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52贴子:111,274
  • 4回复贴,共1

杜甫:我的外壳是诗圣,灵魂是军事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我的外壳是诗圣,灵魂是军事家
2020-05-25 22:11:36
来源: 时拾史事
本文系濠梁开讲独家授权转载稿件
文/廉克飞 【责编/文瑜

关于杜甫的诗歌,只要你拥有小学毕业证,一定就会背诵许多,因为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三年,杜甫一定是每个学期都会和你相见的人,教材隔几年总会更换,可是“流水的教材,铁打的杜甫”,无论怎么更换教材,杜甫总是很倔强的站立在那里等着我们同学去认识,这倔强一如他执拗的性格。他不仅在学校里很有名头,就是在社会中他的名头也很火爆,堪比网红。比如“杜甫很忙”系列已经在网上火了许久了;再比如杜甫的肖像原来就是画家蒋兆和的模样。毕竟人家顶着“诗圣”的桂冠,所以杜甫的故事被人讲了再讲,也很正常。

杜甫很忙系列

左边蒋兆和,右边杜甫
今日我还是要把杜甫搬出来,让他老人家给大家展现“诗圣”另一方面的核心素养,其实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这种核心素养。我们只是习惯了把他供奉在诗人的殿堂里,我们只看到了他沉郁顿挫的诗才。如果我说他还是一位“军事家”,或者说他有强烈的“军事意识”,应该不会有人喷我吧?
我可不是造谣,我是有证据的,重事实,讲证据一贯是我们的作风,不可听谣信谣传谣。
老杜的军事思想来源有三个要素不可忽视。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2-10 18:40回复
    一、优良的军事DNA遗传
    我们先扒一扒杜甫家族的DNA,如果祖先有这种“军事”基因,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有时候一个家族强大的遗传基因不仅影响一代人,甚至可以影响多代人。
    虽说杜甫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总是贫困潦倒的状态,但是他们家可不是“贫农成分”,杜甫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会里享有许多封建特权。他们和名门士族可以通婚,遵守儒家的礼教,恪守为官之道。用杜甫自己的话说就是“承儒守官”。
    杜甫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西晋的杜预那里,杜预是什么人?当时的人曾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无所不有。他特别喜欢读《左传》,杜预常称“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西晋有个人叫王济,特别喜欢相马,有个叫和峤的人喜欢敛财,晋武帝闻之,对杜预说:“卿有何癖?”杜预回答:臣有《左传》癖。以此可见杜预的文采是斐然众人的。
    祖先的这些荣耀也一直让杜甫很为自豪,他曾说过吟诗作文都是份内的事情,他在给儿子的诗中说到:“诗是吾家事”,他还给朋友说过:“吾祖诗冠古”。类似的话他说过很多,虽然是自夸,倒也不是吹牛,因为符合事实的话不算吹牛。但是杜甫对于他远祖的才能只说对了一半,杜预除了超人的文采之外,他的军事素养也不容忽视。

    杜预曾经做过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而且东吴平叛之后,杜预“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封子杜耽为亭侯,千户,赐绢八千匹”。
    《晋书》中还这样评价他: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能战。
    “兼儒风而能战”这六个字是杜预一生的特点,既有儒雅之风,又善于打仗,他的这些特点转变成遗传因子,传给子孙后代有的能写诗,有的能打仗,或者既能打仗又能写诗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杜甫能懂军事,有点“军事意识”,肯定是家传遗风所显露出来的一点端倪罢了! 你看看老杜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宗文、宗武。以文传世固然是杜家家风,可是让后代能武、会武,这也是杜甫一生的心愿吧!
    (未完待续)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4-02-10 18:47
    回复
      书接上回(杜甫:我的外壳是诗圣,灵魂是军事家),上次说到杜甫的军事思想来源有三个要素不可忽视。第一个是他家族的优良军事基因的遗传。这次说一说其他两个要素。
      二、战争的浸淫
      大唐王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王朝,可是有一样东西伴随了它三百年的生命,那就是战争。从它所建立的第一天起直到它被推翻,在其三百年中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
      这些众多的、复杂的、长期的、残酷的各种各样的战争,它必然要促使人们去研究战争,反映战争,描写战争。如果当时没有战争或战争不多,那杜甫就不可能成为有“军事意识”的诗人了!
      在此种大背景浸润下,杜甫借着自己的一双慧眼,穿透表面的歌舞升平,窥探到藩镇割据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心腹之患,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杜甫这种军事危机感的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很早就有所明确的表露。
      公元 752 年,距离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三年,杜甫和高适、岑参、储光羲等人同登京城慈恩寺塔,登上高耸入云的慈恩寺塔,本可乐以忘忧;但杜甫不但没有“乐以忘忧”的感觉,反而是“登兹翻百忧”,他登塔写下了这样几句诗: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慈恩寺塔晚景

      这诗表面是写黄昏日暮之景:站在塔上放眼眺望,只见群山就好像被切开的无数残片碎块;历来是泾水浊,渭水清,但站在塔上远远望去,“清”“浊”二水都混淆在烟雾迷茫当中。再看长安城,也只看到迷茫朦胧一片。
      这首诗实际预示着军阀割据大乱将至,大好河山即将破碎不堪。三年过后,“安史之乱”果然爆发,杜甫诗里描绘的事情最终发生了,唐玄宗也落得个国破、位失、妃死、狼狈逃窜的悲剧下场
      对此明代学者钱谦益曾十分中肯地说:“瑶池日宴,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之不可以为常也。”只可惜,杜甫的这种军事思想当时是“无人会,登临意”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02-10 18:58
      回复
        三、亲自参加军事实践
        德国革命诗人贝希尔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要描写的是猪排在油锅里煎炸时的感觉的话,那么,就得要求诗人的灵魂曾经跟猪排一起在油锅里躺过。”

        杜甫的军事意识还要依靠他自己“亲自跟猪排在油锅里躺过才可以”,很多熟悉杜甫的朋友们现在可能在回想他的一生,好像不记得他有过战争军事经历
        我的回答是:有,但是时间短。
        公元 764 年 6 月,52岁的杜甫到好友严武幕府中任职他刚刚到职,就协助严武训练队伍、操练士卒、演练阵法,并陪严武检阅骑兵。因而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扬旗》
        ......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这首诗就写阅军的盛况和他看到无比壮观场面后的兴奋不已的感情,杜甫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它更奏出了大唐盛世的主旋律: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这首诗它高扬着时代的旗帜,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彰显了杜甫不忘初心的情怀。
        它可以说是杜甫参加军事训练后的心得体会,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理想在此时发生了巨大转变。
        杜甫原先携家人到成都后想住不了多久就乘船东下,到湖北、湖南那遥远的蛮与荆去,然后再想办法回到京城长安和老家河南去。但杜甫参加军训后看到士兵热情高涨、信心百倍,自己也受他们热情高涨的影响:留下吧! 和士兵一起参加收复失地的斗争,还去蛮与荆干什么呢?
        杜甫这种思想的巨大转变,一方面表现了他保家卫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更突出了他的军事意识
        于是,杜甫留下来积极参与严武军队的训练,杜甫的训练也让严武的部队士气高涨,斗志昂扬,他们向西出击,终于打败了羌人、吐蕃,连破数州,攘地千里,收复了不少失地。当这胜利的消息传来,严武以无比喜悦之情作了《军城早秋》诗赠送给杜甫: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杜甫得诗后马上作《奉和严公“军城早秋”》一诗:
        秋风袅袅动高旌,
        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
        欲夺蓬婆雪外城!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是“和诗”,但比严武的原诗更加有气魄和胆识,它写出了出征将士誓死保卫边疆、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和钢铁誓言。
        诗中的滴博岭、蓬婆岭乃唐代岷江以西地区西通吐蕃之两道要冲

        滴博岭与维州相近,蓬婆岭与平戎城相近。维州与平戎城是岷江以西地区、唐蕃间南北两军之要冲,既然滴博岭、蓬婆岭为唐蕃间南北两军之要冲,严武为西川节度使,即在恢复松州维州,以牵制吐蕃,消解其对于长安西翼的压力,严武的战略计划自当先取维州,然后次第北上取平戎城与松州。及其已收滴博云间戍(维州地区),自然欲夺蓬婆雪外城(平戎地区)。所以杜甫说“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
        你看,老杜对于军事认识还是相当有见地的,这首诗比严武的诗更透一层。严武说莫遣匹马还,是要歼灭来犯之敌,是立于战略防御层面来说的,而杜甫说此欲夺蓬婆杜诗更为雄壮,他是站在战略进攻层面来说的,大有直捣“黄龙”的气概。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仇兆鳌曾说:“考严武生平所为多不法......唯破吐蕃、收盐川,为当时第一功也。” 想来严武能有这“第一功”,应该有杜甫的几份心血吧!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4-02-10 19:21
        回复
          陪伴成长的诗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12 0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