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战争7吧 关注:25,043贴子:598,407

当一个合格的E格兰上等兵——对中世纪英格兰一些历史的讲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欧7常常因为英格兰金将太多,剧本明显偏袒英格兰而得名英格兰,然而就欧7本身虽然做了大量英格兰内容,但对英格兰的历史的重要事件的还原和玩家理解也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将我之前写的英史文章重新整理发出,顺便加入对英格兰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点评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的成为E格兰上等兵
最后,我也会回答大概是欧7玩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1.英格兰在中世纪到底值不值得如此之多的金色将领?
2.英格兰在中世纪西欧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E格兰上等兵,出列!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24-02-08 11:44回复
    2L
    简易的目录
    1.早期
    2.中世纪英格兰的简单介绍
    3.宗教
    4.宪政发展
    5.对重要人物的解读评价
    6.你们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24-02-08 11:45
    回复
      gkd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08 11:45
      回复
        顺便一提本帖日后可能会变成我看史料后写随笔的地方,因为睿站专栏现在和动态合并了,想要阅读非常麻烦,所以我准备在这里时不时写一点,未来如果古墓诈尸请勿惊讶
        1.中世纪之前的英格兰
        这里只做最基本的阐述
        详细资料可以自己去寻找一些书籍
        如果想要国内的英史资料,非常推荐钱乘旦老师的作品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24-02-08 11:48
        回复
          在几百万年前,不列颠岛是和欧洲大陆连在一起的。目前的考古表明,最晚在80万年前,现今的英格兰地区就有人居住了。而当地最早的可考的文明痕迹可以追溯到20万年前,这批人被称为“斯旺斯孔人”(Swanscombe),虽然他们是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与今天的人类存在许多不同,但他们确实创造了英格兰最早的文明。
          而在西元前一万年左右,英格兰地区也是西欧阿伦斯堡文化的一部分。在西元前4000-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阶段,来自欧陆的喜伯尼亚人和阿尔卑人(陶盆人)从布列塔尼等地进入不列颠。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分工,技术和文化水平也远远高于之前存在于那里的人类。但阶级并没有产生。当然,巨石阵就是他们建筑的。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24-02-08 11:49
          回复
            一直到西元前8世纪,凯尔特人才进入不列颠,而“不列颠群岛”这一名字,如今我们多认为是源自于进入那里的一支凯尔特部族——“布立吞人”,在凯尔特人进入英格兰后,当地的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到了西元前2世纪,不列颠南部已经全面进入铁器时代,货币在这一时期已经大量出现。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然而他们的社会还被认为停留在氏族阶段,并没有产生国家。这一阶段血缘还是凯尔特人氏族之间的纽带,而土地财产依然是归氏族公有。
            不列颠的凯尔特人在氏族向国家创建上的推进是缓慢的,一直到西元前55年恺撒第一次入侵,这也是如今英格兰地区(当时没有英格兰这个概念)的部族第一次有确切时间的出现在史料记载上。不列颠在这时期早已是非常重要的谷物产地,征服了高卢的恺撒渴望获得谷物和不列颠的珍珠,以及奴隶。在西元前55年和54年两次入侵不列颠,他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推进不深,也没有对不列颠的任何地区形成有力的控制。虽然恺撒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但他的入侵仍然是英格兰历史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英格兰的部族在恺撒退去后越发理解到他们手中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控制贸易和交流的好处。在恺撒到来后,罗马也因此成为今天英格兰的那块土地里所有部族最大的贸易对象。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24-02-08 11:51
            回复
              对于这种好地方,罗马人肯定不会失败一两次就放弃了对它的征服。在西元43年也就是罗马的克劳狄皇帝在位时期,四个罗马军团登陆不列颠,击败了当地很多部族,并且建立了行省,周围部族也纷纷臣服,成为罗马在不列颠的行省以外的附庸。在维斯帕先皇帝在位时期,罗马又征服了2个不列颠部族,将自己控制领域推进到塞文河(大概位于今天英格兰河威尔士的边界)和特伦特河(大概位于今天诺丁汉)一带。西元60年,在著名的布狄卡女王起义失败后,罗马在不列颠的势力再次扩展,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北部都被总督阿格里科拉收入囊中。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罗马在不列颠的势力范围基本沿今天英格兰和苏格兰地界确立下来,138年哈德良长城建立。此后罗马的统治又在这里延续了大约300年。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24-02-08 11:52
              回复
                众所周知,罗马人对英格兰的统治分为军事区和民政区两部分,具体情况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分辨一下。军事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那里多高原不适宜聚居以及耕作,经常受到边患,罗马在这些地方修筑堡垒,驻扎军队,每一个如今带“切斯特”的英格兰城市(例,主要是罗马的民政区。每个民政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帝国的缩影,里面有一位地方长官,还有往届官员组成的类似元老院的议事机构,而民政区内亦有奴隶制存在,在大庄园内奴隶生产以供给帝国。后来随着帝国危机的加深,内乱爆发,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也渐渐崩溃。5世纪初,为了争夺权力及帝位,罗马驻不列颠统帅君士坦丁带领军队撤出不列颠。到了407年,最后一支驻军也撤离。在罗马人统治的400多年时间里,不列颠岛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罗马人的管理制度也仅仅是存在于东南地区,也是难以和之前之后衔接的。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24-02-08 11:53
                回复
                  罗马军队撤离后,留下了政治真空期,凯尔特原住民失去了保护。北部的蛮族皮克特人等开始向南入侵,害怕蛮族的原住民因此邀请欧陆的撒克逊人前往不列颠援助。西元449年,撒克逊领袖亨吉斯特(Hengis)和霍萨(Horsa)兄弟率领部族乘船来到不列颠岛,不久后其他部族也先后来到这里,这标志着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正式开始。
                  但是!就算是没有凯尔特人的邀请,就算没有亨吉斯特,也是会有享吉斯特前往不列颠的,我们常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包含三个部族,分别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萨克森人),朱特人。他们侵入不列颠也是当时背景下蛮族大迁徙的一个部分,非常正常,也不是偶然。在当时的背景下,此三大部族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起初部落的机制是,平时由若干位德高望重者共同行使管理只能,当战争时期则通过抓阄等方式选举出临时的军事首领,当战争结束后又恢复原状。但随着战争时间变长也更加血腥,这一体制遭到了破坏,军事首领任期越来越长。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指出,日耳曼人的林地,草场,猎场名义上全部归氏族公有,但实际上已经在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而氏族的领袖和酋长虽然依然是由大会选举,但权力已经越来越大,并且许多变为终身任职,分配到的土地和战利品也开始失衡,一批较为固定的氏族贵族也就随之诞生。到了匈人入侵的前夕,日耳曼蛮族中已经有比较明显的贵族,战士,农民阶级,这些阶级也给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24-02-08 11:54
                  回复
                    朱特人从泰晤士河入侵不列颠,撒克逊人从亨伯河入侵,而盎格鲁人则从瓦士河入侵。这种部族战士先行登陆作战,民众成员随后涌入的模式加速了阶级的发展以及国家的产生。在和北部蛮族作战的同时,三支部族也对不列颠岛的凯尔特人举起屠刀,数十年时间内,凯尔特部族多数被屠杀,有的与入侵者融合,还有的躲入了不列颠岛的西部地区苟延残喘。当这一段时期血腥的屠杀过去后,各大部族在军事首领的指挥下定居在了特定的地区,事实上形成了独立的小王国。在之后一百多年的大浪淘沙里,最终有七个王国从英格兰的吃鸡大赛中脱颖而出,分别是: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布里亚和东盎格利亚。撒克逊人的韦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萨塞克斯,朱特人的肯特王国。而6世纪开始到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大王加冕“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前的这一段时期,被称为“七国时代”(Heptarchy)。
                    但其实七国时代这个词因为不完全确切,现在在西方史学中已经少有使用,不过为了方便理解,减少问题,这里我仍然继续使用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24-02-08 11:55
                    回复
                      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的三种国家形式,我们可以将不列颠这些蛮族国家视为雅典式和日耳曼式的混合体,即是“直接的和主要的从氏族社会内部发展的阶级对立中产生”和“作为征服外国广大领土而直接产生的”的结合。国家的建立,在他们进入不列颠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但无论如何,这些蛮族国王的王权是比较弱小的。虽然国王已经是国家的最高领袖,身份高于贵族和民众,家天下的格局也基本确定。并且还形成了“王之和平”的司法观。但日耳曼军事民主制仍然处处影响并且制约着这些封建王国。贵族组成的“贤人会议”(Witan),是实际上的“闲人会议”,利益冲突严重,经常意见不一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严重束缚国王意志和国家的决策。不过在之后一两百年里,社会不断发展,王权也开始增长,这一现象最终好转。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24-02-08 11:57
                      回复
                        而在七国中,先后经历了肯特——诺森布里亚——麦西亚——韦塞克斯的霸权的转移。一开始称霸的是朱特人的肯特王国。西元597年,奥古斯丁奉教宗之命来到不列颠传教。他首先前往的是东南的肯特王国。此时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王后贝尔塔是法兰克基督教国王巴黎的阿里贝尔的女儿。她自然非常支持奥古斯丁的传教活动。而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说服了埃塞尔伯特信仰基督教,并且在坎特伯雷修筑了不列颠第一座教堂,将奥古斯丁安置在那里。601年正式受到教宗册封。奥古斯丁也因此成为第一代坎特伯雷大主教。在肯特王国军事实力和得到教宗支持的加成后,埃塞尔伯特说服埃塞克斯王塞伯特受洗,604年东盎格利亚国王雷德瓦尔德也选择皈依基督教。随后麦西亚和韦塞克斯也改变了给他们的信仰。

                        图为坎特伯雷大教堂门口的埃塞尔伯特雕像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24-02-08 11:58
                        回复
                          想了想还是不严格按照2L的目录写作更让我舒服接下来我会在尽可能分门别类的情况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随着时代的更替,英格兰教会史成为国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格兰民众的历史贯穿于英格兰教会史的发展中,英格兰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德体系,文明演变以及和外部世界的交往都必须放在宗教演变这一大背景下才能被理解——威廉·斯塔布斯
                          英格兰基督教化后,教会成为了推动英格兰文明进步,民族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力量。
                          在七国时代早期,这七个国家没有任何可以统一的征兆。然而当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到来后,七国人首次意识到了要把自己视为一个民族。英格兰七国都被统一在坎特伯雷一个大主教区下(之后变成了坎特伯雷和约克两个),在放下原本的部落崇拜后,阻碍七国融合的力量就非常渺小了。我们可以说,从坎特伯雷大教堂建立的那一天起,七国就趋向于统一而不是分裂,即使这个趋势非常漫长。


                          IP属地:中国香港13楼2024-02-08 12:06
                          回复
                            这一趋势的结果是教会在英格兰的势力变得十分强大,当有七位国王时,却只有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七国国王都尊重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训导,虽然任何一个国王都会蔑视其他国王的命令,但在肯特郡,坎特伯雷大主教拥有绝对的权威。每一个教区的主教都可以和其他教区的主教联合,而国王们遇到困难时,则很难寻求其他国王的帮助,他们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国家的贤人会议——主教们则在贤人会议里占据相当的席位。
                            也许在任何国家,教会和国家都没有像英格兰那样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却又不被混淆。
                            例如,中世纪西班牙的教会和国家功能被混淆了,教士可能成为国家的大领主,而全国会议有时甚至仅仅是教会的会议。


                            IP属地:中国香港14楼2024-02-08 12:28
                            回复
                              吞太多了,一会发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24-02-08 12: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