃至损己利他利公为义。
                  仁和义,都是来自道的作用的品质和行为方式,是人人内心深处都知道和认可、尊奉的正确、高尚的行为标准,如老子所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但是,我们却因为有对利的追求的本性,而忽视、违背仁义的这个标准,所以需要有法律、道德、伦理、教化的约束和引导。
                  庄子说:“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会离开人而不作用吗?正确的判断标准虽然存在却会不被执行吗?道离开人是因为人以自私自利自我来主宰自己,人失去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因为被名利的欲望蒙蔽。


                  IP属地:上海9楼2024-01-16 09:30
                  回复
                    06
                    从我前面所举的事例可以看出,实际每次我们贪利而忘义,真正所能得到的利都是非常小的,而且享受的过程也是转瞬即逝的,而且都是即使没有得到这种利也不是就过不去的,如果当时不贪,这个事就过去了,可当时那么一贪,这个事就成为了人生永远抹不去的污点,终身后悔。这可真是因小失大。
                    其次,贪这些利,对他人造成的精神伤害是巨大的,特别是以怨报德的情况。而如果舍利而取义,对他人形成的精神帮助,却也是非常巨大的,远远在实际物质利益的本来价值之上。我回想自己的一生,所遇到的,他人呢对我行仁义的事情,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亲人、朋友、爱人,甚至陌生人,那点点滴滴仁义的举动,加在一起远远比我付出的仁义要多得多,而且很多都是已经无法回报,永远亏欠的,这种外界的仁义造成我精神上的感动,以及对人性的好感,都是形成我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要点,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1-25 0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