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名吧 关注:21贴子:584
  • 0回复贴,共1

武会杰:“宝墨堂”等晋祠无存古迹在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9-01-14 17:00
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的晋祠古迹,其原文如下:
“寶墨堂在晉祠,齊天保中建。”
“難老泉亭,在晉祠縣懸甕山麓,北齊天保中建,明嘉靖時重建。”
“善利泉亭在晉祠縣懸甕山麓,天保中建,明正德初廢,嘉靖時重建。”
“望川亭在晉祠縣懸甕山巔,明大叅高汝行重建,撰記云“亭建天保中,址微存,鄉人爲大亭臺,嘉靖二十七年復建三楹,其下仍顏曰‘望川’”。
“均福堂、仁智軒、湧雪亭、流杯亭,北齊天保年建,今廢。
“讀書臺,嘉靖二十七年高汝行建。”
“映月樓,成化六年居民郝郁等建,今廢。”
“仁朂堂”
“溪翁堂,曲莊喬白岩爲王少師書匾。”
“泉心亭內有伏泉,王氏蓄沼建亭中川陳公今名。”
“水亭,知縣龔仲敏建。”
在这些古迹中,有一部分当时只存其名,位置所在已不可考;有部分古迹尚存;还有一部分为异地复建。笔者根据“宋前晋祠在明仙峪”这个观点,已及其他文献记载,逐条分析如下:
一 当时只存其名,未知所在的:
“寶墨堂在晉祠,齊天保中建。”
“均福堂、仁智軒、湧雪亭、流杯亭,北齊天保年建,今廢。”
1、宝墨堂
宝墨堂是供帝王将相、才子骚人题留墨宝的地方。县志载宝墨堂于北齐天保年间建在晋祠,则此堂应在明仙峪中曲沼附近。此处风景最佳,文人墨客触景题咏,刻石镂碑,留存此堂。建国初期,晋祠文管所从明仙峪拉回的十几马车残碑断碣应有此堂所藏遗存。
宋初毁晋阳城,毁明仙峪内古迹,在峪外新建晋祠(984年竣工)。峪内宝墨堂遭废弃。然而新晋祠也是风景秀美之地,宋后的文人墨客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宋太宗在平北汉后,意气风发,连续作了《平晋诗》《平晋赋》和《平晋记》。《平晋记》有明确记载刻碑立在汾河东平晋寺。《平晋诗》《平晋赋》这两篇皇帝墨宝以及群臣唱和却没有记载是否刻碑留存晋阳。
元至正二年(1342年),王思成撰《重修晋祠庙记》载:“其余若岱岳、若府君、若药王诸祠,若宝墨堂又扫地皆无,惟有颓基”。可知在宋新建晋祠也有宝墨堂。赵光义的《平晋诗》《平晋赋》以及群臣唱和诗赋碑刻应就藏在此堂。从公元980年到1342年短短不过三百多年,此堂又一次废毁,而且毁的比较彻底“扫地皆无,惟有颓基”,其原因就是晋阳人民对赵光义恨之入骨,在宋亡后对此堂不仅不维修,可能更施以破坏。而且元代的这次重修,岱岳祠(今东岳庙),府君祠、药王祠(今合祀三圣祠)全部恢复重建,唯独宝墨堂没有重建,而在其颓基上新建了胜瀛楼。(关于宝墨堂改建胜瀛楼,单独开题论述,此处不展开。)

上图为胜瀛楼
2、均福堂
均福堂,是祠堂的附属建筑,其功能是分配祭祀之后的供品(孔子曾因为没有分到鲁国祭祀后的祭肉而大发牢骚)。县志载均福堂建于北齐,则应在明仙峪中古晋祠内,同样在宋初废弃。
在李世民《晋祠铭并序》碑的背面,有宋人题刻“(宋)熙宁戊申岁(1068年)秋九月十四日,范阳卢大雅君美、临川王安礼和甫、清源王本安国,同谒晋祠,舍均福堂。明日如白云石瓮,宿明仙。又明日游甘泉、开化而归”。此三人游历三天,第一天游新晋祠,宿在均福堂;第二天游古晋祠遗迹,宿在明仙村;第三天游甘泉寺(太山寺)、开化寺,然后回到新晋祠,并且在唐碑背后题留。由此题记可知,宋新建晋祠内也有均福堂。其位置应在今献殿位置。现存晋祠献殿是金代建筑,在此献殿建构之前,圣母殿前须有摆放供品和分配供品的建筑,金代献殿应在宋代均福堂基础上改建。

上图为晋祠献殿
3、仁智轩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轩,正是取其意。以”仁智”代“山水”,仁智轩比“山水轩”文雅含蓄。其实就是建在山水佳处的赏景亭轩。县志载其建于北齐,应在明仙峪中悬泉飞瀑附近。
4、涌雪亭
时有四季,不能常得涌雪。晋祠涌雪亭名字取何意?笔者实地考察明仙峪现存瀑布遗迹“滴沥泉”,因其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在崖壁上留下白色石乳堆积,真如四季涌雪。此亭应在此瀑布附近。

上图为滴沥泉石乳如雪
5、流杯亭
唐代名臣李德裕曾宦游晋阳三年,常流连古晋祠山水,题咏留诗
(晋祠)流杯亭
李德裕(唐)
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浅濑。
回环疑古篆,诘曲如银带。
宁诉羽觞迟,惟欢亲友会。
欲知中圣处,皓月临松盖。
“山椒”指山顶,水从山顶流下来后,由急变缓,经过一段较为平缓弯曲的小水渠进入曲沼,文人墨客们就沿此水渠就坐,水上浮觞流杯,酒杯随着流水到达诗人面前,则须尽饮。是晋朝以后文人墨客的流行宴乐方式。笔者实地考察,从龙山黄道沟流下来的泉水,在进入曲沼之前,地势比较平缓,具备曲水流觞的条件。则此亭应在明仙峪黄道沟下,龙泉池上游(白居易《和裴令公新开晋水、龙泉二池》,龙泉池是其中之一)。
6、仁勖堂
此堂应为纪念后唐皇帝李存勖而设。李存勖生长于晋阳,李克用在晋阳病逝后,24岁的李存勖袭封晋王,迅速平定内乱,并率兵南下,在三垂冈大败父亲李克用宿敌朱温,使朱温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吾子皆如猪犬”的感叹。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赏军士,而后开始整顿内政。他严肃军纪、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县志载此堂建在晋祠,应在明仙峪古晋祠附近,和明仙峪内王家子乔祠,张家台骀祠同属晋阳贵族祭祀祠堂,同样废毁于宋初。
二 当时古迹尚存的:
“映月樓,成化六年居民郝郁等建,今廢。”
溪翁堂,曲莊喬白岩爲王少師書匾。”
“泉心亭內有伏泉,王氏蓄沼建亭中川陳公今名。”
“水亭,知縣龔仲敏建。”
7、映月楼
刘大鹏先生《晋祠志》载,映月楼旧址上建晋祠中堡南门,其位置是清楚的。即今晋祠公园新建的老爷阁(关帝阁)附近。
8、溪翁堂
溪翁堂,是王琼好友乔宇(字希大,号白岩山人)在王琼别墅--曲庄(晋溪园)建好之后,给别墅题的匾,别墅正堂以此命名。前文《王琼别墅在明仙峪》中已经论述,此别墅在明仙峪,自然此堂也在明仙峪。顺便提一下,县志说“曲庄乔白岩”,似乎“曲庄”是乔宇的号,有误。曲庄是王琼别墅的名字。别墅建成时,王琼子王朝立和文徵明有诗歌酬和,文徵明写《寄王内泉(王朝立)曲庄》,王朝立写《曲庄次文衡山(文徵明)韵》。乔宇也只是给别墅落成写过几首贺诗,就被后人冠以曲庄雅号,其实他的号为“白岩”。
9、泉心亭
县志载“泉心亭内有伏泉,为王氏蓄沼建亭,中川陈公今名”。
中川陈公是明代人陈讲,字子学,号中川,四川遂宁县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升山西提学使,历河南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抚。
县志中说的“王氏”是王琼,此亭应是王琼别墅的一部分,说王氏蓄沼,准确应该讲是在明仙峪曲沼遗址上有所修复旧观。
明仙峪曲沼,东西北三面由高山围成沼体,南面横栏人工大坝,沼内半岛也是高山。由于近代在山体采石,堆砌沼底矿渣非常厚,目测超过十米。泉心亭伏泉位置已经被矿渣完全掩埋。
10、水亭
即白鹤亭。刘大鹏先生《晋祠志》载,白鹤亭位于今智伯渠双桥的东面,横跨智伯渠上,因其形若舒翼而飞的白鹤,故名。又名水亭、水兰亭。据清光绪《太原县志》记载:“水亭,知县龚仲敏建。”龚仲敏为明嘉靖年间知县,白鹤亭创建于明嘉靖年间。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822年(清道光二年)两度修葺。现存于此位置的建筑称之为流碧榭。

上图为双桥及白鹤亭
三 异地复建的古迹:
難老泉亭,在晉祠縣懸甕山麓,北齊天保中建,明嘉靖時重建。”
“善利泉亭在晉祠縣懸甕山麓,天保中建,明正德初廢,嘉靖時重建。”
“望川亭在晉祠縣懸甕山巔,明大叅高汝行重建,撰記云“亭建天保中,址微存,鄉人爲大亭臺,嘉靖二十七年復建三楹,其下仍顏曰‘望川’”。
“讀書臺,嘉靖二十七年高汝行建。”
11、难老泉亭、善利泉亭
此二亭初建于北齐,在明仙峪内。
难老泉亭在白云沟,覆盖明仙峪中唯一可饮用泉眼,即刘大鹏先生在《明仙峪志》中记载的“难老上泉”“香泉”。此泉在2500年前流量巨大,曾合峪中其他泉灌晋阳城,在唐朝时流量也可观,被引入北都东城“以甘民食”,此泉在明仙峪诸泉最南,当地也有流传叫“南老泉”。
善利泉出自明仙峪司阳沟,即在今瓦窑村和明仙寺下。也就是明代县志里记载的“滴沥泉”的源头,出水口离明仙寺最近。明仙寺是宋代肇建,在明仙寺之前,此地是明仙峪中难得平旷地,文献记载了宋前众多古迹在明仙峪,这个平旷地上古人理应不能浪费,应有重要建筑。笔者推断,宋前王家子乔祠就在今明仙寺位置,理由是:王子乔曾被封为“善利广济真人”,“善利”之名出自《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泉离子乔祠最近,子乔封号应和善利泉有关。
此二亭在宋初同样废毁,峪外新晋祠竣工,把新晋祠下南北二泉冠以旧名,建亭依旧称“难老泉亭,善利泉亭”。

上图为善利泉亭及松水亭
12、望川亭、读书台
望川亭在上一篇系列文章中已有论述。
读书台至晚始建于北魏末,是北齐名臣杨愔少年时读书之所。《北齐书》载,杨愔少年时,随父亲游宦晋阳,杨愔性格恬淡爱山水,入悬瓮山读书。读书台是宋前晋祠著名古迹,同样废毁在宋初。其原址应在曲沼东侧龙山上,皇姑洞附近(理由详见前文《晋阳第三大佛在明仙峪》《雨花寺和弘善寺》)。
此二古迹在明代嘉靖年间,由王索都(乡级)东庄村高汝行在今“新悬瓮山”上复建。高汝行,号“修古”,明正德进士,曾任户部侍郎,浙江按察使副使。退仕后以修复明仙峪古迹为己任,在新晋祠修缮了唐叔虞祠,复建了读书台,望川亭,在偃柏下新建了松水亭(亦有恢复古偃松亭之意)。
高氏祖先原在明仙峪王索一村(明仙村),是北齐高欢后裔,为高氏家庙童子寺的管理人。古人灭国不绝祀,高氏后人一直在明仙峪中定居,宋初被迁往河南,后回归祖地,定居东庄村。晋祠当地久有晋水陆堡河河册先属东庄高氏后属北大寺武氏的说法,实际是北齐高氏和大周武氏在晋阳的兴衰交替,原属高家的稻田以及水利后归了武氏家族。宋初迁民,这些贵族后裔全部迁河南,后陆续回归后,皆沦为平民。明初恢复太原县(晋源城),大规模回迁旧民,安置这些旧民的政策基本按照原晋祠旧民围绕新晋祠定居。从“安仁都”“贤辅都”这些乡级名称上可以看出这种安置政策。今晋祠周围村庄都经历相似过程,晋祠周围村庄北大寺武氏,东庄高氏,王郭村张氏,晋祠村杨氏,都是旧晋祠贵族回归定居新晋祠附近。
以上为一家之言,或有挂一漏万,或有瑕疵错误。期待方家批评指正,更希望更多人研究古晋祠,使晋阳之根早日重见天日。


IP属地:山西1楼2024-03-17 14:06回复