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培训吧 关注:45贴子:350
  • 0回复贴,共1

无敌了!说说身边的考试大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参加考公考编、遴选,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上岸?
刚进入公务员队伍时参加培训,认识了我当时的同桌,一个在隔壁县城街道工作的男生,我们同龄且都是本科毕业当年参加省考进入体制,他的笔试成绩是我们那一年全市的第二名。
我很好奇地问他,你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选了一个街道,选市直也完全没有问题。他说因为自己没有正式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对于自己的水平在竞争者中的位次没有把握,就报了一个看起来稳妥一点的。
当年还允许在职公务员继续考公务员。国考的话出了一年试用期就可以考,省考是工作满两年后可以考,考核有优秀等次还可以不受此限制提前一年。当时我们20出头刚参加工作,满足于崭新又安逸的生活,大多数人比如我业余光顾着玩,很少有再认真看书备考想换个地方的了。
他是个例外,除了工作中埋头写材料(他工作不久由街道借调到人大写材料),晚上都用来刷题。平均每两天完成一套题,一个晚上用来做题,第二个晚上用来对答案纠错改正,雷打不动常年如此。
一年试用期满就参加了中央部委的国考,笔试第一,但面试没过。第二年春天参加省考(前一年考核拿到了一个优秀等次),笔面都是第一名顺利上岸某省直机关,这时工作还不满2周年。
我曾经请教过他笔试面试的诀窍,他说没有技巧,就是刷题,量变促成质变。他从大三就开始刷公务员试题,到大四参加省考时已经刷了快一年。行测140道题,大多数人都做不完要舍弃一部分(这是当年的实情),他提前半个小时做完了还能再从头检查一遍。
至于面试题,拿本面试1000题从第一道题开始练,到最后自然知道说什么。唯一的诀窍和技巧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不问结果相信时间。
工作第5个年头,他那时候已经在省厅工作了两年多,家里也已经在省城核心地段给他买了房子,让他抓紧找对象结婚。中央机关遴选启动了,他刚好又够条件(要求在本岗位工作2年以上),又报名参加中央机关遴选。很不幸的是,我们两个报的是同一个岗位,且同时进入面试。
出发去北京面试前,我才知道我们两个报的是同一个岗位,当时我就有点泄气,相识几年,我知道单论考试,这个对手有多么厉害,从来不给别人留机会,但我依然想体验一把中央机关遴选的面试,而且败给这样一个对手,我甘心。
到北京后我们一起吃了顿饭,他还给我了一些面试的指点和建议,一如当年初识,看不到他脸上的任何情绪起伏,没有喜悦,没有紧张,没有防备,淡淡的。面试结果没有悬念,他上岸了,义无反顾去了北京。
这是我所认识的人里面,公考水平比较高的,除了试用期满后的第一次国考,其他基本都是一次上岸,而且绝不浪费机会,在刚满报考条件的当年,就一次搞定。
我总结我身边像他一样考公遴选比较厉害的人,成功的规律,基本就是以下几点:
一、能扑下身子备考,舍得花费时间精力,肯吃苦。
这位仁兄的意志力是一等一的,他曾经给我看他做过的题,堆在卧室里,有好几摞,都有桌子那么高。坚持每两天刷一套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坚持一周的不在少数,但能坚持到一月的不足十分之一,能坚持一年的不足百分之一,他坚持了好几年,前期是打基础求突破,后期只为了保持感觉。
与其苦苦追寻什么名师、技巧、妙招、捷径,不如从最简单最笨的办法做起,基础牢固了后面的路会走的稳走的快,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二、目标清晰,做事专注。
这位仁兄家境很好,父亲及亲戚大部分都是他们家乡的机关中高层干部,母亲及娘家人经营一家大型企业,他即便不走考公、遴选这条路,有家庭的托底,也会活的比一般人容易些,刚毕业在家乡工作,父母给他在家乡买房,去了省城,在省城买房,去了北京在北京买房。而且在家乡,会更容易得到家庭资源的加持。
但他从大学就很清晰要走公务员这条路径(我们当年考公没有现在这么热,进外企才是最受追捧的),为了保险,选择了最基层的乡镇街道,比较低调,安排什么活都干,后来借调到上层机关。
也没有留恋家乡父母的资源,又进入省直机关。在省城安逸生活几年后,又进入性价比并不高的中央机关(我们认为就综合性价比、压力、幸福指数,中央机关不如省直机关,北京不如省会)。
那些年他心无旁骛,只有两件事:踏实工作和不停地换到更高的平台。工作确实干的不错,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评价很高;干活扎实、为人低调老练,也用5年时间跨越了街道、县直、省直、中央机关,到了公务员这条路径中最高层次的平台,思路很清晰目标很专注,不理会别人怎么看,不留恋娱乐、恋爱。
三、抓住机会,干脆果决。
政策是随时会变化的,比如当年的在职公务员可以继续考公务员,现在就没有这个政策了,而且有了5年服务期。这个小伙伴如果是现在才进入体制,是不可能实现5年4个台阶的。而且招考计划每年都不一样,今年这个专业可以报很多岗位明年就不一定了。
他就是一个一旦有了机会就要牢牢抓住的人,绝不犹豫,也绝不会把希望寄托于下次。即便岗位有几百人报考,也毫不退缩,敢于亮剑较量较量,当然他自信的源头是他家卧室里堆着的几摞试题和他从头练到尾的面试1000题。
包括很多人担心频繁参加考试领导会不高兴,他从来没有这个顾虑,大大方方去找领导报备,大大方方备考,所有的事情摆在明面上。
这就是我认识的现实生活中的公考、遴选考神,他的考试成功路径也代表了大多数能成功上岸的人,这也是能上岸的真实状态:
不寄希望于自己天赋异禀裸考上岸,把成功的希望和自信的源头埋藏在每一个晚上刷过的每一道题里,量变促成质变;每一个机会来临时,心无旁骛只想全力以赴抓住这个机会;不留恋于“小富即安”的安逸稳定生活,希望到更高的平台更高的山峰上去看到更美、更壮阔的风景;心中始终有团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把时间精力都聚焦,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要,那注定是什么都抓不住。


IP属地:湖北1楼2024-02-19 16: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