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吧 关注:39,767贴子:345,694

张大夫大夫研究抽动症,经验丰富,效果显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家的宝宝出现“频繁眨眼”现象,最开始以为是孩子调皮,但是日子久了孩子眨眼状况却越演越烈,尤其是看电子产品时更明显,眨眼频率和力度也明显增高,一般多见于6-10岁的小朋友。其实,这是一种叫做抽动症的症状,频繁眨眼、翻眼睛、脾气大等都是其表现。然而,家长们往往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总以为是孩子自己顽皮所致,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是一种典型的“上行下效”现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果我们自己都沉迷于手机,那么孩子们又怎么能抵抗手机的诱惑呢?


IP属地:北京1楼2024-01-28 15:19回复
    抽动症,又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睛、翻白眼、清嗓子、甩胳膊甩腿等。这些症状在春节期间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因为春节期间的各种刺激,如鞭炮声、人群的喧嚣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症状加重。


    IP属地:北京2楼2024-01-29 09:34
    回复
      如何诊断抽动症?
      家长日常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各种行为,通过自行判断,及早发现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并做出相应的治疗。目前比较常见的抽动症专业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仪器检测: 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智商和注意力检测等。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和感觉统合能力检测。这样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确诊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
      2、医生判断: 专业医生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测试,并结合仪器检测结果,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IP属地:北京3楼2024-01-29 16:48
      回复
        家长的纠结:用药还是不用药比如:有的家长一直带孩子治疗、求医问药,十年过去了孩子症状依旧。比如:也有家长没有带孩子治疗,孩子也一直没好,家长同样会开始纠结、懊悔,我怎么没给孩子治疗呢?我怎么不给孩子治疗呢,耽误了孩子。


        IP属地:北京4楼2024-01-30 14:12
        回复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秽语抽动症,以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性、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运动性抽动多在发声性抽动之前出现,但也有极少数小儿是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该病多见于5-12岁儿童,以男孩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3-5:1,近年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IP属地:北京6楼2024-01-31 14:06
          回复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或抽动,而无法控制。这些抽动通常会在儿童的面部、颈部、手臂或躯干部位出现,造成不便和不适。儿童抽动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眨眼、皱眉、耸肩、咬唇、扭头或发出声音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导致儿童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或不自在。


            IP属地:北京7楼2024-01-31 14:26
            回复
              现在家长不仅对孩子疼爱有加,甚至处处迁就,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家长对孩子不正确的态度也会加剧孩子抽动表现。比如在学校考试完以后,经常有孩子考好了,家长极力奖励孩子,包括语言上的赞美、肢体动作上的亲密、物质上的奖励等等,但一旦孩子考差了,家长往往会保持沉默,有的甚至会骂孩子。这种对待孩子不正确的态度也直接加剧了孩子消极情绪的积累,从而加剧了孩子抽动症加重。


              IP属地:北京9楼2024-02-03 10:52
              回复
                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
                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
                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2-05 15:42
                回复
                  2.日常生活影响:如果抽动症的症状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如学习、社交等,应及时就医。
                  3.伴随症状:抽动症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2-21 15:07
                  回复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的、重复的肌肉抽动。然而,对于抽动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医学界至今没有定论。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抽动症的本质,并尝试寻找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2-22 10:45
                    回复
                      家庭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陪孩子玩耍、聊天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以便帮助孩子改善抽动症的症状。


                      IP属地:北京19楼2024-02-23 10:34
                      回复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症状。虽然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通过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控制自己的症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症状,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IP属地:北京20楼2024-02-24 10:08
                        回复
                          如果抽动障碍患儿一连好几天不进食, 对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失去兴趣,变得少言,行为反常,坐立难安等情况时,患儿可能是得了抑郁症,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有定的新鲜感, 所以对于外界的事物自己没有定的抵制力,此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护理。对于抽动障碍患儿来说,只有家长才能帮助孩子缓解抑郁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再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抑郁情绪里。


                          IP属地:北京21楼2024-02-26 16:13
                          回复
                            适当补充钙和镁
                            钙和镁有助于神经递质的调节,从而影响抽动症的症状。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豆腐等,而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全谷物、鱼类等。


                            IP属地:北京24楼2024-02-27 15:03
                            回复
                              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的抽动是怎么产生的,对待孩子往往用错了方法,不仅对抽动康复没有帮助,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情。
                              我们根据以往家长的描述,总结了其中3种最易诱发抽动的情境。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类似情况,那么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IP属地:北京25楼2024-02-28 1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