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吧 关注:39,767贴子:345,596

沈阳慈一堂张可心大夫针对性开方,一人一方,效果显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医看来抽动症属于“肝风”“筋惕肉”“瘛疭”“慢惊风”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多与儿童的“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有关。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肝火生痰,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


IP属地:北京1楼2024-01-28 15:18回复
    抽动症,又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睛、翻白眼、清嗓子、甩胳膊甩腿等。这些症状在春节期间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因为春节期间的各种刺激,如鞭炮声、人群的喧嚣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症状加重。


    IP属地:北京2楼2024-01-29 09:34
    回复
      如何诊断抽动症?
      家长日常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各种行为,通过自行判断,及早发现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并做出相应的治疗。目前比较常见的抽动症专业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仪器检测: 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智商和注意力检测等。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和感觉统合能力检测。这样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确诊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
      2、医生判断: 专业医生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测试,并结合仪器检测结果,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IP属地:北京3楼2024-01-29 16:48
      回复
        抽动症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所导致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和神经系统因素共同作用的神经行为障碍。目前认为,抽动症可能与脑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以及游离氨基酸等的失衡有关。
        遗传因素是抽动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经研究发现,患有抽动症的家族成员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环境因素也是抽动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孕期感染、早产、出生时窒息、母亲吸烟喝酒、婴儿期过度或缺乏照顾等都会增加抽动症的发病风险。


        IP属地:北京4楼2024-01-29 21:00
        回复
          家长的纠结:用药还是不用药比如:有的家长一直带孩子治疗、求医问药,十年过去了孩子症状依旧。比如:也有家长没有带孩子治疗,孩子也一直没好,家长同样会开始纠结、懊悔,我怎么没给孩子治疗呢?我怎么不给孩子治疗呢,耽误了孩子。


          IP属地:北京5楼2024-01-30 14:11
          回复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秽语抽动症,以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性、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运动性抽动多在发声性抽动之前出现,但也有极少数小儿是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该病多见于5-12岁儿童,以男孩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3-5:1,近年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IP属地:北京7楼2024-01-31 14:06
            回复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或抽动,而无法控制。这些抽动通常会在儿童的面部、颈部、手臂或躯干部位出现,造成不便和不适。儿童抽动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眨眼、皱眉、耸肩、咬唇、扭头或发出声音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导致儿童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或不自在。


              IP属地:北京8楼2024-01-31 14:26
              回复
                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
                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
                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2-05 15:42
                回复
                  2.日常生活影响:如果抽动症的症状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如学习、社交等,应及时就医。
                  3.伴随症状:抽动症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2-21 15:07
                  回复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的、重复的肌肉抽动。然而,对于抽动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医学界至今没有定论。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抽动症的本质,并尝试寻找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2-22 10:45
                    回复
                      家庭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陪孩子玩耍、聊天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以便帮助孩子改善抽动症的症状。


                      IP属地:北京19楼2024-02-23 10:34
                      回复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症状。虽然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通过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控制自己的症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症状,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IP属地:北京20楼2024-02-24 10:07
                        回复
                          如果抽动障碍患儿一连好几天不进食, 对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失去兴趣,变得少言,行为反常,坐立难安等情况时,患儿可能是得了抑郁症,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有定的新鲜感, 所以对于外界的事物自己没有定的抵制力,此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护理。对于抽动障碍患儿来说,只有家长才能帮助孩子缓解抑郁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再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抑郁情绪里。


                          IP属地:北京21楼2024-02-26 16:12
                          回复
                            适当补充钙和镁
                            钙和镁有助于神经递质的调节,从而影响抽动症的症状。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豆腐等,而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全谷物、鱼类等。


                            IP属地:北京24楼2024-02-27 15:02
                            回复
                              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的抽动是怎么产生的,对待孩子往往用错了方法,不仅对抽动康复没有帮助,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情。
                              我们根据以往家长的描述,总结了其中3种最易诱发抽动的情境。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类似情况,那么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IP属地:北京25楼2024-02-28 1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